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医科大学遗体捐献工作30周年的总结和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祥 白永 +3 位作者 曹珍珍 冯成安 于洋 李仲铭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31,45,共4页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近30年的479例遗体捐献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遗体捐献工作进展缓慢,近10年来登记逐年增多。总体上,男性登记年龄以50岁~80岁为主,女性则以60岁~80岁占大多数;职业分布以企业职工为主,医务工...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近30年的479例遗体捐献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遗体捐献工作进展缓慢,近10年来登记逐年增多。总体上,男性登记年龄以50岁~80岁为主,女性则以60岁~80岁占大多数;职业分布以企业职工为主,医务工作者登记表现欠佳,农业居民登记者亦呈逐年增多趋势。遗体捐献登记者中以高中、中专(职)学历为主。医疗、政府机构是志愿者获取遗体捐献信息的主要途径。目前登记数量相对于云南省的人口基数及医学相关需求无疑杯水车薪,需要创造条件完善遗体捐献工作流程,提高大众对遗体捐献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体捐献 登记资料 医学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巧 杨银峰 +11 位作者 倪月莉 滕焯然 刘文静 武静 吴艳瑞 窦宇 贺铭 李树德 甘平 袁方 杨哲 杨新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80,共11页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 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久高质量发展休戚相关。培养具有自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经调研发现,医学院校部分师生存在对科研创新能力认识不到位,开展科研创新动力不足,培养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教师及医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据此,我们进行了基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教学实践及探索研究。本研究依据“科研反哺教学,教研相长”的模式,以导师规划协调,辅以研究生指导,本科生为主的“导师制”实施体系,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科研兴趣,锻炼实践和科研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小分队”的团队合作,采用前期调研、课内与课外、组内与组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教育方法,完善和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以及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制” 教学实践与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铁死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涛 左涵珺 +6 位作者 匡显锋 张树坤 陈柏霖 罗李兴 杨逍 王朝 李娟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2-558,共7页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现象被严重激活,而小胶质细胞对铁的积累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如何调控小胶质细胞在HIBD中的双重作用,转变为适度可控的铁死亡,对HIBD关于小胶质细胞铁死亡的靶向治疗具有较大意义...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现象被严重激活,而小胶质细胞对铁的积累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如何调控小胶质细胞在HIBD中的双重作用,转变为适度可控的铁死亡,对HIBD关于小胶质细胞铁死亡的靶向治疗具有较大意义。本文以HIBD为疾病模型,围绕小胶质细胞,分别从病理生理机制、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和功能、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和治疗策略等方面,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铁死亡在HIBD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为小胶质细胞中铁死亡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小胶质细胞 铁死亡 信号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引起内质网应激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肝损伤
4
作者 韩龙传 李悦 +9 位作者 邹智慧 罗静 李若伊 张颖婷 唐欣欣 田丽红 陆宇恒 黄莺 贺明 付寅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3-704,共12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对巨噬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和分子机制,以及PE在肝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利用阿霉素建立巨噬细胞衰老模型,并给予PE处理。通过腹腔联合注射PE和...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对巨噬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和分子机制,以及PE在肝损伤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利用阿霉素建立巨噬细胞衰老模型,并给予PE处理。通过腹腔联合注射PE和脂多糖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观察PE对肝损伤的影响。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衰老标志物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RNA测序结合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细胞组分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筛选PE促进巨噬细胞衰老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中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spliced X 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s)、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结果·PE显著促进巨噬细胞衰老标志物SA-β-gal、p21、p16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RNA测序分析显示内质网应激参与PE促进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表达的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表明,PE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表达。体内实验证实PE通过内质网应激加剧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结论·PE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衰老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活性因子分泌,进而加重脂多糖诱导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 巨噬细胞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肝损伤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磁化转移成像预测远端胰腺术后胰瘘
