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oli综合征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TIPS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董彧含 彭超 +2 位作者 赵卫 杨亚英 王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年,加重半月”入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1年余,期间反复呕血、黑便,多次内镜止血治疗欠佳。脾切除术后10年余。查体:贫血貌。腹膨隆,肝肋下扪及1.3 cm, 剑突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肾区叩...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年,加重半月”入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1年余,期间反复呕血、黑便,多次内镜止血治疗欠佳。脾切除术后10年余。查体:贫血貌。腹膨隆,肝肋下扪及1.3 cm, 剑突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弱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9.00 g/L,血小板(PLT)501.00×10^(9)/L;ALT 32 U/L,AST 23 U/L,TBiL 6.8 μmol/L,DBiL 4.2μmol/L,Alb33.7g/L,ALP87U/L,GGT42U/L;肌酐64.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3.3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6.5mg/L,D二聚体5.63mg/L;CA125205.40U/mL,PIVKA-Ⅱ75.21m A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li综合征 髓质海绵样肾 门静脉海绵样变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型数字影像拟合及3D打印技术在髁突肿瘤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文 韦意 +7 位作者 陆琳 付帅 张长彬 崔庆赢 彭灿邦 王立冬 许艳华 黎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多类型数字影像拟合及3D打印技术在治疗髁突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基于患者螺旋CT数据,血管CTA数据,牙齿3D扫描数据,联合运用软件Mimics 21.0(Materialise,Belgium)重建患者上下颌骨、面部软组织、髁突肿瘤及周围重要解剖结... 目的:探讨多类型数字影像拟合及3D打印技术在治疗髁突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基于患者螺旋CT数据,血管CTA数据,牙齿3D扫描数据,联合运用软件Mimics 21.0(Materialise,Belgium)重建患者上下颌骨、面部软组织、髁突肿瘤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并运用牙齿3D扫描数据与螺旋CT上下颌骨牙齿数据拟合,运用血管及软组织数据与颌骨数据拟合,最终在同一空间坐标系下得到包含有精确牙齿信息、髁突肿瘤及周围血管的上下颌骨复合体三维模型。设计并制作3D打印颌板辅助手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术后复查CBCT示骨瘤完整切除,长期随访未见关节强直及复发征象。结论:多类型数字影像拟合及3D打印颌板可以精确重建髁突肿瘤及周围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便于术前充分了解术区情况,同时设计个性化颌板辅助手术,为手术创造空间,减少术区周围组织的损伤,该方法可作为治疗髁突肿瘤患者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拟合 3D打印 髁突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1WI增强的影像组学预测脑膜瘤Ki-67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欧阳治强 鲁毅 +5 位作者 文亮 郑茜 王聪 王娅 刘晗 孙学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0-986,98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T1WI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方法在预测脑膜瘤Ki-67指数中的可行性及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脑膜瘤240例,其中Ki-67指数≤4%120例,Ki-67指数>4%120例,均行MRI检查,将T1WI增强图像导入IBEX影像组学软... 目的探讨基于T1WI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方法在预测脑膜瘤Ki-67指数中的可行性及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脑膜瘤240例,其中Ki-67指数≤4%120例,Ki-67指数>4%120例,均行MRI检查,将T1WI增强图像导入IBEX影像组学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后,分别采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以及自适应增强4种分类学习器构建预测模型(进行3次不同的随机分组试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后,选择上述4种分类学习器中表现最佳的1种,依次构建影像特征模型、联合模型,并建立Ki-67指数高表达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3次试验分别提取到12、14、12个具有非零系数的影像组学特征,LR模型在4种分类学习器中的预测效能最佳,其训练组与验证组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95%CI 0.736~0.866)和0.713(95%CI 0.593~0.832);进一步纳入肿瘤强化均匀度特征参数后获得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得到提升,训练组与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17(95%CI 0.753~0.881)和0.822(95%CI 0.727~0.916);Nomogram预测模型显示:各危险因素赋分后,总分0~120分,对应的脑膜瘤Ki-67指数高表达风险为0.1~0.9。结论基于T1WI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常规影像特征建立的联合模型对脑膜瘤Ki-67指数表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而最终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够量化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个体化评估提供直观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KI-67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郑茜 鲁毅 +2 位作者 孙学进 赵卫 欧阳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分析对脑膜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7例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T2WI和对比增强T1WI),其中低级别脑膜瘤(WHOⅠ级)99例,高级别脑膜瘤(WHOⅡ级)38例。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95... 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分析对脑膜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7例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T2WI和对比增强T1WI),其中低级别脑膜瘤(WHOⅠ级)99例,高级别脑膜瘤(WHOⅡ级)38例。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95例)和验证组(42例)。