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死亡发生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涵 张黎 +2 位作者 王昱冕 崔芸 王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细胞代谢和生物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常情况下,细胞中铜的浓度较低,而铜的过度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这种死亡不同于细胞凋亡、铁死亡及坏死等氧化应激诱导的细... 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细胞代谢和生物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常情况下,细胞中铜的浓度较低,而铜的过度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这种死亡不同于细胞凋亡、铁死亡及坏死等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是一种与线粒体呼吸相关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模式。铜通过与三羧酸循环中的脂质酰化成分直接结合,导致脂质化蛋白质聚集,铁硫簇蛋白质丢失,从而引起蛋白质毒性应激,导致细胞死亡。充足的铜是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机体内铜水平异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目前,铜诱导的细胞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见报道。然而,铜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进一步研究铜调控的细胞死亡通路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心肌病 铜稳态 铜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相关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敬聪 王志刚 +4 位作者 王君 丁向前 邹杨鸿 余化霖 耿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6期52-55,60,共5页
脊髓损伤(SCI)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可再生性,即使通过各种手段对SCI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效果仍十分有限,这对其身体、心理及情感产生伤害,同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经济负担。随着... 脊髓损伤(SCI)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可再生性,即使通过各种手段对SCI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效果仍十分有限,这对其身体、心理及情感产生伤害,同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经济负担。随着对各种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尤其是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为SCI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其中Wnt、Notch、TGF-β/Smads、mTOR信号通路在SCI修复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对SCI相关信号通路在SCI修复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信号通路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常宇 韩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6期32-35,43,共5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难治性创面,其特点是致残率高、花费高、病程长,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也是当前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难点。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可以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难治性创面,其特点是致残率高、花费高、病程长,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也是当前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难点。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可以通过调节炎性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降低创面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刺激多种细胞增殖、释放相关因子、增加基因表达、增强周围神经末梢分泌P物质及降钙素相关基因肽的表达等机制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本文综述了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糖尿病足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变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崇剑 白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7期53-55,共3页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一直是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转移性前列腺癌(mPCa)大多采用内分泌治疗等保守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对于mPCa的治疗作用逐渐被某些学者认可,现通过分析临床、...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一直是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转移性前列腺癌(mPCa)大多采用内分泌治疗等保守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对于mPCa的治疗作用逐渐被某些学者认可,现通过分析临床、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系统综述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mPCa患者中的研究现况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转移性前列腺癌 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燕 刘杰 +4 位作者 冯俊 房建铭 唐诗瑾 杨莹 田新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昆明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16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CEBPA基因突变的临床预后,分析CEBPA双突变、单突变、阴性对照组的AML患儿的死亡率、复发率、(1年、2年、4年)存活比率。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 目的探讨昆明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16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CEBPA基因突变的临床预后,分析CEBPA双突变、单突变、阴性对照组的AML患儿的死亡率、复发率、(1年、2年、4年)存活比率。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析及直接测序分析法,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复发率、死亡率(1年、2年、4年)和存活比率。结果(1)60例AML患者中16例检测到CEBP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6.6%,其中7例为双突变,9例为单突变;(2)CEBPA基因双突变、单突变、阴性组AML患儿的死亡率、复发率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满1年存活比率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满2年存活比率卡方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且双突变占比最高;满4年存活比率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是AML常见分子突变类型,CEBPA基因双突变的AML患儿满2年存活比率高,属于预后良好基因型,对AML患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细胞 CEBPA基因 单突变 双突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功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学芳 李波 +2 位作者 郑红 曹雪 王利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01-103,113,共4页
[目的]鉴定树鼩的肠道菌群,分析树鼩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并进行菌群功能预测。[方法]随机采集3份雄性树鼩粪便样品,提取树鼩粪便中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16S rRNA V3~V4片段,采用高通量Illumina PE300平台进行测序,利用BIPE... [目的]鉴定树鼩的肠道菌群,分析树鼩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并进行菌群功能预测。[方法]随机采集3份雄性树鼩粪便样品,提取树鼩粪便中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16S rRNA V3~V4片段,采用高通量Illumina PE300平台进行测序,利用BIPES以及QIIME分析并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最后,通过PICRUS t软件对肠道菌群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树鼩肠道粪便细菌有9门20纲33目53属122种208个OTU。门水平上,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肠球菌属(Enterocossus)为优势菌群。PICRUS 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肠道细菌编码的大多数基因与代谢相关,其次是基因信息加工、环境信息加工。COG功能分类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基因在"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和"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功能类群的相对丰度较高。[结论]PICRUS t功能预测到树鼩肠道菌群主要与代谢相关,树鼩肠道菌群是研究肠道菌群与代谢类疾病的一种良好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肠道菌群 16SrRNA 菌株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苯妥英钠导致严重精神行为异常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立丹 李海江 +2 位作者 安义均 杨丹 陈涛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长期口服苯妥英钠致严重精神行为异常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步态不稳、视物成双、幻听3月余,间断意识障碍2个月急诊入院。诊断癫痫10年,长期口服苯妥英钠100...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长期口服苯妥英钠致严重精神行为异常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步态不稳、视物成双、幻听3月余,间断意识障碍2个月急诊入院。诊断癫痫10年,长期口服苯妥英钠100 mg、3/d,症状基本控制,3年前症状加重自行加量至200 mg、3/d,期间出现神经症状后停药。此次因癫痫发作再次加量至200 mg、3/d,入院后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医技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苯妥英钠中毒导致严重精神行为异常,遂停用苯妥英钠并加用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同时予营养神经、利尿、叶酸等支持治疗,精神症状缓解,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苯妥英钠中毒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提高认识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癫痫 强直阵挛性 精神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o-Merge技术在左肺静脉共干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杨森 廖祁伟 +5 位作者 李绍龙 何臣德 张彬彬 赵晓华 曾强 光雪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Carto-Merge技术指导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7例,随机分为A组13例与B组14例。