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巧 杨银峰 +11 位作者 倪月莉 滕焯然 刘文静 武静 吴艳瑞 窦宇 贺铭 李树德 甘平 袁方 杨哲 杨新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力不足,培养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教师及医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据此,我们进行了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研究。本研究依据“科研反哺教学,教研相长”的模式,以导师规划协调,辅以研究生指导,本科生为主的“导师制”实施体系,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科研兴趣,锻炼实践和科研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小分队”的团队合作,采用前期调研、课内与课外、组内与组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教育方法,完善和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以及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制” 教学实践与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铁死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涛 左涵珺 +6 位作者 匡显锋 张树坤 陈柏霖 罗李兴 杨逍 王朝 李娟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2-558,共7页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现象被严重激活,而小胶质细胞对铁的积累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如何调控小胶质细胞在HIBD中的双重作用,转变为适度可控的铁死亡,对HIBD关于小胶质细胞铁死亡的靶向治疗具有较大意义...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现象被严重激活,而小胶质细胞对铁的积累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如何调控小胶质细胞在HIBD中的双重作用,转变为适度可控的铁死亡,对HIBD关于小胶质细胞铁死亡的靶向治疗具有较大意义。本文以HIBD为疾病模型,围绕小胶质细胞,分别从病理生理机制、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和功能、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和治疗策略等方面,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铁死亡在HIBD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小胶质细胞中铁死亡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小胶质细胞 铁死亡 信号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构造原则与临床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庞爱兰 杨新旺 孟步亮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2期18-22,共5页
普遍联系是指任何事物之间均处于相互影响制约的状态,此“相互作用原则”贯穿大自然及人体,是第一原则。为适应环境,免遭淘汰,生命构造必须安全而高效,此“安全高效原则”适于生物,是第二原则。物种演化,各有所长,人体构造利于智能的发... 普遍联系是指任何事物之间均处于相互影响制约的状态,此“相互作用原则”贯穿大自然及人体,是第一原则。为适应环境,免遭淘汰,生命构造必须安全而高效,此“安全高效原则”适于生物,是第二原则。物种演化,各有所长,人体构造利于智能的发展与提高,此“利于智力原则”为第三原则。三个原则均有其相对适用范畴,遗传原则与之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第一、二、三原则的层次与决定关系是前者依次涵盖后者。又以伴行、旋转、交叉和不对称的结构举例,说明人体构造原则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构造 基本原则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
4
作者 段兆达 彭应琪 +4 位作者 徐冬垚 吴雨珂 杨毓甲 杨力 吴春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8-1108,共11页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是否通过抑制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是否通过抑制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基于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Scu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可视化分析以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Scu与其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采用Zea Longa评分和悬吊实验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caspase-3)、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并进一步使用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证实JAK2/STAT3通路的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832个共同靶点,核心的关联途径包含肿瘤、JAK/STAT及HIF-1信号途径等。分子对接表明前10核心靶点与Scu具有较强的结合活力。Zea Longa评分和悬吊实验表明Scu显著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MCAO组中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caspase-3、Bax、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Scu干预后,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caspase-3、Bax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而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与Scu单独干预(MCAO+Scu)组相比,联合AG490干预(MCAO+Scu+AG490)组中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以及C-caspase-3和Bax表达和荧光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Scu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凋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经PERK-eIF2α-ATF4-CHOP通路减轻多重脑震荡大鼠的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和凋亡
5
作者 杨毓甲 杨丽芳 +5 位作者 吴雅玲 段兆达 于春泽 吴春云 于建云 杨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0-1250,共11页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对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多重脑震荡组(MCC组)、多重脑震荡溶剂组(MCC+TW组,1%tween20)、低剂量CBD-10组(10 mg/kg)和高剂量CBD-40组(40 m...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对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多重脑震荡组(MCC组)、多重脑震荡溶剂组(MCC+TW组,1%tween20)、低剂量CBD-10组(10 mg/kg)和高剂量CBD-40组(40 mg/kg),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制成大鼠MCC模型,给药各组于造模成功后连续腹腔给药2周。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ERK、eIF2α、ATF4、CHOP、TRIB3、p-AKT、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CBD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核心靶点,经Autodock可视化分析CBD与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分子对接情况。结果MCC后大脑皮质内质网应激因子PERK、eIF2α、CHOP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MCC组大脑皮质中PERK、eIF2α、ATF4、CHOP、TRIB3、p-AKT、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升高(P<0.05);CBD治疗后,p-AKT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而其余因子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CBD-40组降低更显著。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CBD治疗TBI的核心靶点与内质网应激和脑损伤因子存在蛋白互作关系;分子对接显示CBD,与多个内质网应激和凋亡因子具有较高的结合能。结论大鼠多重脑震荡诱发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CBD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抗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高剂量CBD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脑震荡 大麻二酚 内质网应激 神经元凋亡 P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催产素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雅范 韩毅 +2 位作者 邸畅 李国萍 陈绍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4471-4475,4487,共6页
