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心理障碍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表现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敏 李娜 +1 位作者 杨军 郭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对本院近1年来开展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共病(双心医学)的临床工作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提供双心共病患者的基本数据。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个月内住院治疗的8 6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 目的:对本院近1年来开展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共病(双心医学)的临床工作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提供双心共病患者的基本数据。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1个月内住院治疗的8 6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统计病种分布情况和各病种的焦虑抑郁构成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全体患者中,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及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8.6%、12.4%、51.0%、和7.9%。各病种中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最高,达24.6%;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种心律失常和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39.6%~41.7%。无配偶、病程长、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心脏介入手术史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或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焦虑和抑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血管医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达到双心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精神心理障碍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及双相障碍的治疗延迟(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莉 曾如双 +5 位作者 刘肇瑞 黄悦勤 刘晓霞 姜兰 高长青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 本文旨在综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治疗延迟的相关研究,对3类首发精神障碍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患者责任感提高、家庭凝聚力降低、病耻感、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就医资源匮乏、医疗支持不足会导致治疗延迟,使患者病程更长,症状更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抑郁症 治疗延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自伤预防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燕 王艳娇 +2 位作者 唐莹 徐永超 赵明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81-3187,共7页
目的:检索并总结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自伤预防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士开展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自伤预防与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期间自伤预防干预措施相关... 目的:检索并总结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自伤预防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士开展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自伤预防与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期间自伤预防干预措施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2篇系统评价、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归纳提取评估与筛查、风险因素识别、预防干预策略、自伤守门人培训、病人培训5个方面、23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有关青少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自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相关管理方案和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建议在证据应用基础上结合具体临床情景和病人意愿制订个体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障碍 住院病人 自伤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与校园欺凌及心理韧性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晏克文 张彩营 +12 位作者 黄子扬 徐丽 曾如双 张蝶 唐诚霞 李彤 谢依玲 曹亚茹 姜林伶 杨润许 车玉三 卢瑾 肖媛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与校园欺凌和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选取784例10~18岁抑郁症患者,采用中文版Olweus儿童欺负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杀未遂问题评估其校园欺凌、心理韧性及自杀未遂情况,采用逐步logistic回...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与校园欺凌和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选取784例10~18岁抑郁症患者,采用中文版Olweus儿童欺负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杀未遂问题评估其校园欺凌、心理韧性及自杀未遂情况,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自杀未遂的关联因素。结果: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与身体欺凌(OR=1.85,95%CI:1.14~3.02)和间接欺凌(OR=1.48,95%CI:1.06~2.04)正向关联,与较高水平的目标专注(OR=0.48,95%CI:0.35~0.67)和积极认知(OR=0.62,95%CI:0.45~0.85)负向关联。结论:遭受欺凌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风险更高,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助于降低自杀未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抑郁症 自杀未遂 校园欺凌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少华 周惠至 +7 位作者 杨晨 杨润许 孙宁 韩冬 张琨 陈诗 孙黎 康传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在1990年1月至2017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奥氮平联用氟...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在1990年1月至2017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英文文献,提取奥氮平联用氟西汀组与奥氮平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TESS量表副作用的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学习手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其中中文3项,英文2项。Meta分析结果提示,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效果与单用奥氮平无统计学差异(标准化均数差(standra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61,95%CI:-1.30~0.08,P=0.08)。因国内外研究患者纳入标准有差异,异质性较大(I2=83%),故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亚组分析:仅国内研究显示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更具优势(SMD=-1.19,95%CI:-1.52^-0.86,P<0.01),并且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所致体质量增加的风险低于单用奥氮平(SMD=0.28,95%CI:0.13~0.57,P<0.01)。