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2年昆明地区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晓莉 杨旭 +3 位作者 单斌 杜廷义 黄云昆 吴肪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通过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地区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现状,观察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31日临床标本中首次共分离的4 927株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 目的:通过监测数据了解昆明地区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现状,观察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31日临床标本中首次共分离的4 927株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2年版中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927株菌中革兰阳性菌1 485株,占30.1%,革兰阴性菌3 442株,占69.9%。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粪肠球菌和不动杆菌属等。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36.3%(81/233),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72.6%(522/71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37.9%(477/1 258),克雷伯菌属占36.3%,(142/391),产酶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易产诱导酶的柠檬酸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高,约为78.6%-94.7%,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昆明地区临床细菌耐药性严重,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感染,在防治耐药菌的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呼吸道嗜血杆菌属分离株生物学分型及药敏测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旭 杨红英 +2 位作者 吴昉 胡家鹏 何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属的季节分布、生物学分型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咽拭子4719份(2006—2007年),细菌的鉴定用VITEK-32鉴定到型,用K-B法测定对13种抗菌药物...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属的季节分布、生物学分型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咽拭子4719份(2006—2007年),细菌的鉴定用VITEK-32鉴定到型,用K-B法测定对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用VITEK-32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数据统计采用WHONET5.1软件。结果分离到228株嗜血杆菌属,分离率4.8%,其中流感嗜血杆菌118株(2.5%),生物Ⅲ型31株(26.3%)、生物Ⅳ型82株(69.5%),其他生物型5株(4.2%)。副流感嗜血杆菌110株(2.3%),生物Ⅲ型38株(34.5%)、生物Ⅳ型68株(61.8%)、其他生物型4株(3.6%)。冬季与春、夏、秋3个季节嗜血杆菌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9%、57.6%和59.4%;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0.0%、89.1%和36.4%;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β内酰胺酶都为阳性,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菌株;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和头孢吡肟均为100%敏感。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引起的成人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季,2种细菌的感染率相近。都是以生物Ⅲ、Ⅳ型为主;对氨苄西林和氯霉素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性最高。在本地区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呼吸道感染仍可选用氨苄西林治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作为产酶菌株的指导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流感嗜血杆菌 副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分型 药敏 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转化和胶原合成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董昭兴 康庆鑫 +3 位作者 雷雯 钟红 邰文琳 王殿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IL-17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胶原合成作用。方法用5 mg/kg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入的方法诱导肺纤维化形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表达的变化,选择表达... 目的探讨IL-17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胶原合成作用。方法用5 mg/kg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入的方法诱导肺纤维化形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表达的变化,选择表达IL-17RmRNA最佳时间的肺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鉴定。使用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IL-17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以及I和III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IL-17/IL-17RmRN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明显升高,在第14天表达最高。(2)不同浓度IL-17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最佳浓度为50 ng/ml。(3)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增加。(4)IL-17促进肺成纤维细胞I和III型胶原合成。结论 IL-17具有促进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和胶原的合成作用,可能在肺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肺纤维化 肺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A在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4
作者 董昭兴 邰文琳 +4 位作者 雷雯 邹华 付立主 张涛 王殿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方法 40只C57BL/6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博来霉素组(BLM组),每组20只。BLM组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N组经气管注入等体积的9g/L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3、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方法 40只C57BL/6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博来霉素组(BLM组),每组20只。BLM组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N组经气管注入等体积的9g/L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3、7、14d和28d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和半定量RT-PCR观察IL-17A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定位和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CD4+IL-17+T细胞量。结果①IL-17A定位在终末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②IL-17A在第7天表达开始增加,14d达到高峰,28d有所下降,但均高于正常组。③脾淋巴细胞CD4+IL-17+T/CD4+T量变化规律与IL-17A表达量相同。结论 IL-17A在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形成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TH17 白细胞介素17 博来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早期治疗作用(英文) 被引量:11
5
作者 邰文琳 董昭兴 +1 位作者 张丹丹 王殿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观察经尾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定向诱导检... 目的观察经尾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定向诱导检测分化能力后备用。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BS治疗组,MSC治疗组。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50μl,PBS和MSC治疗组气管内滴注LPS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1 h后经尾静脉输注MSC5×106(MSCs治疗组)或PBS 100μ(lPBS治疗组或对照组)。24 h后处死小鼠,留取标本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肺组织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中的MPO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和IL-10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升高。与PBS治疗组比较,MSCs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蛋白含量、TNF-α、IL-6水平、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及肺组织湿干重比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IL-10水平显著高于PBS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 MSCs移植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阶段可有效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水肿程度,这种治疗作用不依赖于MSCs移植后在肺内的定植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磷脂酶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付萍 刘晓莉 李学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与其菌株毒力的关系。方法:来源于不同部位的96株白念珠菌,采用蛋黄培养基半定量测定其磷脂酶活力,分别选取不同活力的磷脂酶菌株,通过腹腔和静脉两种途径感染昆明小鼠,以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与其菌株毒力的关系。方法:来源于不同部位的96株白念珠菌,采用蛋黄培养基半定量测定其磷脂酶活力,分别选取不同活力的磷脂酶菌株,通过腹腔和静脉两种途径感染昆明小鼠,以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来源于深部感染的菌株磷脂酶阳性率和活力均高于来源于浅部感染和无感染菌株。结论:高磷脂酶活力的菌株不增加经腹腔感染小鼠的感染危险性,但能增加经静脉感染小鼠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磷脂酶 细菌毒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津生 李学平 +1 位作者 刘晓莉 冒长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4-357,共4页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Hind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Hind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临床表型。在SLE患者组中,E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占36.21%,HL型占62.07%,LL型占1.72%,其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由脱氧三磷酸腺苷到脱氧三磷酸胸苷,A→T)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在疾病活动期,HL组患者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抗Sm抗体阳性的患者群中,HL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SLE患者中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发生率上升可能在SLE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某种作用。将H/L基因型与其他检测指标联合运用,有可能对判断SLE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红细胞 I型补体受体 密度 临床表型 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多态性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