背景 慢性疼痛是最为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各种镇痛策略及相关机制的探索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催产素是一种可由自身产生的神经递质,其除了具有使妊娠末期子宫收缩和促进哺乳期排乳的作用外,其在镇痛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背景 慢性疼痛是最为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各种镇痛策略及相关机制的探索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催产素是一种可由自身产生的神经递质,其除了具有使妊娠末期子宫收缩和促进哺乳期排乳的作用外,其在镇痛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的 探究外源性催产素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月,将4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8只)后进行造模.对照组(NOR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INF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安慰治疗组(NS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随后即刻腹腔注射0.9% 氯化钠溶液;催产素治疗组(OT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随后即刻腹腔注射催产素;阳性对照组(ASP组):右后足足掌部注射角叉菜胶,随后即刻腹腔注射阿司匹林.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造模成功,无死亡及特殊损伤情况.5组大鼠在造模4 h后进行相关检测.采用热板实验、压板试验检测热板潜伏时间(HPL)、后足缩足潜伏期(HWL).测量造模前、造模4 h后后足周长,并计算后足肿胀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催产素、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炎性组织PGE2水平.结果 造模4 h后,INF组、NS组、OT组、ASP组大鼠HPL、HWL均短于NOR组(P<0.05);OT组、ASP组大鼠HPL、HWL长于INF组、NS组(P<0.05).INF组、NS组、OT组、ASP组大鼠造模4 h后HPL、HWL均短于本组造模前(P<0.05).造模4 h后,INF组、NS组、OT组、ASP组大鼠后足周长长于NOR组(P<0.05);OT组、ASP组大鼠后足周长短于INF组、NS组(P<0.05).OT组、ASP组大鼠后足肿胀程度小于INF组、NS组(P<0.05).INF组、NS组大鼠外周血血清催产素、PGE2水平及炎性组织PGE2水平高于NOR组(P<0.05).结论 外源性催产素镇痛作用明显,其能降低外周血和炎性组织中PGE2水平,缓解炎性部位的肿胀程度,说明其可能通过抗炎和减少致痛因子而在周围神经系统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镇痛 催产素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宇 李娟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6-477,共2页
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于神经外胚层,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参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的形成、细胞外环境的维护、脑血流量调节、细胞通讯的稳定、神经递质合成和抗氧化应... 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于神经外胚层,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胶质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参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的形成、细胞外环境的维护、脑血流量调节、细胞通讯的稳定、神经递质合成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等。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与形式的损伤和病变,如感染、颅脑损伤、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均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保护和损伤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颅脑损伤 神经外胚层 抗氧化应激 细胞起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通过CCR5/JAK1/STAT1信号通路抑制缺血缺氧新生小鼠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石金沙 石浩龙 +5 位作者 左涵珺 郭涛 张幸霖 张皓南 李经辉 李娟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6,共8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通过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小胶质细胞JAK1/STAT1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出生10 d的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BD模型组和HIBD与GA...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通过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小胶质细胞JAK1/STAT1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出生10 d的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BD模型组和HIBD与GAS联合处理(HIBD+GAS)组;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Con)组、氧糖剥夺(OGD)组、OGD+GAS组、GAS组、Maraviroc(MVC)组、OGD+MVC组和OGD+MVC+GAS组。通过RT-qPCR检测CCL4和CCR5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CR5、p-JAK1、p-STA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CR5、p-JAK1和p-STAT1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sham组相比,HIBD组小鼠缺血侧胼胝体区CCL4和CCR5的mRNA水平,以及CCR5、p-JAK1和p-STAT1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HIBD+GAS组中CCL4和CCR5 mRNA水平,以及CCR5、p-JAK1和p-STAT1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HIBD组(P<0.05)。(2)与Con组相比,OGD组BV-2细胞中CCR5、p-JAK1和p-STAT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OGD+GAS组BV-2细胞中CCR5、p-JAK1和p-STAT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OGD组(P<0.05)。(3)CCR5拮抗剂MVC在0~80μmol/L范围内不会导致显著的BV-2细胞死亡。与OGD组相比,MVC+OGD组p-JAK1、p-STAT1、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VC+OGD组与OGD+MVC+GAS组无明显差异。