结论仅国内研究初步提示奥氮平联用氟西汀较单用奥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疗效更佳,并且体质量增加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氟西汀 阴性症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血清蛋白因子差异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明 曾勇 +5 位作者 陈鹏 熊鹏 黄晓江 徐飞 王继才 李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以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蛋白因子浓度变化,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46例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阴性症状为主的... 目的探讨以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蛋白因子浓度变化,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46例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β(nerve growth factor-β,NGF-β)、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水平,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结果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和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NGF-β浓度低于对照组[(21.25±8.65)ng/L vs.(18.73±5.95)ng/L vs.(44.93±9.77)ng/L],而IL-1β[(61.55±21.08)ng/L vs.(79.33±25.68)ng/L vs.(24.77±8.09)ng/L]和MBP[(45.95±27.99)μg/L vs.(60.37±29.82)μg/L vs.(2.32±0.71)μg/L]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IL-1β、MBP浓度低于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组血清蛋白IL-1β(r=0.769,P<0.001)、MBP(r=0.499,P=0.002)浓度与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结论阴性症状为主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可能有着不同的病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血清蛋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与MBP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熊鹏 吴秋霞 +3 位作者 王继才 李国华 曾勇 张树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测定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GFAP和MBP的浓度,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血清GFAP的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0.74±0.09)vs.(1.67±0.91)],P<0.01。患者组血清MBP的浓度也低于正常对照组[(5.88±0.91)vs.(17.45±7.77)],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GFAP和MBP的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病程呈负相关(r=-0.19,P<0.05;r=-0.20,P<0.05)。而患者组GFAP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不相关(r=-0.05,P>0.05;r=0.03,P>0.05;r=0.12,P>0.05)。患者组MBP的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不相关(r=0.06,P>0.05;r=0.05,P>0.05;r=0.3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和MBP的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可能与病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推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病程的延长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的进一步退化表现,且着眼于血清GHAP和MBP浓度的高低,可能有利于预测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好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髓鞘碱性蛋白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PA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脑电图γ活动及认知功能相关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婷 康敏敏 +1 位作者 黄正元 熊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浓度变化及静息状态前额叶脑电图γ活动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5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8名健康对照者,检测其血清NRG-1浓度,使用时频分析法采...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浓度变化及静息状态前额叶脑电图γ活动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纳入5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8名健康对照者,检测其血清NRG-1浓度,使用时频分析法采集脑电图位于前额叶FP1、FP2导联中的γ活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患者组血清NRG-1浓度低于对照组[(7.36±3.96)pg/mL vs.(11.02±8.7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间脑电图γ活动有统计学差异[39(73.6%) vs.14(26.4%),P<0.001]。MCCB测试中患者组连线测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6),符号编码、言语记忆、迷宫、视觉记忆、语义流畅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组血清NRG-1浓度与脑电图γ活动(r=-0.542,P<0.001)、PANSS(r=-0.360,P=0.009)及言语记忆(r=0.332,P=0.016)评分相关。脑电图γ活动与PANSS(r=0.278,P=0.046)、言语记忆(r=-0.442,P=0.001)、迷宫测验(r=-0.307,P=0.027)评分分别相关。结论血清NRG-1浓度、脑电图γ活动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部分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相关性,提示精神分裂症早期即存在神经生化及神经电生理方面的异常反应,且两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调节蛋白-1 γ共振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及其与睡眠的关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卢瑾 鲍纪雪 许秀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PM)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门诊及住院患者55例,正常对照45例。采用剑桥前瞻性记忆量表评估前瞻性记忆功能,包括基于事件的PM...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PM)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门诊及住院患者55例,正常对照45例。采用剑桥前瞻性记忆量表评估前瞻性记忆功能,包括基于事件的PM(EBPM)和基于时间的PM(TBPM);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测验检测对象的执行和注意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精神分裂症组TBPM[(8.6±5.1)vs.(13.4±3.9),P<0.001]与EBPM得分[(10.1±4.2)vs.(14.4±2.9),P<0.00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SQI总分高于正常对照组[11.0(6.0,17.0)vs.9.0(5.0,14.0)];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入睡时间(Z=2.01,P=0.025)较长,睡眠障碍(Z=-2.71,P=0.004)较严重、催眠药物使用(Z=-4.75,P<0.001)多、日间功能障碍(Z=-3.72,P<0.001)严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PM与年龄(β=-0.26)、日间功能障碍(β=-0.71)呈负向关联,与教育程度(β=0.45)及睡眠效率(β=0.86)呈正向关联;EBPM分与年龄(β=-0.11)及PSQI日间功能障碍分(β=-0.09)呈负向关联,与受教育程度(β=0.32)、WSCT完成分类数(β=0.41)呈正向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M明显受损,并可能与睡眠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前瞻性记忆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玲 曾勇 +1 位作者 赵心玲 熊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5-1107,共3页
