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免疫调节剂来氟米特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津生 阮光洪 冒长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新型免疫调节剂来氟米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对该药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 米氟米特 药理学 治疗应用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及皮肤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蔡梅 付萍 +1 位作者 邓丹琪 谢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5-606,共2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部分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首次接受ALA-PDT治疗,其中日光性角化病25例、鲍恩样丘疹病16例、鲍恩病4例、基底细胞癌(BCC)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例。结果:经过2~6次ALA-...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部分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首次接受ALA-PDT治疗,其中日光性角化病25例、鲍恩样丘疹病16例、鲍恩病4例、基底细胞癌(BCC)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例。结果:经过2~6次ALA-PDT治疗,20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痊愈,8例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痊愈,鲍恩病4例中3例痊愈,BCC有3例痊愈,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灶面积缩小70%。结论:ALA-PDT治疗部分皮肤癌及癌前病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损伤小、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对于皮损位于特殊部位、惧怕手术及术后瘢痕的患者采用ALA-PDT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角化病 日光性 鲍恩样丘疹病 鲍恩病 基底细胞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燕 付萍 +1 位作者 邓丹琪 周晓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1-442,共2页
报告1例盘状红斑狼疮并发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患者男,45岁。因面颈部红斑、皮肤萎缩20余年,背部、双上肢斑块、结节半年余就诊。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滴度1∶320,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真... 报告1例盘状红斑狼疮并发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患者男,45岁。因面颈部红斑、皮肤萎缩20余年,背部、双上肢斑块、结节半年余就诊。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滴度1∶320,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真皮中上部大量黏蛋白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病 皮肤狼疮 结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皮肤紫癜的巨细胞病毒病
4
作者 王敏华 付萍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0-581,共2页
报告1例表现为皮肤紫癜的巨细胞病毒病。患者男,31岁。头痛、发热10d,躯干、四肢出现紫癜和丘疹5d。实验室检查示单核细胞增生,血小板减少,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抗巨细胞病毒抗体(抗CMV-IgM)阳性。诊断:巨细胞病毒病。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病 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副作用420例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冒长峙 周晓鸿 +2 位作者 刘志慧 谢红 张佩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3-355,共3页
420例患者,分别外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肤轻松霜等,或外用2种以上的皮质类固醇制剂,人均用药时间为2-31个月,人均用药量15-519g。用药后不仅使所有患者的原发皮肤病的病情加重,且出现如下副作用:红斑、干燥、脱屑420(100.0%... 420例患者,分别外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肤轻松霜等,或外用2种以上的皮质类固醇制剂,人均用药时间为2-31个月,人均用药量15-519g。用药后不仅使所有患者的原发皮肤病的病情加重,且出现如下副作用:红斑、干燥、脱屑420(100.0%),毛细血管扩张202例(48.09%),皮肤萎缩181例(43.09%),毛囊性炎性丘疹174例(41.42%),色素沉着154例(36.66%),粉刺102例(24.28%),多毛88例(20.95%),色素减退83例(19.76%),毛囊性脓疱32例(7.61%)等。对仍在外用皮质类固醇的396例予停药并对症施治,有273例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外用 副作用 皮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致闭经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 被引量:18
6
作者 付萍 冒长峙 宫芸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对服用雷公藤治疗结缔组织疾病引起闭经的9例育龄期妇女进行了性激素水平的对比测定,同时B超探查子宫情况。结果,用药组9例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分别为8116±4425mU/L,8784±... 对服用雷公藤治疗结缔组织疾病引起闭经的9例育龄期妇女进行了性激素水平的对比测定,同时B超探查子宫情况。结果,用药组9例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分别为8116±4425mU/L,8784±6710IU/L,明显高于未用药组867±381mU/L和1096±1590IU/L(P<0001和P<005)。E2(雌二醇),PRL(催乳素)分别为2230±2962pmol/L,1263±473μg/L,明显低于未用药组58088±4708pmol/L,1957±1194μg/L(P<005)。用药组6例伴有子宫萎缩,未用药组正常,其中用药组7例符合高促性腺性闭经,提示卵巢功能减退或衰竭。因此,育龄期妇女使用该药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闭经 性激素 中医药疗法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紫外线照射后HaCaT细胞表达Fas和Bcl-2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严慧 邓丹琪 +2 位作者 王金焕 苏伟婷 樊应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437,共4页
