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地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社会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莫亚雄 陈燕华 +5 位作者 戴梅 段晶 鲁萍 李永萍 吴澄清 张曙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7,41,共3页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儿童 支气管哮喘 流行病学 社会经济学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式覆膜支架封堵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 被引量:9
2
作者 向述天 赵卫 +2 位作者 余永忠 罗罡 刀永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口瘘 封堵治疗 覆膜支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晚期食管癌 恶性肿瘤死亡 手术治疗 并发症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娱乐性使用情况及其人群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铁桥 郝伟 +6 位作者 王小平 贺捷灵 李合群 熊鹏 范长河 唐卫东 陈珊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 :了解娱乐性ATS使用者的人口学特征 ,使用方式及其他有关问题。方法 :采用病例发现法和易接近对象晤谈法 ,并结合滚雪球的方法 ,以问卷方式收集娱乐性ATS使用者的有关资料。结果 :娱乐性ATS使用者平均年龄 2 3 97± 4 95岁。... 目的 :了解娱乐性ATS使用者的人口学特征 ,使用方式及其他有关问题。方法 :采用病例发现法和易接近对象晤谈法 ,并结合滚雪球的方法 ,以问卷方式收集娱乐性ATS使用者的有关资料。结果 :娱乐性ATS使用者平均年龄 2 3 97± 4 95岁。未婚占 6 4 4 % ,同居占 1 5 3% ,离婚占 8 5%。高中及以上文化者占 84 7%。职业以服务员、个体商人和性工作者居多。摇头丸是最主要的滥用药物。约 90 %的人使用次数少于 50次。口服是最主要的服用途径。平均每次服用剂量约为 2 50mg ,多在周末服用 ( 72 9% )。获得ATS的主要来源是从朋友和熟人处购买 ( 72 9% )。使用ATS的主要目的包括 :提高情绪使自己快乐 ,使自己压抑时感到舒服些 ,帮助放松 ,帮助解除抑制 (情绪、行为、思维 )等。娱乐性ATS使用者合并使用酒精 ,海洛因 ,苯二氮 艹卓 类 ,大麻 ,致幻剂的比例分别为 81 3% ,2 2 0 % ,1 1 9% ,1 0 2 % ,1 7%。 96 %的ATS使用者的主要社交人群中有人使用ATS。 4 5 8%和 33 8%的使用者有临时性伴侣和性交易史。结论 :娱乐性ATS使用者为一特殊人群 ,应针对其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特征 苯丙胺类兴奋剂 娱乐性使用 临床分析 毒品 药物滥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高发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部分:非法使用者社会人口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伟 肖水源 +8 位作者 王小平 刘铁桥 杨德森 陈姗梅 陈国强 张迪然 杨昆 李超 师建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为系列调查报告的第三部分 ,报告了我国 1996年 6个高发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 :整群抽样 ,挨户、线索和机构调查相结合 ,调查了 15岁及以上 673 19社区人群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情况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 ... 目的 :为系列调查报告的第三部分 ,报告了我国 1996年 6个高发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 :整群抽样 ,挨户、线索和机构调查相结合 ,调查了 15岁及以上 673 19社区人群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情况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 ,找出影响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较轻、男性、文化程度较低、无固定婚姻关系、无固定职业或流动性职业是非法使用非法成瘾物质的危险因素 ;其中 ,职业、婚姻状况及性别因素对使用非法成瘾物质影响较大。结论 :加强对青少年毒品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和对毒品的意识有助于减少非法成瘾物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非法成瘾物质 社会人口学特征 危险因素 吸毒高发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高发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部分:方法学,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率及首次使用时间 被引量:11
5
作者 郝伟 肖水源 +8 位作者 刘铁桥 王小平 杨德森 陈姗梅 陈国强 张迪然 杨昆 李超 师建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 :调查我国 1996年 6个高发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率。方法 :整群抽样 ,挨户、线索和机构调查相结合 ,对调查区域的 673 19社区 15岁及以上人群的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其中男 3 475 5 ,占 5 1 6% ,女 3 2 5 64 ,占 48 4%... 目的 :调查我国 1996年 6个高发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率。方法 :整群抽样 ,挨户、线索和机构调查相结合 ,对调查区域的 673 19社区 15岁及以上人群的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其中男 3 475 5 ,占 5 1 6% ,女 3 2 5 64 ,占 48 4%。结果 :在 673 19的总样本中 ,共查出 10 79人在其一生中使用过非法成瘾物质 ,一生曾用率为 1 60 % (男 2 5 8% ,女 0 5 7% )在总样本中 ,有 785名受试者中调查前的一年里曾使用过非法成瘾物质 ,年使用率为 1 17% (男 1 80 % ,女 0 48% ) ;有 67例在 195 2年前首次使用 ,从 1986年后新发数逐年上升。结论 :与 199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 ,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非法成瘾物质 毒品依赖 毒品滥用 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娱乐性使用的不良后果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铁桥 郝伟 +6 位作者 王小平 贺捷灵 李合群 熊鹏 范长河 唐卫东 陈珊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了解娱乐性ATS使用者的躯体、心理状况及其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病例发现法和易接近对象晤谈法 ,对受试者进行定式检查并记录。