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儿童龋病和氟牙症流行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庆 刘娟 +2 位作者 张灿华 张石楠 李艳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昆明市儿童龋病和氟牙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该区开展饮水加氟预防龋齿提供可行性依据,并为昆明市龋病和氟牙症长期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5、12岁2个年龄组儿童各212、1149人,调查内... 目的通过对昆明市儿童龋病和氟牙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为该区开展饮水加氟预防龋齿提供可行性依据,并为昆明市龋病和氟牙症长期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5、12岁2个年龄组儿童各212、1149人,调查内容包括5、12岁儿童龋病患病现状以及12岁儿童氟牙症流行现状。结果昆明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73.6%,龋均4.47±4.39;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53.5%,龋均1.42±1.83;12岁儿童氟牙症患病率4.1%,社区氟牙症指数为0.03。结论昆明市属于龋病患病状况较严重和氟牙症非流行区,从流行病学角度认为该地区具有调节水氟浓度预防龋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氟牙症 流行病学 饮水加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口腔优势菌的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艳红 刘娟 +2 位作者 杨丽川 张灿华 李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2,207,共5页
目的测定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口腔临床常见优势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初步确定其在口腔临床的药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测定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21株口腔临床常见优势菌模式株... 目的测定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口腔临床常见优势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初步确定其在口腔临床的药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测定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21株口腔临床常见优势菌模式株、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结果6种药物对21株实验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10株致龋菌的MIC值范围:苏木为5~10mg·mL-1;其他5种药物(丽江山慈菇、滇龙胆、诃子、龙血竭、杜仲)均大于20mg·mL-1。对11株牙髓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常见优势菌的MIC值范围:苏木均小于等于0.0625mg·mL-1;诃子为10~20mg·mL-1;其他4种实验药物均大于20mg·mL-1。结论6种药物在口腔细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优势菌 抗菌活性 天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口腔癌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和红兵 石先哲 +3 位作者 陈静 高鹏 雷雅燕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51,共7页
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正确区分正常状态与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是恰当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得到健康人、良性口腔肿瘤患者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血浆、尿液... 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正确区分正常状态与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是恰当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得到健康人、良性口腔肿瘤患者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血浆、尿液和唾液的代谢轮廓,然后应用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在血浆、尿液和唾液等3种体液代谢中都可以被区分开,而且找到和鉴定出19个重要差异代谢物。相关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与健康人相比,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和脂类代谢失衡的现象,但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还表现出三羧酸循环和肌醇代谢异常,这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文化建设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邹新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7-71,共5页
目的:改善医患关系。方法:通过对口腔医院建院三年来的医疗纠纷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和谐医患关系的相关因素,结合医院文化建设,提出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结果:医患纠纷数量明显减少,医患纠纷类型也有... 目的:改善医患关系。方法:通过对口腔医院建院三年来的医疗纠纷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和谐医患关系的相关因素,结合医院文化建设,提出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结果:医患纠纷数量明显减少,医患纠纷类型也有所变化。结论: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改善医患关系非常有效的途径,而且医院文化建设也要作为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文化建设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与常见牙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明珠 徐杰 +3 位作者 彭艺 吴剑花 邵聪吉 雷雅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口腔常见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30例(实验组),开髓揭顶冲洗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抽提DNA;以5例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组。...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口腔常见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30例(实验组),开髓揭顶冲洗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抽提DNA;以5例因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二步PCR技术对可疑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包括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福赛类杆菌(T.forsythensis)、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中间普氏菌(P.intermedia)、牙密螺旋体(T.denticola)和牙髓感染相关微生物牙髓卟啉单胞菌(P.endodontalis)。结果实验组患牙根管内组织样本中有13个样本存在目标微生物感染,总检出率为43.3%;其中检出T.forsythensis感染6例(20.0%),P.intermedia感染5例(17.0%),P.gingivalis感染4例(13.0%),P.endodontalis感染4例(13.0%),F.nucleatum感染1例(3.0%),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T.denticola。阴性对照组牙根管内组织样本中目标微生物检出率为零。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 微生物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洲 张明珠 +3 位作者 喻卓 税艳青 丁芸 雷雅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建立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复合模型,探讨牙周炎对AS的影响。方法 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包括单纯牙周炎(CP)组、牙周炎合并AS(CP+AS)组、单纯AS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结合涂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 目的建立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复合模型,探讨牙周炎对AS的影响。方法 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包括单纯牙周炎(CP)组、牙周炎合并AS(CP+AS)组、单纯AS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结合涂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单侧髂动脉球囊内皮损伤术建立AS模型。建模成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样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Elastica van Gieson(EVG)弹力纤维染色进行形态分析,计算髂动脉横断面内膜与中膜面积的比值。采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受损动脉壁中P.gingivalis 16S rDN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系统炎性因子的表达,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 CP+AS组的CRP、IL-6及IL-1β表达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血管的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均较其余组大(P<0.01)。在CP和CP+AS组的髂动脉中检出有P.gingivalis 16S rDNA存在。