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促凋亡蛋白ASPP在恶性血液病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丁万宝 魏彩霞 李维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p53蛋白 表达的研究 恶性血液病 促凋亡蛋白 ASPP 程序性细胞死亡 肿瘤抑制蛋白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相关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 被引量:7
2
作者 郎丽 李惠民 +2 位作者 刘华 王义民 张学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14-719,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定量检测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并对1例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又复发的患者PML-RARa转录本水平(拷贝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可检测出10-5μgNB4细胞cDNA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其重复性的CT值,管间、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1%、3.8%。4例患者初治骨髓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分别为1884、5533、1803、4677拷贝,平均为3475拷贝。经ATRA+化疗治疗后其PML-RARa基因转录水平下降至40、135、79、229拷贝,平均为121拷贝。还有1例患者治疗前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为8600拷贝,经过4个月治疗,虽然此时患者处于完全缓解期,但其转录水平拷贝数仍有730。3个月后患者出现复发,转录本水平升至为11000拷贝。经过ATRA+化疗治疗后转录本水平又逐渐下降至1200拷贝。结论;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灵敏、重复性好。治疗后APL患者的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复发时基因转录本水平又升高。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疾病进展关系一致,这有助于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RT-PCR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抑制人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喻镁佳 段勇 +2 位作者 刘华 张学美 李惠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04-70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在As2O3作用下人淋巴瘤Raji细胞的增殖及VEGF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改良MTT方法观察As2O3对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As2O3对Raji细胞VEGF121和VEGF16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s2O3对Raji细胞的作用... 本研究探讨在As2O3作用下人淋巴瘤Raji细胞的增殖及VEGF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改良MTT方法观察As2O3对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As2O3对Raji细胞VEGF121和VEGF16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s2O3对Raji细胞的作用表现时间、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效应,建立回归方程为IR=0.531dose+0.481time(P<0.05)。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显示,Raji细胞同时表达VEGF121和VEGF165两种剪切变异体,二者的表达水平相当(VEGF1211.17±0.14;VEGF1651.31±0.19,P>0.05)。VEGF121和VEGF165mRNA表达量与As2O3作用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sv121=-0.547,P<0.05;rsv165=-0.632,P<0.05),且VEGF的各异构体对药物的反应具有差异性,VEGF165mRNA表达下调早且有持续性。但在所选浓度组中未发现类似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As2O3既可抑制Raji细胞生长增殖,亦可通过下调VEGFmRNA表达而产生抗血管新生效应,且小剂量、长时程给药时结果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淋巴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盒基因HoxA_(10)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颖 李维佳 +2 位作者 魏彩霞 周挚 聂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59-963,共5页
本研究探讨HoxA10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者(7例正常人、3例ITP)中HoxA10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本研究探讨HoxA10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者(7例正常人、3例ITP)中HoxA10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oxA10在各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均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部分对照者中低表达。3例正常人不表达HoxA10。HoxA10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对照组(P<0.0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1型和M2型表达水平高于M4型和M5型,在M3型有显著高表达。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和HoxA10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35,P<0.01)。未缓解组9例患者HoxA10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8例患者,但无显著差异(P=0.258)。1例M2患者和1例M5患者缓解后HoxA10不表达。结论:HoxA1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有异常高表达,具有髓系特异性,可作为区别淋系和髓系的标志性基因,但不是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而是一类调控造血的转录因子,能与多种协同因子共同影响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HoxA1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负荷有关,与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HOXA10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淋巴瘤患者Bcl-2/IgH融合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学美 徐明 +3 位作者 刘华 李惠民 李云涛 何争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68-372,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检测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bcl-2/IgH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以SYBR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0例患者外周血和(或)骨髓bcl-2/IgH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4例患者bcl-2/IgH融... 本研究目的是检测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bcl-2/IgH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以SYBR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0例患者外周血和(或)骨髓bcl-2/IgH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4例患者bcl-2/IgH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bcl-2/IgH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病例中,骨髓和外周血bcl-2/IgH融合基因的相对拷贝数分别为4.23和2.73,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107),而治疗前后融合基因的相对拷贝数均数分别为3.61和2.69,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0),初诊及复发组的bcl-2/IgH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p=0.008),在4例患者的外周血bcl-2/IgH融合基因动态监测结果中,1例患者在临床复发前3个月bcl-2/IgH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bcl-2/IgH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疾病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初诊及复发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高,而缓解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低,治疗后融合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cl/IgH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临床疾病进程有关,检测外周血是比较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IgH融合基因 淋巴瘤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维 李晓进 +3 位作者 张学美 谭琳 聂波 李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47-3950,共4页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mRNA转录情况,进而探讨其在MM骨病中的作用。结果:U266及MBD患者中,RANKL、MIP-1α及大部分NSE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骨损害程度基本呈正相关,MM中OPG的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骨髓瘤骨病是一个多因子、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 护骨蛋白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ME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培一 李维佳 +1 位作者 魏彩霞 周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77-1181,共5页