结论:GAS可通过靶向CCR5抑制小胶质细胞p-JAK1/p-STAT1通路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氧糖剥夺 天麻素 小胶质细胞 CCR5/JAK1/STA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段兆达 王健翔 +4 位作者 杨力 徐冬垚 祁志 吴春云 贾文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LPS激活组和LPS+三七总皂苷干预组(LPS+...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LPS激活组和LPS+三七总皂苷干预组(LPS+PNS)。CCK-8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力,确定最适合的药物干预浓度。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BV2小胶质细胞中p38 MAPK和TNF-α的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p-p38 MAPK)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NS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力无显著差异,最终选定100 mg/L作为药物干预浓度。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提示,LPS激活后,BV2小胶质细胞中TNF-α的表达显著升高,p38 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PNS干预后,与LPS激活组相比,TNF-α表达显著下降,p38 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使用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作用后,PNS联合SB203580组(LPS+PNS+SB203580)中,TNF-α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变化与LPS+PN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p38 MAPK在各组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NS可能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PNS)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 脂多糖(LPS)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BV2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通过调节CCR5/AKT信号传导缓解新生小鼠缺血缺氧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金沙 张皓南 +6 位作者 张幸霖 石浩龙 左涵珺 郭涛 王朝 余航 李娟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0-1857,共8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通过CCR5/AKT信号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HIBD)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10 d龄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BD)、缺血缺氧+天麻素治疗组(HIBD+GAS),12只/组。模型...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通过CCR5/AKT信号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HIBD)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10 d龄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BD)、缺血缺氧+天麻素治疗组(HIBD+GAS),12只/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行左颈总动脉分离并结扎,1 h后置于缺氧环境中40 min后放回母笼,治疗组在术前1 h、缺氧后2 h及缺氧后12 h腹腔注射剂量为100 mg/kg的GAS。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验证天麻素对CCR5/AKT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将其分为: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组(OGD)、OGD+GAS处理组(OGD+GAS)、GAS处理组(GAS);为进一步验证CCR5拮抗剂Maraviroc(M)的作用以及其与GAS联合干预的作用,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OGD)组、M组、OGD+M组、OGD+M+GAS组。Control组用高糖培养基正常培养,含GAS组用GAS 0.34μmol/L处理1 h,含M组用Maraviroc 10μmol/L处理1 h,最后将含OGD组均更换为无糖培养基并置于缺氧小室2 h以构建OGD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CR5、AKT、p-AKT、TNF-α、IL-1β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新生小鼠胼胝体CCR5以及BV2小胶质细胞中CCR5和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HIBD组中CCR5、TNF-α表达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减低(P<0.05,0.01或0.001),GAS治疗后逆转了上述结果(P<0.05或0.01)。与Sham组相比,HIBD组中新生小鼠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及CCR5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其共表达增加,而GAS干预后IBA1及CCR5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共表达减少。与Control组相比,OGD组CCR5、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减少(P<0.05,0.01或0.001);GAS或Maraviroc治疗后,逆转了上述结果(P<0.05或0.01)。OGD+M组与OGD+M+GA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AS可能通过靶向CCR5激活AKT的磷酸化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氧糖剥夺 小胶质细胞 CCR5/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左涵珺 李娟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引起足月和早产儿围产期脑损伤和神经后遗症的主要原因,至今新生儿HIBD的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学者对探究其发病后所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广泛研究兴趣。目前认为HIB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缺氧缺血...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引起足月和早产儿围产期脑损伤和神经后遗症的主要原因,至今新生儿HIBD的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学者对探究其发病后所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广泛研究兴趣。目前认为HIB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缺氧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有关小胶质细胞活化后引起的其他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较少,相关机制的阐述也不完善。因此,该文综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活化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病理反应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活化小胶质细胞对HIBD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氧化应激 焦亡 凋亡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通过SOX2/β-catenin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幸霖 石金沙 +5 位作者 付宏铭 黄俣瑞 石浩龙 左涵珺 郭涛 李娟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对脂多糖(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刺激组(LPS)、LPS+0.17 mmol/L GAS处理组(LPS+GAS-L)...