小胶质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是多重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诱发级联免疫反应导致神经免疫异常,包括促炎因子的大量释放,犬尿酸途径的代谢异常以及促氧化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可通过对突触的异常修剪及减少神经营养支... 小胶质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是多重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诱发级联免疫反应导致神经免疫异常,包括促炎因子的大量释放,犬尿酸途径的代谢异常以及促氧化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可通过对突触的异常修剪及减少神经营养支持造成神经发育异常,最终导致精神病性症状。文章对小胶质细胞在精神分裂症中涉及的炎症机制和神经发育障碍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锚蛋白重复序列3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冉柳毅 程宇琪 +4 位作者 董成龙 姜红燕 吴桂霞 杨舒然 许秀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3(ankyrin repeat 3,ANK3)基因多态性和基因表达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456例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95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ANK3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994336、rs10... 目的探讨锚蛋白重复序列3(ankyrin repeat 3,ANK3)基因多态性和基因表达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456例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95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ANK3基因多态性位点rs10994336、rs10994359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基因型、等位基因、单体型频率进行比较;然后采用Taq Man探针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另外3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正常对照外周血ANK3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rs10994336和rs10994359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由rs10994336-rs10994359组成单体型C-C、C-T、T-C的频率分布在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ANK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ANK3基因位点rs10994336、rs10994359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ANK3基因的表达水平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锚蛋白重复序列3基因 多态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彩莲 黄正元 +3 位作者 陈弘旭 李珊 康林 熊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59-2562,共4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且遗传作用更突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与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且遗传作用更突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本文就lncRNA的生物学特征、lncRNA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临床症状以及治疗上的联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精神分裂症 发生发展 临床症状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原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永超 王艳娇 +2 位作者 王国艳 唐莹 伍艺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要原因,为帮助患者更好地重返和适应社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9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社...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要原因,为帮助患者更好地重返和适应社会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9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社交能力受损(症状困扰、照护需求高、日常生活受限);社交动机不足(病耻感强烈、无意义感涌现、不安全感加剧);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家庭功能不良、公众认知偏差)。结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因社交能力受损、动机不足、支持缺乏而产生社会疏离,医护人员应加强该人群的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注重心理疏导,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帮助其康复和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造口术 造口 社会疏离 社交能力 社交动机 社会支持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秀艳 唐诚霞 +14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龚元东 刘燕 刘波 章杰 王海明 封正敏 郭俊 陈文明 姜林伶 蔡德芳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 目的:描述首发和复发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并探讨抑郁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疾病访谈、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为工具,共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58例,其中首发529例(58.6%),复发329例(36.0%)。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上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探索复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抑郁症相对首发抑郁症更有可能存在精神障碍共病(OR=2.11,95%CI:1.00~4.44)、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OR=1.26,95%CI:1.01~1.56)、既往使用过1个月以上的精神科药物(OR=1.41,95%CI:1.02~1.97)、既往接受过电休克治疗(OR=3.23,95%CI:1.42~7.36)、腰臀比更大(OR=33.88,95%CI:2.88~399.32)。结论:复发性抑郁症与存在精神障碍共病、无法工作/学习/从事家务劳动的天数更多、腰臀比更大呈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首发 复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严 田霄翌 +15 位作者 黄悦勤 刘肇瑞 邓咏妍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付祥 赵琼仙 卢瑾 沙万年 合浩 沈宗霖 张婷婷 陈文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 目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380例,由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进行疾病诊断,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进行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的评估,以21岁和35岁作为双相障碍发病年龄的分界点,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早发组199例(52.4%),中发组121例(31.8%),晚发组60例(15.8%)。首次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在早发组为26.6%,中发组为23.1%,晚发组为11.7%。与早发组相比,中发组(OR=2.22)和晚发组(OR=4.99)处于抑郁发作状态的风险更高;晚发组(OR=6.74)罹患双相II型障碍风险为6.74倍;中发组(β=-1.52)和晚发组(β=-4.29)的延迟治疗时间更短,中发组(β=-1.62)和晚发组(β=-3.14)的住院次数更少,中发组(β=-28.39)和晚发组(β=-31.47)的尿酸含量更低,中发组(β=-0.23)的总胆固醇的含量更低。结论:不同发病年龄的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首发年龄 临床症状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期痴呆残疾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闻雷 黄悦勤 +14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马超 徐一峰 李涛 许秀峰 于雅琴 闫永平 王志忠 徐向东 王丽敏 李强 徐广明 肖水源 李凌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6-942,共7页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期痴呆残疾现况,探讨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2.0(WHODAS 2.0)对老年期痴呆的残疾状况进行评定,采用社区痴呆筛查表(CSID)和老年精神状...