目的:为探讨蒿甲醚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机制,观察一定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HaCaT细胞后,不同浓度蒿甲醚对HaCaT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表达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45.00mJ/cm2剂量UVB照射培养的永生化HaCaT角质形成细... 目的:为探讨蒿甲醚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机制,观察一定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HaCaT细胞后,不同浓度蒿甲醚对HaCaT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表达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45.00mJ/cm2剂量UVB照射培养的永生化HaCaT角质形成细胞,以羟氯喹及不同浓度的蒿甲醚进行干预处理,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免疫组化检测紫外线照射及经羟氯喹和蒿甲醚处理后HaCaT细胞活性变化及其Fas和Bcl-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①羟氯喹及小剂量(≤50mg/L)蒿甲醚对细胞活性影响不明显,而≥100mg/L蒿甲醚增加细胞活性,但浓度超过200mg/L,可见大量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上;②与未照射组相比UVB照射可使HaCaT细胞表达Fas增加;③与UVB组相比,UVB+羟氨喹(Q)组、UVB+25mg/L蒿甲醚(H1)组、UVB+50mg/L蒿甲醚(H2)组、UVB+100mg/L蒿甲醚(H3)组使HaCaT细胞表达Fas减少;④与未照射组相比,UVB照射可使HaCaT细胞表达Bcl-2减少;⑤与UVB组相比,UVB+Q组、UVB+H1组、UVB+H2组、UVB+H3组可以使HaCaT细胞表达Bcl-2增加。结论:小剂量(25mg/L、50mg/L、100mg/L)蒿甲醚可以抑制HaCaT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蒿甲醚可能通过影响与凋亡相关的Fas和Bcl-2表达,减少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紫外线 HACAT细胞 FAS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躯体血管角皮瘤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蔡梅 冒长峙 +1 位作者 周晓鸿 袁志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躯体血管角皮瘤 弥漫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浩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1,共2页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光敏性皮肤病,该文叙述了慢性光化性皮炎研究的历史、临床表现、病理和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进展。
关键词 皮炎 光化性 慢性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甲扁平苔藓1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福泉 周晓鸿 +3 位作者 冒长峙 李学平 邓丹琪 樊应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9-729,共1页
关键词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丹琪 谢红 +4 位作者 李学平 张佩莲 周晓鸿 王晓云 李晓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1-511,共1页
随机选择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每日1次至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或连续服药14天后停药评价。结果显效62.5%,有效34.4%。
关键词 咪唑斯汀 治疗 慢性荨麻疹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Ⅲ类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5
12
作者 满孝勇 李学平 冒长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HLAⅢ类基因位于Ⅱ类基因与I类基因之间,长约1000kb,已检出40多个基因,其中研究的最早、了解最详细的为4个补体成分的基因。从着丝粒向端粒端计起依次为:C4B、C4A、BF、C2。它们组成2个单倍型、C4单倍型和补体型,有比单个基因座位更多... HLAⅢ类基因位于Ⅱ类基因与I类基因之间,长约1000kb,已检出40多个基因,其中研究的最早、了解最详细的为4个补体成分的基因。从着丝粒向端粒端计起依次为:C4B、C4A、BF、C2。它们组成2个单倍型、C4单倍型和补体型,有比单个基因座位更多、更确切的遗传信息。C2、BF、C4A、C4B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即其等位基因众多,相同的产物表现不同的型别,与SLE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多态性 HLAⅢ类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龙芮外敷致接触性皮炎2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心声 乔娜 +3 位作者 付萍 周晓鸿 郭芸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9-209,共1页
例1.女.57岁。因双腘窝红斑、水疱、糜烂,伴疼痛5d,于2010年4月19日入院。患者因双膝关节痛3个月,用野外采集的新鲜石龙芮叶茎捣碎外敷于双侧胴窝处,2h后自觉敷药处肿胀、灼热,去除外敷药物后见局部皮肤红肿,逐渐出现水疱、
关键词 石龙芮 皮炎 接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磷脂酶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萍 刘晓莉 李学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与其菌株毒力的关系。方法:来源于不同部位的96株白念珠菌,采用蛋黄培养基半定量测定其磷脂酶活力,分别选取不同活力的磷脂酶菌株,通过腹腔和静脉两种途径感染昆明小鼠,以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与其菌株毒力的关系。方法:来源于不同部位的96株白念珠菌,采用蛋黄培养基半定量测定其磷脂酶活力,分别选取不同活力的磷脂酶菌株,通过腹腔和静脉两种途径感染昆明小鼠,以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来源于深部感染的菌株磷脂酶阳性率和活力均高于来源于浅部感染和无感染菌株。结论:高磷脂酶活力的菌株不增加经腹腔感染小鼠的感染危险性,但能增加经静脉感染小鼠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磷脂酶 细菌毒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36例疾病活动性的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满孝勇 李学平 +3 位作者 郑经芬 冒长峙 周晓鸿 谢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价值。方法:以SLEDAI作为评价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标准。