5
作者 杨明明 兰雅 +5 位作者 胡德瑞 吕俊馨 张心悦 张京刚 陈杰 邢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磁化转移成像(MTI)预测远端胰腺切除术(DP)后胰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65例接受DP及术前MR检查患者,根据术后记录将其分为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组(n=14,B或C级胰瘘)、生化瘘组(n=31,术后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达正常上限... 目的观察术前磁化转移成像(MTI)预测远端胰腺切除术(DP)后胰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65例接受DP及术前MR检查患者,根据术后记录将其分为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R-POPF)组(n=14,B或C级胰瘘)、生化瘘组(n=31,术后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达正常上限3倍以上)及非胰瘘组(n=20,术后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正常上限3倍);对比分析3组临床资料及手术切缘胰腺组织磁化转移率(MTR),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TR对CR-POPF的预测价值。结果CR-POPF组及生化瘘组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及胰腺导管腺癌占比均低于非胰瘘组(校正P均<0.05),而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5)。CR-POPF组切缘胰腺的MTR低于生化瘘组及非胰瘘组(P均<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R预测DP后CR-POPF的AUC为0.727。结论基于术前MTI可预测DP后PO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胰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通过激活GPX4/SLC7A11/FTH1信号抑制铁死亡减轻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6
作者 郭涛 陈柏霖 +6 位作者 石金沙 匡显锋 余腾跃 魏嵩 刘雄 肖蓉 李娟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71-2081,共11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GAS)通过调控GPX4/SLC7A11/FTH1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铁死亡的机制,并评估其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4只出生后9~11 d的C57BL/6J新生小鼠,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缺血,并置于92%N2和8%O2的... 目的探讨天麻素(GAS)通过调控GPX4/SLC7A11/FTH1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铁死亡的机制,并评估其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4只出生后9~11 d的C57BL/6J新生小鼠,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缺血,并置于92%N2和8%O2的环境中缺氧1 h,以建立HIBD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模型组(HIBD)、天麻素低剂量组(HIBD+GAS-L,100 mg/kg)和天麻素高剂量组(HIBD+GAS-H,200 mg/kg),6只/组。持续腹腔给药3 d后,选取小鼠脑皮层缺血半暗带组织,通过HE染色、Nissl染色、Zea-Longa法评分检测其病理损伤,评估亚铁离子、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二氢乙啶(DHE)的水平和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SLC7A11和FTH1的表达,并电镜检测铁死亡的形态学特征变化。体外实验选用HT22神经细胞,添加天麻素及GPX4的抑制剂RSL3干预1 h,并进行缺氧缺糖2 h,分为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组(OGD)、天麻素治疗组(OGD+GAS,0.5 mmol/L)、RSL3干预组(OGD+RSL3,10μmol/L)、天麻素和RSL3联合组(OGD+GAS+RSL3)。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评价FerroOrange、DCFH-DA、BODIPY-C11、MDA、GSH、JC-1和细胞活性指标。结果天麻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均表现出改善HIBD病理损伤及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效果(P<0.05),铁离子、脂质过氧化物及ROS的水平降低,抗氧化能力得到恢复(P<0.05),电镜观察到线粒体的脊得到恢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显示,天麻素的这种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激活GPX4、SLC7A11和FTH1信号的表达水平而实现的。此外,细胞模型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并且当GPX4信号被RSL3靶向抑制后,天麻素对Fe2+、ROS、BODIPY-C11和MDA的抑制作用被RSL3抵消(P<0.05),同时,天麻素对GSH、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增强效果被RSL3减弱(P<0.05)。结论天麻素通过上调GPX4/SLC7A11/FTH1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的铁死亡,从而在新生小鼠HIB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氧糖剥夺 铁死亡 GPX4/SLC7A11/FTH1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脑病导致新生大鼠海马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7
作者 胡俊楠 李涵 +5 位作者 黄麒屹 彭安妮 牛煜媛 谭恒 杜琨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thanatos)在新生SD大鼠胆红素脑病(BE)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80只3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E组,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立BE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 目的: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thanatos)在新生SD大鼠胆红素脑病(BE)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80只3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E组,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立BE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PARP-1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海马AIF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新生SD大鼠注射胆红素12 h后发生黄疸,同时伴随体重增长缓慢。HE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显示,BE组大鼠海马组织损伤,尼氏体含量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海马γ-H2AX蛋白表达于造模后72 h开始升高(P<0.05),PARP-1、AIF蛋白水平在72 h后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显示:海马AIF的表达升高且出现核易位。