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内营养对AIDS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郭世奎 王昆华 +5 位作者 陈嘉勇 龚昆梅 包维民 刘为军 雷毅 龚方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11-2012,共2页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1]。是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云南是中国HIV感染发现最早.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部分地区出现高流行趋势^[3]。艾滋病患者常因腹泻和营养不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损坏.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1]。是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云南是中国HIV感染发现最早.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部分地区出现高流行趋势^[3]。艾滋病患者常因腹泻和营养不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损坏.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易出现各种复合感染;肠内营养不但能补充AIDS患者营养的不足,还能增强AIDS患者的营养吸收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患者 肠内营养 肠屏障功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慢性消耗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 肠道屏障功能 内毒素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拟杆菌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世奎 陈嘉勇 +4 位作者 王昆华 龚昆梅 包维民 雷毅 龚方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39-2742,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艾滋病患者及正常人肠道拟杆菌属的变化,揭示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的粪便。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艾滋病患者及正常人肠道拟杆菌属的变化,揭示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的粪便。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粪便细菌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拟杆菌属中6种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艾滋病组粪便中脆弱拟杆菌为[3.23±1.59;4.05±1.65(单位:logN/0.5 g湿便,下同)],单形拟杆菌为(5.69±0.95;6.70±2.18),多形拟杆菌为(5.01±1.61;6.41±2.34),卵形拟杆菌为(5.78±1.03;7.07±1.75),吉氏拟杆菌为(4.21±1.21;5.53±2.46),普通拟杆菌为(2.92±1.30;4.48±1.32),艾滋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拟杆菌较正常对照组增多,提示了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为下一步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拟杆菌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