评估肿瘤的常规MRI征象,包括双侧分布、部位、形状、T2WI上信号是否均匀、血管流空现象、瘤周水肿、强化是否均匀、强化程度、脑膜尾征、邻近组织侵袭情况及是否跨中线生长等。应用IBEX软件,在瘤体内手动勾画ROI,自每个MRI序列上提取5个特征组共736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及10折交叉验证法进行降维。在训练组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建模,共构建3个模型,即影像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在验证组中,绘制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膜瘤患者的各项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常规MRI征象中,仅血管流空和强化是否均匀这两个特征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膜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降维后共筛选出13个影像组学特征。在验证组中对3个模型分别进行效能评估,ROC曲线分析显示:影像特征模型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0.0%,AUC为0.800;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6.7%,AUC为0.811;联合诊断模型的预测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6.7%,AUC提高至0.856。结论:基于MR T2WI及增强T1WI的影像组学分析有助于术前预测脑膜瘤的病理分级,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鼻腔畸胎癌肉瘤影像分析并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娅 孙学进 +1 位作者 鲁毅 刘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21-223,共3页
鼻窦鼻腔畸胎癌肉瘤(Sinona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由Heffner和Hyams于1984年首次描述报道[1],是同时具有畸胎瘤和癌肉瘤复杂成分的恶性肿瘤。SNTCS临床十分罕见,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具有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等特点[2]。目前国... 鼻窦鼻腔畸胎癌肉瘤(Sinona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由Heffner和Hyams于1984年首次描述报道[1],是同时具有畸胎瘤和癌肉瘤复杂成分的恶性肿瘤。SNTCS临床十分罕见,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具有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等特点[2]。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多以散在病理研究报道为主,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1例SNTCS,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作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对SNTCS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癌肉瘤 畸胎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脑膜瘤基因表型可行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治强(综述) 鲁毅 孙学进(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0-1174,共5页
基因组学通过研究肿瘤生长、发展内在机制,向人们揭示了基因与肿瘤之间广泛而强烈的联系,而影像组学发展至今已在肿瘤诊断、良恶性分级、复发及预后预测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基因组学与影像组学相遇时,便结合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 基因组学通过研究肿瘤生长、发展内在机制,向人们揭示了基因与肿瘤之间广泛而强烈的联系,而影像组学发展至今已在肿瘤诊断、良恶性分级、复发及预后预测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基因组学与影像组学相遇时,便结合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影像基因组学。通过影像基因组学预测脑膜瘤基因表型能为外科手术方案制定、术后复发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前瞻性的医学信息,现就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脑膜瘤基因表型的可行性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影像组学 基因组学 影像基因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后处理方法对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钖莹 张丽娟 +2 位作者 康绍磊 王国树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为“金标准”,基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比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联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 目的: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为“金标准”,基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比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联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减影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这2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之间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2例(共116个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头颈CTA和DSA影像资料。使用双盲法分别在3D-DSA的VR、CTA的MIP-MPR和减影VR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测量2次取均值,并计算相关的形态学衍生指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观察者间测量值的一致性,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后处理图像上测量结果的差异,后续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各组小、微小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的分布情况。结果:基于MIP-MPR、减影VR和3D-DSA测得的动脉瘤最大径、瘤宽和瘤高在三组间整体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84、5.808、4.468,均P>0.05);而得到的颈宽、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在三组间整体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341、87.948,均P<0.001);进行后续的组间两两比较时结果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在颈内动脉虹吸部与非虹吸部2个亚组内又有一定区别。由MIP-MPR得出的形态学衍生指标均偏大,与DS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除高宽比外,与减影VR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7)。