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型痤疮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
17
1
作者
起珏
吕乐春
+3 位作者
郭美华
郑琪
吴文娟
何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64-276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重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重型痤疮寻找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采用抽样调查法,从我国24个城市的3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选取1 944例重型痤疮患者。采用《寻常痤疮遗传流行病学调...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重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重型痤疮寻找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采用抽样调查法,从我国24个城市的3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选取1 944例重型痤疮患者。采用《寻常痤疮遗传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由2位经验丰富的皮肤科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皮损类型、数量及分布部位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1 944例重型痤疮患者中,男1 000例,女944例;青春期痤疮1 433例,其中男842例(58.8%)、女591例(41.2%);成人痤疮511例,其中男158例(30.9%)、女353例(69.1%)。不同类型痤疮在男、女性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0,P<0.001)。成人痤疮包括青春期发病持续到25岁以后的持续性痤疮377例(73.5%),25岁以后发病的迟发型痤疮134例(26.5%)。353例女性成人痤疮患者中,238例(67.4%)为持续性痤疮,115例(32.6%)为迟发型痤疮;158例男性成人痤疮中,139例(88.0%)为持续性痤疮,19例(12.0%)为迟发型痤疮。男、女性成人痤疮均以持续性痤疮为主,但女性迟发型痤疮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6,OR=2.71,95%CI(1.73,4.23),P<0.001〕。716例(36.8%)患者有痤疮家族史,其中男349例,女367例;青春期痤疮569例(79.5%),持续性痤疮130例(18.1%),迟发型痤疮17例(2.4%)。有痤疮家族史的男、女性患者中,男性青春期痤疮发生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持续性痤疮、迟发型痤疮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重型痤疮患者中,从皮损数量来看:青春期痤疮丘疹/脓疱的数量较持续性痤疮(Z=2.39,P=0.017)多,与迟发型痤疮(Z=1.25,P=0.210)接近;青春期痤疮(Z=-3.87,P<0.001)及持续性痤疮(Z=-3.68,P<0.001)萎缩性瘢痕的数量较迟发型痤疮多;粉刺(χ2=2.48,P=0.290)、结节/囊肿(χ2=1.94,P=0.379)及增生性瘢痕(χ2=4.40,P=0.106)的数量在不同类型痤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皮损分布部位来看:与青春期痤疮相比,持续性痤疮额头、面颊出现丘疹/脓疱的发生率较低,背部出现结节/囊肿,下颌出现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型痤疮鼻部出现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较青春期痤疮高(P<0.05)。男性重型痤疮患者中,从皮损数量来看:粉刺(χ2=0.07,P=0.966)、丘疹/脓疱(χ2=1.02,P=0.600)、结节/囊肿(χ2=0.31,P=0.857)、增生性瘢痕(χ2=3.37,P=0.186)及萎缩性瘢痕(χ2=5.03,P=0.081)的数量在不同类型痤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皮损分布部位来看:青春期痤疮面颊遗留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为48.0%(404/842),高于迟发型痤疮的3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OR=1.60,95%CI(1.06,2.41),P=0.025〕。结论重型痤疮中青春期痤疮发生率最高,成人痤疮以青春期后的持续性痤疮为主,女性出现成人痤疮,特别是迟发型痤疮的风险较男性高。痤疮家族史对青春期痤疮及女性成人痤疮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痤疮
青春期
成人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淡斑美白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7
2
作者
侯伟
黄晓凤
+4 位作者
涂颖
张洁尘
郭美华
王辉
何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6-739,共4页
目的:评估淡斑美白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开放试验研究,将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于黄褐斑皮损处外用淡斑美白精华液及润白保湿乳,每天2次。在使用产品前以及使...
