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中semaphorin 5A和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1
作者 彭诗岚 徐子凡 +3 位作者 杨佳蓉 李莎 徐媛媛 潘国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0,316,共8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神经轴突导向分子5A(semaphorin 5A,SEMA5A)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1例胃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组织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qPCR法检测SEMA5A、PD-L1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癌中神经轴突导向分子5A(semaphorin 5A,SEMA5A)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1例胃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组织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qPCR法检测SEMA5A、PD-L1的表达,并分析SEMA5A、PD-L1的相关性。应用慢病毒构建SEMA5A稳定低表达细胞系,运用RT-qPCR、Western blot法分析SEMA5A和PD-L1在胃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胃癌、癌旁组织中SEMA5A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5.9%(27/41)、39.0%(16/41),PD-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5%(24/41)、14.6%(6/41)。RT-qPCR检测胃癌、癌旁组织中SEMA5A mRNA相对表达量为1.30±0.50、0.81±0.48,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70±0.42、0.12±0.09。SEMA5A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胃癌病理分期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胃癌组织中SEMA5A和PD-L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癌旁组织中两者表达无相关性。敲低人胃腺癌细胞株SEMA5A mRNA后,PD-L1表达下调。结论SEMA5A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有相关性,可作为胃癌预后评估和联合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EMA5A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巧 杨银峰 +11 位作者 倪月莉 滕焯然 刘文静 武静 吴艳瑞 窦宇 贺铭 李树德 甘平 袁方 杨哲 杨新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力不足,培养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教师及医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据此,我们进行了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研究。本研究依据“科研反哺教学,教研相长”的模式,以导师规划协调,辅以研究生指导,本科生为主的“导师制”实施体系,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科研兴趣,锻炼实践和科研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小分队”的团队合作,采用前期调研、课内与课外、组内与组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教育方法,完善和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以及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制” 教学实践与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应霞 陆建波 +4 位作者 赵川 潘国庆 王春艳 杨莹 张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2-1324,1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16例PCNSL患者年龄7~74岁,平均52.3岁,男女比例为2.2∶1。额叶和枕叶为PCNSL好发部位。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分布,多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结构。免疫表型:16例PC-NSL中CD45均呈阳性,15例CD20呈阳性,12例CD79a呈阳性,13例MUM1呈阳性,GFAP均呈阴性,表明16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16例PCNSL中1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分析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静脉直径、改良肝尾叶/右叶比值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洪 张佳 +5 位作者 周家龙 赵卫 边莉 薛凤麟 魏佳璐 何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9-532,534,共5页
目的探讨肝静脉直径、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及其组合无创定量评价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病理穿刺证实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MRI图像,其中S022例、S128例、S214例、S311例、S410例、肝硬... 目的探讨肝静脉直径、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及其组合无创定量评价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病理穿刺证实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的MRI图像,其中S022例、S128例、S214例、S311例、S410例、肝硬化14例。所有患者均行MRI三期增强扫描。轴位增强图像在3支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前最宽处分别测量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直径(lhvd、mhvd、rhvd),并计算3支肝静脉直径之和(ld)。以门静脉右支发出第一分支处为分界,测量尾状叶和肝右叶的宽度,计算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横径比值(crl-r)。分析lhvd、mhvd、rhvd、ld、crl-r及ld/crl-r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纤维化、肝硬化各分期组间lhvd、mhvd、rhvd、ld、crl-r、ld/crl-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纤维化、肝硬化分期与rhvd、mhvd、lhvd、ld、ld/crl-r呈负相关(r=-0.59、-0.45、-0.46、-0.61、-0.74,P<0.01);与crl-r值呈正相关(r=0.57,P<0.01)。ld/crl-r、rhvd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ld/crl-r对应肝纤维化S≥2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0%、57.1%,84.0%、80.0%和88.2%、85.7%;rhvd对应肝纤维化S≥2期、S≥4期及肝硬化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0%、64.3%,74.7%、80.0%和85.9%、78.6%。结论ld/crl-r、rhvd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无创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ld/crl-r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腺样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应霞 潘国庆 +3 位作者 雷梓 张凤仙 赵晓玮 张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AOT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8岁。...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 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A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AOT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8岁。发生于上颌骨5例,下颌骨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牙齿松动。主要病理特点为有较厚的纤维包膜;牙源性上皮呈结节状、巢状、腺样、条索状、玫瑰花瓣样,被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分隔;上皮细胞核呈远离管腔的极像排列;腔内有红染无定形物质;可见层状结构及不同程度钙化区。免疫表型:上皮性成分中广谱CK、EMA、p63和p40均阳性,间质成分vimentin阳性。