结论:经腹腔注射胆红素可诱导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DNA损伤,并激活PARP-1/AIF通路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脑病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DNA损伤 海马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通过Rubicon抑制自噬晚期或干扰素的产生实现固有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宿俊玮 袁瑾 +3 位作者 王峰 李珺 岳磊 严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噬靶向降解病原微生物,协同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IFN)产生,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Rubicon,一种Run结构域Beclin 1相互作用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蛋白,对自噬和IFN产生具... 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噬靶向降解病原微生物,协同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IFN)产生,是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Rubicon,一种Run结构域Beclin 1相互作用和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蛋白,对自噬和IFN产生具有抑制效应。一方面,Rubicon作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复合体的一种结合成分,通过不同的结构域分别与液泡蛋白分选34(Vps34)、紫外线辐射耐受相关基因(UVRAG)、小鸟苷三磷酸(GTP)激酶和RAS癌基因家族成员7(Rab7)相互作用,介导自噬成熟抑制;另一方面,Rubicon抑制核因子κB关键调节因子(NEMO)的泛素化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二聚化,进而阻断IFN产生相关的信号转导。研究发现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乙型肝炎病毒(HBV)、仙台病毒(Se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多种病毒,通过调节Rubicon的表达或功能实现固有免疫逃逸,Rubicon有望成为抗病毒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RUBICON 干扰素(IFN) 自噬 固有免疫逃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佘思蓉 唐瑷 +2 位作者 谢佳琦 董正娇 冯林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常见恶性肿瘤。近年影像学诊断MM效能逐步提高,相关影像组学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就MM影像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依达拉奉通过下调caspase-3减轻糖尿病脑病大鼠皮质损伤
10
作者 张叶讯 梅佳佳 +3 位作者 包露洁 杨丹妮 张幸霖 罗海芸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依达拉奉(EDA)对糖尿病脑病(DE)大鼠的影响。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预测口服EDA治疗DE的作用机制,获得交集靶点并初步进行体内验证。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control)组、糖尿病脑病模型(DE)组和口...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依达拉奉(EDA)对糖尿病脑病(DE)大鼠的影响。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预测口服EDA治疗DE的作用机制,获得交集靶点并初步进行体内验证。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control)组、糖尿病脑病模型(DE)组和口服依达拉奉治疗(DE+EDA)组。DE组和DE+EDA组使用链脲佐茵素(STZ)法诱导糖尿病脑病模型,造模成功后DE+EDA组使用口服EDA灌胃,其余两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取样本血清检验相关脂质释放率,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氧化应激因子3-硝基酪氨酸(3-NT)、凋亡因子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取样本脑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27个核心靶点,基因生物过程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交集靶点主要富集于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神经元凋亡等。血清相关脂质检测显示相较于DE组,DE+EDA组脂质代谢紊乱明显改善。DE组的3-NT、caspase-3相较于control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DE+EDA组相较于DE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DE组显示组织排列紊乱,细胞皱缩,质膜完整,细胞核固缩、碎裂和溶解。与DE组相比,DE+EDA组脑组织相对结构致密,排列整齐,细胞固缩、碎裂和溶解明显改善。结论: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均初步证明口服EDA可减轻糖尿病脑病大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依达拉奉 糖尿病脑病 氧化应激 凋亡 脂代谢紊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激活的BV2细胞中TDP-43/cGAS/STING信号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杨毓甲 尹倩 +4 位作者 方岚希 徐冬垚 段兆达 吴春云 杨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5-563,共9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脂多糖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DP-43/cGAS/STING信号的影响。方法SwissTargetPrediction、Superpred和TargetNet数据库获取依达拉奉潜在作用靶点,经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神经炎症相关基因,获得两者交集靶...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脂多糖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DP-43/cGAS/STING信号的影响。方法SwissTargetPrediction、Superpred和TargetNet数据库获取依达拉奉潜在作用靶点,经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神经炎症相关基因,获得两者交集靶点;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激活组和脂多糖加依达拉奉组,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DP-43、cGAS、STING、TNF-α和IL-1β的表达变化。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出依达拉奉调节神经炎症的潜在靶点70个,GO共富集1339个条目,KEGG共富集157条信号通路。免疫印迹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DP-43、cGAS和STING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加,依达拉奉干预后上述因子表达降低。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BV2细胞中TDP-43/cGAS/STING信号,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TAR DNA结合蛋白43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神经炎症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及其纳米制剂对小鼠抑郁行为的作用
