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及鼓室及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阮标 纳玉萍 +1 位作者 杨一兵 汤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外耳道胆脂瘤 鼓室 乳突 炎性疾病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铅对豚鼠耳蜗橄榄束传出神经毒性的研究
2
作者 高映勤 马静 +4 位作者 张铁松 林建云 林垦 李正才 阮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豚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的损害。方法 70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只)豚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共7次。实验组又分为高铅组和低铅组(各30只),分别每天1次腹腔注射0.25%醋酸铅溶液40mg/kg和10m...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豚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的损害。方法 70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只)豚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共7次。实验组又分为高铅组和低铅组(各30只),分别每天1次腹腔注射0.25%醋酸铅溶液40mg/kg和10mg/kg,连续一周,分别于停药后14、28天(各15只))进行血铅含量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检测完成后断头处死,行基底膜铺片染色。结果实验组醋酸铅染毒后,血清中铅含量迅速升高。对照组和低铅组耳蜗传出神经分布均匀,神经纤维连续,DPOAE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侧声抑制效应,低铅组14天和28天抑制幅度分别为3.06±1.19dB和2.86±1.33dB;高铅组14天后耳蜗传出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乙酰胆碱酯酶终末反应物减少,DPOAE对侧声抑制幅度下降为0.74±0.61dB;高铅组28天后传出神经损害最为显著,DPOAE未引出。结论铅可对豚鼠内侧橄榄耳蜗传出神经产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耳蜗橄榄束 传出神经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对庆大霉素内耳毒性的防护作用
3
作者 丛林海 展鸿谋 +5 位作者 王文慧 叶聪俊 杨一兵 阮标 何晓光 张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07-409,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灯盏花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选用听力正常豚鼠 4 0只 ,随机分为 2组 :非治疗组 (庆大霉素组 ) ;治疗组 (庆大毒素 +灯盏花组 )。两组皆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 (12 0mg·kg-1·d-1) ,治疗组同时腹腔注... 目的 探讨灯盏花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选用听力正常豚鼠 4 0只 ,随机分为 2组 :非治疗组 (庆大霉素组 ) ;治疗组 (庆大毒素 +灯盏花组 )。两组皆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 (12 0mg·kg-1·d-1) ,治疗组同时腹腔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 (4 5mg·kg-1·d-1)连续 10天。分别于停药后第 1、7、14、2 1天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豚鼠处死行毛细胞及血管纹的电镜及光镜观察 ,于处死前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测。结果 非治疗组耳蜗功能和结构损害严重 ,外毛细胞的外形及核已固缩 ,血管纹毛细血管数量随用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稀少、管径狭窄。治疗组耳蜗功能和结构损伤较轻 ,除可见轻度胞质水肿及线粒体固缩外 ,外毛细胞基本正常 ,血管纹毛细血管管径有所增宽 ,DPOAE振幅和ABR波潜伏期、阈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耳毒性 内耳 灯盏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乳突先天性胆脂瘤五例分析
4
作者 张瀛 叶聪俊 +2 位作者 方润琪 员彭年 李书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中耳乳突先天性胆脂瘤 X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中毒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垦 马静 +1 位作者 张铁松 阮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96,共4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等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小分子蛋白质,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该家族的其他成员还有NGF、NT3和NT4/5^[1]。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中毒 小分子蛋白质 生物学家 NGF NT3 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中L-精氨酸对Ca^(2+)-ATP酶抑制剂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学斌 李兴启 +1 位作者 张瀛 朱耀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耳蜗中L-精氨酸对Ca2+-ATP酶抑制剂的拮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杂色豚鼠7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①人工外淋巴液组;②Ca2+-ATP酶抑制剂组;③L-精氨酸组;④Ca2+-ATP酶抑制剂+L-精氨酸组;⑤Ca2+-ATP酶抑制剂+环磷酸鸟苷... 目的探讨耳蜗中L-精氨酸对Ca2+-ATP酶抑制剂的拮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杂色豚鼠7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①人工外淋巴液组;②Ca2+-ATP酶抑制剂组;③L-精氨酸组;④Ca2+-ATP酶抑制剂+L-精氨酸组;⑤Ca2+-ATP酶抑制剂+环磷酸鸟苷(cGMP)组;⑥Ca2+-ATP酶抑制剂+L-精氨酸+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组;⑦Ca2+-ATP酶抑制剂+L-精氨酸+可溶性环磷酸鸟苷合酶sGC抑制剂组。各组动物分别行全耳蜗灌流以上各组药物120分钟,灌流过程中由圆窗龛每隔30分钟测1次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比较各组结果。结果第3组灌流Ca2+-ATP酶抑制剂前后CAP阈移为28.5 dB,第4组在此基础上加入L-精氨酸可使CAP阈移改善9 dB,与第5组加入cGMP后作用相似;第6组多加入非选择性NOS抑制剂后CAP阈移为29.5 dB,与第7组加入可溶性环磷酸鸟苷合酶sGC抑制剂作用相似。结论①Ca2+-ATP酶抑制剂通过抑制Ca2+-ATP酶使胞内Ca2+浓度升高,可对耳蜗功能产生影响;②L-精氨酸通过激活NO/cGMP通路可对Ca2+-ATP酶抑制剂的作用产生部分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CA2+-ATP酶 Ca2+-ATP酶抑制剂 耳蜗微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中耳乳突胶质异位1例
7
