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血红蛋白病分析研究——玛丽医院五年经验总结
1
作者 张铀 LamKC LeeWM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香港血红蛋白病的类型分布,介绍筛选病例的经验以及用统计学方法找出一些在筛选及鉴别血红蛋白病方面有用的方法。结果显示,香港以HbE为最多(69%),其中杂和性HbE占大多数。RBC在筛选血红蛋白病方面意义不大,而RDW和...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香港血红蛋白病的类型分布,介绍筛选病例的经验以及用统计学方法找出一些在筛选及鉴别血红蛋白病方面有用的方法。结果显示,香港以HbE为最多(69%),其中杂和性HbE占大多数。RBC在筛选血红蛋白病方面意义不大,而RDW和MCV在筛选血红蛋白病方面较MCH和Hb更为重要。另外,相关分析显示,RDW与MCV,Hb,MCH和RBC呈负相关,这在鉴别某些红细胞疾病方面可能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疾病 血红蛋白E 红细胞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诱导HL-60/ADR细胞凋亡及对P-gp、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余景星 刘心 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11-316,共6页
本研究观察多西他赛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ADR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对P-gp、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解决白血病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 FITC/PI双... 本研究观察多西他赛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ADR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对P-gp、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解决白血病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 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gp、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L-60/ADR细胞高表达P-gp,各浓度组之间P-gp的表达量没有差别。多西他赛对HL-60/ADR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r=0.853,r=0.989)。多西他赛可以诱导HL-60/ADR细胞凋亡,凋亡率没有随浓度变化的趋势。多西他赛作用HL-60/ADR细胞使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结论:多西他赛可以诱导HL-60/ADR细胞凋亡,使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ADR细胞 多西他赛 P糖蛋白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列芬 王晔 +3 位作者 姚锦 黄桂云 瞿晓媛 杨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3-inte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3-inte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方法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骨髓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60例AML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率21.67%(13/60),10例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突变;FAB各亚型FLT3-ITD突变率不同,有M3型突变率较高的趋势;FLT3-ITD阳性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于FLT3-ITD阴性组(P<0.01);FLT3-ITD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低于FLT3-ITD阴性组(P<0.05)。结论FLT3-ITD基因突变多见于M3患者,FLT3-ITD阳性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CR率低的特点。FLT3-ITD基因突变可作为预测AML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LT3 内部串联重复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媛媛 李惠民 +2 位作者 李晓进 杨玲 胡灯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41-544,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进行JAK2V617F点突变检测,探讨该突变在此类病人中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0例典型MPD病人bcr/abl融合基因,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 本研究旨在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进行JAK2V617F点突变检测,探讨该突变在此类病人中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0例典型MPD病人bcr/abl融合基因,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样本JAK2V617F点突变,对有突变的病例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病人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JAK2V617F突变为阴性;余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JAK2V617F阳性率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病人为75%,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病人为30%,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病人为50%。JAK2V617F在CML和bcr/abl阴性MPD病人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JAK2V617F可能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特征性分子事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子指标用于此三类疾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 AS—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并发异位钙化1例
5
作者 付萍 毕慧 何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2-523,共2页
患者女,36岁。因咳嗽、发热、疲乏、无力1个月余于2005年3月16日收入院。患者于2005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乏力.经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体温39.0℃左右,伴寒颤。同时左下肢肿痛,消瘦明显(体重下降6kg),颈部、腋窝和... 患者女,36岁。因咳嗽、发热、疲乏、无力1个月余于2005年3月16日收入院。患者于2005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乏力.经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体温39.0℃左右,伴寒颤。同时左下肢肿痛,消瘦明显(体重下降6kg),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在当地医院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示:血管及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追问病史患者有口、眼、鼻干燥史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璐娟 张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50-953,共4页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小鼠和健康人体中约占外周CD4+T细胞的5%-10%,占人体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2%,其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效应,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小鼠和健康人体中约占外周CD4+T细胞的5%-10%,占人体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2%,其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效应,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ITP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和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等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昆 罗云娇 +5 位作者 刘月波 姚锦 杨红 牟红 黄桂云 张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98-902,共5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两串联)基因(muc1-2vntr)的真核表达载体及该重组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研制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奠定基础。以MUC1-2VNTR蛋白的编码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前端加上KOZAK序列后,两端分别加上Hind... 本研究旨在构建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两串联)基因(muc1-2vntr)的真核表达载体及该重组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研制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奠定基础。以MUC1-2VNTR蛋白的编码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前端加上KOZAK序列后,两端分别加上HindⅢ和XbaⅠ酶的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全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myc-his B载体中,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株,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为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后,采用Lipofectimine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对荧光表达进行观察,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体在细胞内外的表达。结果表明:合成的MUC1-2VNTR基因全长约140bp,所构建的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并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和目的基因。将其转入COS-7细胞后48小时,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blot检测均可证实黏蛋白1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多发性骨髓瘤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2vntr/myc-hisB,并在COS-7细胞中成功地表达黏蛋白1,这为黏蛋白1的功能研究和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UC1 PCDNA3.1 载体构建 细胞转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27在急性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汤宏宇 何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358,共5页
P2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Is)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7蛋白具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诱导凋亡、促进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许多实体瘤... P2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Is)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7蛋白具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诱导凋亡、促进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许多实体瘤存在着P27基因的缺失、突变和低表达,P27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密切相关。P27可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通过提高P27蛋白表达水平可治疗白血病。P27基因DNA甲基化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急性白血病P27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尚未明确,P27基因甲基化的改变能否作为白血病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有待于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基因 急性白血病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