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震荡大鼠脑干神经纤维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损伤后64天动态改变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建云 李树华 +4 位作者 高林波 郭泽云 冯忠堂 孙瑞芬 杨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8-482,共5页
本研究运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方法,对脑震荡(brain concussion,BC)大鼠的脑干锥体束神经纤维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27只Bc大鼠随机分为致伤后3、12、24h和2、4、8、16、32、64d九个实验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 本研究运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方法,对脑震荡(brain concussion,BC)大鼠的脑干锥体束神经纤维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27只Bc大鼠随机分为致伤后3、12、24h和2、4、8、16、32、64d九个实验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动物。光镜轴索银染结果显示:BC后轴索结构变化表现为直径增粗,或呈串珠状、畸形状或收缩球样改变,或染色不均;间质水肿等。透射电镜显示:轴索超微结构在BC后3h髓鞘开始水肿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纤维周围及胶质细胞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淤血或闭塞、血小板血栓形成等。BC后12h开始出现部分轴索的溶解,BC后4~32d髓鞘水肿腔隙明显、增厚显著,直到伤后64d脑干神经轴索仍未恢复正常。以上结果表明脑震荡大鼠存在较长时程的脑干不同程度的神经轴索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脑干 神经纤维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治疗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段艳萍 黄素群 +4 位作者 冯林森 朱琳超 王红梅 张东葵 王金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通过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成年SD大鼠模型,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治疗大鼠SCI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探讨GAP-43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咬除T7-T8棘突及相应椎板,用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 目的:通过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成年SD大鼠模型,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治疗大鼠SCI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探讨GAP-43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咬除T7-T8棘突及相应椎板,用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制成SCI模型。雌性8周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GAP-43抗体组、GAP-43抗原组、对照组,每组25只。使用直接注射法将GAP-43抗原和GAP-43多克隆抗体分别注入抗原组和抗体组的大鼠脊髓的断端,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BBB评分法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学评分最低,抗原组评分最高;抗原组GFAP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而抗体组晚期则显著减少。结论:GAP-43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而GAP-43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GAP-43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GAP-43 GFAP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脑震荡大鼠脑神经元病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娟娟 于建云 +5 位作者 郭泽云 许冰莹 吴春云 高林波 石泉 李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5-649,共5页
为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脑损伤的累加效应机制,本实验首次应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研究伤后大鼠脑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伤后1、2、4、8、16和24d... 为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脑损伤的累加效应机制,本实验首次应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研究伤后大鼠脑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伤后1、2、4、8、16和24d组(n=8),分别用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并对变性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显示:MCC后1d,大鼠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及脑干网状结构变性神经元增加,伤后2d达到高峰,4~8d减轻,8~16d又有回升,24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提示,多重脑震荡后,不同脑区的脑神经元可出现早期及迟发性的神经元变性,此病理变化可能与多次脑损伤的累积性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脑震荡 脑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朗 李力燕 +3 位作者 王廷华 黄素群 尹昭 柯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了解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成年猴脑多个冠状位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证明,NGF阳性反应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V层,小脑Purkinje细胞,海马,齿状回,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等处。此外,在黑质、舌下神经核、... 为了解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成年猴脑多个冠状位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证明,NGF阳性反应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V层,小脑Purkinje细胞,海马,齿状回,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等处。此外,在黑质、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核、疑核、下橄榄核也出现NGF阳性反应。在大脑和脑干还观察到NGF阳性胶质细胞。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年猴脑的多个脑区有NGF表达,提示NGF可能涉及猴脑某些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成年猴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猴脑的分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力燕 王廷华 +3 位作者 杨正伟 陈彦红 李朗 刘宗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0,W016,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了 BDN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结果显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下列结构 :大脑皮层 III~ V层的锥体细胞及突起 ;小脑皮质篮状细胞、Purkinje细胞、Golgi细胞及小脑顶核的神经元及其突起 ;海...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了 BDN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结果显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下列结构 :大脑皮层 III~ V层的锥体细胞及突起 ;小脑皮质篮状细胞、Purkinje细胞、Golgi细胞及小脑顶核的神经元及其突起 ;海马各区的神经元、纤维和齿状核的颗粒细胞 ;尾状核、豆状核和室旁核部分神经元和纤维 ;脑干脑桥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下橄榄核及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及纤维或膨体。此外 ,在大、小脑的白质也可见到部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反应产物广泛地分布于猴脑的多种区域和细胞 ,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及可能的非神经细胞。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猴脑的分布规律及其功能特点提供了有用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成年猴脑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与毒蕈碱型胆碱受体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坪 于建云 +3 位作者 郭泽云 许冰莹 李娟娟 赵旭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胆碱能系统 胆碱能受体 毒蕈碱 学习记忆能力 急救医学 乙酰胆碱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体捐献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反思 被引量:15
7
作者 詹东 王金德 +4 位作者 李雪涛 段艳萍 曹珍珍 罗文东 邹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5,共2页