12
作者 李远萍 谭慧 +6 位作者 孟靖源 杨艳 马滕滕 杨正茂 马加庆 谢建平 郭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0-445,454,共7页
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BD)及其纳米制剂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急性焦虑抑郁小鼠模型。将55只小鼠随机分组:长期实验分为正常(Con)组、模型(LPS)组、大麻二酚(CBD)组、纳米大麻二酚(NCBD)组、舍曲林(S... 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BD)及其纳米制剂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急性焦虑抑郁小鼠模型。将55只小鼠随机分组:长期实验分为正常(Con)组、模型(LPS)组、大麻二酚(CBD)组、纳米大麻二酚(NCBD)组、舍曲林(SER)组,每组7只;短期实验分为Con组、LPS组、CBD组、NCBD组,每组5只。除Con组和LPS组给予蒸馏水,其余组灌胃给予25、50 mg/kg CBD及其纳米制剂。采用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焦虑及抑郁样行为,Luxol Fast Blue髓鞘染色检测前额皮层中髓鞘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前额皮层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结果长期实验中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穿梭次数减少(P<0.05),不动时间百分比增加(P<0.01),髓鞘数量及长度减少(P<0.05);与LPS组相比,CBD组、NCBD组、SER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减少(P<0.01),髓鞘数量及长度增加(P<0.05)。短期实验中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增加(P<0.05),SIRT2表达降低(P<0.01),Iba-1、IL-1β表达增加(P<0.01);与LPS组相比,CBD组、NCBD组小鼠焦虑样行为减少(P<0.05),SIRT2表达增加(P<0.01),Iba-1、IL-1β表达降低(P<0.05)。结论CBD及其纳米制剂可缓解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作用机制可能与逆转前额皮层中SIRT2蛋白表达、脱髓鞘变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样行为 大麻二酚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白细胞介素-1β 髓鞘 纳米大麻二酚 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对脂多糖诱导的抑郁小鼠的改善作用
13
作者 谭慧 李远萍 +6 位作者 孟靖源 马滕滕 杨艳 杨正茂 马加庆 谢建平 郭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研究四氢姜黄素(THC)和纳米四氢姜黄素(THCN)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Con组、脂多糖(LPS)组、THC组、THCN组和舍曲林(SER)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抑郁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 目的研究四氢姜黄素(THC)和纳米四氢姜黄素(THCN)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Con组、脂多糖(LPS)组、THC组、THCN组和舍曲林(SER)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小鼠抑郁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焦虑及抑郁样行为;髓鞘染色法检测长期实验小鼠前额皮层脱髓鞘程度;免疫荧光法检测短期实验小鼠前额皮层和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长期和短期实验LPS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均增加(P<0.05);长期实验LPS组小鼠脱髓鞘程度增加(P<0.01);短期实验LPS组小鼠GFAP表达减少(P<0.01),TLR4表达增加(P<0.05),THC组小鼠TLR4表达减少(P<0.01),THCN组前额皮层的GFAP表达减少(P<0.01),TLR4表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长期实验THC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减少(P<0.05),THCN组和SER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减少(P<0.05),短期实验THC组、THCN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减少(P<0.05);长期实验THC组、THCN组和SER组小鼠脱髓鞘程度均减少(P<0.05);短期实验THC组GFAP表达增加(P<0.05),TLR4表达减少(P<0.05),THCN组GFAP表达增加(P<0.05)。与THC组相比,长期实验THCN组、SER组焦虑样行为减少(P<0.05);短期实验THCN组前额皮层的GFAP表达减少(P<0.05),海马DG区TLR4表达增加(P<0.01)。结论THC和THCN均能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脱髓鞘化,THC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增加GFAP有关,THCN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增加GFA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姜黄素 抑郁症 TOLL样受体4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髓鞘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乙素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
14
作者 段兆达 彭应琪 +4 位作者 徐冬垚 吴雨珂 杨毓甲 杨力 吴春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8-1108,共11页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是否通过抑制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是否通过抑制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基于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Scu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可视化分析以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Scu与其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采用Zea Longa评分和悬吊实验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caspase-3)、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并进一步使用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证实JAK2/STAT3通路的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832个共同靶点,核心的关联途径包含肿瘤、JAK/STAT及HIF-1信号途径等。分子对接表明前10核心靶点与Scu具有较强的结合活力。Zea Longa评分和悬吊实验表明Scu显著促进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sham组相比,MCAO组中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caspase-3、Bax、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Scu干预后,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及凋亡蛋白C-caspase-3、Bax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而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与Scu单独干预(MCAO+Scu)组相比,联合AG490干预(MCAO+Scu+AG490)组中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以及C-caspase-3和Bax表达和荧光强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cl-2表达和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Scu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凋亡 JAK2/STAT3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53通路探讨双酚A对人甲状腺系Nthy-ori-3-1细胞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龙馨月 李鑫玉 +1 位作者 骆润都 邹伟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7-455,共9页
