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影像组学-CT特征联合模型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淋巴瘤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海静 杨亚英 +4 位作者 赵卫 何波 吴莉 胡继红 李青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观察增强CT影像组学-CT特征联合模型(联合模型)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与鼻腔鼻窦淋巴瘤(S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8例SNSCC及63例SL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92,含48例SNSCC及44例SL)与验证集(n=39,含20例SNSCC及19例... 目的观察增强CT影像组学-CT特征联合模型(联合模型)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与鼻腔鼻窦淋巴瘤(S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8例SNSCC及63例SL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92,含48例SNSCC及44例SL)与验证集(n=39,含20例SNSCC及19例SL)。以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临床资料及病灶CT表现,筛选鉴别SNSCC与SL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CT特征模型;基于训练集增强静脉期CT提取和筛选病灶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标签;基于二者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鉴别SNSCC与SL的效能;以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联合模型的校准效能及其临床获益。结果CT所示原发病灶部位及骨质侵犯均为鉴别SNSCC与SL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于增强静脉期CT筛选出3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之构建CT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并基于二者构建联合模型。CT、影像组学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895、0.730及0.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64~-1.833,P均<0.05);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45、0.684及0.868,联合模型的AUC大于影像组学模型(Z=-2.568,P=0.010)。联合模型校准度良好,其在训练集以15%~62%及85%~92%为阈值时、在验证集以88%~95%为阈值时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所获增强CT影像组学-CT特征联合模型可有效鉴别SNSCC与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鳞状细胞 淋巴瘤 列线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预测肝细胞癌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段正新 赵卫 易根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2-306,共5页
肝细胞癌(HCC)预后差异较大,准确预测预后有助于展开个体化精准治疗。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DL)运用日渐广泛,可通过挖掘医学图像中的高维度肿瘤定量特征而为诊断与治疗HCC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就影像组学及DL预测HCC预... 肝细胞癌(HCC)预后差异较大,准确预测预后有助于展开个体化精准治疗。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DL)运用日渐广泛,可通过挖掘医学图像中的高维度肿瘤定量特征而为诊断与治疗HCC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就影像组学及DL预测HCC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预后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磁共振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涛 高晓坤 +6 位作者 范茜寒 郭沛宏 吴灵教 杞天付 赵卫 王钰 陈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其中男性32例(66.7%);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名(67.5%)。所有DCM患者接受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并于基线行CMR检查,于基线和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CMR检查:(1)电影序列,评价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周向应变(GCS);(2)T1 mapping技术,评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包括native T1值、细胞外容积分数(ECV);(3)钆延迟强化(LGE)技术,评价心肌替代性纤维化,以LGE占左心室心肌质量百分比(%LV)表示。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的LVEF和LVEDDi,将DCM患者分为LVRR(+)组和LVRR(-)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CM患者发生LVRR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MR参数对LVRR的预测效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0.5(6,15.8)个月。DCM患者14例(29.2%)发生LVRR。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心率较高,吸烟、酗酒和高血脂病史比例较高,LVEDVi、LVESVi、LVMMi、native T1值和ECV明显升高,GLS、GRS、GCS和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LVEF无统计学差异(P=0.526),随访时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均为P<0.001)。DCM患者基线时CMR检查均存在左心室心肌LGE。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B型利钠肽[384.4(76.7,536.5)pg/ml比760.6(310.7,1067.6)pg/ml]、LVEDVi[145.8(110.9,157.3)ml/m^(2)比155.8(130.9,210.2)ml/m^(2)]、LVESVi[105.7(83.1,128.2)ml/m^(2)比134.8(116.3,173.5)ml/m^(2)]、native T1值[1048(1031,1069)ms比1071(1039,1098)ms]、ECV(27.2%±3.5%比30.1%±4.2%)和LGE[1.6%(1.0%,3.2%)比3.7%(2.1%,6.1%)]显著降低(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是DCM患者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子(OR=2.612,95%CI:1.180~5.782,P=0.01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预测DCM患者发生LVRR的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最佳截断值为2.35%(P=0.004)。