碱性刚果红、PAS、Alcian蓝染色腔内物质阳性。结论 AOT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上颌骨多见。临床通常无症状,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肿瘤由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组成。该瘤复发罕见,因为有较厚的包膜,易手术切除,局部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腺样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娟 钱璐 +4 位作者 薛凤麟 李婷 谭永兴 周红萍 边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 分析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表现、分子遗传特点及治疗,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颅内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及免疫表型并复习... 目的 分析颅内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表现、分子遗传特点及治疗,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颅内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因头痛伴视力受限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脑外病变(脑膜瘤可能?)。镜下见肿瘤呈双向分化,由大小基本一致的小圆形未分化间叶细胞及散在分布的较成熟透明软骨岛构成,部分区域可见血管外皮瘤构象。免疫表型:小圆细胞CD99及vim-entin均(+),Ki-67增殖指数15%-30%,PCK、Syn和NSE均(-),软骨细胞S-100(+)、软骨基质局部区域表达Colla-genⅡ。结论 原发颅内的MC极为罕见,易误诊,需与脑膜瘤、骨外尤因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软组织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转移癌及其他类型的软骨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间叶性软骨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两个病理中心14年494例牙源性肿瘤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钱叶梅 潘国庆 +3 位作者 王卫红 娄慧全 李静宜 张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的牙源性肿瘤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其它地区牙源性肿瘤流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牙源性肿瘤风险群体、临床诊断以及牙源性肿瘤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的牙源性肿瘤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其它地区牙源性肿瘤流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牙源性肿瘤风险群体、临床诊断以及牙源性肿瘤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94例牙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中国西南地区与其它地区流行病学状况的区别。结果:中国西南地区494例牙源性肿瘤患者中,男性271例(54.9%),女性223例(45.1%),男女性别比为1.22∶1。牙源性肿瘤平均年龄(32.99±15.96)岁。良性484例(98%),恶性10例(2%)。其中成釉细胞瘤多见,占403例(81.6%),其次是牙瘤34例(6.9%)。牙源性肿瘤发生于下颌骨与上颌骨之比为5.1∶1,413例(83.6%)发于下颌骨。结论:中国西南地区牙源性肿瘤以成釉细胞瘤最多见,多发于年轻男性下颌骨。中国西南地区牙源性肿瘤和成釉细胞瘤发生率大约分别为0.98和0.80人/100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流行病学 中国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黏膜癌变基因组甲基化分析
8
作者 刘华 岳万远 +3 位作者 邵帅 孙家平 杨莹 代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8,共10页
目的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特征,探讨舌癌中DNA甲基化的规律。方法用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诱导C57BL/6J小鼠舌黏膜癌变,分别取第0、12、28周的舌黏膜(分别代表正常、癌前病变和癌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甲... 目的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特征,探讨舌癌中DNA甲基化的规律。方法用50 mg/L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诱导C57BL/6J小鼠舌黏膜癌变,分别取第0、12、28周的舌黏膜(分别代表正常、癌前病变和癌变)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和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MeDIP-Seq),在人舌黏膜组织和人舌癌细胞系中,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飞行质谱检测验证转化生长因子贝塔信号蛋白1(SMAD1)的表达和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28周较12周和0周舌黏膜的胞嘧啶鸟嘌呤岛(CGI)甲基化水平均升高,12周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0周。在0、12和28周期间,20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启动子中的差异甲基化呈负相关。与正常黏膜相比,细胞系中SMAD1的mRNA上调,同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结论舌黏膜癌变中伴随DNA甲基化修饰异常,舌癌中SMAD1高表达伴启动子低甲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发病机制 甲基化 动物模型 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PGE2/EP4轴诱导巨噬细胞功能活化在NSCLC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娟 朱倩莹 +4 位作者 张宇 黎贵芸 张映林 李方方 边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TAMs在NSCL...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TAMs在NSCLC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TAMs在NSCLC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使用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数据库分析前列腺素E2受体4(prostaglandin E2 receptor 4,EP4)mRNA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120例NSCLC组织及24例癌旁组织标本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EP4、分化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CD163、CD31的蛋白表达水平;建立裸鼠肺腺癌细胞A549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移植瘤模型,使用EP4抑制剂E7046灌胃,收集样本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IHC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全长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引起肿瘤肝转移的关键基因并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结果EP4 mRNA在N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普遍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COX-2、EP4、CD163、CD31蛋白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性表达且在NSCLC患者多项临床病理参数中存在差异;RAW264.7缩短了A549的成瘤潜伏期,促进肿瘤增殖及肿瘤肝转移,E7046可降低裸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肿瘤组织血管密度及M2型巨噬细胞浸润;IF染色显示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转移灶周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549单独移植组相比,A549与RAW264.7共移植组小鼠肿瘤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相对表达量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长转录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的通路为PI3K-AKT、MAPK信号通路。