结论牙周炎对患AS的动脉内膜的增厚可能起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系统炎性因子的上调和细菌局部感染的作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付永伟 和红兵 欧炯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5,259,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单纯牙周炎组(P)以及空白对照组(N)。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单纯牙周炎组(P)以及空白对照组(N)。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口内接种细菌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于DP组、P组丝线结扎后第3、6周时分批处死,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并计算各组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丝线结扎后3、6周时,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由高至低依次为DP组、P组、N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丝线结扎后3周和6周时,DP组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均达到P组的2倍。结论糖尿病可促进牙周炎条件下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糖尿病 成骨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基质生成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付永伟 和红兵 +2 位作者 李向新 龚永庆 徐宏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牙周组织中基质生成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牙周炎(P)以及正常对照组(N)。DP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后,采用丝线结扎...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牙周组织中基质生成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选用6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组(DP)、牙周炎(P)以及正常对照组(N)。DP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后,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P组仅建立牙周炎模型,N组不予处理。实验动物分别于P组和DP组丝线结扎后3、6周分批处死,进行牙槽骨丧失的测量和组织学检测。观察指标:牙槽骨丧失、单位面积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计数、单位长度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计数、牙周膜中成纤维细胞凋亡率以及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与N组比较,P组和DP组牙槽骨丧失明显增加(P<0.05),与P组比较,DP组牙槽骨丧失亦显著增加(P<0.05)。与N组比较,P组和DP组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数目减少,与P组比较,DP组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与N组比较,P组和DP组凋亡成纤维细胞及凋亡成骨细胞增加,与P组比较,DP组凋亡成纤维细胞及凋亡成骨细胞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条件下,糖尿病可能通过加强牙周组织中基质生成细胞的凋亡,降低这些细胞的数量,从而促进牙周组织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卫红 王春艳 +3 位作者 边莉 夏斌 胡瑶瑶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SD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SD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CK)、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SDC好发于腮腺,术前多有面瘫表现,复发3例。计算机断层扫描示界限不清,可伴有类结晶形成。VEGF、CK、GCDFP-15及C-erBb-2均呈阳性表达,多数病例AR呈阳性表达。结论SDC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肿瘤,类似乳腺导管癌。GCDFP-15、AR及C-erBb-2对SDC的病理学诊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涎腺导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釉质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凌征宇 丁芸 吕长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26,共4页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认为,窝沟封闭技术是目前预防窝沟龋发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效果与封闭剂的保留率相关,而保留率受口腔环境、封闭材料的性能(耐磨性与抗压强度等)和牙面处理技术的影响,医生可以通过对牙面处理技术的改进,来提高封...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认为,窝沟封闭技术是目前预防窝沟龋发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效果与封闭剂的保留率相关,而保留率受口腔环境、封闭材料的性能(耐磨性与抗压强度等)和牙面处理技术的影响,医生可以通过对牙面处理技术的改进,来提高封闭剂的保留率,便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 牙釉质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缓释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季娟娟 丁仲鹃 杨雪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索壳聚糖膜的制备及该膜的缓释、降解性能,并研究该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以溶胀度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壳聚糖膜的最佳参数。检测该膜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率及膜在溶菌酶作用下的降解率。使用噻唑蓝(MTT)法... 目的探索壳聚糖膜的制备及该膜的缓释、降解性能,并研究该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以溶胀度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壳聚糖膜的最佳参数。检测该膜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率及膜在溶菌酶作用下的降解率。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该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结果当稀醋酸浓度为1%、壳聚糖浓度为2mg/mL、三聚磷酸钠浓度为6%、交联时间为1h时,膜的溶胀度最小。该膜8d时释放率达33.13%,4周内可降解36.73%。该膜对胎鼠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为0级或1级。结论用最佳参数制备的膜具有良好的缓释能力、可降解性,对胎鼠成骨细胞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缓释 降解 成骨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卫红 许彪 +3 位作者 邓家永 黎明 朱谨 夏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手术中根据模型塑形腓骨。结果:术前三维模拟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与临床术中所见及操作一致。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可充分评估患者下颌骨肿瘤的切除范围,详细了解腓骨及腓血管的情况,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不仅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技术 血管化腓骨瓣 下颌骨缺损 快速原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一氧化氮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15
13
作者 龚斌 徐静舒 +1 位作者 戚慧 雷雅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检测正常人和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NO含量,探讨NO在牙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牙周健康组20例,牙龈炎组22例,慢性牙周炎组32例,分别采集龈沟液标本,免疫荧光法检测龈沟液内NO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龈炎患者龈沟液... 目的:检测正常人和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NO含量,探讨NO在牙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牙周健康组20例,牙龈炎组22例,慢性牙周炎组32例,分别采集龈沟液标本,免疫荧光法检测龈沟液内NO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龈炎患者龈沟液内NO含量与牙周健康组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内NO含量与牙龈炎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牙周健康者、牙龈炎患者、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能检测出NO的存在,NO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展过程,龈沟液内NO含量与慢性牙周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前、下颌下切口治疗咽旁颞下窝肿瘤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卫红 朱谨 +2 位作者 夏斌 孙鑫 许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窝肿瘤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7例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术...