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CACA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022版)》外科视角解读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颖 程若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外科手术切除是大多数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对TC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明确TC的手术适应证,规范TC的手术方法并制定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是外科治疗达到疗效最大化的关键。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针对T... 外科手术切除是大多数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对TC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明确TC的手术适应证,规范TC的手术方法并制定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是外科治疗达到疗效最大化的关键。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针对TC诊疗相关的指南共识相继迅速更新,亟需与时俱进、覆盖疾病全程、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性指南。在此背景下,中国抗癌协会(CACA)首部涵盖所有病理类型的TC诊治指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2022版CACA指南)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本文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以外科视角从分化型TC(DTC)的诊断、初始治疗和术后随访三个方面对2022版CACA指南内容进行解读,探讨外科治疗策略在TC诊治全程管理中的特殊性及其价值,并指出了未来仍需探索研究的相关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A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癌 指南解读 外科手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少浩 苏艳军 程若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64-1167,共4页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作为目前发病率上升最快、甲状腺外科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而备受关注。通常选择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术后配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及131I消融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作为目前发病率上升最快、甲状腺外科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而备受关注。通常选择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术后配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及131I消融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作为DTC术后随访的血清学标志物,易受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的干扰。本文着重探讨Tg、TgAb在DTC诊治中的意义,以期为研究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分化型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部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假阴性风险概率的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 董治中 +5 位作者 苏艳军 马云海 张建明 刁畅 钱军 程若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2-729,共8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队列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诊断为PTMC、由高手术量医生... 目的:通过大样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队列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诊断为PTMC、由高手术量医生执行甲状腺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且至少检测1枚淋巴结的病例,进一步描述阳性淋巴结的分布特征并建立评价隐匿性转移性淋巴结风险的数学模型。使用β-二项分布估计隐匿性转移性中央淋巴结的概率作为淋巴结清扫(检测)数的函数。结果:概率模型共纳入5399例连续病例,观察到转移性中央淋巴结1664例(30.8%)。经过模型校正,真实淋巴结转移率由30.8%升高至38.9%。在清扫(检测)1枚淋巴结时,中央淋巴结假阴性的概率为31.3%,而当清扫(检测)7枚和12枚淋巴结时,假阴性的概率分别降低至10.0%和4.9%。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例的概率模型敏感性分析与主分析显示基本一致的稳健结果。结论:本研究量化了PTMC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隐匿性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可以作为评估术后复发/残余风险的补充指标,也为通过回顾性数据资料评估残余转移性淋巴结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概率模型 中央淋巴结 清扫数 假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脉管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对比探讨术中纳米炭甲状旁腺 负显影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翠花 程若川 +4 位作者 赵川 刁畅 苏艳军 刘文 潘笑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与甲状旁腺纳米炭"负显影"的机制。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组织标本62例,其中包括正常甲状旁腺组织45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甲状旁腺癌7例。以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作为阳...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与甲状旁腺纳米炭"负显影"的机制。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组织标本62例,其中包括正常甲状旁腺组织45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甲状旁腺癌7例。以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作为阳性对照,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D2-40、LYVE-1以及血管特异性标志物CD31、CD34对上述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鉴别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结果:62例甲状旁腺组织中,血管标志物CD31、CD34染色有效例数、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58例、50例、86.2%和60例、60例、100%,阳性者均可见棕黄色的血管呈网状分布。淋巴管标志物D2-40、LYVE-1染色的有效染色例数、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59例、17例、28.8%和58例、23例、39.6%,阳性者仅可见单个或少数棕黄色淋巴管,且多局限性分布于脉管区或被膜区,腺体实质内少见。结论:成年人大部分甲状旁腺可能缺乏淋巴管网,仅部分旁腺存在少数淋巴管,且一般局限分布于被膜区或脉管区,这可能为甲状腺实质内注射纳米炭混悬剂"负显影"甲状旁腺的解剖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纳米炭 淋巴管 D2-40 LYV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