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地区家族性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韩睿 朱钊 +4 位作者 刘华 茶雪平 宋滇平 杨薇 董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家族性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2DM)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血清25(OH)D3的检测意义。方法:183例有T2DM家族史的T2DM伴DR(DR1组)、有T2DM家族史的T2DM不伴DR(DR0组)79例、156例健康...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家族性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2DM)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血清25(OH)D3的检测意义。方法:183例有T2DM家族史的T2DM伴DR(DR1组)、有T2DM家族史的T2DM不伴DR(DR0组)79例、156例健康人群(NC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其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等指标,用ELISA法测定3组人群25(OH)D3水平,将25(OH)D3水平按通用参考标准和可供参考标准分组,比较各组人群中不同水平25(OH)D3所占的比例以及将2种标准进行比较,同时在DR1组中行25(OH)D3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3组人群中维生素D不足/缺乏的比例较高,占90%以上,且与NC组相比,DR1组维生素D不足/缺乏的比例更高[NC组25(OH)D3浓度为(23.03±1.77)ng/ml,DR1组为(22.90±1.51)ng/ml,DR0组为(23.01±1.75)ng/ml];通过比较参考标准和通用标准中3组人群的比例发现并无统计学意义(χ2=5.052、0.904,P=0.282、0.342)。DR1组25(OH)D3相关分析显示其与T2DM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r=0.162、0.164、0.189、0.175;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进入模型的变量仅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回归系数为0.887,P=0.010)。结论:昆明地区人群中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3组人群采用参考标准和通用标准划分25(OH)D3水平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5羟维生素D3 家族性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CysC、Hcy、sICAM-1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董霞 韩睿 +1 位作者 杨薇 庞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 ICAM-1)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 ICAM-1)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探讨联合检测敏感性对DN早期的意义。方法: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为DN诊断标准,将180例2型糖尿病受试者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以9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C组),比较3组间Hcy、CysC、s ICAM-1水平的差异,以及与UACR的关系。以NDN组、DN组作ROC曲线,计算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①DN组Hcy、CysC、s ICAM-1和UACR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且高于NDN组(P值均为0.000);NDN组Hcy、CysC水平高于NC组(P值均为0.000),s ICAM-1在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153);②DN组Hcy、CysC、s ICAM-1敏感性分别为81.11%、56.7%、10%,特异度分别为47.7%、77.8%、97.7%,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8.8%,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78、0.72,95%CI分别为0.667-0.816、0.707-0.843、0.640-0.794,P值均为0.000,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48-0.878;③Hcy、CysC、s ICAM-1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8、0.449、0.164,P值分别为0.001、0.000、0.047)。结论:DN早期Hcy、CysC、s ICAM-1已异常升高,且与UACR呈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DN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OPG、RANKL及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燕 王艳 +2 位作者 张燕 宋滇平 杨秋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0-705,共6页
目的探讨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血清OPG、RANKL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利拉鲁肽低剂量组(LR-L)、利拉鲁肽高剂量组(LR-H)。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 目的探讨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血清OPG、RANKL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利拉鲁肽低剂量组(LR-L)、利拉鲁肽高剂量组(LR-H)。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低剂量组予利拉鲁肽400μg/(kg.d)皮下注射,高剂量组予利拉鲁肽800μg/(kg.d)皮下注射,给药4w后处死大鼠,测血糖、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甘油三酯,ELISA法检测OPG、RANK,DXA法检测大鼠骨密度。结果与NC组比较,1 DM组、LR-L组、LR-H组体重均减轻,LR-L组、LR-H组较DM组更轻,但LR-L组与LR-H组间比较无差异;2DM组、LR-L组、LR-H组血糖均升高,LR-L组、LR-H组血糖较DM组低,但LR-L组与LR-H组间比较无差异;3DM、LR-H、LR-L组血清OPG、RANK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L组OPG较DM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H组OPG高于D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R-H与LR-L组RANKL明显低于DM组;4DM组血清OPG/RANKL比值低于NC组,LR-L、LR-H组血清OPG/RANKL较DM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DM组、LR-L、LR-H组大鼠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LR-L组、LR-H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拉鲁肽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减低血清RANKL、升高血清OPG的作用,但利拉鲁肽治疗后未见骨密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保护素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豫梅 刘婷 +1 位作者 李洁 陈德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80例,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osteo...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80例,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osteoporosis,OP)40例,绝经后T2DM并发骨质疏松组(DM/OP)40例。