本研究探讨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73例初发、3例复发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7例特发性血... 本研究探讨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73例初发、3例复发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和8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以及K562和U937二个白血病细胞株PRAME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判断疗效及预后、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和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意义。结果表明:PRAME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率为36.8%(n=28),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42.9%(n=2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20%(n=4)。AML的表达率显著高于ALL(P<0.01)。在K562和U937细胞都有PRAME基因表达,它们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7和0.46。在15例对照(正常人、ITP患者)未检出PRAME基因表达。AML各亚型之间(除去病例数为0例的M7,M1及M6各1例)、ALL各亚型(L1,L2)之间PRAME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的年龄、初诊或者复发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比例以及脾脏厚度对PRAME 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完全缓解组PRAME mRNA的表达水平与部分缓解组和死亡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PRAME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治疗效果越好。对1例病人动态监测发现,在复发之前PRAME mRNA的表达会升高。结论:PRAME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存在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并可以作为监测MRD的标志基因。PRAME在白血病特异性免疫治疗中是潜在的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H重排的实时定量PCR检测及反应参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惠民 石岚 +2 位作者 段勇 刘华 张学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45-650,共6页
为了探讨以通用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重排的最佳实验条件及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可行性,以通用引物对克隆性IgH重排进行扩增,对影响PCR扩增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Taq酶用量、dNTP浓度、镁... 为了探讨以通用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重排的最佳实验条件及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可行性,以通用引物对克隆性IgH重排进行扩增,对影响PCR扩增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Taq酶用量、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循环次数等实验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找出最佳反应参数,并以通用引物进行了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对IgH重排基因的检测,测定了该法检测IgH重排基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佳退火温度为60℃,最佳引物浓度为0.8μmol/L,0.5U的Taq酶量效果满意,最适dNTP浓度为100μmol/L,最适镁离子浓度为3.0mmol/L,最佳循环次数为40次。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可以实现对克隆性IgH重排的扩增和荧光信号的检测分析,其对IgH重排基因检测的敏感性为104/ml。结论:确定了应用PCR技术检测克隆性IgH重排的最适反应条件,实现了用通用引物对克隆性IgH重排稳定、特异的扩增,初步实现了以通用引物和应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对IgH重排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IgH重排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高维 李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77-1279,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性的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害。与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所致的骨质破坏不同,60%的MM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明显的骨痛.并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性的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害。与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所致的骨质破坏不同,60%的MM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明显的骨痛.并逐渐发展为病理性骨折。一项大规模的回顾性调查显示.MM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发病率高达43%,同时发生过病理性骨折的MM患者病死率比没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高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骨病 发病机制 病理性骨折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实体瘤骨转移 骨质破坏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与作用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颖 李永志 +3 位作者 魏彩霞 黎承平 李维佳 杨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55-45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lL-23及其它的IL-12家族成员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功能。运用反转录实时PCR方法检测30例慢性ITP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23p19、IL-12p35、IL-12p40、IL-27、IL... 本研究旨在探讨lL-23及其它的IL-12家族成员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功能。运用反转录实时PCR方法检测30例慢性ITP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23p19、IL-12p35、IL-12p40、IL-27、IL-17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3、IL-12、IL-17含量并分析其在慢性ITP中的表达规律及与T亚群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ITP患者及正常人PBMNC均低水平表达IL-23p19、IL-12p35、IL-27、IL-12p40 mRNA;部分患者及正常人PBMNC微量表达IL-17 mRNA。IL-12p35、IL-27、IL-17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IL-23p19、IL-12p40 mRNA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减低(p<0.01)。慢性ITP患者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IL-23、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异常主要与IL-12相关,可能与IL-23/IL-17调节轴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L-23 IL-12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银慧 刘娟 +2 位作者 董迎春 汪忆梅 包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病人肛周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 31例HSCT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16例 )和对照组 (15例 )。进住无菌层流室后 ,观察组于晨、晚间及每次排便后 ,用 1∶2 0 0 0洗必泰液冲洗肛周后加用 1∶5 0 0 0高锰酸...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病人肛周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 31例HSCT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16例 )和对照组 (15例 )。进住无菌层流室后 ,观察组于晨、晚间及每次排便后 ,用 1∶2 0 0 0洗必泰液冲洗肛周后加用 1∶5 0 0 0高锰酸钾液坐浴 2 0min ;对照组仅用 1∶2 0 0 0洗必泰液冲洗肛周。直至HSCT术毕出层流室。两组其它预防护理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未发生肛周感染 ,对照组肛周感染 4例 ,经确切概率法检验 ,P =0 0 4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T病人入无菌层流室后 ,于晨、晚间及排便后 ,用洗必泰液冲洗肛周后加用高锰酸钾液坐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肛周感染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营养支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凌 陈卫建 +1 位作者 柴文琳 陶建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以补充口服营养不足的疗效。方法:对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于移植后第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体重及血清白蛋白增加、骨髓造血恢复等情况。结果:全组病人...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以补充口服营养不足的疗效。方法:对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于移植后第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体重及血清白蛋白增加、骨髓造血恢复等情况。结果:全组病人使用肠外营养后临床症状缓解,体重及血清白蛋白较前明显增加,均获造血重建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加口服饮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迅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顺利度过骨髓空虚期、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确保移植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外营养支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杰 王宏兰 +6 位作者 李静 史明霞 李炳宗 陈斌 胡建立 赵春华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87-1391,共5页
为了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在放射损伤后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相关指标的变化,本研究采用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小鼠模型,观察4 Gy TBI后4周... 为了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在放射损伤后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相关指标的变化,本研究采用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小鼠模型,观察4 Gy TBI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小鼠BMMSCs的形态学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BI对BMMSCs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p21Cip1/Waf1、p53和TGF-β1在TBI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4 Gy TBI后4周内小鼠BMMSC的形态和SA-β-ga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也未出现细胞衰老相关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增高。结论:小鼠BMMSCs在4 Gy TBI后近期内未出现细胞衰老相关的分子水平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