目的:评估淡斑美白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开放试验研究,将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于黄褐斑皮损处外用淡斑美白精华液及润白保湿乳,每天2次。在使用产品前以及使用后第2、4、8、12周评估黄褐斑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ASI)变化,皮肤色度仪定量测量皮肤颜色以及受试者自评。结果:在使用产品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SI下降率分别为55.44%和42.98%,属好转。治疗组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92.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淡斑美白精华液对黄褐斑有效,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斑美白精华液
黄褐斑
功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果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冰
王银娟
+8 位作者
吕莎
陆洪光
郭美华
涂颖
汪宇
顾华
李泽春
何黎
李福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0-662,共3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自然光下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斑,常分布于脸颊、额部、上唇、鼻部和下颌。发病与日光、内分泌、遗传、精神因素、药物、化妆品、机体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光曝露及性激...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自然光下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斑,常分布于脸颊、额部、上唇、鼻部和下颌。发病与日光、内分泌、遗传、精神因素、药物、化妆品、机体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光曝露及性激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2]。黄褐斑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男性较女性患者少,在男性患者发病因素中光曝露与遗传因素似乎较为突出[3]。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其中果酸是目前效果较好及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此,2012年7月一2013年3月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进行了多中心的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黄褐斑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例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案例的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万麒
李利华
+1 位作者
李桢
洪仕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对20例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相关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海洛因相关死亡案例死者的一般情况、毒品使用方式、死亡原因、法医学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法医病理学改变。结...
目的对20例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相关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海洛因相关死亡案例死者的一般情况、毒品使用方式、死亡原因、法医学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法医病理学改变。结果本组案例死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组织病理学检验为非特异性改变。死亡原因包括海洛因使用(或泄露)后急性中毒死亡(13例,占65%)、滥用海洛因后继发性疾病(3例,占15%)、吸食海洛因致吸入性窒息(2例,占10%)及戒断综合征导致死亡(2例,占10%)四种。结论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者的法医学鉴定,需在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对死者体内海洛因及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综合案情资料、现场勘验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海洛因依赖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型痤疮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
17
1
作者
起珏
吕乐春
郭美华
郑琪
吴文娟
何黎
机构
昆明
医科
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医疗美容科
昆明
医科
大学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昆明医科大学科技处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64-276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60123
81360234)
+1 种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FA028
2012FB004)
文摘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重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重型痤疮寻找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采用抽样调查法,从我国24个城市的3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选取1 944例重型痤疮患者。采用《寻常痤疮遗传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由2位经验丰富的皮肤科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皮损类型、数量及分布部位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1 944例重型痤疮患者中,男1 000例,女944例;青春期痤疮1 433例,其中男842例(58.8%)、女591例(41.2%);成人痤疮511例,其中男158例(30.9%)、女353例(69.1%)。不同类型痤疮在男、女性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0,P<0.001)。成人痤疮包括青春期发病持续到25岁以后的持续性痤疮377例(73.5%),25岁以后发病的迟发型痤疮134例(26.5%)。353例女性成人痤疮患者中,238例(67.4%)为持续性痤疮,115例(32.6%)为迟发型痤疮;158例男性成人痤疮中,139例(88.0%)为持续性痤疮,19例(12.0%)为迟发型痤疮。男、女性成人痤疮均以持续性痤疮为主,但女性迟发型痤疮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6,OR=2.71,95%CI(1.73,4.23),P<0.001〕。716例(36.8%)患者有痤疮家族史,其中男349例,女367例;青春期痤疮569例(79.5%),持续性痤疮130例(18.1%),迟发型痤疮17例(2.4%)。