结果 :使用者在使用ATS时 :5 0 %以上的使用者曾出现过恶心、不适和 /或焦虑紧张的体验 ,约 2 5 %的... 目的 :了解娱乐性ATS使用者的躯体、心理状况及其相关问题。方法 :采用病例发现法和易接近对象晤谈法 ,对受试者进行定式检查并记录。结果 :使用者在使用ATS时 :5 0 %以上的使用者曾出现过恶心、不适和 /或焦虑紧张的体验 ,约 2 5 %的使用者曾出现过工作学习出错 ,16 9%的使用者曾出现过伤害事故。使用者在使用ATS后 :60 %以上的人体验到一系列成瘾者的特征 ,3 2 3 %的使用者出现家庭和社会问题 ,10 2 %的使用者由于使用ATS而导致法律问题 ,约 5 0 %的使用者表现有心理问题。结论 :娱乐性ATS使用者是一个亚健康的特殊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类兴奋剂 娱乐性使用 临床分析 药物滥用 毒品 不良后果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举伦 蔡学敏 +5 位作者 普苹 邹红 李涛 高飞 王力 张亚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14例原位癌和 16例浸润癌中 p5 3蛋白的表达 ,用PCR SSCP检测了上述组织中 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 结果 :p5 3蛋白在...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14例原位癌和 16例浸润癌中 p5 3蛋白的表达 ,用PCR SSCP检测了上述组织中 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 结果 :p5 3蛋白在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0、2 2 6 % (7/ 31)、42 8% (6 / 14)、5 0 % (8/ 16 ) ,PCR SSCP在各组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结论 :乳腺癌发生早期阶段有 p5 3基因的参与 ,但与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乳腺肿瘤 P53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突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举伦 蔡琳 +2 位作者 冯毓正 邹红 罗学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7-308,T006,共3页
对6例罕见的透明细胞肉瘤作了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光镜下瘤细胞呈多边形,胞界不清,胞浆丰富透明、含PAS阳性物。核大,空泡状,核仁大。瘤细胞聚集成条索状或片块状,由纤维组织分隔。6例均表现为NF、NSE、S-100、α_1-AT、Lysozyme阳性和... 对6例罕见的透明细胞肉瘤作了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光镜下瘤细胞呈多边形,胞界不清,胞浆丰富透明、含PAS阳性物。核大,空泡状,核仁大。瘤细胞聚集成条索状或片块状,由纤维组织分隔。6例均表现为NF、NSE、S-100、α_1-AT、Lysozyme阳性和Fibronectin、Vimentin、Desmin、Cytokeratin、CEA阴性。我们的资料支持该瘤起源于神经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软组织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前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卫 后嘉麟 +4 位作者 黄建强 孙学进 李兴国 庞瑞麟 余发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明确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 (PCD)前入路的解剖层次及相应重要结构 ,探讨避免损伤重要结构的方法 ,提高PCD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8具成人尸体 ,按PCD前入路逐层解剖 ,观察通过的解剖层次及相应结构 ,并以数字相机照像记录。结果 ... 目的 明确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 (PCD)前入路的解剖层次及相应重要结构 ,探讨避免损伤重要结构的方法 ,提高PCD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8具成人尸体 ,按PCD前入路逐层解剖 ,观察通过的解剖层次及相应结构 ,并以数字相机照像记录。结果 PCD前入路通过颈动脉鞘与气管及食管之间的间隙 ,该间隙内主要为颈部筋膜及筋膜间隙 ,深面为椎前组织。在该间隙内穿行的主要解剖结构 :C3~ 4 水平有甲状腺上动、静脉及喉上神经 ,C3~ 7范围内有 0~ 3支甲状腺中静脉 ,C6~ 7水平有甲状腺下动脉及喉返神经 ,C5以下食管略偏向左侧 ,C6水平有交感神经颈中神经节 ,C5~ 7高度有甲状腺侧叶外缘。结论 PCD前路穿刺有安全的解剖基础。熟悉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意义 ,严格按规程操作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脱出 治疗 经皮穿刺切吸 解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磁力扩弓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文勇 徐芸 +1 位作者 张晓蓉 孙永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39,T003,共4页
选用雄性成年恒河猴2只,进行上颌磁力扩弓的研究,实验周期为70d,经猴上颌模型测量,咬合片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两只猴子上颌牙弓明显扩大。
关键词 口腔正畸 上颌 磁力扩弓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理治疗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又新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0,共2页
我国心理治疗的现状和对策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许又新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精神科赵旭东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心理治疗(包括治疗性咨询)作为一种精神卫生服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日渐增多,使用的方法日趋多样,... 