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与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颅内动脉瘤支架术后中的应用选择
1
作者 孟雪柔 潘文秋 +4 位作者 万程 易根发 王俊超 胡继红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目的探讨部分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platelet mapping,TEG-PM)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 目的探讨部分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platelet mapping,TEG-PM)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架治疗IAs且行阿司匹林相关基因-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以及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tochrome P4502C19,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106例患者,部分患者行TEG-PM检测。将患者分为A、B 2组,A组(基因检测组)根据药物相关基因检测结果调整用药,B组(联合组)根据两种检测结果指导用药。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检验数据,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IAs闭塞情况、支架内膜增生情况、药物相关出血性及缺血性并发症。结果106例患者共治疗123个IAs,年龄(53.67±6.66)岁,女性67例。A组(41例),B组(65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IAs情况、术中使用支架类型、用药方案选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缺血性并发症及出血性并发症各2例;B组无缺血性事件发生,4例患者出血性并发症,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P=0.782)。术后1、3个月2组患者内膜增生情况分级及动脉瘤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总体内膜增生情况较B组稍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为提高抗血小板治疗的精准个性化治疗,建议临床选择检测项目时可先行TEG-PM指导下的常规双抗治疗,对于TEG-PM提示抑制率不足的患者再选择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探索患者抑制率不足的原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以保证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达到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支架治疗 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基因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oli综合征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TIPS一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董彧含 彭超 +2 位作者 赵卫 杨亚英 王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年,加重半月”入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1年余,期间反复呕血、黑便,多次内镜止血治疗欠佳。脾切除术后10年余。查体:贫血貌。腹膨隆,肝肋下扪及1.3 cm, 剑突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肾区叩...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年,加重半月”入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1年余,期间反复呕血、黑便,多次内镜止血治疗欠佳。脾切除术后10年余。查体:贫血貌。腹膨隆,肝肋下扪及1.3 cm, 剑突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弱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9.00 g/L,血小板(PLT)501.00×10^(9)/L;ALT 32 U/L,AST 23 U/L,TBiL 6.8 μmol/L,DBiL 4.2μmol/L,Alb33.7g/L,ALP87U/L,GGT42U/L;肌酐64.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3.3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6.5mg/L,D二聚体5.63mg/L;CA125205.40U/mL,PIVKA-Ⅱ75.21m A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li综合征 髓质海绵样肾 门静脉海绵样变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周美玉 胡继红 +3 位作者 赵卫 杨美英 马帅 王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O-MAR(C组)、IMR+O-MAR(D组)重建,选取门静脉期伪影最重层面,在最明显的低密度和高密度伪影区域、竖脊肌、金属植入物附近受伪影影响最大肝实质区域、门静脉主干绘制感兴趣区(ROI),比较四组图像的CT值偏差(ΔHU)、标准差(SD)、高密度伪影指数(AI)、低密度AI以及门静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伪影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两组图像高密度AI、低密度AI、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B、D两组竖脊肌噪声值SD明显低于A组和C组,而门静脉SNR、CNR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分析显示,D组图像伪影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O-MAR的联合重建能够明显减轻TIPS术后弹簧圈伪影、降低噪声、提高组织CT值测量准确性,改善整体图像质量,对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去金属伪影算法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经部分脾动脉栓塞后血细胞计数及肝脾纤维化率改变
4
作者 田梽甫 胡继红 +3 位作者 万程 谭斌 潘文秋 张玉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经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后血细胞计数及肝脾纤维化率改变。方法对15只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测量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对10只行脾动脉造影及PSE(PSE组),对其余5只仅行脾...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经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后血细胞计数及肝脾纤维化率改变。方法对15只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测量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对10只行脾动脉造影及PSE(PSE组),对其余5只仅行脾动脉造影(对照组),1周后再次测量2组RBC、WBC及PLT计数;之后处死大鼠获取肝脏、脾脏大体标本,观察病理变化,评估纤维化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后1周2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良好。PSE组干预后1周内RBC、WBC及PLT计数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RBC、WBC及PLT计数升高速率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1周,PSE组大鼠WBC及PLT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R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大鼠肝纤维化率高于而脾纤维化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PSE可能改善大鼠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所致血细胞减少并逆转或减缓脾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硬化 实验性 脾功能亢进 栓塞 治疗性 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江 候宇 +2 位作者 蔡晓蓓 徐承雷 易根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能否较其他非手术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及其个体化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脏寡转移局部治疗的74例患者的资... 目的探讨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能否较其他非手术模式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的预后及其个体化实施方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脏寡转移局部治疗的74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模式分为手术组(n=39)和非手术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中位无瘤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手术组39例患者中开腹23例,腹腔镜16例;术式为单纯限制性肝段/亚段切除11例,联合小病灶楔形切除21例,联合射频消融7例;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出血1例,胆瘘1例,胸腔积液3例。非手术组35例中治疗方式包括超声或CT引导射频消融(RFA)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18例,TACE 5例,RFA 9例,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3例;TACE术后肝脓肿1例,RFA术后气胸1例。全部病例治疗后30 d后无死亡。手术组与非手术组DFS和OS分别为38(95%CI:31.3~44.9)个月、64(95%CI:57.6~70.1)个月和27(95%CI:19.9~34.0)个月、43(95%CI:36.2~50.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72、11.685,P值分别为0.014、0.00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41.0%与82.8%、14.3%。结论基于限制性肝段切除手术的局部治疗模式较非手术局部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寡转移患者的预后。手术模式依据病灶特点个体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