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健 程宇琪 +3 位作者 吕昭萍 李喜枝 冯蕊 崔若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2-544,共3页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门诊或住院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帕罗西汀10mg~20mg/日与阿米替林25mg~50mg/日治疗3个月,分别在基线、治疗1个月和3个月...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门诊或住院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帕罗西汀10mg~20mg/日与阿米替林25mg~50mg/日治疗3个月,分别在基线、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以视觉类推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s,VAS)及不良反应记录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阿米替林组:基线68.1±13.5,1个月53.4±11.8,3个月44.4±11.4;帕罗西汀组:基线67.8±13.9,1个月51.8±13.3,3个月41.2±11.7),但是在同一时点,两组间的疼痛程度差异不显著(P=0.668、0.351)不良反应发生率帕罗西汀组(2.1%)显著低于阿米替林(13.2%,确切检验P<0.001),特别是心悸和口干。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是安全性优于阿米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原发纤维肌痛综合征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燕 程宇琪 +2 位作者 徐健 许秀峰 白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30名,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测定受试者的5-HTT基因启...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Ⅳ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30名,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测定受试者的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P>0.05);以两组的平均年龄27岁分层后再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相同年龄段的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后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5-HT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精神分裂症 5-羟色胺转运体 亚硫酸氢钠测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研制中的条目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凤兰 吕昭萍 +4 位作者 万崇华 李晓梅 罗娜 徐健 王贯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开发适合中国骨关节炎患者的骨关节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OA)。方法采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通过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修改形成初步量表,随机抽取12例骨关节炎患者和31名医... 目的开发适合中国骨关节炎患者的骨关节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OA)。方法采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通过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修改形成初步量表,随机抽取12例骨关节炎患者和31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患者重要性评分及医生重要性评分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上述4种方法相结合得出包含15个条目的特异模块。结论本量表由相关专业人员参与选题和讨论,所提出的条目池反映了WHO生命质量的内涵及骨关节炎患者的特异问题,并按程式化的方式反复筛选,因此可认为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生命质量 量表 特异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树鼩海马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冯蕊 李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栓性脑缺血树鼩海马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海马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光化学法建立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并于缺血4 h夹闭缺血侧颈总动脉5 min,再通5min,重复3个循环,实施后适应处理。用HE染色... 目的:观察血栓性脑缺血树鼩海马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海马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光化学法建立血栓性脑缺血模型;并于缺血4 h夹闭缺血侧颈总动脉5 min,再通5min,重复3个循环,实施后适应处理。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TLR4蛋白表达,RT-PCR测定海马TLR4 mRNA。结果:脑缺血4、24、72 h海马神经元损伤进行性加重,24h达高峰,后适应后损伤减轻。脑缺血海马TLR4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后适应4h及24h TLR4蛋白表达减少(P<0.05),后适应72h TLR4蛋白表达增加(P<0.05)。海马TLR4 mRNA的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结论:脑缺血时海马TLR4表达明显增强,缺血后适应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TOLL样受体4 缺血后适应 海马 树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戴晓敏 董智慧 +20 位作者 陈盛 程永静 达展云 戴生明 董静 侯勇 李芬 刘晓兵 梅轶芳 青玉凤 施春花 史伟浩 舒强 王勇 温鸿雁 徐健 徐胜前 薛静 叶霜 朱剑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诊断 疾病活动性 中国 专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