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巧 杨银峰 +11 位作者 倪月莉 滕焯然 刘文静 武静 吴艳瑞 窦宇 贺铭 李树德 甘平 袁方 杨哲 杨新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力不足,培养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教师及医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据此,我们进行了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研究。本研究依据“科研反哺教学,教研相长”的模式,以导师规划协调,辅以研究生指导,本科生为主的“导师制”实施体系,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科研兴趣,锻炼实践和科研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小分队”的团队合作,采用前期调研、课内与课外、组内与组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教育方法,完善和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以及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制” 教学实践与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娟娟 崔畅 +4 位作者 钱忠义 王乐 彭红瑜 范志祥 龙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取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采取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ERRFI1 mRN... 目的:探讨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取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采取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ERRFI1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采取Western Blot检测ERRFI1蛋白质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再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方法对不同部位脑组织ERRFI1蛋白质进行表达与定位情况的研究。结果:ERRFI1 mRNA在小鼠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而ERRFI1蛋白质在小脑的表达显著高于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和海马(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RFI1在大脑皮质及脑干的部分神经元、海马少数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海马分子层及多形层的胶质细胞、小脑的部分神经元、浦肯野细胞、高尔基细胞等呈阳性表达,嗅球的小球周细胞、僧帽细胞、颗粒细胞等也呈阳性。结论: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的脑组织中广泛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 免疫组织化学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FI1在癫痫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3
作者 白娟娟 崔畅 +5 位作者 尤开 彭红瑜 舒芯 王乐 范志祥 龙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81-389,共9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馈抑制剂1(ERRFI1)在癫痫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并且进行细胞定位,为探索ERRFI1在癫痫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6~8周的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建立癫痫的匹罗卡品模型,采用real time RT-PC...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馈抑制剂1(ERRFI1)在癫痫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并且进行细胞定位,为探索ERRFI1在癫痫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6~8周的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建立癫痫的匹罗卡品模型,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各癫痫组小鼠海马中ERRFI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ERRFI1在对照组和各癫痫组小鼠海马中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ERRFI1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于癫痫持续状态(SE)1 h和2 h时显著上调(P<0.001);ERRFI1蛋白质的表达稍滞后于mRNA表达,在SE 6 h、10 h、1 d及2 d时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RRFI1在海马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SE 1 d和SE 2 d时,ERRFI1在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上调(P<0.001),在神经元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和癫痫组小鼠的海马中,小胶质细胞都不表达ERRFI1。结论:ERRFI1通过调控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而不是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来参与癫痫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馈抑制剂1 癫痫 海马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体外敏感性检测和K-1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艳梅 吴艳瑞 +8 位作者 胡月 王丽琼 阮永华 马宁 李思熳 王颖娜 贾丹丹 向征 杨照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研究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机制。方法收集分离自2008—2010年中缅边境确诊为恶性疟病人体内的疟原虫,共34株,进行体外培养;提取原虫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PF3D7-1343700(K-13)基因,对目标基因进... 目的研究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机制。方法收集分离自2008—2010年中缅边境确诊为恶性疟病人体内的疟原虫,共34株,进行体外培养;提取原虫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PF3D7-1343700(K-13)基因,对目标基因进行全基因测序,检测K-13基因变异情况;依据基因有无变异分为两组,对比两个组别疟原虫对3种抗疟药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e,DHA)和青蒿素(artemisinin,ART)的半效抑虫浓度(IC50值),并与野生株3D7做对比;随后将这些疟原虫在环状体时期暴露于大剂量的DHA下,6h后洗尽药物,再经过66h培养后涂片,计算生存率(RSA),比较变异株和非变异株之间有无差异。结果检测发现疟原虫K13基因存在137-142位点NN插入(占82.4%),另有E252Q、F446I、C469Y、R539T、P553L、P574L、H719N位点突变,均伴有NN插入,其中F446I(占44.1%)。病人株的IC50值和野生株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病人株的RSA高于野生株(P<0.05);有K13基因变异组和无变异组对AS、DHA、ART的IC50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基因变异组的RSA高于无基因变异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发现K-13基因变异与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性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青蒿素类药物 耐药机制 PF3D7_13437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