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与常见牙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明珠 徐杰 +3 位作者 彭艺 吴剑花 邵聪吉 雷雅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口腔常见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30例(实验组),开髓揭顶冲洗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抽提DNA;以5例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组。...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口腔常见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30例(实验组),开髓揭顶冲洗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抽提DNA;以5例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二步PCR技术对可疑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包括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福赛类杆菌(T.forsythensis)、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中间普氏菌(P.intermedia)、牙密螺旋体(T.denticola)和牙髓感染相关微生物牙髓卟啉单胞菌(P.endodontalis)。结果实验组患牙根管内组织样本中有13个样本存在目标微生物感染,总检出率为43.3%;其中检出T.forsythensis感染6例(20.0%),P.intermedia感染5例(17.0%),P.gingivalis感染4例(13.0%),P.endodontalis感染4例(13.0%),F.nucleatum感染1例(3.0%),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T.denticola。阴性对照组牙根管内组织样本中目标微生物检出率为零。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微生物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洲 张明珠 +3 位作者 喻卓 税艳青 丁芸 雷雅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建立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复合模型,探讨牙周炎对AS的影响。方法 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包括单纯牙周炎(CP)组、牙周炎合并AS(CP+AS)组、单纯AS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结合涂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 目的建立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复合模型,探讨牙周炎对AS的影响。方法 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包括单纯牙周炎(CP)组、牙周炎合并AS(CP+AS)组、单纯AS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结合涂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单侧髂动脉球囊内皮损伤术建立AS模型。建模成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样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Elastica van Gieson(EVG)弹力纤维染色进行形态分析,计算髂动脉横断面内膜与中膜面积的比值。采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受损动脉壁中P.gingivalis 16S rDN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系统炎性因子的表达,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 CP+AS组的CRP、IL-6及IL-1β表达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血管的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均较其余组大(P<0.01)。在CP和CP+AS组的髂动脉中检出有P.gingivalis 16S rDNA存在。结论牙周炎对患AS的动脉内膜的增厚可能起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系统炎性因子的上调和细菌局部感染的作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付永伟 和红兵 欧炯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5,259,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单纯牙周炎组(P)以及空白对照组(N)。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单纯牙周炎组(P)以及空白对照组(N)。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于DP组、P组丝线结扎后第3、6周时分批处死,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并计算各组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丝线结扎后3、6周时,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由高至低依次为DP组、P组、N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丝线结扎后3周和6周时,DP组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均达到P组的2倍。结论糖尿病可促进牙周炎条件下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糖尿病 成骨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一氧化氮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龚斌 徐静舒 +1 位作者 戚慧 雷雅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检测正常人和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NO含量,探讨NO在牙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牙周健康组20例,牙龈炎组22例,慢性牙周炎组32例,分别采集龈沟液标本,免疫荧光法检测龈沟液内NO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龈炎患者龈沟液... 目的:检测正常人和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NO含量,探讨NO在牙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牙周健康组20例,牙龈炎组22例,慢性牙周炎组32例,分别采集龈沟液标本,免疫荧光法检测龈沟液内NO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龈炎患者龈沟液内NO含量与牙周健康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NO含量与牙龈炎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牙周健康者、牙龈炎患者、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能检测出NO的存在,NO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展过程,龈沟液内NO含量与慢性牙周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对实验性牙周炎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任静 夏舟斌 +1 位作者 欧炯光 和红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牙周炎的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建立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用药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5只。A组:云南白药治疗组;B组:牙周炎对照组,均于第2、4、6周处死。取上颌骨标...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牙周炎的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建立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用药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5只。A组:云南白药治疗组;B组:牙周炎对照组,均于第2、4、6周处死。取上颌骨标本,测量探诊深度值、牙槽骨丧失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作切片光镜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组在灌药第4周和第6周时牙周探诊深度小于B组(P<0.05);在第6周时牙槽骨丧失少于B组(P<0.05)并且牙周膜纤维排列较B组整齐,牙槽嵴顶有新骨形成。结论:云南白药可减轻大鼠牙周组织炎症、抑制牙槽骨吸收并促进新骨形成,具有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物模型 云南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菌感染对髂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
6
作者 张明珠 李超伦 +2 位作者 姜云涛 姜崴 梁景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菌感染在动脉血管钙化中的影响。方法:建立牙龈卟啉菌感染的兔髂动脉硬化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受损内膜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样细胞Sox9、CollagenⅡ,α-SMactin、巨噬细胞RAM11的染色情况。结果:发现实...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菌感染在动脉血管钙化中的影响。方法:建立牙龈卟啉菌感染的兔髂动脉硬化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受损内膜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样细胞Sox9、CollagenⅡ,α-SMactin、巨噬细胞RAM11的染色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组的2只动物受损髂动脉内膜中存在软骨样细胞,软骨样细胞Sox9、CollagenⅡ和α-SMactin染色阳性,巨噬细胞RAM11的染色阴性。结论:牙龈卟啉菌感染可能和血管钙化有关,软骨样细胞来源于平滑肌细胞。但是样本数量少,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菌 软骨样细胞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