有痤疮家族史的男、女性患者中,男性青春期痤疮发生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持续性痤疮、迟发型痤疮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女性重型痤疮患者中,从皮损数量来看:青春期痤疮丘疹/脓疱的数量较持续性痤疮(Z=2.39,P=0.017)多,与迟发型痤疮(Z=1.25,P=0.210)接近;青春期痤疮(Z=-3.87,P<0.001)及持续性痤疮(Z=-3.68,P<0.001)萎缩性瘢痕的数量较迟发型痤疮多;粉刺(χ2=2.48,P=0.290)、结节/囊肿(χ2=1.94,P=0.379)及增生性瘢痕(χ2=4.40,P=0.106)的数量在不同类型痤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皮损分布部位来看:与青春期痤疮相比,持续性痤疮额头、面颊出现丘疹/脓疱的发生率较低,背部出现结节/囊肿,下颌出现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型痤疮鼻部出现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较青春期痤疮高(P<0.05)。男性重型痤疮患者中,从皮损数量来看:粉刺(χ2=0.07,P=0.966)、丘疹/脓疱(χ2=1.02,P=0.600)、结节/囊肿(χ2=0.31,P=0.857)、增生性瘢痕(χ2=3.37,P=0.186)及萎缩性瘢痕(χ2=5.03,P=0.081)的数量在不同类型痤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皮损分布部位来看:青春期痤疮面颊遗留萎缩性瘢痕的发生率为48.0%(404/842),高于迟发型痤疮的3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OR=1.60,95%CI(1.06,2.41),P=0.025〕。结论重型痤疮中青春期痤疮发生率最高,成人痤疮以青春期后的持续性痤疮为主,女性出现成人痤疮,特别是迟发型痤疮的风险较男性高。痤疮家族史对青春期痤疮及女性成人痤疮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重型痤疮
青春期
成人
临床特征
Keywords
Severe acne
Puberty
Adult
Clinical features
分类号
R7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淡斑美白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7
2
作者
侯伟
黄晓凤
涂颖
张洁尘
郭美华
王辉
何黎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江苏南京
昆明
医科
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昆明医科大学科技处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6-739,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估淡斑美白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开放试验研究,将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于黄褐斑皮损处外用淡斑美白精华液及润白保湿乳,每天2次。在使用产品前以及使用后第2、4、8、12周评估黄褐斑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ASI)变化,皮肤色度仪定量测量皮肤颜色以及受试者自评。结果:在使用产品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SI下降率分别为55.44%和42.98%,属好转。治疗组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92.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淡斑美白精华液对黄褐斑有效,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
淡斑美白精华液
黄褐斑
功效评价
Keywords
whitening essence
melasma
efficacy
分类号
R758.4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果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冰
王银娟
吕莎
陆洪光
郭美华
涂颖
汪宇
顾华
李泽春
何黎
李福秋
机构
吉林
大学
第二医院皮肤科
昆明
医科
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昆明医科大学科技处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0-662,共3页
文摘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自然光下黄褐色、暗褐色或深咖啡色斑,常分布于脸颊、额部、上唇、鼻部和下颌。发病与日光、内分泌、遗传、精神因素、药物、化妆品、机体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光曝露及性激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2]。黄褐斑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男性较女性患者少,在男性患者发病因素中光曝露与遗传因素似乎较为突出[3]。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其中果酸是目前效果较好及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此,2012年7月一2013年3月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进行了多中心的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果酸
黄褐斑
疗效
分类号
R758.4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例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案例的法医学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万麒
李利华
李桢
洪仕君
机构
昆明
医科
大学
法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科技处
出处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66-268,共3页
文摘
目的对20例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相关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海洛因相关死亡案例死者的一般情况、毒品使用方式、死亡原因、法医学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案例的死亡原因及法医病理学改变。结果本组案例死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组织病理学检验为非特异性改变。死亡原因包括海洛因使用(或泄露)后急性中毒死亡(13例,占65%)、滥用海洛因后继发性疾病(3例,占15%)、吸食海洛因致吸入性窒息(2例,占10%)及戒断综合征导致死亡(2例,占10%)四种。结论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者的法医学鉴定,需在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对死者体内海洛因及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综合案情资料、现场勘验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海洛因依赖
案例分析
Keywords
forensic pathology
heroin dependence
cases analysis
分类号
R595.5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型痤疮临床特征分析
起珏
吕乐春
郭美华
郑琪
吴文娟
何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淡斑美白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侯伟
黄晓凤
涂颖
张洁尘
郭美华
王辉
何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果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王冰
王银娟
吕莎
陆洪光
郭美华
涂颖
汪宇
顾华
李泽春
何黎
李福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0例海洛因滥用相关死亡案例的法医学分析
黄万麒
李利华
李桢
洪仕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