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CBL+TBL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我国基础医学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马靖媛 梁红敏 +1 位作者 樊文星(指导) 李红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74-227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用于我国基础医学教学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筛选提取数据,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21年4月3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 目的:系统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用于我国基础医学教学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筛选提取数据,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21年4月30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研究对象3 088人。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MD=7.16,95%CI=5.51~8.82,P<0.000 1)、实践技能考核成绩(MD=7.98,95%CI=7.01~8.96,P<0.000 1)、学习兴趣满意度提高(OR=5.40,95%CI=2.10~13.90,P=0.000 5)、团队协作能力提升(OR=711.79,95%CI=3.04~45.66,P=0.000 4)、自主学习能力提升(OR=7.50,95%CI=5.04~11.16,P<0.000 1)、语言表达能力提升(OR=11.90,95%CI=7.96~17.81,P<0.000 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应用PBL+TBL+CBL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TBL教学法 基础医学教学 混合式教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家青 杨晴 +5 位作者 袁敦禄 黄晶晶 常青 聂静雯 周竹 李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4-710,共7页
背景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 背景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FMRS、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1-19。筛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3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试验组口服罗沙司他,对照组注射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6项随机对照研究、9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49例,对照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沙司他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铁〔MD=2.49,95%CI(0.82,4.16),P=0.004〕、转铁蛋白〔MD=0.31,95%CI(0.17,0.44),P<0.00001〕、总铁结合力〔MD=7.51,95%CI(5.01,10.01),P<0.00001〕水平方面均优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99,1.22),P=0.07〕。结论罗沙司他在升高血清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方面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效果更好;短期内使用罗沙司他未增加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罗沙司他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肾性贫血 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赏石丽 孙紫娟 +7 位作者 毕莉娜 周文京 沈待羽 陈靖珊 罗莎 冯悦荣 杨倩 李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4-1469,共6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较非糖尿病肾病(NDKD)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贫血不但加速DKD的进程,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DKD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对降低贫血发生率及延缓DK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DKD患者发生贫... 背景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较非糖尿病肾病(NDKD)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贫血不但加速DKD的进程,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DKD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对降低贫血发生率及延缓DK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DKD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DKD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糖尿病病程(DD)、是否吸烟〕、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B)、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血尿酸(S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空腹血糖(FPG)、钙(Ca)、磷(P)、镁(Mg)、锌(Zn)、血清铁(SI)、非铁结合力(UIBC)、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白蛋白/肌酐(UALB/CRE)、24 h微量白蛋白(24 h-mALB)、24 h微量总蛋白(24 h-MTP)〕,计算体质指数(BMI)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Hb将患者分为非贫血组(116例,男性Hb>130 g/L、女性Hb>120 g/L)和贫血组(138例,男性Hb≤130 g/L、女性Hb≤120 g/L)。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DKD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贫血组患者收缩压(SBP)高于非贫血组,DD长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患者RBC、Hb、TP、ALB、GLB、CHE、eGFR、Ca、Zn、SI、UIBC、TIBC、SF、TRF水平低于非贫血组,BUN、Scr、Cys C、RBP、FPG、P、Mg、CRP、ESR、HbA_(1c)、UALB/CRE、24 h-mALB、24 h-MTP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与TP、ALB、CHE、eGFR、FPG、Zn、SI、UIBC、TIBC、ESR呈正相关(P<0.05),与SBP、DD、BUN、Scr、Cys C、P、CRP、HbA_(1c)、UALB/CRE、24 h-mALB、24 h-MTP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β=-0.060)、ALB(β=0.755)、CHE(β=1.512)、Zn(β=1.173)、HbA_(1c)(β=-5.766)、eGFR(β=0.341)是DKD患者Hb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DKD患者发生贫血受DD、ALB、CHE、Zn、HbA_(1c)、eGFR的影响,临床上应积极纠正上述影响因素以降低DKD患者贫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病 贫血 血清白蛋白 糖基化血红蛋白A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亚型浸润性非黏液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如科 毕莉娜 +5 位作者 向柄全 叶联华 陈颖 李光剑 赵光强 黄云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第5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根据组织学特点将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vasive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 肺癌是当今世界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第5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根据组织学特点将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vasive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INMA)分为贴壁生长型腺癌、腺泡型腺癌、乳头型腺癌、实体型腺癌和微乳头型腺癌。这5种病理亚型在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充分了解不同病理亚型的特点对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疾病复发、进展等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不同病理亚型的INMA的分级系统、形态学、影像学预测、淋巴结转移、手术、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非黏液腺癌 病理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风险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冰冰 周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610-613,617,共5页
目的:探究血浆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风险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根据随访期间DN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及血... 目的:探究血浆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风险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根据随访期间DN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D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共发生DN患者共35例,观察组平均动脉压、HbA1c、UACR及内皮抑素显著高于对照组(t=2.159,2.228,4.302,4.496;P=0.023,0.027,0.000,0.000),GFR显著小于对照组(t=3.56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FR是DN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41,P=0.001),HbA1c、UACR及内皮抑素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6,1.147,1.309;P=0.007,0.004,0.000),内皮抑素预测DN发生的最佳截点为43.29 ng/mL,AUC为0.890,显著优于GFR、HbA1c及UACR(Z=2.171,3.283,2.667;P=0.030,0.001,0.008),敏感性为85.71%,显著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DN发生风险具有显著联系,具有较好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