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艳 王熙才 +3 位作者 邹天宁 伍治平 谷玉兰 周永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42-642,共1页
背景与目的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hMAM、CEAmRNA阳性细胞,研究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因素,探讨基因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 背景与目的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hMAM、CEAmRNA阳性细胞,研究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因素,探讨基因联合检测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联合检N50例经病理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K19、hMAM、CEAmRNA阳性细胞,并根据基因标记物联合检测的结果随访,分析患者术后的预后因素。3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微转移 CK19 HMAM CEA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 伍治平 王熙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73-476,共4页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死亡最常见的肿瘤,其5年生存率约为13%,伴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近十年来,尽管新的放、化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可...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死亡最常见的肿瘤,其5年生存率约为13%,伴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近十年来,尽管新的放、化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率。许多证据已表明,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干细胞和肿瘤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肺癌干细胞的研究在肺肿瘤的治疗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患者 干细胞 5年生存率 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 人类生命 远处转移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VEGFR2 DNA疫苗抗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武翠玲 王熙才 +4 位作者 伍治平 陈艳 金从国 陈晓群 谷玉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66-369,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主要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肿瘤新生血管和肿瘤基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口服VEGFR2 DNA疫苗抗C57BL/6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主要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肿瘤新生血管和肿瘤基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口服VEGFR2 DNA疫苗抗C57BL/6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重组DNA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通过观察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大小,记录各组小鼠离体肿瘤湿重,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液CD3+、CD8+T细胞水平,评价重组疫苗的抑瘤作用。结果疫苗组、空质粒组、生理盐水组的MVD分别为1.75±1.07、6.89±2.52、7.57±3.75,肿瘤湿重分别为(2.05±1.32)、(4.83±1.47)、(5.12±1.02)g,疫苗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肿瘤后,疫苗组CD3+T细胞仍维持较高水平,其它两组明显下降(P<0.05);疫苗组CD8+T细胞水平较其它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口服VEGFR2DNA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疫苗可能是通过杀伤肿瘤内皮细胞、抑制血管生成而起到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毒沙门氏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肺肿瘤 DNA疫苗 抗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Lewis肺癌原位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馨 伍治平 +3 位作者 左曙光 周永春 陈艳 王熙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原位模型包括小鼠自发性肺肿瘤模型和气道内接种模型等,但自发性肺肿瘤模型耗时较长且成瘤率不能保证,而气道内接种模型成瘤部位及大小不稳定。本研究以3LL细胞系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肺原位,与皮下接种模型比较,探讨其... 背景与目的肺癌原位模型包括小鼠自发性肺肿瘤模型和气道内接种模型等,但自发性肺肿瘤模型耗时较长且成瘤率不能保证,而气道内接种模型成瘤部位及大小不稳定。本研究以3LL细胞系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肺原位,与皮下接种模型比较,探讨其稳定性、转移特性,并建立小鼠肺原位癌模型的优化方法。方法将不同数量级的3LL细胞分别直接接种于C57BL/6小鼠左侧腋下制备皮下接种模型和以Matrigel悬浮后接种于其左肺制备原位接种模型,观察两种模型的生存期,并对小鼠进行解剖后行病理切片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v。结果皮下组成瘤率分别为100%、66.7%、16.7%,未见明显转移。原位组成瘤率分别为100%、100%、83.3%,并可转移至对侧胸廓及肺脏。原位组中位生存期(38d、35d、23d)明显少于皮下接种组(82d、72d、50d)。原位接种组微血管密度(120.2±9.73)高于皮下组(92.6±7.12)。原位接种组肿瘤细胞悬液CD44v表达(26.46±1.56)%高于皮下接种组(23.13±1.02)%。结论以3LL细胞接种于小鼠肺部所建立的肺癌原位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高,具有较皮下接种模型更强的转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动物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