基于减影VR进行动脉瘤的形态学评估,仅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和大小比与DS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测量差异在亚组分析时不明显(P>0.017);其余参数与DS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减影VR上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优于MIP-MPR,更适用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形态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图像后处理 形态学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组 容积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减少症鼠类动物模型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鑫尘(综述) 陈佳鑫 +1 位作者 黎思雨 何波(审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9-693,共5页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的老年骨骼肌疾病,表现为肌肉力量、质量和功能的全面丧失,严重易致跌倒和死亡。目前全球肌少症的罹患人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断上升,这将给社会及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肌肉减少症的确切分子...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的老年骨骼肌疾病,表现为肌肉力量、质量和功能的全面丧失,严重易致跌倒和死亡。目前全球肌少症的罹患人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断上升,这将给社会及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肌肉减少症的确切分子机制仍然未知,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是肌肉减少症临床诊疗的难点。使用动物模型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至关重要。然而,判断构建的模型是否可靠仍缺少有效评估方法。本文主要从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及肌肉功能三个方面对肌肉减少症鼠类动物模型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模型评估方法 磁共振成像 肌肉质量 肌肉力量 肌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测定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雯 张正华 +3 位作者 韩丹 杨静 刘超然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5-8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参数分析,探讨碘浓度测定对甲状腺结节鉴别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82例患者共90个结节,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测量动脉期和静脉期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恶...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参数分析,探讨碘浓度测定对甲状腺结节鉴别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82例患者共90个结节,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测量动脉期和静脉期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恶性结节的碘浓度及CT值,比较3组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标准化CT值。计算双能量CT增强碘浓度测定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选取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的临界值。结果 90个结节中,病理检查恶性结节60个,良性结节30个;CT检查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33个,碘图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8.33%、特异度为66.67%,包膜是否完整诊断良恶性结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5,P<0.05)。3组动脉期、静脉期NIC及标准化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87~69.89,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动脉期NIC及标准化CT值均低于正常组(Z=-3.48^-2.33,P<0.05);正常组、良性组及恶性组静脉期NIC值及标准化CT值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01^-4.87,P<0.05)。动脉期、静脉期各组间NIC与标准化CT值有相关性(r=0.89、0.74、0.75,P<0.05)。静脉期鉴别良恶性结节最佳临界NIC、标准化CT值分别为0.76、0.79,恶性结节小于该值时其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91、0.92。静脉期结节NIC、标准化CT值与碘图形态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62、0.768),三者结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1%、93.60%。结论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静脉期NIC及标准化CT值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的价值,结合碘图形态学可提高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非线性融合技术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益龙 韩丹 +3 位作者 赵雯 金弋人 蒋悦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NLB)技术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线性融合(LB)图像不佳或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主观评分≤3分)的53例双能头颅CTA图像行NLB处理,图像分为80kV组、140kV组、LB组及NLB组。测量并计算4组图像...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NLB)技术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线性融合(LB)图像不佳或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主观评分≤3分)的53例双能头颅CTA图像行NLB处理,图像分为80kV组、140kV组、LB组及NLB组。测量并计算4组图像颈内动脉床突段、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及脑干的CT值、标准差(SD)、SNR和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分别比较4组间CT值、SD值、SNR和CNR及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LB组与NLB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0.47)分vs(3.19±0.59)分,P<0.01]。LB组与NLB组可诊断率分别为69.81%(37/53)、83.02%(44/53),图像优良率分别为0(0/53)、37.74%(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组间各部位CT值、SD、SNR及CNR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kV组CT值最高,NLB组高于LB组(P<0.05);NLB组SNR、CNR均优于其他3组(P均<0.05)。