我国心理治疗的现状和对策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许又新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精神科赵旭东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心理治疗(包括治疗性咨询)作为一种精神卫生服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日渐增多,使用的方法日趋多样,在群众性传媒中被讨论和利用的频率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心理治疗 治疗性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ras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举伦 普苹 +4 位作者 蔡学敏 王力 赵川 蔡琳 邹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H ras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方法 :用PCR RFLP和PCR SSCP方法检测 30例乳腺癌、36例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的突变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组织中H 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H ras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方法 :用PCR RFLP和PCR SSCP方法检测 30例乳腺癌、36例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的突变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组织中H 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73 3%的乳腺癌和 48 4%的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组织有H ras蛋白表达 ,单纯性增生上皮中无表达 ,所检测的增生病和乳腺癌组织中均未见到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突变。结论 :H ras蛋白过表达出现于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 ,但这种过表达与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增生病 H-RAS基因 基因突变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转染腺样囊性癌细胞及其增殖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 温玉明 +2 位作者 王力红 杨湛 张瑞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考察nm2 3_h1导入腺样囊性癌细胞 (ACC_M)后对其体内、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nm2 3_h1转染ACC_M细胞 ,体外培养并用G4 18培养基筛选 ,体外观察转染组生长情况 ,并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Ki... 目的 考察nm2 3_h1导入腺样囊性癌细胞 (ACC_M)后对其体内、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nm2 3_h1转染ACC_M细胞 ,体外培养并用G4 18培养基筛选 ,体外观察转染组生长情况 ,并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Ki6 7单克隆抗体 ;将nm2 3_h1阳性表达的ACC_M植入 10只裸鼠皮下 ,同时以未转染的ACC_M作对照 ,观察肿瘤大小。 4周后处死动物 ,获取标本 ,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Ki6 7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对转染组和非转染组的移植瘤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 体外培养转染组细胞生长较未转染组慢 ,这种趋势随着转染组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更加明显 ,Ki6 7呈阳性表达 ,未转染组Ki6 7呈部分阳性表达 ;转染组ACC_M体内移植瘤早期 (2周 )生长缓慢 ,2周后生长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与之一致。组织切片显示瘤体Ki6 7,nm2 3_h1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nm2 3_h1的导入可能对ACC_M细胞增殖具有短时间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转染 腺样囊性癌细胞 增殖能力 ACC-M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间Ⅲ类磁力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文勇 徐芸 +1 位作者 朱惠兰 付一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2-394,共3页
关键词 错HE 颌间Ⅲ类磁力 实验研究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忠祥 赵卫 +6 位作者 邹智荣 后嘉麟 李兴国 宋滇平 向述天 李莉媛 袁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介入栓塞治疗Graves病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对16具成人尸体(尸体组)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并对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片进行影像学研...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介入栓塞治疗Graves病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对16具成人尸体(尸体组)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并对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片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甲状腺动脉发出较多非腺体支。尸体组与正常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亢组甲状腺动脉延长,主干及腺体干支内径明显增粗,甲状腺动脉与颈动脉的角度增大,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体支之间的吻合和腺体内外的危险吻合支丰富。结论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改变有利于进行介入栓塞。避开非腺体支和危险吻合支是降低介入栓塞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动脉 栓塞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毕国力 包颜明 +1 位作者 田伟 戴敏方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采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不同时期的脑梗死灶进行观察,探讨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与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评价DTI对判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超急性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对所得的原始数... 