结论基线LGE可作为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发生LVRR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左心室逆重构 磁共振成像 钆延迟强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心肌纤维化在扩张型心肌病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刘涛 侯举香 +2 位作者 王钰 赵卫 陈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48,共5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展性疾病,临床预后较差,患者常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评估DC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R中心肌...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展性疾病,临床预后较差,患者常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评估DC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R中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在DCM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延迟强化 T1 mapping 风险分层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集成技术定量评估腰椎旁肌肉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高超 黄益龙 +3 位作者 马寄耀 黄鑫尘 李春丽 何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4,共7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技术定量评估腰椎旁肌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腰椎MRI检查患者32例,采集轴位MAGIC、T2/T1 mapping及T2/T1WI图像。采用李克特量表对图像质量(伪影、分辨率、... 目的探究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技术定量评估腰椎旁肌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腰椎MRI检查患者32例,采集轴位MAGIC、T2/T1 mapping及T2/T1WI图像。采用李克特量表对图像质量(伪影、分辨率、对比度、液体信号)评分,测量椎体、多裂肌、竖脊肌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比较MAGIC与传统定量技术的T1/T2值差异及一致性。结果采集常规T2、T1对比序列及常规T2、T1定量序列四个序列平均用时1028 s,采集MAGIC序列采集平均用时702 s,时间缩短近31.7%。MAGIC T2的图像伪影少于常规T2WI图像(P<0.001),液体信号强度更高(P=0.027),但空间分辨率较低(P<0.001),两者对比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IC T1图像的SNR在椎体(P=0.003)、多裂肌(P=0.007)、竖脊肌(P<0.001)区域均低于常规图像。而MAGIC T2图像在椎体区域的SNR低于常规图像(P<0.001),在多裂肌(P<0.001)、竖脊肌(P=0.024)区域的SNR高于常规图像。轴位MAGIC T2MAP与T2 mapping测得的T2值呈中高度相关:多裂肌T2值(r=0.768,P<0.001)、竖脊肌T2值(r=0.836,P<0.001);而MAGIC T1MAP与T1 mapping测得的T1值未见显著相关(|r|<0.3,P>0.05)。两次测量可重复性高[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_(T2)=0.904,ICC_(T1)=0.960]。结论MAGIC技术可缩短扫描时间31.7%,提供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并稳定应用于腰椎旁肌T2弛豫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旁肌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共振 图像质量 信噪比 成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正常成人椎动脉灌注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炀 李雪梅 +4 位作者 谢伟 包含 马建琼 王芹 李宗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 利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技术评估正常成人椎动脉(VA)灌注分布并观察VA直径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招募228名健康成人,基于t-ASL图像分析VA幕上灌注分布模式,记录双侧VA直径、双侧VA直径差值绝对值,以及每侧VA供应幕上、小脑及幕... 目的 利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技术评估正常成人椎动脉(VA)灌注分布并观察VA直径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招募228名健康成人,基于t-ASL图像分析VA幕上灌注分布模式,记录双侧VA直径、双侧VA直径差值绝对值,以及每侧VA供应幕上、小脑及幕上+小脑的灌注体积(PV);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VA直径与PV_(幕上)、PV_(小脑)及PV_(幕上+小脑)的相关性。结果 VA在幕上脑区存在5种灌注分布模式,据此划分5组;组间双侧VA直径差值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侧VA直径平均值、PV_(幕上)、PV_(小脑)及PV_(幕上+小脑)分别为(1.94±0.49)mm、(91.77±49.34)cm^(3)、(74.72±27.68)cm^(3)及(166.49±59.53)cm^(3)。VA直径与PV_(幕上)、PV_(小脑)及PV_(幕上+小脑)呈低-中度正相关(r=0.483、0.179、0.484,P均<0.001)。结论 t-ASL区域灌注成像可直观显示VA在幕上脑区的多种灌注分布形式;VA直径对灌注分布模式及灌注量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血液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周美玉 胡继红 +3 位作者 赵卫 杨美英 马帅 王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O-MAR(C组)、IMR+O-MAR(D组)重建,选取门静脉期伪影最重层面,在最明显的低密度和高密度伪影区域、竖脊肌、金属植入物附近受伪影影响最大肝实质区域、门静脉主干绘制感兴趣区(ROI),比较四组图像的CT值偏差(ΔHU)、标准差(SD)、高密度伪影指数(AI)、低密度AI以及门静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伪影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两组图像高密度AI、低密度AI、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B、D两组竖脊肌噪声值SD明显低于A组和C组,而门静脉SNR、CNR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分析显示,D组图像伪影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O-MAR的联合重建能够明显减轻TIPS术后弹簧圈伪影、降低噪声、提高组织CT值测量准确性,改善整体图像质量,对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去金属伪影算法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定量评估骨骼肌脂肪含量的方法对比研究
8
作者 郭益彤 黄益龙 +4 位作者 严俊 陈佳鑫 李春丽 陆佳航 何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7,148,共6页