为探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对人甲状腺系Nthy-ori-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甲状腺系Nthy-ori-3-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活力,非线性拟合计算出BP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对20μ... 为探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对人甲状腺系Nthy-ori-3-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甲状腺系Nthy-ori-3-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活力,非线性拟合计算出BP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对20μg·mL^(-1) BPA染毒48 h的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对差异蛋白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p53通路相关差异蛋白,进行层级聚类分析。通过凋亡及坏死染色实验观察BPA染毒48 h的细胞凋亡及坏死的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p5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研究表明,BPA的IC_(50)为41.95μg·mL^(-1);蛋白质组学筛选出1 666个差异表达蛋白,BPA染毒组中上调蛋白617个,下调蛋白1 049个;KEGG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补体与凝血、核糖体、内源性大麻素逆行传导、p53等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与坏死染色实验结果显示BPA显著抑制细胞活力,诱导Nthy-ori-3-1细胞凋亡;WB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PA可下调Bcl-2和pro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53、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BPA染毒会诱导Nthy-ori-3细胞凋亡,其机制是增强p53信号通路,从而激活Bax抑制Bcl-2,促进cleaved Caspase3的形成,使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A 甲状腺 凋亡 P53 环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283例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周晋宇 沈茹 +6 位作者 吴翰欣 郭举鼎 刘宏梅 舒丽丽 朱昱 孙靖越 常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283例母婴血型不合患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送检的283例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的相关检测结果,包括母子ABO血型、RhD血型,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总胆红素(TBil)... 目的:探讨283例母婴血型不合患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送检的283例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的相关检测结果,包括母子ABO血型、RhD血型,以及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母子ABO血型不合者283例,发生HDFN187例(66.08%)。其中,A抗原不合170例,发生HDFN126例,阳性率为74.12%;B抗原不合112例,发生HDFN60例,阳性率为53.57%;母子血型组合为O/A者HDFN阳性率最高,为75.45%(126/167),O/B次之,为54.55%(60/110)。患儿≤1d、2d、3d、4d、5d和≥6d组的HDFN阳性率分别为76.03%(111/146)、67.86%(38/56)、57.14%(24/42)、38.46%(5/13)、46.15%(6/13)和23.08%(3/13),随着患儿日龄增加,HDFN阳性率逐步降低,且≤3d日龄组与>3d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间抗+放散+”组新生儿TBil和IBil水平较HDFN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FN阳性患儿在出生1天内胆红素指标迅速升高,≤1d组的HDFN阳性患儿的TBil和IBil值明显高于阴性新生儿(P<0.01),出生后2-6天两组胆红素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N阳性患儿的TBil和IBil峰值出现在出生后d4。结论:ABO-HDFN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的新生儿,母子血型组合为O/A者发生率最高;患儿日龄会对HDFN检出率造成影响,二者呈负相关;ABO-HDFN组新生儿黄疸发展迅速,胆红素峰值高。因此,应尽早对血型不合的母亲和新生儿进行HDFN3项筛查试验,发现并对症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抗体释放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二酚经PERK-eIF2α-ATF4-CHOP通路减轻多重脑震荡大鼠的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和凋亡
17
作者 杨毓甲 杨丽芳 +5 位作者 吴雅玲 段兆达 于春泽 吴春云 于建云 杨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0-1250,共11页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对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多重脑震荡组(MCC组)、多重脑震荡溶剂组(MCC+TW组,1%tween20)、低剂量CBD-10组(10 mg/kg)和高剂量CBD-40组(40 m... 目的探究大麻二酚(CBD)对多重脑震荡后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多重脑震荡组(MCC组)、多重脑震荡溶剂组(MCC+TW组,1%tween20)、低剂量CBD-10组(10 mg/kg)和高剂量CBD-40组(40 mg/kg),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制成大鼠MCC模型,给药各组于造模成功后连续腹腔给药2周。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ERK、eIF2α、ATF4、CHOP、TRIB3、p-AKT、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CBD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核心靶点,经Autodock可视化分析CBD与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分子对接情况。