尸体对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现今全国各医学院校都面临尸体来源短缺的棘手问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象征之一的遗体捐献应当成为教学用尸体的主要来源。结合现状,呼吁认真反思遗体捐献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尸体对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现今全国各医学院校都面临尸体来源短缺的棘手问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象征之一的遗体捐献应当成为教学用尸体的主要来源。结合现状,呼吁认真反思遗体捐献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遗体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体捐献 解剖教学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M2受体在脑震荡大鼠脑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坪 于建云 +4 位作者 郭泽云 徐冰莹 赵小林 郭丽萍 赵旭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8-322,共5页
为了探讨脑震荡(brain concussion,BC)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大鼠中枢毒蕈碱M2受体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应用金属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单纯性脑震荡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BC后大脑前额叶皮质(PFC)、海马CA1-CA4区... 为了探讨脑震荡(brain concussion,BC)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大鼠中枢毒蕈碱M2受体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应用金属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单纯性脑震荡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BC后大脑前额叶皮质(PFC)、海马CA1-CA4区、丘脑、尾壳核(CPU)、Broca斜角带垂直支(VDB)和内侧隔核(MSN)区M2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损伤后M2受体蛋白的表达在海马CA1-CA4区出现轻微下降(P>0.05),在PFC、VDB、CPU和MSN区即刻呈轻度上升,随后又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伤后1、8、24d组大鼠丘脑M2受体的表达呈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M2受体的表达在丘脑出现明显下调的改变可能与BC认知功能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毒蕈碱M2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多重脑震荡后脑内TPH表达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力 郭泽云 +5 位作者 于建云 吴春云 章升国 孙瑞芬 梁芸丹 李娟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脑内5-HT能神经元内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含量的变化。方法:42只雄性大鼠随即分为7组,每组6只,一组为对照组,其余的大鼠用金属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 目的: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脑内5-HT能神经元内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含量的变化。方法:42只雄性大鼠随即分为7组,每组6只,一组为对照组,其余的大鼠用金属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伤后分1~24 d不同时段的6个损伤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基底前脑及脑干5-HT能神经元内TPH含量的变化。结果:多重脑震荡后2~8 d上述脑区TPH免疫阳性表达升高(P〈0.05),伤后24 d趋于正常(P〉0.05)。结论:多重脑震荡后5-HT神经元TPH表达增强,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脑震荡 5-羟色胺 色氨酸羟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5-HT能神经变化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娟娟 郭泽云 于建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44,共4页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递质 认知障碍 5-HT 认知功能障碍 5-羟色胺 人体损伤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多重脑震荡后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升国 杨力 +5 位作者 于建云 郭泽云 孙瑞芬 张桓 李坪 吴春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多重脑震荡(MCC)后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6、24 d多个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 目的:观察大鼠多重脑震荡(MCC)后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6、24 d多个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胆碱能神经元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TH阳性表达在伤后1 d开始上升,8 d达高峰,24 d组基本恢复;ChAT阳性表达在MCC后均呈现下调改变。结论:多重脑震荡后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和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酪氨酸羟化酶 胆碱乙酰转移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震荡鼠大脑多巴胺转运体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延玉 赵小林 +4 位作者 于建云 王瑞春 李坪 郭泽云 杨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CC)大鼠认知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本实验观察了CC大鼠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s,DAT)的变化规律。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脑震荡大鼠模型48只,随机分为伤后... 为了进一步探讨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CC)大鼠认知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本实验观察了CC大鼠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s,DAT)的变化规律。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脑震荡大鼠模型48只,随机分为伤后1、2、4、8、16、24d六个实验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8)。运用抗DAT抗体SP法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大脑前额叶皮质(PFC)、尾壳核(CPu)、伏隔核(Acbc)、内侧隔核(MS)、斜角带垂直臂核(VDB)、斜角带水平臂核(HDB)、梨形皮质(Pir)、顶叶皮质(CPL)、海马CA1-3、丘脑中央背内侧核(MD)、丘脑背外侧核(LD)、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杏仁核等16个脑区DAT阳性表达物的光密度值。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震荡后大鼠多个脑区DAT阳性表达物呈下调变化。PFC、CPu-2、MS、LD、MD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2d表达最低;CPu-1、VDB、HDB、CPL、CA1、CA2、CA3、VMH和杏仁核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4d表达最低;Pir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8d表达最低;Acbc的DAT阳性表达物在伤后第16d表达最低。各脑区恢复时间各不相同,至24d基本恢复正常。以上结果提示DAT可在大鼠不同脑区广泛表达;脑震荡后其在多个脑区呈下调性改变,提示多巴胺转运体的伤后变化可能参与了脑震荡后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多巴胺转运体 免疫组化 光密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晓艳 吴春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一类因脑局部血液循环中断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60~80%[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除一般治疗方法外还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NSC 内源性NSC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2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新进展
14
作者 赵培园 郭泽云 吴春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30,共5页
NG2是一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phate peoteoglycan,CSPG),在发育及成熟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表达NG2的细胞根据其密度、分布、独特的细胞标记和生理性能归为一类独特的神经胶质细胞。NG2细胞具有神经干细... NG2是一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phate peoteoglycan,CSPG),在发育及成熟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表达NG2的细胞根据其密度、分布、独特的细胞标记和生理性能归为一类独特的神经胶质细胞。NG2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部分特性和分化产生不同细胞系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