比较两组间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N-MI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5b)、1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对DM/OP组的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间N-MID、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OP组TRAP-5b高于OP组(P=0.020);相关分析显示TRAP-5b与L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呈负相关(r=-0.746,P=0.044);回归分析显示TRAP-5b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影响。结论糖尿病可能主要通过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影响骨代谢,TRAP-5b可能成为绝经后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监测骨代谢变化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绝经后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纬度差异到分子机制:维生素D与糖尿病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铮 韩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813,共6页
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近年来关于其调节钙磷代谢以外作用的研究不断涌现,并发现其与糖尿病这一病因复杂的慢性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通过描述近百年来人们的探索过程,从最初发现纬度差异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 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近年来关于其调节钙磷代谢以外作用的研究不断涌现,并发现其与糖尿病这一病因复杂的慢性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通过描述近百年来人们的探索过程,从最初发现纬度差异与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入手,对维生素D与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讨论了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等内源性信号通路在其对疾病的影响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维生素D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内源性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2型糖尿病线粒体DNA16189T→C突变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韩睿 普玲 +2 位作者 董霞 宋滇平 孔祥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2-1416,共5页
目的:探讨nt16189突变在母系遗传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 mellitus,T2DM)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并结合DNA直接测序,对22个家系共203例(男99例,女104例)家族性T2DM,192例(男104例,女88例)非家族... 目的:探讨nt16189突变在母系遗传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 mellitus,T2DM)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并结合DNA直接测序,对22个家系共203例(男99例,女104例)家族性T2DM,192例(男104例,女88例)非家族性T2DM及175例糖耐量正常对照者(男67例,女108例)的nt16189T→C位点进行筛查。家族性T2DM中按是否母系遗传分为母系遗传T2DM组及非母系遗传T2DM组,比较两组nt16189T→C突变阳性率。将母系遗传T2DM组中所有成员据nt16189T→C突变与否分为突变组与未突变组进行2组间各临床指标的比较。结果:nt16189T→C突变率家族性T2DM组与非家族性T2DM组比较无差异(χ2=0.072,P=0.788);非家族性T2DM组与糖耐量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24.042,P=0.000),家族性T2DM组与糖耐量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6.862,P=0.000);nt16189T→C突变率在母系遗传T2DM组[65.79%(25/38)]高于非母系遗传T2DM组[17.24%(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3,P=0.001);母系遗传T2DM组中nt16189T→C突变个体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原、真胰岛素均高于nt16189T→C未突变个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41、3.90、3.14,P值分别为0.001、0.000、0.032)。结论:nt16189T→C突变与T2DM发病有关。在母系遗传T2DM中,携带nt16189T→C突变可能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16189 线粒体基因 突变 母系遗传 2型糖尿病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樊效菊 韩睿 吴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调控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寻找维生素D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最佳浓度。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DN模型组(60只),且DN模型组进一步分为花生油组、厄贝...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调控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寻找维生素D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最佳浓度。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DN模型组(60只),且DN模型组进一步分为花生油组、厄贝沙坦组、维生素D低剂量组、维生素D中剂量组、维生素D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分别以上述处理方式进行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称取体质量,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收集24 h尿液计算尿量、测24 h尿蛋白定量;留取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脏组织中NF-κB及其下游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NF-κB及MCP-1蛋白表达。结果:①在血糖、24 h尿蛋白,维生素D低剂量组较花生油组明显下降[分别为18.20(16.25,21.25)、32.24(26.09,37.68)与23.55(22.75,24.60)、72.52(50.38,84.93),均P<0.05]。②正常组大鼠HE染色可见肾小球形态完整,系膜区无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规则,毛细血管袢形态规则;花生油组肾小球体积缩小,系膜区明显增宽,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厄贝沙坦组较花生油组增生减轻;维生素D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肾小球系膜区均有增宽,但维生素D低剂量组增宽程度最轻。③维生素D低剂量组的NF-κB及MCP-1的mRNA水平较正常组花生油组明显下降[分别为1.72±0.002、0.67±0.01;3.57±0.40、3.57±0.37,均P<0.05];但厄贝沙坦组与维生素D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维生素D低剂量组的MCP-1蛋白表达水平较花生油组、维生素D中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0.47±0.17与0.91±0.30、1.22±0.18、0.93±0.43,均P<0.05]。结论:维生素D能通过下调NF-кB炎症信号通路,有效地缓解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损伤;维生素D低剂量[0.03μg/(kg·d)]在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中为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ΚB MCP-1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