目的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为参考,分析比较其与视觉评分法、同反相位法和阈值分割法量化腰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及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227名行腰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 目的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为参考,分析比较其与视觉评分法、同反相位法和阈值分割法量化腰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及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227名行腰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2WI、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和非对称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分别使用Goutallier分级(Goutallier classification,GC)、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脂肪浸润面积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fat infiltration area,%FIA)和PDFF对椎旁肌的脂肪含量进行定量评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Mann-Whitney U检验、Bland-Altman偏倚和Spearman相关评估PDFF与GC、FF和%FIA的一致性、差异、偏倚及相关性。结果四种影像学测量方法中,GC的一致性最差(ICC=0.623,P<0.001),%FIA的一致性最好(ICC=0.965,P<0.001)。FF、%FIA与PDFF的测量结果具有差异(P均<0.05)及偏倚。GC与PDFF呈弱相关(r=0.252~0.367,P均<0.001);多裂肌的FF与PDFF无相关性(P均>0.05);%FIA与PDFF呈中等相关(r=0.546~0.652,P均<0.001)。结论GC可靠性一般,FF准确性较低,%FIA与PDFF相关性高且较为稳定,阈值分割法可作为脂肪定量参考标准PDFF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骼肌 脂肪定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多参数MRI对前列腺癌漏诊及误诊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慧慧 何群 +3 位作者 沈棋 胡娟 高歌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3-936,共4页
目的为提高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多参数MRI(mp-MRI)评估分类标准进行规范。本研究拟分析以PI-RADS v2为诊断标准时前列腺癌的漏诊及误诊情况。资料与方法以逐层切片病理为... 目的为提高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多参数MRI(mp-MRI)评估分类标准进行规范。本研究拟分析以PI-RADS v2为诊断标准时前列腺癌的漏诊及误诊情况。资料与方法以逐层切片病理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p-MRI资料,归纳阅片者使用PI-RADS v2读片时存在的问题,分析漏诊及误诊情况。结果逐层切片病理共识别114个癌灶,包括83个临床显著癌。MRI发现91个可疑病灶,真阳性63个,误诊率为30.8%,前列腺癌的漏诊率为38.6%,临床显著癌的漏诊率为24.1%。结论以PI-RADS v2为诊断标准时,前列腺癌会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胆囊浆母细胞淋巴瘤一例
10
作者 陈海静 杨亚英 +3 位作者 刘思佳 王艺洁 魏博 李青青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0,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右上腹疼痛伴肩背部放射性痛7天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Nurphy征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99113.8U/m 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7.2ng/m L.超声内镜:胆囊...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右上腹疼痛伴肩背部放射性痛7天入院,既往体健.体格检查: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Nurphy征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99113.8U/m 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7.2ng/m L.超声内镜: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体部及颈部见低回声占位影,大小约3.0cm×2.4cm(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浆母细胞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评估心肌铁过载应用进展
11
作者 侯举香 陈伟 莫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6-829,共4页
心肌铁过载(MIO)所致心功能不全是地中海贫血、原发性血色病患者最常见死亡原因,但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误诊。心脏MR(CMR)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为评估MIO的重要影像学方法。本文就CMR评估MIO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脏 铁过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县级医院MRI配置及运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振光 李玉丹 +3 位作者 张洪 郑佳瑞 赵卫 何波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县级医院MRI的运行现状进行调研,为县级医院MRI的配置规划管理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云南省260所县级医院MRI相关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MRI配置的特征、品牌结构、使用现状以及科室人员结构.结果云南省县级医院MRI的配...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县级医院MRI的运行现状进行调研,为县级医院MRI的配置规划管理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云南省260所县级医院MRI相关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分析MRI配置的特征、品牌结构、使用现状以及科室人员结构.结果云南省县级医院MRI的配置整体覆盖率不够;县级医院MRI的配置中主要为1.5 T高场强仪器、进口品牌居多;县级市医院MRI使用率高于县、区医院;县级医院人员职称配比较均衡,但正高职称人员极少.结论县级医院应该加强MRI的配置,提升相应医务工作者对MRI的应用水平,切实满足县级诊疗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县级医院 卫生资源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弹性成像在胰腺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沈照武 江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206,234,共7页
近年胰腺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炎症、肿瘤或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可引起胰腺组织的机械特性发生变化,通过定量评估胰腺组织的机械特性可为胰腺病变的早期精准诊疗提供新视角。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 近年胰腺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炎症、肿瘤或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可引起胰腺组织的机械特性发生变化,通过定量评估胰腺组织的机械特性可为胰腺病变的早期精准诊疗提供新视角。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是一种将低频机械振动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相结合的新型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无创地定量评估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机械特性,突破了传统影像技术依赖形态学改变不能评估组织机械特性的局限。已有相关综述说明了MRE可区分健康胰腺组织和病变组织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但未对MRE在胰腺炎症、肿瘤病理分型、疗效评估及并发症预测、器官移植等方面进行总结。笔者通过对MRE在胰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发现MRE在胰腺纤维化、胰腺炎、肿瘤早期诊断、预测疗效和并发症、器官移植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但因胰腺的生理位置较深、胰腺病种复杂、MRE成像分辨率较低、图像后处理技术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MRE在胰腺的应用缺乏统一的标准,未来可尝试技术优化、高场强MRI设备、多模态成像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本综述旨在提高读者对MRE在胰腺疾病应用的认识,为MRE在胰腺疾病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炎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段正新 王俊超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1-346,共6页