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期痴呆残疾现况,探讨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2.0(WHODAS 2.0)对老年期痴呆的残疾状况进行评定,采用社区痴呆筛查表(CSID)和老年精神状况检查(GMS)对老年期痴呆进行筛查和诊断。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描述老年期痴呆加权残疾率和致残率及其分布,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的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期痴呆残疾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期痴呆加权残疾率为2.1%,加权致残率为38.6%,存在共病者残疾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单一老年期痴呆。女性、高龄、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CSID-受访者问卷低分者残疾率高;女性、城市居民致残率较高。多重线性回归显示与WHODAS得分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为收入水平(β=0.11)、性别(β=0.11)、年龄(β=0.10)和12月治疗(β=-0.20);logistic回归显示与残疾发生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为女性(OR=2.81)和12月治疗(OR=2.38)。结论:低收入水平、女性和高龄者是老年期痴呆残疾的高危人群,应该高度重视老年期痴呆及其残疾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痴呆 精神残疾 残疾率 致残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扬 黄悦勤 +14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马超 李凌江 徐一峰 李涛 许秀峰 于雅琴 闫永平 王志忠 徐向东 王丽敏 李强 徐广明 肖水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9-935,共7页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探讨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焦虑障碍诊断工具是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探讨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焦虑障碍诊断工具是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评定标准。计算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率、致残率,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天数;以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及人口学因素对残疾严重程度和功能残疾发生的影响。结果:焦虑障碍加权功能残疾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7%和42.2%,其中四级残疾构成比最高(84.1%),单纯焦虑障碍加权功能残疾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3%和17.8%。各类焦虑障碍过去30 d部分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天数的中位数为0~14.42 d。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β=0.24)、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β=0.21)、躯体疾病(β=0.18)、焦虑障碍共病躯体疾病(β=0.15)、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β=0.08)、其他精神障碍(β=0.07)、单纯焦虑障碍(β=0.06)、低受教育程度(β=0.12)、低收入水平(β=0.08)、高龄(β=0.06)、非在婚状态(β=0.06)、男性(β=0.02)与残疾严重程度正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功能残疾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OR=64.07)、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OR=36.75)、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OR=20.60)、焦虑障碍共病躯体疾病(OR=18.88)、焦虑障碍(OR=9.20)、其他精神障碍(OR=6.65)、躯体疾病(OR=4.00)、65岁及以上(OR=4.40)、50~64岁(OR=2.33)、低收入水平(OR=2.10)、文盲及小学以下受教育程度(OR=1.89)、中收入水平(OR=1.70)、小学受教育程度(OR=1.59)、非在婚状态(OR=1.47)和男性(OR=1.16)。结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增加功能残疾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男性、高龄、低收入水平、低受教育程度、非在婚状态等因素是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精神残疾 残疾率 致残率 危险因素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严重损害量表评估老年痴呆患者认知损害程度的信效度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超 伍力 +2 位作者 伍星 许秀峰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检验中文版严重损害量表(SIB)评估老年痴呆患者认知损害程度的信效度。方法:对11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各类型痴呆的住院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对照进行SIB评定。对患者评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 目的:检验中文版严重损害量表(SIB)评估老年痴呆患者认知损害程度的信效度。方法:对11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各类型痴呆的住院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对照进行SIB评定。对患者评定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总体衰退量表(GD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以检验其校标效度和区分效度。其中,30例患者间隔1~8 d重复评定SIB,检验量表的重测信度;10例患者由5名测评员联合评定SIB,检验量表的评定者间一致性信度。结果:SIB各因子评定者间一致性(ICC)为0.92~1.00,总分ICC为1.00(均P<0.01);各因子重测信度为0.77~0.91,总分重测信度为0.96(均P<0.01);各因子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65~0.95,总分为0.98。SIB与MMSE、ADL、GD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70、-0.89(均P<0.01)。SIB得分,对照组高于轻-中度痴呆组,GDS 5级(重度认知功能减退)痴呆组高于GDS 6级(严重认知减退)组,GDS 6级组高于GDS 7级(极严重度认知减退)组(均P<0.005),MMSE 0~5分痴呆组低于6~11分痴呆组(P<0.008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获得认知功能、对外界的刺激反应2个公因子,对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3.08%,各条目在相应公因子上的因子负荷为0.69~0.91。结论:中文版SIB的信效度符合量表测量学的要求,适用于评估GDS 5和6级,MMSE得分低于11分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损害量表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余华 姜红艳 +3 位作者 赵旭东 伍力 吴雷 卢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照顾者体验模型。方法:选取云南省4所医院349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以Kramer's的照顾者适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提出并验证照顾体验结构方程模型,用...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并验证照顾者体验模型。方法:选取云南省4所医院349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以Kramer's的照顾者适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提出并验证照顾体验结构方程模型,用于分析和模拟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照顾者负担和收获、照顾者积极和消极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正向影响照顾者负担(β=0.51,P<0.05),进而间接影响消极健康结果 (β=0.63,P<0.05);被照顾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负向影响照顾者收获(β=-0.33,P<0.05),进而间接影响积极健康结果 (β=0.75,P<0.05);照顾者负担交叉负向影响积极健康结果 (β=-0.13,P<0.05),但其通径系数绝对值远小于照顾者负担对消极健康结果的通径系数绝对值;照顾者收获对消极健康结果交叉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照顾感受由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两个方面构成,两个方面的主效应强于交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家庭照顾者 照顾体验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