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管结石初始外科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江 刘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12-1614,共3页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是该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病程复杂多样,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率及胆管癌变率高,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初始治疗决策不当,导致反复多次手术,使病情更加复杂...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是该病最佳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该病起病隐匿,病程复杂多样,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率及胆管癌变率高,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初始治疗决策不当,导致反复多次手术,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初始外科治疗是否得当,将明显影响肝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对于初始治疗的患者,务求详细而全面的诊断和充分的评估病情,制订规范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采用以肝段或肝叶切除为基础的手术方案,合理使用胆道镜、术中B超等辅助设备,力求达到彻底去除病灶,防止复发以及降低再手术率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道外科手术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东晓 张勇 +1 位作者 王雪峰 李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初始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6月在腾冲市人民医院实施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的38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初始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6月在腾冲市人民医院实施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的38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恶性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34例为肝胆管结石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结果穿刺肝右叶胆管30例,穿刺左叶胆管6例,穿刺胆囊2例。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为92.1%(35/38),穿刺成功率100%,无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胆管血管瘘等并发症,术后2周89.5%(34/38)的患者TBil下降≥1/2,32例(84.2%)患者ALT降至正常范围。3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感染控制后行胆道探查术取石、肝叶切除术等二期手术,或带管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4例肿瘤性胆管梗阻患者带管转上级医院,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经原穿刺窦道留置胆管支架。结论超声实时引导下PTCD可作为基层医院针对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初始治疗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减黄技术,其穿刺成功率高﹑对设备要求较低,建议规范技术流程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胆管炎 引流术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东晓 杨明稳 +2 位作者 张勇 李江 刘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在...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在双镜联合下完成手术,治愈出院,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100.0±20.2)min,平均住院(7.0±1.4)d,手术平均失血(77±21)ml。其中腹腔镜下留置T管引流41例,胆总管Ⅰ期缝合3例,经胆囊管插入胆道镜取石2例。术后均无残余结石、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醛酸酶(GUS)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4
作者 李果 叶海军 +3 位作者 徐至开 李文涛 徐承雷 李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7-1061,共5页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除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肝内胆管细胞产生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结石的形成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PIS发病机制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以期为PIS的防治提供可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葡萄糖醛酸酶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在肝切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连海 王建伟 +1 位作者 刘斌 许惠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38-941,共4页
肝切除术经历了不同的手术发展阶段,目前认为精准肝切除是新的肝脏外科理念。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不能满足精确术前评估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及肝内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并进行虚拟手术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对行肝切除手术患者进... 肝切除术经历了不同的手术发展阶段,目前认为精准肝切除是新的肝脏外科理念。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不能满足精确术前评估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及肝内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并进行虚拟手术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对行肝切除手术患者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据此进行术前评估,观察三维重建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成像 三维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江 候宇 +2 位作者 蔡晓蓓 徐承雷 易根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能否较其他非手术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及其个体化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脏寡转移局部治疗的74例患者的资... 目的探讨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能否较其他非手术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及其个体化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脏寡转移局部治疗的74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模式分为手术组(n=39)和非手术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中位无瘤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手术组39例患者中开腹23例,腹腔镜16例;术式为单纯限制性肝段/亚段切除11例,联合小病灶楔形切除21例,联合射频消融7例;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出血1例,胆瘘1例,胸腔积液3例。非手术组35例中治疗方式包括超声或CT引导射频消融(RFA)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18例,TACE 5例,RFA 9例,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3例;TACE术后肝脓肿1例,RFA术后气胸1例。全部病例治疗后30 d后无死亡。手术组与非手术组DFS和OS分别为38(95%CI:31.3~44.9)个月、64(95%CI:57.6~70.1)个月和27(95%CI:19.9~34.0)个月、43(95%CI:36.2~50.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72、11.685,P值分别为0.014、0.00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41.0%与82.8%、14.3%。结论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较非手术局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患者的预后。手术模式依据病灶特点个体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菌群导致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任江平 邱锦飞 +3 位作者 邹杨 蔡晓蓓 徐承雷 李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7-482,共6页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在初始治疗后,部分患者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部分特异性菌群能在肝内胆管定植,导致胆道系统慢性感染及炎症。这些特异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IS)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发和难治性疾病,在初始治疗后,部分患者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部分特异性菌群能在肝内胆管定植,导致胆道系统慢性感染及炎症。这些特异菌群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代谢产物,在色素性结石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致石菌群”。本文对PIS发病机理中致石菌群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分析探讨,以期为PIS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菌群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胆酸促进肝硬化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乐英彪 王昆华 邹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58-2662,共5页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其外分泌入肠道帮助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胆汁酸代谢,帮助维持肠道稳态。而肝硬化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造成胆管损伤,肝脏细胞暴露于高水平胆汁酸会加速肝硬化进展从而形成...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其外分泌入肠道帮助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胆汁酸代谢,帮助维持肠道稳态。而肝硬化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造成胆管损伤,肝脏细胞暴露于高水平胆汁酸会加速肝硬化进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些异常升高的胆汁酸中,以牛磺胆酸(TCA)水平升高最为显著,提示TCA在肝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对于TCA在肝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高水平TCA(≥50μmol/L)可以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细胞、肝祖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从而促进肝硬化进展。探讨了TCA促进肝硬化的详细机制,提示TCA具有作为肝硬化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临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胆酸 肝硬化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与胰腺癌细胞之间的代谢交流机制
9
作者 田庚洲 邹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7-2891,共5页
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代谢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代谢网络,共同维持肿瘤微环境的稳态。周围神经由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在胰腺癌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目前周... 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代谢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代谢网络,共同维持肿瘤微环境的稳态。周围神经由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在胰腺癌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目前周围神经与胰腺癌细胞之间代谢交流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回顾近年来的研究,分别从周围神经和胰腺癌细胞的角度总结了氨基酸、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等在胰腺癌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探讨周围神经和胰腺癌细胞之间的代谢交流机制对发现新的胰腺癌治疗相关靶点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周围神经 代谢网络和途径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吻合技术在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吻合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陈环 单丽宇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发。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吻合技术实现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免缝线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胃切除。实验组采用磁吻合进行食管小肠重建,对照组采用... 目的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发。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吻合技术实现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免缝线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胃切除。实验组采用磁吻合进行食管小肠重建,对照组采用手工缝合进行吻合。记录吻合口构建时间,观察术后大鼠生存情况,监测并发症,记录磁体排出时间。术后30 d对动物实施安乐死,获取标本,对比两组吻合口大体观、机械强度和病理变化等。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为(12.9±2.7)min,低于对照组的(23.8±4.1)min(P=0.036)。实验组磁体排出时间为(7.42±1.4)d。实验组未发现吻合口漏、狭窄和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4只大鼠出现吻合口漏或出血,均于术后4 d内死亡。两组吻合口爆破压相近,肉眼观吻合口愈合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层组织排列较好。结论磁吻合技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吻合口可靠,是实现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外科 磁吻合 全胃切除术 食管小肠吻合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