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胶质细胞特性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琼 刘文娟 曹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中发挥免疫功能的主要细胞,生理情况下起监视作用,稳定内环境,小胶质细胞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一旦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轻微病理变化即可激活小胶质细胞,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一方面发挥吞噬作用... 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中发挥免疫功能的主要细胞,生理情况下起监视作用,稳定内环境,小胶质细胞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一旦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轻微病理变化即可激活小胶质细胞,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一方面发挥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碎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神经修复,另一方面也能分泌一些炎症因子、谷氨酸、一氧化氮等,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继发损伤。文中将对小胶质细胞的特性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特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琼 刘文娟 曹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关于小胶质细胞的研究多集中于病理状态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正常生理条件下静息的小胶质细胞同样非常活跃,对于突触的形成和可塑性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静息状态下新的小胶质细胞也参与了脑部正常活动的维持... 关于小胶质细胞的研究多集中于病理状态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正常生理条件下静息的小胶质细胞同样非常活跃,对于突触的形成和可塑性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静息状态下新的小胶质细胞也参与了脑部正常活动的维持,当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时可出现行为的异常。文中对小胶质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对神经发育的作用、诱导突触形成和神经元发生以及对人体行为的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活化 静息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成像运用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曹霞 姜晓璇 +2 位作者 唐永赢 马林昆 周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通过多时间点活体磁共振成像及组织取材病理检查,探讨钳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可靠性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视神经损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0只)。使用夹持力50g夹持钳持续钳夹10 ... 目的通过多时间点活体磁共振成像及组织取材病理检查,探讨钳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可靠性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视神经损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30只)。使用夹持力50g夹持钳持续钳夹10 s的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视神经损伤模型,在损伤后3 d、5 d、7 d、14 d、2个月分别对受损侧视神经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并随后取视网膜及视神经进行病理检测。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双侧视神经粗细均匀,周围无明显病变信号。损伤后3 d,实验组损伤侧可出现视神经肿胀、增粗,伴随眼球后方软组织水肿,并在随后5~14 d内呈进行性加重;至损伤后2个月,可观察到损伤侧视神经球后段萎缩。HE染色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损伤后3~7 d,视神经出现大量空泡变性,神经纤维稀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水肿明显,神经节细胞层出现核固缩和空泡;损伤后14 d,梗死灶内胶质细胞增生,纤维组织相对增多,神经纤维层结构仍显疏松;损伤后2个月,可见神经纤维增生,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对照组大鼠视神经纤维排列密集、规则,视网膜层次清晰,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匀。结论固定压力钳夹法能建立稳定的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可获取随时间变化的视神经及视网膜细胞病理改变图像。同时,磁共振成像能显示创伤后视神经水肿及后期萎缩的变化过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神经夹持伤模型 磁共振成像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载体用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国玖 查旭 +2 位作者 张远平 曹霞 马林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88,293,共4页
视神经损伤后微环境紊乱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逐渐死亡。视神经修复与微环境中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如caspase-6、硫苷脂等上调抑制视神经修复;自我吞噬功能、晶状体蛋白β2、胸腺素-β4等上调促进视神经修复。腺相关病毒载体是目前最常用的... 视神经损伤后微环境紊乱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逐渐死亡。视神经修复与微环境中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如caspase-6、硫苷脂等上调抑制视神经修复;自我吞噬功能、晶状体蛋白β2、胸腺素-β4等上调促进视神经修复。腺相关病毒载体是目前最常用的转基因治疗载体,腺相关病毒转基因表达外源性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因子可增强神经节细胞存活。本研究就近年来腺相关病毒载体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载体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基因治疗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mRNA水平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媛 金立德 +2 位作者 赵敏 曹霞 钱希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小鼠发作2 h外周血IFN-α6、IFN-γ、IL-1β以及TNFR-m18等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癫痫发作后10 min、30 min、1 h和2 h癫痫小鼠外周血中IFN-α6、IFN-γ、IL-1β以及TNFR-m18 m RNA的表达。结...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小鼠发作2 h外周血IFN-α6、IFN-γ、IL-1β以及TNFR-m18等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癫痫发作后10 min、30 min、1 h和2 h癫痫小鼠外周血中IFN-α6、IFN-γ、IL-1β以及TNFR-m18 m RNA的表达。结果癫痫组30 min时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及SE10 min比较均升高(P<0.05);癫痫组10 min时IFN-α6 m 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FN-γm RNA表达水平在SE10 min时与对照组及SE其他时间点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TNFR-m18 m RNA表达水平在SE 1 h时与对照组及SE其他时间点(10 min、30 min、2 h)相比升高(P<0.01)。结论癫痫状态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m RNA表达水平失衡,可能与急性期癫痫的免疫病理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外周血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BR自闭症小鼠免疫异常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萌 申晨 曹霞(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37-2940,共4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重复刻板行为增加、沟通和社会交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ASD病理发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SD患者体内普遍存...