B组在Carto3技术建立的电解剖标测(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 目的探讨Carto-Merge技术指导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7例,随机分为A组13例与B组14例。B组在Carto3技术建立的电解剖标测(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A组在Carto-Merge技术建立的影像融合模型(术前CT三维图像融合Carto3系统指引下建立的FAM模型)指导下进行双侧肺静脉导管消融术。记录并比较A组FAM模型与CT三维图像、B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相关参数(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两组消融环相关参数(消融环上下径、前后径、横截面积、上下径比值、前后径比值及消融环横截面积/左肺静脉开口面积)。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消融结局相关指标(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完成情况、左右肺静脉消融时间及肺动脉压增高、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A组CT三维图像的左肺静脉开口面积、左心房容积均小于FAM模型(P均<0.05),两组FAM模型的左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消融环前后径、横截面积、前后径比值、消融环横截面积/左肺静脉开口面积均大于B组(P均<0.05)。两组消融环上下径、上下径比值及左、右肺静脉消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顺利完成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其肺动脉压增高率、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Carto-Merge技术指导存在左肺静脉共干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术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其消融效果与传统Carto3技术相当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复杂肺静脉解剖结构的识别和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电解剖标测 Carto-Merge技术 Carto3技术 导管消融 左肺静脉共干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施红宁 胡明道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163-164,共2页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药敏实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的112株细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结果。结果胆汁培养共鉴定出11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65.2%),革兰阳性菌32株(28.5...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药敏实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的112株细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结果。结果胆汁培养共鉴定出11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65.2%),革兰阳性菌32株(28.5%),真菌7株(6.3%)。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敏感率较高,而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头孢哌酮对革兰阳性细菌抗菌敏感度较高。结论胆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的使用相关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胆汁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离子钙联合休克指数及ISS评分对ICU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铭 吕晓雨 +3 位作者 罗雨青 王新军 谢忠珊 潘险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初始离子钙、休克指数比值(rSIG)和IS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对ICU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ICU收治的184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8 d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存... 目的探讨初始离子钙、休克指数比值(rSIG)和IS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对ICU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ICU收治的184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8 d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iCa^(2+)、rSIG和ISS评分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初始iCa^(2+)、rSIG和ISS评分对创伤患者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84例ICU创伤患者,28d存活166例,死亡组18例。存活组患者初始iCa^(2+)水平高于死亡组[1.073±0.11mmol/L vs 1.0±0.15 mmol/L,P<0.05]、rSIG值显著大于死亡组[15.82(12.65,19.9)vs 5.89(2.3,11.41),P<0.001]、ISS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23.04±8.89 vs 35.89±9.0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61,95%CI:1.004~1.122,P=0.035)、急诊机械通气(5.237,95%CI:1.113~24.648,P=0.036)、iCa^(2+)(0,95%CI:0.000~0.081,P=0.011)是影响ICU创伤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SIG、iCa^(2+)及ISS评分均对创伤患者预后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623、0.835(均P<0.05);单独预测能力ISS评分最优,iCa^(2+)的特异度最高(97%),rSIG的敏感度最高(83.3%),iCa^(2+)联合ISS预测的AUC高达0.9,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1%,提示两者联合变量对创伤患者死亡的准确性更高。结论ICU创伤死亡者具有低iCa^(2+)值、rSIG低值及ISS高评分。初始iCa^(2+)与ISS评分联合对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钙 rSIG休克指数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创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俊霞 张颖 +2 位作者 王娜 熊尹诗 段宝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临床护士286名,采用工作自主性量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得分为(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临床护士286名,采用工作自主性量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得分为(5.16±1.45)分,行为目标达成度得分为(4.22±0.69)分;工作自主性与行为目标达成度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层级、婚姻状况和工作自主性是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和行为目标达成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护士工作自主性越高,其行为目标达成度越好。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培养护士的工作自主性,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自主性 行为目标达成度 工作状态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G-ALL 2008方案治疗143例儿童ALL的MRD监测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蒲刚玲 方春连 +4 位作者 张晨 刘亚会 杨春会 段绍琴 田新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对143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对儿童ALL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我院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143例ALL患儿,... 目的对143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对儿童ALL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我院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143例ALL患儿,采集骨髓样品使用流式细胞学检测化疗第15d,第33d及第12周MRD表达水平并调整分度,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EFS,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以P <0. 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根据MRD调整分度后标危组42例(29. 4%)、中危组74例(51.7%)、高危组27例(18.9%),5年EFS率分别为77.3%、67.3%、56.3%,采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第15d MRD≥10^(-3)、第33d MRD≥10^(-4)、第12周MRD≥10^(-3),最终分度和BCR-ABL(+)组间EF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第33d MRD≥10^(-4)、最终危险分度、BCR-ABL(+)为影响EFS的危险因素(P<0.05)。随访至2018年1月1日,共有29例复发(20. 3%),标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复发率分别是6. 9%、44. 8%、48. 3%(P <0. 05)。结论监测第33d MRD是ALL治疗方案重要的分层参数,对进行危险度分级,判断复发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CCLG-ALL 2008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慢血流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月秋 孙林 《内科》 202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心绞痛患者有冠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现象发生,CSF可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目前,评估患者CSF状况的方法较多,本文就CSF常用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更...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心绞痛患者有冠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现象发生,CSF可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目前,评估患者CSF状况的方法较多,本文就CSF常用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慢血流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成像 心脏磁共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