结论 NLB技术可改善和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提高图像的可诊断率和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易根发 赵卫 +3 位作者 范宏杰 谢璇丞 寸江平 王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HIFU治疗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372例,所有肌瘤患者根据子宫位置(前位、中位、后位)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HIFU消融结果。... 目的比较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HIFU治疗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372例,所有肌瘤患者根据子宫位置(前位、中位、后位)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HIFU消融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HIFU治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位子宫1 cm3辐照时间显著小于后位子宫(P=0.007),能效因子(EEF)小于后位子宫(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位子宫的子宫肌瘤更容易进行HIFU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位置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范宏杰 寸江平 +3 位作者 陆阳 姚瑞红 黄建强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增强信号、靶皮距、后声场距离设为自变量,将设能效因子(EEF)为因变量,用stepwise的方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9.2±5.7)岁,平均肌瘤体积为(81.7±60.5) cm^3,平均消融率为(73.9±14.2)%,平均EEF为(6.9±4.2) j/mm^3。共6个自变量被选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模型6进行分析(调整R^2=0.326,F=11.383,P<0.001)。根据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偏回归系数可知,EEF与位置、T1增强、肌瘤径线、肌瘤类型、后声场距离有线性相关关系,且T1增强对EEF影响最大。结论 HIFU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受肌瘤位置、血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血供(T1增强)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多发性子宫肌瘤 能效因子 消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压迫位点与面部痛区关系的MRI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清 张振光 +3 位作者 李宗芳 赵卫 谢伟 张荟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MRI分析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关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单侧血管压迫性PTN患者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增强3DTOF MRA图像,依据... 目的探讨MRI分析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关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单侧血管压迫性PTN患者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增强3DTOF MRA图像,依据三叉神经断面解剖特点将NVC位点空间方位划分为8个,结合神经断面长轴转位情况分析其中60例单支血管单点压迫PTN患者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的一致性;测量123例患者206个NVC位点到神经入脑干处距离(d)、神经根总长度(L),计算d/L比值。结果 60例单支血管单点压迫PTN患者中,57例(57/60,95.00%)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符合,3例(3/60,5.00%)不符合;其中d/L≤1/4的NVC位点占58.33%(35/60),d/L≤1/2的NVC位点占85.00%(51/60)。全部123例患者中,206个NVC位点平均d值为(2.50±1.35)mm,92个(92/206,44.66%)NVC位点d/L≤1/4,153个(153/206,74.27%)NVC位点d/L≤1/2。结论采用MRI判断血管压迫性PTN患者的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的关系并测量NVC位点距神经入脑干处的距离,有助于判定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单发性子宫肌瘤能效因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易根发 范宏杰 +4 位作者 谢璇丞 钱可斌 赵卫 寸江平 黄建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74-678,共5页
目的分析单发性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过程中能效因子(EEF)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HIFU治疗的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选择可能影响EEF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EEF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 regression方法建立多重线性... 目的分析单发性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过程中能效因子(EEF)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HIFU治疗的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选择可能影响EEF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EEF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 regression方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HIFU治疗平均EEF为(7.62±5.39)J/mm3。6个预测因子被引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包括靶皮距、前倾位(子宫位置)、贯穿型(肌瘤类型)、肌瘤最大径、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及增强T1WI强化程度。其中EEF与靶皮距、增强T1WI强化程度、贯穿型(肌瘤类型)呈正相关,与肌瘤最大径、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前倾位(子宫位置)呈负相关,且肌瘤最大径对EEF影响最大(标准系数为-0.292)。结论对子宫呈前倾位且肌瘤血供少、含水量低、最大径长、靶皮距小的非贯穿型单发性子宫肌瘤,HIFU消融EEF小,难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子宫 肌瘤 能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mapping成像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状态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元明 周家龙 +5 位作者 黄益龙 张振光 魏佳璐 张佳 赵卫 何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 目的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后及左右侧上述肌肉CSA、T2值的差异,并分析运动前后各肌肉的CSA差值与T2值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运动后CSA、T2值均大于运动前(P均<0.05)。