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重复刻板行为增加、沟通和社会交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ASD病理发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S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免疫系统失调。BTBR-T(+)tf/J(BTBR)小鼠不仅是一种无需造模、稳定性好的ASD动物模型,且是研究ASD免疫失调机制理想的临床前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BTBR小鼠免疫异常的研究结果,并与ASD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状况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BR小鼠 自闭症 动物模型 免疫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反应相关蛋白与视神经损伤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 曹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1-1084,共4页
视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常见的炎症反应相关蛋白表达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影响视神经修复与再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炎症反应相关蛋白与视神经损伤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炎症反应相关蛋白 视神经损伤 巢蛋白 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代谢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伟 曹霞 王鹏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铁元素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参与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DNA合成及复制活动,还通过低氧诱导因子调控多个肿瘤发生相关基因。细胞癌变过程中改变了自身的铁代谢方式,使癌细胞成为铁元素的消耗大户。其中,铁的获取,外排,存储和调... 铁元素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参与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DNA合成及复制活动,还通过低氧诱导因子调控多个肿瘤发生相关基因。细胞癌变过程中改变了自身的铁代谢方式,使癌细胞成为铁元素的消耗大户。其中,铁的获取,外排,存储和调控在癌细胞中皆是紊乱的。因此,铁元素对肿瘤的生长,生存及转移具有重大潜在意义。文章综述了铁元素在癌细胞中的改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目前铁螯合剂抑癌作用在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肿瘤铁代谢作为治疗靶标可能为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 肿瘤 铁螯合剂 抗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中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申晨 曹霞(指导) +1 位作者 喻哲昊 李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2-765,共4页
自闭症是一类常见的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几年发现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揭示了神经炎症可能是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在自闭症患者中普遍发现适应性免疫失调,以T细胞变化为主表现出调节性T细胞体系缺陷导致的效应T细胞过度激活,促... 自闭症是一类常见的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几年发现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揭示了神经炎症可能是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在自闭症患者中普遍发现适应性免疫失调,以T细胞变化为主表现出调节性T细胞体系缺陷导致的效应T细胞过度激活,促进炎症的持续发展,终末表型表现出的异质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行为异常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自闭症中T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从T细胞数量、活化状态和细胞因子角度阐述T细胞在ASD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探讨ASD发病潜在的免疫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T细胞 细胞因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夹持损伤模型大鼠视网膜和视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祖庆 张琼 曹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0-1066,共7页
背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继发于外力创伤下的急性视神经损伤,预后较差。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然而,小胶质细胞在TON的病理发展及损伤修复过程中... 背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继发于外力创伤下的急性视神经损伤,预后较差。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然而,小胶质细胞在TON的病理发展及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大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后视神经与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激活数量、分布情况及活化水平的差异。方法将35只SPF级健康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6h、3d、7d、14d、30d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组用夹持钳以50g的夹持力在大鼠眼球后约2mm处钳夹视神经10S,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持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夹持视神经,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制备大鼠视神经和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lectin-FITC荧光标记抗体检测各组大鼠视神经和视网膜中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内丛状层(IPL),少部分位于内核层(INL)和神经节细胞层(GCL),外核层(ONL)和外丛状层(OPL)未见小胶质细胞分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细胞体较小,以分支状为主,突触细长,可见二级分支。各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GCL和IPL,小胶质细胞在GCL的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多为阿米巴状,部分呈半激活态,少见分支静息态。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造模后6h、3d、7d、14d和30d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分别为6.40±1.52、7.20+2.05、12.00±3.54、14.00±4.06、18.00±4.36、18.40±3.13和10.80+1.92,造模后各时间点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造模后30d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7d和14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3、7和14d组大鼠视网膜中激活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9、0.023)。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较小,呈棒状或分枝状,分布均匀且稀疏。造模后各时间点组小胶质细胞较假手术组细胞体积增大,呈阿米巴状并分布在近视神经夹持部位。造模后6h、3d、7d、14d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1、0.003、0.014)。造模后30d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3d、7d和14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6h、3d和7d组大鼠视神经中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4、0.030),造模后14d、30d大鼠视神经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较造模后3d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4),造模后6h组视神经中激活态小胶质细胞增加并持续到造模后14d。结论大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后一定时间内视网膜及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增加并活化,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衰减均早于视网膜,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损伤 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HSV-1基因治疗载体的快速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雯虹 杨丽娟 +4 位作者 李志伟 聂祖庆 王若花 黄新伟 曹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6-1082,共7页
