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发酵糖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宏建 刘丽丽 +3 位作者 肖李乐云 董丽宏 任婵 顾姗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ICU不发酵糖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回顾性研究近5年我院ICU医院获得性不发酵糖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史、... 目的探讨ICU不发酵糖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回顾性研究近5年我院ICU医院获得性不发酵糖菌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22个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COPD、胃酸分泌抑制剂、镇静剂、误吸、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切开6个为高危因素。结论患者误吸、COPD、胃酸分泌抑制剂、使用镇静剂、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是导致医院获得性不发酵糖菌肺炎的危险因素;而患者昏迷、胸腹部手术、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发酵糖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董丽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030-403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152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06例)和死亡组(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影响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152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06例)和死亡组(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系统(A-PACHE-II)评分、pH值、二氧化碳分压、Ca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硫化氢、低钙血症发生率、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住ICU时间、APACHE-II评分、Ca2+、乳酸、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住ICU时间、APACHE-II评分、Ca2+、乳酸、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可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危重病患者充分评估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病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海梅 郭涛 +3 位作者 喻卓 许汪斌 窦兴葵 孟照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胸式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监测心电及血压,用ELISA法测定缺血前及再灌注2、24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再灌注72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2h和24h,IPC组和IR组的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缺血前基础值(P<0.05);组间比较,再灌注后IPC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值明显增高(P<0.05)。经TTC染色测心肌梗死的面积,S组未发生心肌梗死,IPC组为(10.89±2.02)%,IR组为(23.26±3.13)%,IP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室功能及心肌缺血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段慧 单可记 +1 位作者 王菊 韩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9,721,共8页
目的应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并和常规冠脉造影、超声、心电图对照,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脉狭窄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目的应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并和常规冠脉造影、超声、心电图对照,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脉狭窄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评估有无差异;并采用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使用DSCT心功能软件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值。将冠脉狭窄的支数、狭窄程度、狭窄的不同血管与LVMM、LVEF、LVSV值及临床心肌缺血改变对照分析。结果 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支与双支病变组和中与重度狭窄时LVMM、LVEF、LVSV及心肌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单支与双支和轻度与中度间LVEF、LV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MM及心肌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呈单支血管中、重度狭窄时,只有左前降支组LVMM、LVEF、LVSV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越高,左心室功能损害越大,左前降支狭窄对心功能损失最大。LVMM在冠状动脉狭窄时是较敏感的心肌缺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双源CT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危重症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丽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探讨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危重症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及临床价值。方法:40例危重症患者(危重症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OR和ACTH水平,计算游离皮质醇(FC)水平。并对COR的... 目的:探讨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危重症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及临床价值。方法:40例危重症患者(危重症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OR和ACTH水平,计算游离皮质醇(FC)水平。并对COR的水平和ACTH的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危重症组患者血清COR、ACTH、F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ODS组患者血清COR、ACTH、FC水平显著高于非MODS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危重症组患者COR水平和ACT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5782,P=0.001)。结论:危重症患者血清COR、ACTH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COR和ACTH可以做为判定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周华 杜斌 +26 位作者 柴文昭 周建新 庄海舟 丁琳 姜琦 赵惠颖 李宏亮 章志丹 刘荣 张久之 李政霖 朱桂军 任珊 冯敏 秦帅 许强宏 刘松桥 杨晓军 张纳新 林锡芳 何振扬 李志祥 刘京涛 李远 许媛 何伟 高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9-263,268,共6页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依据加拿大Heyland研究小组发起的2008年全球ICU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对所得结果进行独立统计学分析。结果:19个ICU(73%)对病人EN期间床头抬高、胃残余量监测、中止喂养或转为小肠喂养指征等具体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25个ICU(96.2%)有计划应用胰岛素控制病人血糖。早期(入住ICU48 h内)TEN病人仅占38.8%(172/443);EN+PN占20.5%(91/443);因不耐受EN而中途中止的病人共10例(5.8%)。本次调查共观察4 303 d。2 003 d(46.5%)接受TEN,869 d接受EN+PN(20.2%)。72 h内达到80%预计能量病人共82例(47.7%),与未达预计能量病人相比,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接受PN病人共230例,经PN液中添加Gln者占38.3%(88/230);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入住ICU时间(P=0.005)明显少于未添加Gln组。结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已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规范临床行为。EN仍存在喂养不足和累积能量摄入的缺乏。PN液中添加Gln能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A_1受体系统对兔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效应
7
作者 王晓斌 况铣 吴洪翔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腺苷A1 受体系统对兔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Ⅰ组 ,n =8)、缺血组 (Ⅱ组 ,n =8)和腺苷A1 受体激动药 +缺血组 (Ⅲ组 ,n =8) ,股动脉抽血至平均动脉压 35~ 40mmHg时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 目的 探讨腺苷A1 受体系统对兔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Ⅰ组 ,n =8)、缺血组 (Ⅱ组 ,n =8)和腺苷A1 受体激动药 +缺血组 (Ⅲ组 ,n =8) ,股动脉抽血至平均动脉压 35~ 40mmHg时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血。观察术后第 3天海马CA1 区神经元密度。结果  (1 )Ⅱ组神经元密度为 (76 50± 1 5 2 6)个 /毫米 ,显著低于Ⅰ组神经元密度 (2 0 8 1 3±1 1 0 8)个 /毫米 (P <0 0 5) ;而Ⅲ组神经元密度 [(1 30 78± 1 8 0 7)个 /毫米 ]明显高于Ⅱ组 (P <0 0 5)。结论 激活腺苷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1受体系统 脑缺血 脑保护 动物实验 神经元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骆祖骞 钱传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30-1332,共3页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线粒体是直接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的部位.90%以上的氧气被线粒体消耗掉。线粒体能为细胞...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线粒体是直接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的部位.90%以上的氧气被线粒体消耗掉。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场所.有细胞的“动力工厂”之称。其损伤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性炎症反应 感染性休克 生命活动 发病机制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