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影结节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刚 陈楠 +4 位作者 李高峰 巫正伟 张继朋 陈瑞彬 陈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在局灶性磨玻璃影(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5月~2011年5月对46例术前未确诊的fGGO行全胸腔镜手术。病变位于外周,先完成VATS下的楔形切除,在术中冰冻的基础上行解剖性肺...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在局灶性磨玻璃影(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5月~2011年5月对46例术前未确诊的fGGO行全胸腔镜手术。病变位于外周,先完成VATS下的楔形切除,在术中冰冻的基础上行解剖性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若病变靠近肺门,不易行楔形切除,则直接行肺叶切除,根据术中冰冻结果是否行淋巴结清扫。结果 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8~117 min,平均107.5 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切口总长度5~6 cm,术后疼痛轻;术后自控镇痛1~2.5 d(平均1.5 d)。术后病理良性8例:结核球6例,真菌病2例。恶性肿瘤38例:其中3例为PET/CT诊为良性;支气管肺泡癌14例,腺癌11例,含有支气管肺泡癌成分的腺癌11例,大细胞肺癌2例。fGGO恶性率为82.6%(38/46),其中支气管肺泡癌比例最高,为36.8%(14/38)。术后并发症3例(6.5%,3/46):2例肺不张,经对症治疗治愈;1例胸腔持续漏气11 d,自愈。术中确诊的38例行淋巴结清扫,共切除淋巴结394枚(每例9~15枚,平均12枚/例),淋巴结转移7枚,全部为N1淋巴结。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fGGO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局灶性磨玻璃影 全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肺显像与肺癌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邓智勇 李高峰 +3 位作者 闫淑珍 向旭东 汪春 谢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96-2098,共3页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异丁基异氰(99mTc-MIBI)肺显像与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行早期与延迟99mTc-MIBI显像,应用免疫组化化学方法检测术后标本中多药耐药蛋...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异丁基异氰(99mTc-MIBI)肺显像与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行早期与延迟99mTc-MIBI显像,应用免疫组化化学方法检测术后标本中多药耐药蛋白P-gp、MRP、肺耐药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多药耐药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早期摄取比值、晚期摄取比值及放射性清除指数的差异。结果P-gp阳性组晚期摄取比值、清除指数分别为1.27±0.61、0.22±0.19,阴性组晚期摄取比值、清除指数分别为1.95±0.87、-0.17±0.18;两组晚期摄取比值、清除指数差异有显著性(t=2.36、P=0.04)及(t=4.51、P<0.01);而P-gp阳性组与阴性组早期摄取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MRP阳性组与阴性晚期摄取比值分别为1.07±0.32、1.65±0.86,两组晚期摄取比值差异有显著性(t=2.19、P=0.03),而MRP阳性组与阴性组早期摄取比值、清除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耐药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早期摄取比值、晚期摄取比值及清除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99mTc-MIBI显像晚期摄取比值与P-gp和MRP表达呈负相关,清除指数与P-gp表达呈正相关,99mTc-MIBI显像具有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P-gp和MRP表达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99m锝甲氧异丁基异氰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光强 黄云超 +8 位作者 叶联华 段林灿 周永春 杨凯云 马千里 雷玉洁 宋鑫 黄明 杨银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000-1004,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CIK过继免疫疗法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辅助疗法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比较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 背景与目的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CIK过继免疫疗法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辅助疗法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比较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全身化疗组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组,行2周期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CR+PR%)高于全身化疗组(66.67%,n=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骨髓抑制毒性和非骨髓抑制毒性发生率低于全身化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肿瘤进展率(PD%)高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组(χ2=4.287,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身化疗组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组之间比较肿瘤进展率(PD%)无统计学差异(χ2=0.082,P=0.77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控制肺内原发灶方面疗效优于全身化疗;在控制和预防远处转移方面与全身化疗无差异,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动脉灌注 CIK细胞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ERCC1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高峰 邓首军 +2 位作者 王巍伟 郭刚 陈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31-2133,2138,共4页
目的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1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58... 目的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的相关性,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1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58例接受含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采用χ2检验、Log 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等分析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ERCC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ERCC1的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组为46.7%要高于对照组21.05%,(χ2=3.770,P=0.048)。ERCC1阳性表达患者39例,有效率为53.85%。ERCC1阴性表达患者74例,有效率为51.35%。新辅助化疗后ERCC1(-)患者中位生存期(MST)为53个月,ERCC1(+)患者MST为37个月,ERCC1(-)和ERCC1(+)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8.3%和44.4%,(χ2=0.033,P=0.856);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22.5%和18.5%,(χ2=0.096,P=0.757),它们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和TNM分期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诱导NSCLC表达ERCC1,ERCC1高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低,ERCC1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光强 叶联华 +8 位作者 段林灿 周永春 杨凯云 马千里 雷玉洁 宋鑫 黄明 杨银山 黄云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93-494,共2页