结果:136例SLE患者SLEDAI得分最小为0分,最大为52分,平均(12.88±10.58)分,男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核...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价值。方法:以SLEDAI作为评价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标准。结果:136例SLE患者SLEDAI得分最小为0分,最大为52分,平均(12.88±10.58)分,男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与SLEDAI无相关性。农村患者与城市患者SLEDAI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DAI与患者住院天数相关(相关系数r=0.477,P<0.05)。结论:SLEDAI为一种较好的评价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方法,是患者治疗、预后评价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疾病活动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冬蛋白酶-3、存活素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肉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伟丽 周晓鸿 +3 位作者 樊应俊 王晓云 李晓岚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0-433,共4页
目的:研究胱冬蛋白酶(caspase)-3、存活素(survivin)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PM/DM患者肌肉组织中caspase-3、survivin表达情况及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肌酶学的关系。结果:在47例PM/DM患者... 目的:研究胱冬蛋白酶(caspase)-3、存活素(survivin)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PM/DM患者肌肉组织中caspase-3、survivin表达情况及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肌酶学的关系。结果:在47例PM/DM患者中43例caspase-3有不同程度的表达,4例为阴性表达。而survivin全部为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与caspase-3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健康对照者的横纹肌中caspase-3表达仅1例,而未见有survivin表达。本研究并未发现caspase-3、survivin表达有性别差异,在PM和DM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caspase-3表达与年龄、发病年龄呈负相关,而与肌肉变性程度呈正相关。同时survivin与年龄、发病年龄呈负相关,而与肌肉变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aspase-3和survivin是凋亡过程中重要的蛋白,caspase-3和survivin高表达可能在PM/D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而两者又是肌细胞凋亡的重要线索,提示凋亡是PM/DM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但尚需更多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冬蛋白酶-3 存活素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软疣并发表皮囊肿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应俊 李晓岚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2-612,共1页
表皮囊肿又称角质囊肿、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笔者诊治1例传染性软疣并发表皮囊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传染性软疣 囊肿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合并太田痣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萍 龙福泉 陈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4-565,共2页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PXE)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大约为1/7万[1].太田痣是一种波及到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灰蓝色色素损害,约50%为先天性,亚洲人较常见.上述2种疾病合并罕...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PXE)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大约为1/7万[1].太田痣是一种波及到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灰蓝色色素损害,约50%为先天性,亚洲人较常见.上述2种疾病合并罕见报道,现报告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黄瘤 纤维性 弹性 太田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津生 李学平 冒长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0-391,共2页
报道1例SLE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女,1975年确诊SLE,经皮质类固醇治疗病情缓解。1997年发现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后仍有反复发热、上腹痛、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酶学、血清胆红素及腹部B超均有异常改变。1999年2月确诊为PSC... 报道1例SLE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女,1975年确诊SLE,经皮质类固醇治疗病情缓解。1997年发现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后仍有反复发热、上腹痛、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酶学、血清胆红素及腹部B超均有异常改变。1999年2月确诊为PSC。其后PSC病情时有反复,但狼疮本病病情一直平稳。现口服小剂量皮质类固醇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并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敏华 邓丹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1-472,共2页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微生物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马拉色菌即其中的一种。该文对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分布、抗原性质、与其相关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马拉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