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潘蕊
吕娅
王莉
段婷婷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
出处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7期179-181,共3页
-
文摘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刺激性等高危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临床上治疗血液肿瘤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毒性强、渗透压高,对血管内膜损伤大,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易引起外渗,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穿刺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引发组织坏死、皮肤溃烂,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
-
关键词
化疗
血液疾病
药物外渗
湿敷
输液
-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微信平台在MBBS留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 2
-
-
作者
杜开利
黄颖
赵永娜
张春强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昆明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期282-284,共3页
-
文摘
随着中国发展壮大,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日益增长,在学历生教育中,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上存在学生要求高、语言沟通不畅、课堂时间不足、师生缺乏交流等困难。外科学是重要的主干课程,内容多、范围广、解剖要求高、临床操作多、教学难度大。昆明医科大学在2012级全英文医学本科留学生外科学教学中开展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主要利用"微信群"功能在课前准备、推送资料、PBL教学、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方面开展教学改进,有效地利用了课余时间、加大了教学深度和广度、提高了沟通准确性和及时性、增进了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学生
微信
外科学
教学
-
Keywords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eChat
surgery
teaching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1例PICC导管断裂遗留体内的案例解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吕娅
王莉
潘蕊
段婷婷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
出处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
文摘
在卫健委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指出PICC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唯一的一项由护士独立置管操作的静脉导管 [2] 。PICC因其操作安全简便、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化疗药物或高渗性液体对血管的刺激、留置方便、安全性高、便于携带,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使用不当会出现导管断裂现象,导管断裂是PICC置管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67%~ 3.50 % [4] 。导管断裂进入体内随血流移位于心腔或肺动脉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因异物栓塞、房颤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高达50% [5] 。本科室近期发生1例PICC导管断裂后游离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处的不良事件,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此案的护理体会报道 如下。
-
关键词
导管断裂
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
-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孙运艳
张学美
史明霞
卜翠翠
许晓虹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
出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406-410,共5页
-
文摘
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占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比例较高,成人Ph+ALL对传统化学治疗方案效果不好,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药物联合化学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得到应用,提高了该病完全缓解率及预后。但由于ABL基因的突变,伊马替尼耐药等问题成为治疗中的又一挑战。几种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望成为较伊马替尼更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药物。
-
关键词
PH染色体
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
-
分类号
R733.7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冉黎婧(综述)
史明霞(审校)
洪敏(审校)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高校干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与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3-426,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232)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项目(2010CI013)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2012FB031)
-
文摘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SCT)中能恢复造血微环境,提高造血重建功能,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MSC已广泛应用于SCT、免疫治疗、组织工程等众多领域,但移植后MSC的分布及定植直接影响其应用。因此,提高MSC归巢和植入,使移植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是MSC治疗疾病的关键。进一步深入研究MSC的归巢机制及影响因素将可能有助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文中主要就近年来关于MSC归巢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趋化因子
黏附分子
生长因子
-
Keywords
Mesenchymal stem cell
Homing
Chemokine
Adhesion molecule
Growth factor
-
分类号
Q2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
题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卜翠翠
张学美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2期236-240,共5页
-
文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伴有成熟髓免疫表型的早幼粒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许多实验提示APL中特殊的蛋白标记与融合基因、临床缓解、预后有关。
-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
分类号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86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程沈菊
聂波
杨金荣
贺振新
李艳红
罗珊
武坤
-
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云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
临床检验诊断省创新团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云南省血液病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6-9,43,共5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J0172)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省基础研究计划[2018FE001(-200)]。
-
文摘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方案治疗,以CD34+细胞数评价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水平,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血常规指标、动员采集时间、化疗时间、病程时间、是否输血等因素对采集数的影响。结果86例患者共行288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同性别、不同动员时间、是否输血、不同白细胞水平的CD34+细胞采集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化疗疗程、有核细胞水平是影响CD34+细胞采集数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病程时间越长、化疗疗程越多、有核细胞水平越低,CD34^(+)细胞采集数量越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时间、化疗疗程、有核细胞水平是影响CD34^(+)细胞采集水平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大、病程时间长、化疗疗程多、有核细胞水平低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较低,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尽早进行动员,必要时需进行两次动员采集。
-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采集
影响因素
-
Keywords
Malignant lymphoma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ollect
Impacting factor
-
分类号
R457.7
[医药卫生—治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