结果MCC后大脑皮质内质网应激因子PERK、eIF2α、CHOP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MCC组大脑皮质中PERK、eIF2α、ATF4、CHOP、TRIB3、p-AKT、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升高(P<0.05);CBD治疗后,p-AKT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而其余因子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CBD-40组降低更显著。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CBD治疗TBI的核心靶点与内质网应激和脑损伤因子存在蛋白互作关系;分子对接显示CBD,与多个内质网应激和凋亡因子具有较高的结合能。结论大鼠多重脑震荡诱发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CBD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抗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高剂量CBD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脑震荡 大麻二酚 内质网应激 神经元凋亡 P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分课堂下本科生医学遗传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榆玲 罗兰 +1 位作者 钱源 杨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3-1139,共7页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衔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质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置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和时间...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衔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质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置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和时间保障,并在讲授、讨论和作业等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测评显示,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方面较教学实施前均有增强,测评总分明显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医学遗传学 自主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娟娟 崔畅 +4 位作者 钱忠义 王乐 彭红瑜 范志祥 龙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取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采取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ERRFI1 mRN... 目的:探讨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成年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取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采取RT-PCR、real time RT-PCR检测ERRFI1 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采取Western Blot检测ERRFI1蛋白质在各脑区的表达情况;再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方法对不同部位脑组织ERRFI1蛋白质进行表达与定位情况的研究。结果:ERRFI1 mRNA在小鼠脑组织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和海马等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而ERRFI1蛋白质在小脑的表达显著高于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和海马(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RFI1在大脑皮质及脑干的部分神经元、海马少数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海马分子层及多形层的胶质细胞、小脑的部分神经元、浦肯野细胞、高尔基细胞等呈阳性表达,嗅球的小球周细胞、僧帽细胞、颗粒细胞等也呈阳性。结论:ERRFI1在成年昆明小鼠的脑组织中广泛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bB受体反馈抑制物1 免疫组织化学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通过CCR5/JAK1/STAT1信号通路抑制缺血缺氧新生小鼠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金沙 石浩龙 +5 位作者 左涵珺 郭涛 张幸霖 张皓南 李经辉 李娟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6,共8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通过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小胶质细胞JAK1/STAT1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出生10 d的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BD模型组和HIBD与GA...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通过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小胶质细胞JAK1/STAT1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出生10 d的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BD模型组和HIBD与GAS联合处理(HIBD+GAS)组;体外培养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Con)组、氧糖剥夺(OGD)组、OGD+GAS组、GAS组、Maraviroc(MVC)组、OGD+MVC组和OGD+MVC+GAS组。通过RT-qPCR检测CCL4和CCR5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CR5、p-JAK1、p-STA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CR5、p-JAK1和p-STAT1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sham组相比,HIBD组小鼠缺血侧胼胝体区CCL4和CCR5的mRNA水平,以及CCR5、p-JAK1和p-STAT1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HIBD+GAS组中CCL4和CCR5 mRNA水平,以及CCR5、p-JAK1和p-STAT1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HIBD组(P<0.05)。(2)与Con组相比,OGD组BV-2细胞中CCR5、p-JAK1和p-STAT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OGD+GAS组BV-2细胞中CCR5、p-JAK1和p-STAT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OGD组(P<0.05)。(3)CCR5拮抗剂MVC在0~80μmol/L范围内不会导致显著的BV-2细胞死亡。与OGD组相比,MVC+OGD组p-JAK1、p-STAT1、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VC+OGD组与OGD+MVC+GAS组无明显差异。结论:GAS可通过靶向CCR5抑制小胶质细胞p-JAK1/p-STAT1通路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氧糖剥夺 天麻素 小胶质细胞 CCR5/JAK1/STAT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