结论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COX-2/PGE2/EP4轴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功能活化来促进肿瘤的进展,EP4可能是具有潜力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本研究为深入探讨NSCLC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为开发新的NSCLC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PGE2 EP4 巨噬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喜炎平注射液防治急性肺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聂绍燕 范苏苏 +3 位作者 朱钰珊 彭学容 王应霞 张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5-1171,共7页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在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指标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的防治作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在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中,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指标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的防治作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方法验证预测的靶蛋白。结果喜炎平注射液能改善ALI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4个:14-deoxy-11-oxo-andrographolide、14-deoxyandrographolide、14-deoxy-12-methoxyandrographolide、andrographolide-19-β-D-glucoside,获得药物靶点288个,ALI相关靶点4960个,交集基因192个。喜炎平的10个核心靶点为STAT3、EGFR、PIK3R1、MAPK1、PIK3CA、NFKB1、ESR1、MAPK8、JAK2、FYN。GO富集获得BP 310个、CC 65个、MF 80个。KEGG通路富集发现ALI相关通路141条,排名前20的有MAPK、TNF-α、VEGF、cAMP、mTOR、AMPK、NOD、JAK-STAT、IL-17、NF-κB等。分子对接发现MAPK1、MAPK8、NFKB1与活性成分14-deoxy-12-methoxyandrographolide、14-deoxyandrographolide结合作用较强。Western blot发现喜炎平注射液可明显下调ALI小鼠肺部p38、JNK、ERKl/2、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ALI有一定防治作用,机制与调节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急性肺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核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透明细胞型嗜酸细胞腺瘤1例
11
作者 朱文翠 张映林 +4 位作者 李方方 黎贵芸 张鹏 房辉 边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涎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低,既往文献少有报道,而以透明细胞为主型的嗜酸细胞腺瘤病例报道更为少见。该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在诊疗中与涎腺其他肿瘤如嗜酸细胞癌以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鉴别困难,易...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涎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低,既往文献少有报道,而以透明细胞为主型的嗜酸细胞腺瘤病例报道更为少见。该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在诊疗中与涎腺其他肿瘤如嗜酸细胞癌以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鉴别困难,易导致误诊误治。为探讨涎腺透明细胞为主型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认识,现报告1例腮腺透明细胞为主型嗜酸细胞腺瘤病例,并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嗜酸细胞腺瘤 肾透明细胞癌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应霞 张旋 +2 位作者 吴莹莹 舒然 潘国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8月-201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胸腹水标本258例,其中胸水206例,腹水52例。对所有标本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采用...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8月-201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胸腹水标本258例,其中胸水206例,腹水52例。对所有标本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DNA-ICM)进行DNA倍体分析,比较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在258例胸腹水标本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可疑24例,确诊58例,阴性176例,阳性率为31.8%;DNA倍体分析结果:可疑9例,确诊84例,阴性165例,阳性率为36.1%;液基细胞学联合DNA倍体分析发现可疑12例,确诊93例,阴性153例,阳性率为40.1%,与单独使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基细胞学制作的细胞片适于进行DNA倍体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分析可明显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胸水 腹水 鉴别诊断 DNA倍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甜甜 陆建波 +3 位作者 普苹 王春艳 习杨彦彬 付红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目的观察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癌细胞微环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集结肠癌手术标本CAF及结肠正常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及纯化培养... 目的观察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癌细胞微环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集结肠癌手术标本CAF及结肠正常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及纯化培养。观察HCT-116细胞被CAF及成纤维细胞作用后其形态学、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结肠CAF较成纤维细胞异型性明显,接触抑制和密度抑制丧失。结肠CAF及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K(AE1/AE3)均(-),Fibronectin和CAFα-SMA均(+),成纤维细胞α-SMA(-);CAF条件培养基组HCT-116增殖活性增高,CAF间接共培养HCT-116细胞G2期和S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CAF作用下HCT-116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CAF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CAF条件培养基中可能存在可溶性活性物质,具有促进HCT-116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微环境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激活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通过上调周期蛋白D1表达促进肾透明细胞癌增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巧 白宏刚 +6 位作者 杨哲 韩巧巧 易子寒 蒋露 杨雨叶 况应敏 朱月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0-599,共10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为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酶。研究表明,G6PD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G6PD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却鲜有报...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为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酶。