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在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骆志玲 沈艳 +4 位作者 顾云 潘家华 王钰 喻卓 刘红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报告利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治疗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体会。方法收集ASD病例229例,经胸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TEE)行术前筛选、ASD残边评估、封堵器(ASO)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①... 目的报告利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治疗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体会。方法收集ASD病例229例,经胸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TEE)行术前筛选、ASD残边评估、封堵器(ASO)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①边缘不全型ASD141例,其中前上缘残端不全型123例,成功封堵119例(96.75%);上腔静脉残端不全型10例,均成功封堵(100%);下腔静脉残端及后壁残端不全型8例,成功封堵4例(50.00%);②巨大房缺9例,6例封堵成功(66.67%)。TEE测ASD最大径(36.30±1.90)mm(34~38mm),植入ASO大小为(39.60±2.20)mm(36~42mm);③多孔型房缺11例,其中双孔型8例,三孔型3例,均成功封堵(100%),残余分流3例(27.27%),术后12个月均消失;④合并ASA12例,其中多孔型4例,均成功封堵(100%),术后即刻残余分流2例,术后12个月随访均消失。结论TCASD治疗特殊类型ASD是安全、可行的,术前尽可能采用TEE了解ASD解剖细节是此类手术顺利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病 先天性 心脏间隔缺损 心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对冠心病诊断及定位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卢竞前 迟运明 +2 位作者 汤亚明 肖践明 曹晶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对冠心病诊断及定位的价值。方法:在846例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者中选择资料完整的78例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段抬高与冠状... 目的: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对冠心病诊断及定位的价值。方法:在846例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者中选择资料完整的78例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联系。结果:846例平板运动试验中有8例ST段抬高,并且冠状动脉造影均为阳性。结论: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能准确诊断冠心病,并且ST段抬高导联能定位冠状动脉狭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 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对照 检查者 定位 结论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海梅 郭涛 +3 位作者 喻卓 许汪斌 窦兴葵 孟照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胸式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监测心电及血压,用ELISA法测定缺血前及再灌注2、24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再灌注72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2h和24h,IPC组和IR组的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缺血前基础值(P<0.05);组间比较,再灌注后IPC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值明显增高(P<0.05)。经TTC染色测心肌梗死的面积,S组未发生心肌梗死,IPC组为(10.89±2.02)%,IR组为(23.26±3.13)%,IP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西平 秦瑶 +3 位作者 郝星 李立 王冬梅 郭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8-930,共3页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心功能、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评价CRT的临床疗效,临床有效定义为心...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心功能、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评价CRT的临床疗效,临床有效定义为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1级以上;超声心动图有效定义为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缩小>15%或LVEF绝对值增加>0.05%;否则定义为对CRT无反应。结果随访6~24(8.7±8.3)个月。与CRT前比较,术后21例LVEDD明显缩小,心功能分级明显减轻,LVE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9±8.0)mm vs(68.7±10.2)mm,(3.1±0.1)级vs(2.0±0.1)级,(34±7)vs(42±6)%,P<0.05];临床对CRT的反应:有效21例,发生率为72.4%;对CRT无反应8例,发生率为27.6%,其中包括死亡2例。结论 CRT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症状;对CRT的反应与入选患者是否真正存在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脏起搏 人工 除颤器 植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室间间期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骆志玲 郭涛 +4 位作者 顾云 倪锐志 王钰 沈艳 陆永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室间间期(VVD)优化中的价值。方法7例CRT患者行VVD优化,比较不同VVD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即刻差异。结果7例中左心室优先优于右心室优先和双室同步起搏:左心室优先时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功能指数...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室间间期(VVD)优化中的价值。方法7例CRT患者行VVD优化,比较不同VVD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即刻差异。结果7例中左心室优先优于右心室优先和双室同步起搏:左心室优先时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功能指数(Tei指数)、左右心室射血前期延迟(PETd)、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达峰速时间标准差(TS-12-SD)、左心室收缩后收缩(PSS)减小,左心室收缩期压力上升速率(dp/dt)、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VTIAV)增大(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室同步起搏与右心室起搏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优VVD分布在10~30ms,但个体差异明显。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下CRT患者VV间期优化可使CRT患者获得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心动描记术 VV间期优化 即刻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难治性冠心病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羊超 王钰 +8 位作者 潘家华 郭涛 马铁昆 蔡红雁 陶四明 顾云 赵玲 肖践明 杨西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难治性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生产的震波治疗仪(MODULITH SLC),对3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治疗前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难治性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生产的震波治疗仪(MODULITH SLC),对3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治疗前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定位缺血节段,识别存活心肌.治疗时经机载实时超声探头锁定缺血靶心肌,联合心电监测,以"R"波触发,部分"R"波触发不良的患者使用"1"触发(每秒发放1次脉冲),每个靶区实施-1~0~+1两两组合9点治疗,每点发放200次脉冲,能量0.09mJ/mm2.每个疗程9次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每个疗程9次治疗,每次治疗和其他次治疗期间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心律无改变,未见新发心律失常,无明显皮肤损伤,肝酶正常,无血栓栓塞、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对部分心电图"R"波触发不良的患者使用"1"触发,同样未发现致心律失常现象.结论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是一项无创、安全的疗法,无致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作用,对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心肌酶、肝酶无影响,治疗无痛苦,患者耐受性好,是治疗难治性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项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冠状动脉疾病 安全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试验各阳性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卢竞前 汤亚明 +1 位作者 潘亚萍 李建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各种阳性指标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的15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运动试验各种阳性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56例中ST段抬高组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阳性,ST段...