基因改造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在肿瘤溶瘤病毒治疗及基因转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载体构建方法。首先,双顺反表达靶点g DNA和Cas9核酸酶的基因编辑质粒与同源重组模... 基因改造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在肿瘤溶瘤病毒治疗及基因转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载体构建方法。首先,双顺反表达靶点g DNA和Cas9核酸酶的基因编辑质粒与同源重组模板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后,用亲本株感染细胞;然后,Cas9对胞内病毒基因组定点切割,诱导外源基因同源重组,修复至病毒基因组指定位点。通过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等方法证明,相比于传统自发同源重组的构建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升病毒重组率(4.1%vs 1.1%)。同时,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单克隆病毒纯化方案,简化了阳性病毒筛选步骤。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构建方法,这对于HSV-1相关基因治疗及其病理机制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单纯疱疹病毒 CRISPR-Cas9基因编辑 同源重组修复 病毒载体 基因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胰岛素作用障碍致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认识及运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驰 燕晋媛 +1 位作者 文婕 曹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6,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最常见的致痴呆疾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特征为脑内大量神经元和突触凋亡、β淀粉样变物质斑块聚集、神经纤维缠结形成。现认为中枢神经系统胰岛素作用障碍是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对近...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最常见的致痴呆疾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特征为脑内大量神经元和突触凋亡、β淀粉样变物质斑块聚集、神经纤维缠结形成。现认为中枢神经系统胰岛素作用障碍是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对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胰岛素作用障碍致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认识及运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胰岛素 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聚糖在帕金森病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清 曹霞 燕晋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81-1684,共4页
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PD)的临床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治疗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成为热点。几丁聚糖具有广泛的医学应用范围且无毒无副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几丁聚糖对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症、脊髓损伤、周围神经... 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PD)的临床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治疗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成为热点。几丁聚糖具有广泛的医学应用范围且无毒无副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几丁聚糖对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舞蹈症、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等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几丁聚糖在PD中的潜在保护作用,包括干扰线粒体功能障碍、抗氧化应激、抗炎、抗神经毒性等作用,探讨几丁聚糖在PD中的优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对视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琪瑶 曹霞 马林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71-3672,共2页
视神经损伤是许多眼部疾病导致视功能损害的共同作用环节,其病理改变均为RGCs的不可逆丢失,严重时造成患者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丧失。视神经损伤后其轴突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轴浆运输阻滞导致营养因子缺乏,多方面因素使神经元生存的微... 视神经损伤是许多眼部疾病导致视功能损害的共同作用环节,其病理改变均为RGCs的不可逆丢失,严重时造成患者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丧失。视神经损伤后其轴突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轴浆运输阻滞导致营养因子缺乏,多方面因素使神经元生存的微环境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干细胞移植 修复作用 视功能损害 视神经萎缩 眼部疾病 RGCS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闭症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淑钧 申晨 +1 位作者 李萌 曹霞(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48-3052,共5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基本特征是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交流障碍(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异常等。尽管自闭症患者人数逐年攀升,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影响,但由于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无法将...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基本特征是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交流障碍(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异常等。尽管自闭症患者人数逐年攀升,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影响,但由于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无法将其治愈。自闭症包括异质和复杂的神经发育病理,具有明确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根据这些变化,干细胞治疗被提出并运用于ASD。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强大的多向分化功能、旁分泌再生功能、免疫调节功能、神经保护作用等,使得MSCs成为治疗ASD的潜在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使用MSCs治疗自闭症(临床试验及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并讨论此法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试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