研究表明,G6PD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G6PD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TCGA数据分析发现,G6PD在肾透明细胞癌TNMⅢ/Ⅳ期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的性别、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病灶一侧的偏重性、病理分级以及TNM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且,G6PD异常激活有可能成为评价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分子。细胞系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293T细胞及恶性程度较低的786-O细胞相比,恶性程度较高的Caki-1细胞中的G6PD表达及活性明显增加。基因稳定转染结合CCK8分析结果显示,G6PD过表达或异常激活可显著提高293T及786-O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促进786-O细胞中周期蛋白D1基因表达上调。综上,本研究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和稳定细胞系检测及CCK8分析,结果显示,G6PD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异常激活,并可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肾透明细胞癌分子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肾透明细胞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晏远智 杨哲 +3 位作者 胡曦丹 马开利 唐恒 游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54-1158,共5页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是一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阻抑蛋白,参与体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研究发现,SOCS-3与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和肝肿瘤的发生发展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干扰素的抗...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是一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阻抑蛋白,参与体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研究发现,SOCS-3与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和肝肿瘤的发生发展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与SOCS-3的遗传学表达改变密切相关。本综述将对SOCS-3的结构、分子功能及近年来在肝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S-3 JAK/STAT信号通路 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琦 潘国庆 +3 位作者 赵习羽 杨莹 董苑 陈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 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治的2例乳腺DFSP,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37岁女性,有乳腺肿块切除史... 目的探讨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 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治的2例乳腺DFSP,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37岁女性,有乳腺肿块切除史。镜下见梭形肿瘤细胞呈编织、席纹状密集排列,深部呈蜂窝状浸润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标记CD34均弥漫阳性,广谱CK、FⅧ-RAg、desmin、S-100均阴性。例1行荧光原位杂交示COL1A1-PDGFB基因融合。术后分别随访12、90个月,患者均无复发转移。结论DFSP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生于乳腺的DFSP更为罕见。粗针穿刺活检标本诊断,需与乳腺原发的梭形细胞肿瘤鉴别,结合肿瘤具体部位、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综合诊断,必要时辅以分子病理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神经内镜切除第三脑室胶样囊肿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舒 李经辉 +3 位作者 孙涛 余化霖 马乙骝 杨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因“头痛1个月余”入院,头痛为间歇性,与体位有关,低头、转头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查体: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及双侧闭目难立征阳性。头颅CT示:第三脑室上部透明隔偏右侧见一直径约1.5cm的高密度影(图1A)。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 胶样囊肿 脑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上垂体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凤麟 潘国庆 +4 位作者 何波 金树 苏国苗 何金松 边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例鞍上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对其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垂体细胞瘤发生于蝶鞍区,光镜下病变见梭形瘤细胞交错呈束状排列,部分区域形成假菊形团样结...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例鞍上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对其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垂体细胞瘤发生于蝶鞍区,光镜下病变见梭形瘤细胞交错呈束状排列,部分区域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胞核呈短梭形,部分瘤细胞核轻度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表达TTF-1、GFAP,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因其罕见及组织形态学特征不明显,临床易误、漏诊;需与垂体腺瘤、颗粒细胞瘤及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垂体细胞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马尾神经间转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李明 余化霖 +2 位作者 孙涛 耿鑫 王春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8-349,354,共3页
肾细胞癌是易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肺部为最常受侵袭的部位,而转移至马尾神经的情况非常少见。早期常无确切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肿瘤生长累及周围神经可出现腰腿痛以及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性功能障碍为主的马尾神经综合征,需密切结合原... 肾细胞癌是易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肺部为最常受侵袭的部位,而转移至马尾神经的情况非常少见。早期常无确切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肿瘤生长累及周围神经可出现腰腿痛以及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性功能障碍为主的马尾神经综合征,需密切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MRI等重要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可较快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报道了1例肾透明细胞癌马尾神经转移患者,以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肿瘤转移 马尾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胶样囊肿1例
20
作者 邓舒 鲁学文 +2 位作者 李经辉 余化霖 王春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5,149,共2页
胶样囊肿最先由Wallman于1858年报道,Dandy[1]在1921年成功实施了第1例手术。胶样囊肿是颅内良性病变,占脑部肿瘤的0.5%~1%[2],十分少见。绝大多数位于第三脑室,侧脑室、透明隔、脑外、鞍区的胶样囊肿更为少见[3]。本科于2014年7月16日... 胶样囊肿最先由Wallman于1858年报道,Dandy[1]在1921年成功实施了第1例手术。胶样囊肿是颅内良性病变,占脑部肿瘤的0.5%~1%[2],十分少见。绝大多数位于第三脑室,侧脑室、透明隔、脑外、鞍区的胶样囊肿更为少见[3]。本科于2014年7月16日收治1例,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头痛、头晕1年"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 胶样囊肿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