目的:采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不同时期的脑梗死灶进行观察,探讨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与患者运动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评价DTI对判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超急性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对所得的原始数据利用纤维束后处理软件行三维皮质脊髓束图像重组,观察脑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并对每例患者进行2次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作为临床评价标准。结果:25例中DTI显示8例者皮质脊髓束从梗死灶边缘通过,表现为无受压、移位、中断等,临床上患者的运动功能表现为无或轻微损害;10例显示皮质脊髓束部分从梗死灶中通过,表现为部分受压、中断,临床上患者运动功能出现受损的症状,治疗后症状部分恢复;7例皮质脊髓束全部从梗死灶中通过,表现为大部分中断、破坏,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即使进行治疗,大多数运动功能无恢复或仅轻微改善。结论:通过DTI可对脑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功能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磁体对机体微量元素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芸 梁文勇 余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8-109,共2页
选用成年雄性恒河猴3只,其中2只实验,1只对照,进行短期钕铁硼磁体生物安全性观察。实验猴腭部固定钕铁硼磁体,2月后,各抽取等量静脉血,对10种无机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及对照猴血液中的10种无机微量元素... 选用成年雄性恒河猴3只,其中2只实验,1只对照,进行短期钕铁硼磁体生物安全性观察。实验猴腭部固定钕铁硼磁体,2月后,各抽取等量静脉血,对10种无机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及对照猴血液中的10种无机微量元素含量无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磁体 生物安全性 微量元素 口腔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增强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的溶血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树德 苏艳丹 邹成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研究抗坏血酸对氯高铁血红素所诱导的红细胞溶血的影响.红细胞溶血采用在540 nm处测定上清液血红蛋白吸光度的方法;红细胞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测定采用Stocks等建立的方法;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Sezebeni等报道的方法.结果表明:抗... 研究抗坏血酸对氯高铁血红素所诱导的红细胞溶血的影响.红细胞溶血采用在540 nm处测定上清液血红蛋白吸光度的方法;红细胞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测定采用Stocks等建立的方法;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Sezebeni等报道的方法.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显著增强氯高铁血红素所诱导的溶血.尽管氯高铁血红素本身并不影响红细胞TBARS和高铁血红蛋白的水平,但是,氯高铁血红素和抗坏血酸一起诱导红细胞TBARS和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显著地抑制抗坏血酸增强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红细胞的溶血、TBARS和高铁血红蛋白的生成;氢氧自由基淬灭剂显著地抑制抗坏血酸增强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红细胞溶血.由上述可得到如下结论:抗坏血酸增加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的红细胞氧化压力与H2O2有关;氢氧自由基可能是抗坏血酸增强氯高铁血红素诱导红细胞溶血的原因;抗坏血酸在氯高铁血红素存在时,可以作为一个亲氧化剂而非一个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高铁血红素 抗坏血酸 红细胞 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MSCTA对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兵 宋建琼 赵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血管成像对指导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价值。方法:1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双源CTA和DSA检查,对瘤体大小和瘤颈宽度进行测量,并对瘤体形态显示和瘤体三维关系、瘤体光滑度、显示级别与总体情况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血管成像对指导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价值。方法:1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双源CTA和DSA检查,对瘤体大小和瘤颈宽度进行测量,并对瘤体形态显示和瘤体三维关系、瘤体光滑度、显示级别与总体情况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19例患者双源CT和DSA均检出20个动脉瘤。在瘤体大小测量结果方面:MIP、VR成像技术分别与MPR、DSA技术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IP与VR成像技术之间、MPR与DSA技术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瘤颈测量方面:MIP、VR与DSA成像技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MPR成像技术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瘤体形态显示与瘤体三维关系方面:VR与MIP图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R与DSA、MIP与DSA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瘤体光滑度方面:MIP与DSA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R与MIP、DS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级别方面:VR与MIP图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SA与VR、MIP之间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总体质量方面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64层双源CTA对指导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昭杰 李秉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0-42,共3页
小脑占位性病变较常见,早期诊断不易,确诊时多属晚期,治疗困难,病残及死亡率较高,我们于1986年8月至1989年4月对37例小脑占位性病变进行了如下研究:
关键词 小脑 占位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