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看“无饿医院”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柳青 冷孟颖 翁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58-61,共4页
营养不良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轻视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医源性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原有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无... 营养不良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轻视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医源性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原有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无饿医院"的建设势在必行。建设"无饿医院"是一项系统工程,以有效预防、治疗营养不良为切入点,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为宗旨,规范营养治疗、改善行政管理和强化后勤保障是其重要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无饿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董梅 代正燕 +1 位作者 翁敏 李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444-3447,3451,共5页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MICS)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肾脏病医院接受MHD的患者70例。根据营养不良-炎性反应评分(MIS),将纳入患者分为轻(...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MICS)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肾脏病医院接受MHD的患者70例。根据营养不良-炎性反应评分(MIS),将纳入患者分为轻(n=19)、中(n=29)、重(n=22)3组。检测3组患者的营养及炎性指标,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并探讨MIS与患者年龄、营养及炎性指标、SF-36得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的MICS发生率为100.0%,轻、中、重3组患者的平均MIS分别为(2.7±1.0)、(6.1±0.9)、(10.9±2.2)分。3组患者握力、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清蛋白(PA)、白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S与年龄、TNF-α呈直线正相关(P<0.05),与握力呈直线负相关(P<0.05),与PA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MIS与SF、hs-CRP呈正相关(P<0.05),与IL-6不相关(P>0.05)。3组患者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RP)、量表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状况(Energy)、社会功能(SOCF)、情感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RE)、情感状况(EWB)及生理领域(PH)、心理领域(MH)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S与PH得分呈直线负相关(P<0.05),与GH、Energy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MIS与PF、RP及量表总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BP、SOCF、RE、EWB及MH得分不相关(P>0.05)。结论 MHD患者的MICS发生率较高,MICS程度越重,患者握力减轻越明显,炎性状态越严重,总体生活质量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艳芳 李琼香 翁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营养补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且透析龄≥3个月的病人57例为研究对象,MIS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生物电阻抗法进行肌肉质量的测量,电子握力计测量握力,6米步行试验评估下肢肌肉功... 目的:观察口服营养补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且透析龄≥3个月的病人57例为研究对象,MIS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生物电阻抗法进行肌肉质量的测量,电子握力计测量握力,6米步行试验评估下肢肌肉功能,空腹抽血查白蛋白、血脂等。观察营养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口服营养补充后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的程度改善,干预前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提升(P <0.05)。体质量、肌肉功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口服肠内营养可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增加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改善下肢肌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蛋白质能量消耗 口服营养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翁敏 代正燕 +8 位作者 甘志明 杨柳青 郭喜 刘敏 王云霖 宋春花 许红霞 石汉平 王昆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PG-SGA营养评估量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者行营养诊断,采用欧洲癌症研...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PG-SGA营养评估量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者行营养诊断,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第3版)调查生活质量,分析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69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别是结直肠癌440例(63.0%)、胃癌137例(19.6%)、肝癌50例(7.2%)、食管癌50例(7.2%)、胰腺癌17例(2.4%)及胆道恶性肿瘤4例(0.6%)。NRS2002得分平均为(2.78±1.41)分,53.0%(370例)有营养风险。PG-SGA得分平均为(8.21±5.40)分,营养良好、可疑/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比例分别为8.3%、16.5%、30.8%及44.4%。生活质量得分平均为(52.47±11.16)分,PG-SGA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434,P=0.001)。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状况越差,生活质量越差,建议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在入院后进行常规营养诊断和治疗,以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肌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臧华龙 秦学祥 翁敏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筛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肌少症的发病率,探讨肌少症对MHD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口服营养补充对MHD病人肌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在云南肾脏病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液透析≥3... 目的:筛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肌少症的发病率,探讨肌少症对MHD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口服营养补充对MHD病人肌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在云南肾脏病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液透析≥3个月的病人7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肌肉质量,日常步速评估法评估肌肉功能,测量握力评估肌肉力量,并将其分为无肌少症、肌少症前期和肌少症期3组;用SF-36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调查。每次透析期间给予口服营养补充3个月。结果:入组77例病人,肌少症发病率为51.9%,男性发病率78.0%高于女性3.7%,(P<0.01);三组病人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体能、生理健康得分存在差异(P<0.05);步速与体能、生理健康、SF-36总分正相关,握力与体能、躯体疼痛、生理健康、SF-36总分正相关,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心理健康正相关(P<0.05);治疗后,MHD病人步速、SMI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MHD病人体力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生理健康、SF-36总分较前提高(P<0.05)。结论:MHD病人肌少症发病率为51.9%,男性高于女性;肌少症影响MHD病人的生存质量,主要影响总体健康、躯体疼痛、体能、生理健康方面;口服营养补充治疗后,MHD病人肌少症较前改善,生存质量较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营养补充剂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肌少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肌肉减少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郭喜 翁敏 祁荟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9-1445,共7页
目的探究5/6肾切除法是否能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肌肉减少症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进一步验证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肌肉减少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①模型组的尿蛋白定性、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 目的探究5/6肾切除法是否能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肌肉减少症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模型组,进一步验证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肌肉减少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①模型组的尿蛋白定性、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升高(P<0.05);②模型组的肾脏纤维化程度、凋亡率升高(P<0.05);③模型组的肌肉力量和功能降低(P<0.05);④模型组肌肉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明显(P<0.05)。结论通过5/6肾切除法可以构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肌肉减少症动物模型,为进一步防治该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肾切除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肌少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骨骼肌减少症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丽娅 李少华 翁敏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1,85,共5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减少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中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规律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的131例非住院MHD病人,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病人的肌肉质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测定病人的握力,用改良量化主观整体评... 目的:研究骨骼肌减少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中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规律血液透析且病情稳定的131例非住院MHD病人,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定病人的肌肉质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测定病人的握力,用改良量化主观整体评估(MQSGA)法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同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MHD病人肌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131例MHD病人中,肌少症的发生率为41.22%(54/131),有或无肌少症两组间性别、透析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QSGA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肌少症发生率是女性的43.67倍,随着hs-CRP水平升高和MQSGA得分增加,肌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病人肌少症的发生率高,男性、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是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骼肌减少症 改良量化主观整体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