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窝肿瘤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7例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边界相对较清楚的咽旁颞下窝肿瘤,单纯耳前、下颌下切口可顺利切除肿瘤,该手术入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 颞下窝 切口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周期性单轴压应力作用下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肌动蛋白和中间丝波形蛋白的早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煌 李松 +2 位作者 吴拓江 徐芸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Actin)和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的早期影响。方法利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第3代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进行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加载,力值为4000μstrain,时间为15、30、6... 目的探讨体外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Actin)和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的早期影响。方法利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第3代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进行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加载,力值为4000μstrain,时间为15、30、60、120、240min。同时设有不加力的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技术研究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在周期性单轴压应力作用下Actin和Vimentin的早期动态变化。结果在4000μstrain压应力作用下,细胞骨架荧光逐渐下调,60min表达最低,但120min后细胞骨架的荧光表达逐渐恢复。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在30min开始下降,Actin蛋白表达在60min明显下调,几乎消失;但120min后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开始迅速回升。结论4000μstrain压应力刺激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Act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存在时间效应性,表现为先下调后反馈增强的趋势,提示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反应存在"自我调控保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应力 髁突 软骨细胞 肌动蛋白 中间丝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段弓开大曲竖直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敏 张立亚 刘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用片段弓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进行直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前倾患者,使用随形片段弓末端的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第三磨牙远中端施加后推力,从而竖直第三磨牙,通过头影测量和... 目的:用片段弓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进行直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前倾患者,使用随形片段弓末端的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第三磨牙远中端施加后推力,从而竖直第三磨牙,通过头影测量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12颗第三磨牙水平移位(6.75±3.48)mm,垂直移位(4.07±1.73)mm,近中倾斜角增加30.61°±8.36°。未见牙根吸收。结论:运用片段弓开大曲竖直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是一种简便、舒适、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正畸治疗 片段弓 竖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和双桥接技术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屈振宇 杨聪 +1 位作者 王卫红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双桥接组(Ⅰ组)、原位神经吻合组(Ⅱ组)、正常空白对照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mm缺...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双桥接组(Ⅰ组)、原位神经吻合组(Ⅱ组)、正常空白对照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mm缺损模型,采用双桥接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以评价神经修复情况。结果12周时,Ⅰ组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能抑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可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Ⅱ组吻合口处膨大,周围有瘢痕样组织包绕。Ⅰ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与Ⅱ组相似(P>0.05),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双桥接技术修复长段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生物相容性良好,适于体内植入修复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双桥接技术 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正畸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江天 李松 +3 位作者 高国杰 余兵 沈绍莹 刘亚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牵引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制作大鼠牙移动模型。模型完成后,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CTGF组,生理盐水对照...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牵引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制作大鼠牙移动模型。模型完成后,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CTG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每组15只。从0 d开始分别将CTGF及生理盐水每隔1 d注射到CTGF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左侧下第一磨牙舌侧骨黏膜下,分别于干预后1、3、7、15、21 d每组各取3只大鼠的牙周组织,制备组织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状况。结果:正畸加力后,大鼠牙周组织中伴随牙周组织改建,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增高。加力7 d牙周组织改建最为活跃,VEGF表达达到高峰期。CTGF干预治疗后,CTGF组加力后7、15 d VEGF表达强度增幅最高,CTGF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GF干预可上调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加速正畸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正畸治疗 牙移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季娟娟 丁仲鹃 +1 位作者 杨雪莲 贾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0-634,共5页
目的:根据细胞毒性评价的试验方法,探索自制的一种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选取原代培养的胎鼠颅骨成骨细胞,用改良MTT法检测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试验设计有壳聚糖膜的成骨细胞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以... 目的:根据细胞毒性评价的试验方法,探索自制的一种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选取原代培养的胎鼠颅骨成骨细胞,用改良MTT法检测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试验设计有壳聚糖膜的成骨细胞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以第0.5、1、2、3、5天为检测时间点。结果:壳聚糖膜对成骨细胞各时间点的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结论:该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成骨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阔肌瓣防治味觉出汗综合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卫红 朱谨 +3 位作者 吴勇 胡瑶瑶 夏斌 许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及美学效果,同时探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9例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及... 目的:探讨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及美学效果,同时探讨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9例手术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患者,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及术区凹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同期行颈阔肌瓣修复腮腺术区缺损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且可降低术区凹陷,为一种理想的腮腺肿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阔肌瓣 味觉出汗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