作者 张星 纳玉萍 江超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胶质异位 中耳乳突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人喉上神经内支解剖分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晓光 王文慧 +2 位作者 叶聪俊 展鸿谋 员彭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人喉上神经内支喉内分支分布情况,探讨其在喉嗓音生理学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显微神经解剖及组织学银染法对100例正常新鲜人半喉的喉上神经内支各级分支的走行及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结果喉上神经内支整个行程可分为三段,在... 目的分析人喉上神经内支喉内分支分布情况,探讨其在喉嗓音生理学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显微神经解剖及组织学银染法对100例正常新鲜人半喉的喉上神经内支各级分支的走行及分布范围进行分析。结果喉上神经内支整个行程可分为三段,在其第一段上没有发出分支,在第二及第三段上开始发出分支,大多数情况下,分为三个主支———内上支、中间支及后下支。会厌两面、声带后2/3段及杓间区分别为内上支、中间支及后下支支配。后下支一个亚支参与形成嘎氏(Galen)神经吻合支。结论喉上神经内支在穿入甲舌膜前没有分支,其在喉内发出分支的类型与数目变异较大,对杓间肌的分支性质应为感觉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上神经内支 显微解剖 人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真菌病二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江超武 纳玉萍 冯春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真菌病 声带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发声功能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丛林海 何晓光 杨一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癌患者发声功能。方法 60例喉癌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cricohyoidopexy,SCPL-CHP)组22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14例、喉垂直部...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癌患者发声功能。方法 60例喉癌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cricohyoidopexy,SCPL-CHP)组22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14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24例。采用Dr.Speech嗓音分析软件,对2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三组喉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进行发声功能测试,对测得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行GRBAS嗓音主观评估,判断受试者嗓音质量。结果三组喉癌患者术后F0较正常对照组低,jitter、shimmer、NNE均较正常对照组高。Jitter、shimmer、NNE数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SCPL?CHP组。GRBAS嗓音主观评估与嗓音声学分析指标除F0外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嗓音功能恢复最佳,而SCPL?CHP组相对较差。嗓音声学分析可作为评价喉癌术后发声质量的客观指标,GRBAS可作为分析患者术后社会交流能力障碍程度的主观指标,两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部分切除术 嗓音声学分析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鼓膜穿孔棉片贴补后鼓膜生长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范丽 展鸿谋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鼓膜穿孔修补术后鼓膜生长愈合的情况。方法对56例(56耳)外伤性中央性鼓膜穿孔患者采取棉片贴补治疗,联合应用耳内镜,每日或隔日更换棉片,对鼓膜生长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并录像记录,并与43例不用棉片贴补治疗的鼓膜穿孔患者进行比... 目的探讨鼓膜穿孔修补术后鼓膜生长愈合的情况。方法对56例(56耳)外伤性中央性鼓膜穿孔患者采取棉片贴补治疗,联合应用耳内镜,每日或隔日更换棉片,对鼓膜生长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并录像记录,并与43例不用棉片贴补治疗的鼓膜穿孔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鼓膜穿孔愈合率100%,对照组鼓膜穿孔愈合率53.49%(23/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2,P<0.05)。治疗组的鼓膜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贴补后5天内鼓膜生长较快,中央区愈合慢,边缘区生长快。结论采用棉片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其贴补物可起"搭桥"作用,促进鼓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贴补法 耳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0例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瀛 肖红 +2 位作者 叶聪俊 彭淑昆 韩秀英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目的了解云南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及早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年10月~2005年3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250例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仪进行早期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 目的了解云南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及早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年10月~2005年3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250例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仪进行早期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天左右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结果本研究初筛新生儿1250例,初筛通过率为90.64%,应复查人数为117例,复筛率100%,复筛通过率96.58%,初筛的假阳性率为9.04%。检出4例听力障碍者,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约为3.2‰。结论昆明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听损伤的发病率为3.2‰,与发达国家发病率(1‰-3‰)相当,应用耳声发射技术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在云南是可以很好地开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声发射 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俊 何晓光 +1 位作者 张德芳 俞志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4-295,298,共3页