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对脂多糖(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刺激组(LPS)、LPS+0.17 mmol/L GAS处理组(LPS+GAS-L)、LPS+0.34 mmol/L GAS处理组(LPS+GAS-H)、SOX2抑制剂丙萘洛尔(PR)处理组(PR)、LPS+PR处理组(LPS+PR)、LPS+PR+GAS处理组(LPS+PR+GAS)。通过CCK-8检测PR对BV2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SOX2、β-catenin、甘露糖受体(CD20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PR在0~40μmol/L范围内不会引起显著的BV2小胶质细胞死亡;LPS刺激组中SOX2、β-catenin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CD206表达显著降低(P<0.05)。GAS干预后SOX2、β-catenin和TNF-α表达显著减少,而CD206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用PR阻断SOX2后β-catenin和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PR与GAS联合应用与单纯GAS干预组相比,β-catenin和TNF-α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SOX2/β-catenin通路减轻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脂多糖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 Β-连环蛋白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缺血缺氧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顺达 赵永强 +3 位作者 杨雪珂 陈澍雨 杨艳 袁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对缺血缺氧性损伤(HIBD)后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创建新生大鼠HIBD模型,将30只3 d龄SD大鼠随机组成3组:假手术组(sham)、HIBD模型组、HIBD模型+GAS干预组(HIBD+G);体外创建BV2细胞氧糖...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对缺血缺氧性损伤(HIBD)后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创建新生大鼠HIBD模型,将30只3 d龄SD大鼠随机组成3组:假手术组(sham)、HIBD模型组、HIBD模型+GAS干预组(HIBD+G);体外创建BV2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实验随机设置对照组(control)、OGD组、OGD+GAS干预组(OGD+G)。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均检测体外各组细胞及体内大鼠模型左侧大脑胼胝体区TLR4的表达。结果:OGD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TLR4表达显著增加;GAS干预后TLR4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GA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TLR4的表达具有抑制效应,从而对HIBD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天麻素 toll样受体4 氧糖剥夺 小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对大鼠多重脑震荡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丽芳 于春泽 +3 位作者 张先俊 吴春云 于建云 杨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抑制大鼠多重脑震荡神经炎症、保护神经组织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多重脑震荡模型(MCC),分别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大麻二酚的保护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脑区Ib...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抑制大鼠多重脑震荡神经炎症、保护神经组织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多重脑震荡模型(MCC),分别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大麻二酚的保护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脑区Iba-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较之Sham组,大鼠MCC后神经元出现明显病理改变;CBD干预后神经元形态趋于正常,高剂量组更显著。免疫组化显示,与Sham组呈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相比,MCC后数量增加呈激活状态,CBD干预后小胶质细胞向静息态恢复,高剂量组更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MCC后Iba-1、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BD干预可下调不同脑区Iba-1、IL-1β和TNFα的表达(P<0.05)。结论大麻二酚可减轻多重脑震荡大鼠皮质及海马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多重脑震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经PI3K/AKT通路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15
作者 左涵珺 段兆达 +4 位作者 王朝 郭涛 石金沙 石浩龙 李娟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2-1719,共8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活化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9只3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9)、缺氧缺血模型组(HIBD,n=15)、天麻素处理组(HIBD+G,n=15)。采... 目的探讨天麻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活化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9只3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9)、缺氧缺血模型组(HIBD,n=15)、天麻素处理组(HIBD+G,n=15)。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IBD后TNF-α、IL-1β、IL-10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网络药理学筛选天麻素治疗HIBD的潜在作用靶点;Western blotting检测HIBD和氧糖剥夺(OGD)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CCK8检测PI3K/AK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RT-qPCR检测LY294002干预后天麻素对TNF-α和TGF-β1的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HIBD组相比,天麻素降低缺血侧胼胝体区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P<0.05),促进IL-10和TGF-β1的蛋白表达(P<0.05);网络药理学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富集,且天麻素与PI3K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HIBD组、OGD组相比,天麻素促进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CCK8结果显示LY294002在0~12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BV-2小胶质细胞没有细胞毒性作用;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D组TNF-α的mRNA水平升高,TGF-β1的mRNA水平降低(P<0.05);天麻素干预后降低TNF-α的mRNA水平,升高TGF-β1的mRNA水平(P<0.05);LY294002处理后TNF-α的mRNA水平进一步升高,TGF-β1的mRNA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而LY294002与天麻素联合用药后TNF-α和TGF-β1的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天麻素能抑制HIBD后活化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天麻素 炎症反应 氧糖剥夺 小胶质细胞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对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PI3K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杨丽芳 段兆达 +3 位作者 杨毓甲 徐冬垚 吴春云 杨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究灯盏乙素对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PI3K(p-PI3K)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组(MCAO)、脑缺血+灯盏乙素组(MCAO+S)。