L3椎体上缘水平左侧多裂肌的运动后CSA及运动前后CSA差值均大于右侧(P均<0.05)。运动前L3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运动前后CSA差值与T2值差值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2-mapping可用于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T2图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勇 雷静 +3 位作者 韩丹 赵卫 杨石平 熊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能双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34.8%。VNC CT值在肠道病变、转移淋巴结、肠周脂肪中低于真实平扫(P<0.05或P<0.01),而在肝脏及肝转移灶高于真实平扫(P<0.01),动、静脉期VNC无明显差异(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VNC观察到的肠壁厚度、淋巴结大小、周围侵犯及肝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噪声低于真实平扫(P<0.05),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高于真实平扫,图像评分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病变,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病变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成像在冠心病临床分型的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谢晓洁 韩丹 牛慧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CTA)与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斑块形态学及成分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5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与IV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测量的病变部位血管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局部面积狭窄率...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CTA)与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斑块形态学及成分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5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与IV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测量的病变部位血管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局部面积狭窄率、血管重构指数(RI)、斑块偏心指数(EI);以IVUS检查为标准分析斑块的性质;根据临床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两组斑块的性质及血管RI、斑块EI。结果 35例患者共59支为病变血管,其中病变节段200段,以DSCT与IVUS共同测量146个病变节段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狭窄程度、RI及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及SAP组脂质斑块、钙化斑块节段数目(χ2=20.527、14.582,P<0.05)、斑块偏心性(χ2=42.575,P<0.05)及血管重构(χ2=21.489、1.724、14.184,P<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与IVUS在冠状动脉斑块的检测方面具有一致性,ACS多为脂质斑块,斑块多呈偏心性分布,病变血管存在正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 冠状动脉斑块 体层摄影术 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素 胡继红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549,共4页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所导致的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减少脾脏血流量、增加肝脏血供起到改善外周血象、肝功能指标、降低门静脉高压等作用。本文主要是对PSE治疗脾亢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临床疗效、影响临床疗效...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所导致的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减少脾脏血流量、增加肝脏血供起到改善外周血象、肝功能指标、降低门静脉高压等作用。本文主要是对PSE治疗脾亢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临床疗效、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不同栓塞材料的优劣势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 肝脏血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眼眶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宪春 徐聆峰 +2 位作者 韩丹 刘莉 王玉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在眼眶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疑似眼眶病变患者行CT扫描,分为100kVp扫描(A)组50例,SAFIRE重建,选择强度3级,120kVp扫描(B)组50例,滤波反投影(FBP)重...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在眼眶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疑似眼眶病变患者行CT扫描,分为100kVp扫描(A)组50例,SAFIRE重建,选择强度3级,120kVp扫描(B)组50例,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33.78%;与B组相比,A组图像噪声降低21.52%;SNR提高22.88%;CNR提高28.8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88)。A、B两组CT诊断效能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10,P=0.99、0.99)。结论采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kVp)联合SAFIRE重建技术行眼眶扫描,能保证图像质量,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癫痫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婧婧 赵卫 孙学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4-716,720,共4页
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以发作性、短暂性及重复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本病除遗传因素外无其他确切病因,仅有脑电生理学改变者称为原发性癫痫。目前,由于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地控... 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以发作性、短暂性及重复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本病除遗传因素外无其他确切病因,仅有脑电生理学改变者称为原发性癫痫。目前,由于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癫痫发作,神经外科手术成为控制其发作的重要手段,而其疗效有赖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