肝细胞癌(HCC)容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尽管近年来HCC的治疗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合并PVTT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预后差。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一种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抗肿瘤作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HAIC对晚期HCC合并PVTT... 肝细胞癌(HCC)容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尽管近年来HCC的治疗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合并PVTT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预后差。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一种将局部治疗与全身抗肿瘤作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HAIC对晚期HCC合并PVTT的患者有生存获益,被认为是晚期HCC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特别是在Vp3-4型患者中疗效更为明显。全身治疗是晚期H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多样性的HAIC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有望成为HCC合并重度PVTT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通过转化治疗有可能实现无瘤状态,让晚期HCC患者长期生存。该文旨在总结HAIC治疗晚期HCC合并PVTT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T_(1)增强影像组学特征分析预测脑膜瘤p53基因表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欧阳治强 李倩 +1 位作者 孙学进 鲁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3-699,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MRI-T_(1)增强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析在预测脑膜瘤p53基因表型中可行性及存在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脑膜瘤患者80例(p53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各40例)。将所有患者T_(1)增强图像... 目的:探究基于MRI-T_(1)增强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析在预测脑膜瘤p53基因表型中可行性及存在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脑膜瘤患者80例(p53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各40例)。将所有患者T_(1)增强图像导入基于MATLAB R2014a平台开发IBEX图像处理软件,由两位影像科硕士研究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特征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分别采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以及自适应增强4种分类学习器构建脑膜瘤p53基因表型预测模型,同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种模型预测效能。选取上述4种分类学习器中表现最佳的一种,依次构建影像特征模型、联合模型并建立脑膜瘤p53基因突变风险量化评估模型(Nomogram模型)。结果:组间存在5个具有非零系数影像组学特征,4种分类学习器中SVM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其训练集与验证集AUC(area under curve)分别为0.894和0.729;进一步纳入肿瘤强化均匀度、扩散是否受限这两个影像特征后得到联合模型AUC为0.954。Nomogram模型显示脑膜瘤出现扩散受限、强化不均匀表现且Radiomics值越高时患者为p53基因突变型可能性越大。结论:基于MRI-T_(1)增强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析结合影像特征建立联合模型对脑膜瘤p53基因表型具有较好预测价值,而最终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能对脑膜瘤p53基因突变风险进行量化评分的同时也为个体化评估脑膜瘤内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用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基因 P53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希佩尔-林道综合征影像表现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尧平 徐紫薇 +1 位作者 莫茵 荀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98,共2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符合我国医学伦理的规范要求,符合2013年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男,53岁,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症状。2018年患者肌肉萎缩加重,左膝以下感觉减退,未见左下肢肌肉萎缩。近3天患者自觉情况加重...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符合我国医学伦理的规范要求,符合2013年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男,53岁,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症状。2018年患者肌肉萎缩加重,左膝以下感觉减退,未见左下肢肌肉萎缩。近3天患者自觉情况加重,右眼视力下降,右下肢无力,小便失禁,大便未解。于2020年10月21日收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随后完善头颅、颈胸腰椎、上中下腹CT及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分析并文献复习(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阳治强 李倩 +1 位作者 郑茜 孙学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29-531,共3页