利用糖氧... 目的:探究灯盏乙素对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PI3K(p-PI3K)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组(MCAO)、脑缺血+灯盏乙素组(MCAO+S)。利用糖氧剥夺(OGD)法制备BV2小胶质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OGD组、OGD+灯盏乙素组(OGD+S)。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中小胶质细胞PI3K及PI3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体内和体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PI3K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灯盏乙素干预后PI3K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PI3K在各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灯盏乙素可能通过上调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PI3K的磷酸化水平,对脑缺血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灯盏乙素 小胶质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对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SIRT1/NF-κB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徐冬垚 段兆达 +4 位作者 杨毓甲 彭应琪 吴雨珂 杨力 吴春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7,共7页
目的:探究灯盏乙素干预大鼠脑缺血小胶质细胞(MG)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核因子κB(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组(MCAO组)、MCAO+灯盏乙素干预组(MCAO+S组)。West... 目的:探究灯盏乙素干预大鼠脑缺血小胶质细胞(MG)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核因子κB(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组(MCAO组)、MCAO+灯盏乙素干预组(MCAO+S组)。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缺血皮质区SIRT1、NF-κB(p65)的表达变化和NF-κB磷酸化水平(p-p65)。结果: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灯盏乙素干预显著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缺血皮质区SIRT1的表达,显著降低NF-κB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灯盏乙素对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SIRT1/NF-κB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灯盏乙素 大脑中动脉闭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核因子κB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对多重脑震荡大鼠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于春泽 杨丽芳 +4 位作者 段兆达 杨毓甲 吴春云 于建云 杨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对多重脑震荡(MCC)大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多重脑震荡模型,分为Sham组、MCC组、溶剂组(MCC+TW)、CBD-L组(10 mg/kg)及CBD-H组(40 mg/kg)。应用免疫荧光双...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对多重脑震荡(MCC)大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多重脑震荡模型,分为Sham组、MCC组、溶剂组(MCC+TW)、CBD-L组(10 mg/kg)及CBD-H组(40 mg/kg)。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观测脑内NLRP3与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MCC后皮质区大量lectin阳性小胶质细胞激活,胞体增大,小胶质细胞中NLRP3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给予CBD可下调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内NLRP3的表达,且CBD-H组较CBD-L组效果更明显(P<0.05)。Western Blot显示,大鼠MCC后皮质、海马及基底节中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皮质区升高最明显;CBD-L组和CBD-H组中上述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大麻二酚可抑制多重脑震荡大鼠脑内NLRP3炎性小体表达,发挥抗炎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多重脑震荡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经MAPKs通路对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Sirt3表达调控
19
作者 祁志 杨力 +3 位作者 贾秋叶 陈浩伦 段兆达 吴春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Sirt3和MAPKs通路相关蛋白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Sirt3和MAPKs通路相关蛋白ERK1/2、P38、JNK及p-ERK1/2、p-P38和p-JNK的表达...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Sirt3和MAPKs通路相关蛋白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Sirt3和MAPKs通路相关蛋白ERK1/2、P38、JNK及p-ERK1/2、p-P38和p-JNK的表达;检测ERK1/2通路抑制剂处理后p-ERK1/2和Sirt3的表达。结果LPS激活的BV细胞中Sirt3、p-ERK1/2、p-P38和p-JNK表达显著增高,依达拉奉能促进Sirt3和p-ERK1/2过表达,并降低p-P38和p-JNK表达;ERK1/2抑制后p-ERK1/2和Sirt3的蛋白表达降低。依达拉奉可促进激活的BV2细胞中Sirt3和p-ERK1/2过表达,并下调过表达的pP38和p-JNK。结论依达拉奉可调节BV2细胞中MAPKs信号通路并促进Sirt3生成,可能经ERK/Sirt3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Sirt3 小胶质细胞 MAPK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白细胞轴在发育脑损伤后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贾文姬 吴春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2,共4页
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免疫感知在维持大脑稳态和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重屏障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血液中有害分子和病原体的损害,并维持运输营养物质、清除废物,保持脑的稳态。大脑受到来源于软脑膜、血管周围和脉络膜丛间隙... 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免疫感知在维持大脑稳态和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重屏障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血液中有害分子和病原体的损害,并维持运输营养物质、清除废物,保持脑的稳态。大脑受到来源于软脑膜、血管周围和脉络膜丛间隙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和脑实质内的小胶质细胞形成的“小胶质细胞-白细胞轴”的持续免疫监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神经血管机制 小胶质细胞 外周白细胞 发育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