背景与目的比较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CIK细胞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骨髓干细胞和自制胶原-壳聚糖构建组织工程心瓣膜 被引量:3
6
作者 付建华 赵曼 +2 位作者 杜桂英 杨达宽 黄云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胶原-壳聚糖复合物为支架材料,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EHV)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胶原-壳聚糖复合物为支架材料,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EHV)的可行性。方法兔主动脉壁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将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按顺序种植在预湿处理的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上,通过组织学及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在支架上生长、增殖和基质分泌情况。结果 HE染色示内皮细胞能够在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黏附、伸展、增殖,在TEHV表面长成连续的细胞层;扫描电子显微镜示TEHV表面光滑,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层完整,且瓣膜表面的内皮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前列环素(PGI2)的功能。结论以兔主动脉壁体外分离、培养、传代的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BMSCs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为种子细胞,依次种植在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上可以构建TEHV,且内皮细胞能够分泌PG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瓣膜构建 骨髓基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与肺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邓首军 李高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94-596,共3页
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途径的限速酶,在NER中起到限速或调节作用,ERCC1还是人体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家族重要成员,DM损伤修复系统在维持基因组功能完整性、修复致癌因素所致的损伤以及抗癌过程中起到... 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途径的限速酶,在NER中起到限速或调节作用,ERCC1还是人体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家族重要成员,DM损伤修复系统在维持基因组功能完整性、修复致癌因素所致的损伤以及抗癌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与肿瘤治疗和预后都有密切的关系。现综述ERCC1与肺癌的诊治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治 肺癌 核苷酸切除修复 ERCC1 DNA修复 基因组功能 基因家族 修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和皮下埋植实验
8
作者 付建华 赵曼 +2 位作者 杜桂英 杨达宽 黄云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1,共3页
目前,用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材料主要有2类:人工合成的和天然的可降解聚合物。可降解生物支架是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在体内经一定时间可以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这个降解过程与细胞间质的生长过程同步,
关键词 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 皮下埋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肺动脉主干阻断在肺癌肺叶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飞 黄云超 +2 位作者 梁丽霞 陈安宁 赵铁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阻断单侧肺动脉主干在Ⅱ~Ⅲ期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中的应用,回顾分析肺动脉阻断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心肺并发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30例肺门解剖结构不清、肺血管分离困... 目的:探讨阻断单侧肺动脉主干在Ⅱ~Ⅲ期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中的应用,回顾分析肺动脉阻断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心肺并发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30例肺门解剖结构不清、肺血管分离困难的Ⅱ~Ⅲ期肺癌患者,先于心包内或心包外游离并阻断左(右)肺动脉主干,再按不同方法完成各种肺叶切除术。结果:30例患者中Ⅱb期5例,Ⅲa期11例,Ⅲb1期14例。术中见肺上叶巨大肿瘤13例(直径>10cm),其中心包外肺动脉被肿瘤侵犯5例;肺门淋巴结广泛肿大并与肺血管严重粘连20倒;肿瘤组织部分侵犯心包7例;大部分病例肿瘤组织不同程度与主动脉、上腔静脉、奇静脉粘连;3例已侵犯左侧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30例患者行单纯肺叶切除12例,肺叶袖状切除并肺动脉成形术18例。在单侧肺动脉主干阻断下,术中未出现肺血管大出血,手术视野清晰,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保留了健康有功能的肺叶,避免了全肺切除,肺动脉阻断时间为10~30min,术中失血200~300ml。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5例,心动过速7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全组无严重心肺并发症。结论:阻断单侧肺动脉主干行肺叶切除可有效预防术中大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提高肺癌切除率,降低全肺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动脉 阻断 肺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二氧酶在CINⅠ~Ⅲ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琬玲 杨承纲 +4 位作者 杨宏英 卢玉波 张红平 严志凌 黄云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二氧酶(indoleamine2,3-djoxygenase,IDO)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F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和宫颈鳞... 目的:探讨吲哚胺2,3-二氧酶(indoleamine2,3-djoxygenase,IDO)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F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和宫颈鳞癌的病灶组织石蜡标本116例及转移淋巴结石蜡标本18例。以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20例及无转移淋巴结组织石蜡标本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组织中IDO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20例)及CINⅠ组织(10例)中IDO表达均为阴性,20%(2/10)的CINⅡ期组织表达为弱阳性,其余为阴性(80%,8/10),CINⅢ中有61.5%(8/13)的组织呈弱阳性表达,7.7%(1/13)的组织为阳性表达,30.8%(4/13)的组织为阴性表达,宫颈癌Ⅰ~Ⅳ的阳性表达率为100%(83/83),ⅠA期和ⅠB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Ⅱ和CINⅢ(P<0.01),ⅡA~Ⅳ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A期和ⅠB期(P<0.01)。IDO表达与宫颈癌进展有关(OR=0.807,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P<0.01),IDO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OR=-0.139,P>0.05)。结论:从CINⅡ开始,肿瘤组织已逐步建立有利于肿瘤发展的免疫逃逸机制,转移淋巴结IDO表达阳性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选择性免疫耐受有关。IDO的表达与疾病进展有关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IDO可能成为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二氧酶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鳞状细胞癌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