颅骨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cranial lymphoma,PCL)属于原发性骨淋巴瘤,起源于颅骨骨髓组织,常侵犯周围骨质及软组织[1],也有文献[2]将其归类为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现收集本院2019年10月收治的PCL 1例,查阅具有较完整影像学资料的个案报告... 颅骨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cranial lymphoma,PCL)属于原发性骨淋巴瘤,起源于颅骨骨髓组织,常侵犯周围骨质及软组织[1],也有文献[2]将其归类为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现收集本院2019年10月收治的PCL 1例,查阅具有较完整影像学资料的个案报告6例,分析总结其影像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的最佳虚拟单能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海静 李青青 +3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岩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能谱的间隔10 keV的40~70 keV的单能量图像。对5组图像LC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以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LCA的CT值、噪声、CNR、SNR随着能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及40~70 keV单能量图像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SNR、CNR、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组图像LC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其他组,噪声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两名影像科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0.40≤Kappa值<0.75),各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0 keV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质量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结论:40 keV为显示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显示血管清晰、边缘锐利,能更清晰显示LCA及其解剖变异,利于外科医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左结肠动脉 虚拟单能量图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预测结肠癌神经及脉管侵犯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思佳 赵卫 +2 位作者 胡继红 李青青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探讨光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预测结肠癌神经侵犯(PNI)及脉管侵犯(LVI)状态的价值。方法:搜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光谱CT扫描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6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病理中PNI/LV... 目的:探讨光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预测结肠癌神经侵犯(PNI)及脉管侵犯(LVI)状态的价值。方法:搜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光谱CT扫描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6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病理中PNI/LVI的状态分为阳性组(29例)和阴性组(35例)。测量光谱CT动脉期、静脉期40 keV、90 keV单能级图像上病灶的CT值(CT40keV、CT90keV)、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Zeff)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并计算光谱曲线斜率λ。比较两组间各光谱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阈值,以评估各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结肠癌PNI/LVI阳性组的动脉期和静脉期光谱CT定量参数CT40keV、IC、NIC、Zeff、NZeff及λ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90ke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各参数预测结肠癌PNI/LVI状态的效能高于静脉期,其中以动脉期IC的预测效能最佳,其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3(95%CI:0.672~0.894)、82.76%和65.71%。结论:光谱CT定量参数CT40keV、IC、NIC、Zeff、NZeff及λ在术前预测结肠癌PNI/LVI状态中具有一定价值,以动脉期IC的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神经侵犯 脉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和MRI在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淋巴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海静 杨亚英 +5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莉 郑凌琳 吴岩 李青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和淋巴瘤(NHL)的增强CT和MRI影像特征,分析不同影像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与NHL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窦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鼻腔鼻窦SCC及NH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CC)和淋巴瘤(NHL)的增强CT和MRI影像特征,分析不同影像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与NHL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鼻窦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鼻腔鼻窦SCC及NHL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CT密度、MRI信号强度、增强强化程度、肿瘤内部坏死、邻近骨质破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扫描范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影像特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不同影像学特征鉴别鼻腔鼻窦SCC和NHL的效能。结果鼻腔鼻窦SCC与NHL的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肿瘤内部坏死、周围骨质破坏以及周围组织侵犯5个影像学特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SCC与NHL的AUC分别为0.708、0.694、0.785、0.850、0.629。联合肿瘤起源部位、肿瘤内部坏死、周围骨质破坏3个影像特征鉴别SCC与NHL的AUC为0.969,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9%及97.2%。结论肿瘤起源部位、最大径、肿瘤内部坏死、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侵犯的增强CT及MRI影像征象有助于鼻腔鼻窦SCC与NHL的鉴别,尤其是出现肿瘤起源于鼻腔、坏死少见、骨质破坏轻微,应优先考虑鼻腔鼻窦NHL的可能。增强CT和MRI有助于鼻腔鼻窦SCC与NHL的鉴别,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淋巴瘤 鳞状细胞癌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