目的 :明确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分支及分布情况。方法 :对 2 5例 (5 0侧 )成人新鲜正常喉的喉上神经在 10~ 2 0倍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和组织染色。结果 :第 1段 (从发出至甲状舌骨膜 )长 (2 4.2± 4.2 )mm ;第 2段 (位于甲状舌骨膜... 目的 :明确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分支及分布情况。方法 :对 2 5例 (5 0侧 )成人新鲜正常喉的喉上神经在 10~ 2 0倍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和组织染色。结果 :第 1段 (从发出至甲状舌骨膜 )长 (2 4.2± 4.2 )mm ;第 2段 (位于甲状舌骨膜内 )长 (7.0± 1.2 )mm ;第 3段 (出甲状舌骨膜至喉 )长 (13 .4± 1.6 )mm。喉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后分为内上支、中间支、后下支 3支 ,并反复分支达会厌软骨、杓会厌襞、杓状软骨粘膜、声带后 2 /3区、杓间区及环状软骨板后区粘膜。结论 :喉内支第 1段无分支且位置浅 ,可作为神经吻合的最佳部位 ,并提出了喉内支在喉内分布较详细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上神经显微解剖 喉内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动态范围的主观测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刚毅 任黎 +2 位作者 阮标 黄才寿 兰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了解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平均听阈、不适阈和听觉动态范围。方法将2460例(472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为男女两大组,每组分别按<30岁、30~60岁、>60岁分为三小组,分别进行纯音气导听阈、不适阈、听觉动态范围测试分析,测试结果... 目的了解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平均听阈、不适阈和听觉动态范围。方法将2460例(472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为男女两大组,每组分别按<30岁、30~60岁、>60岁分为三小组,分别进行纯音气导听阈、不适阈、听觉动态范围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以方差分析和LSD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患耳0.5~4kHz平均听阈为73.00±21.07dB HL,平均不适阈为115.50±8.15dB HL,平均听觉动态范围为45.30±20.50dB。对男女性各组听阈、不适阈和听觉动态范围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500、1000Hz的不适阈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左耳250、500Hz各组不适阈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频率听阈与不适阈、年龄与听阈、年龄与不适阈,年龄与听觉动态范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听力门诊就诊的听障人士多为重度听力损失。不适阈一般不会超过116dB HL。听觉动态范围明显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音听阈 不适阈 听觉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膈神经吻合术后声带外展肌的神经肌电图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晓光 俞志成 +1 位作者 张德芳 孙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研究声带外展肌 -环杓后肌在喉返神经 -膈神经吻合术前、后的神经肌电图表现。方法 造成犬单侧喉返神经完全性损伤 ,即行单侧犬喉返神经 -膈神经吻合术 ,对吻合术前、后同侧环杓后肌神经电图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吻合术... 目的 研究声带外展肌 -环杓后肌在喉返神经 -膈神经吻合术前、后的神经肌电图表现。方法 造成犬单侧喉返神经完全性损伤 ,即行单侧犬喉返神经 -膈神经吻合术 ,对吻合术前、后同侧环杓后肌神经电图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吻合术前环杓后肌的神经电图表现为 :潜伏期 1 2 6± 0 86ms,神经传导速度 15 0 8±0 47ms s ,幅值 5 0 49± 4.75mV。神经吻合术后 4个月 ,环杓后肌神经电图出现清晰动作电波形 ,表现为潜伏期延长 ,传导速度减慢 ,动作电位峰 -峰值明显减小。结论 神经吻合术后 4个月 ,出现环杓后肌肌纤维不同程度的神经再支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外展肌 神经吻合术 神经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聋儿的家族史调查
16
作者 杨惠桃 蔡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聋儿 家族史调查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筋膜移植用于声带填充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明栋 隋军 +2 位作者 王文慧 何晓光 叶聪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应用自体脂肪、筋膜行声带填充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探讨这两种填充材料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实验动物为狗,分为2组,A组2只分别以自体脂肪、筋膜行声带填充矫治左侧带麻痹而致的声门闭合不全,于术后8个月取材行透射电镜及... 目的 应用自体脂肪、筋膜行声带填充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探讨这两种填充材料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实验动物为狗,分为2组,A组2只分别以自体脂肪、筋膜行声带填充矫治左侧带麻痹而致的声门闭合不全,于术后8个月取材行透射电镜及光镜观察;B组9只分别于左侧声带植入自体脂肪,右侧声带植入自体筋膜各0.4ml,分别手术后1、3、5个月取材行光镜观察。结果 自体脂肪能存活于声带组织中,但吸收较明显,功能观察显示,疗效维持不超过5个月;自体筋膜可成功存活于声带,疗效可维持8个月以上。结论 自体脂肪吸收明显,疗效不能持久,仅能作为短期的声带填充材料;自体筋膜性质较为稳定,疗效持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脂肪 筋膜 自体移植 声带填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肠道条件致病菌同时引起的喉部感染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晶 杨一兵 丛林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8-399,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声嘶2年余,加重1月。于2010年8月2H入院。2年前感冒后出现声嘶,伴咳嗽,咳痰,痰为黄色不易咳出;无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院外抗炎治疗后病情稍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声嘶2年余,加重1月。于2010年8月2H入院。2年前感冒后出现声嘶,伴咳嗽,咳痰,痰为黄色不易咳出;无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院外抗炎治疗后病情稍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予以抗炎治疗后好转。于1月前再次发生声嘶,经抗炎治疗一周无效而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菌 部感染 肠道 抗炎治疗 入院体检 反复发作 病例资料 腹痛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