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各种阳性指标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阳性的15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运动试验各种阳性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56例中ST段抬高组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阳性,ST段压低组116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4例,T波正常化组22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4例,心律失常组10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能准确判定冠心病,T波正常化组与ST段压低组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间无差别,可以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新指标,心律失常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较低,注意排除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心肌梗死心脏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云云 肖践明 +2 位作者 张瑞云 张敏 杨百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在正常及心肌梗死后心脏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探讨bFGF在心肌梗死中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普通级正常...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在正常及心肌梗死后心脏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探讨bFGF在心肌梗死中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普通级正常成年西双版纳微型猪11只,实验组(n=6)通过结扎成年微型猪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n=5)模拟开胸手术过程,但不结扎冠状动脉,4周后取出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2组实验动物心脏组织中bFGF和FGFR-1的水平。结果①正常对照组的心房心肌细胞内bFGF和FGFR-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心室(P<0.05)。②心肌梗死后,实验组左右室心肌组织的bF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以受累左室的增加最为明显。同时,受累左心室中的FGFR-1较对照组也升高(P<0.01),且以梗死边缘区最为显著(P<0.01)。③梗死区周围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bFGF和FGFR-1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受累部位心肌bFGF明显增多,同时FGFR-1显著上调,推测bFGF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血管新生、侧支循环建立、组织修复、心脏重构及改善心肌梗死预后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型 心肌梗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体外心脏震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猪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钰 郭涛 +3 位作者 陶四明 羊超 沈艳 顾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的方法观察体外心脏震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猪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猪10头,随机分为震波治疗A组(n=5)和对照B组(n=5),以自制球囊的方法介入堵闭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急性前壁心梗模型。应用GE Vivid ... 目的: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的方法观察体外心脏震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猪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猪10头,随机分为震波治疗A组(n=5)和对照B组(n=5),以自制球囊的方法介入堵闭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急性前壁心梗模型。应用GE Vivid 7彩色超声诊断仪和SonoVue超声造影剂,分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前、梗死后1d和梗死后1月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节段划分法,将前降支供血区域锁定为间隔中段、间隔心尖段、前壁中段、前壁心尖段。应用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生产的震波治疗仪,A组猪在梗死后第3d行震波治疗,每个缺血区进行9点治疗(-1~0~+1两两组合),每点释放200次脉冲,每次脉冲能量为0.09mJ/mm2,每周治疗3次,持续3周共9次。结果:10头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均顺利建成。随访期间A组死亡1头,死亡率20%;B组死亡2头,死亡率40%。震波过程中无心律失常和猝死等并发症发生。A组(n=4)和B组(n=3)梗死前靶心肌血流灌注良好,A.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后1d,4个节段血流量明显下降,2组各个节段梗死前后自身对照,A.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1月与梗死后1d相比,A组4个节段A.K值较B组明显增高(P<0.05),其中,室壁中段的改善程度优于室壁心尖段(86.57%vs 65.54%),而B组各个节段改变甚微。结论:体外心脏震波是一项无创、安全的血管再生疗法,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猪缺血区域的侧支循环建立,提高局部心肌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芳 华雨 +2 位作者 任红艳 沈菲 郭涛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更换起搏电极,无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4年,均未发现起搏电极再次断裂。结论密切的心电监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等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心脏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永久起搏器 电极断裂 再次植入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对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帅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健康小型猪12只,成功建立AM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治疗组患猪在AMI后1、3、5d共进行3次CSWT治疗。并于患猪模型建立前,以及建立后8个不同时间点...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猪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健康小型猪12只,成功建立AM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治疗组患猪在AMI后1、3、5d共进行3次CSWT治疗。并于患猪模型建立前,以及建立后8个不同时间点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AMI患猪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3d、4周分别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心肌核素显像,观察心肌灌注面积;患猪4周取材行心肌病理学检查,观察新生血管及心肌凋亡情况。对照组除不行CSWT治疗外,其余饲养、采血、检测、取材均同治疗组。结果两组AMI患猪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清eNO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6,P<0.01)。AMI患猪模型建立即刻,两组血清eNOS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猪CSWT治疗1d,eNOS表达开始升高,治疗5d达高峰,持续2~3周,第4周下降。对照组患猪血清eNOS表达呈持续减少,4周最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AMI早、晚期心肌缺血总分差值(SDS)分别为(8.55±1.48)分与(14.12±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学检测对照组梗死边缘区炎性细胞聚集、间质纤维化均较治疗组明显。对照组毛细血管数目(1.65±0.78)支亦明显少于治疗组(4.98±1.32)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WT对AMI患猪安全有效,可以改善AMI患猪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应禄 李燕萍 +6 位作者 李晓霞 梁梅 潘云席 廖德荣 王劲松 钱宝堂 郭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63-4364,共2页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其中缺血...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双腔ICD5例,单腔ICD4例。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J。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9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VF,ICD识别及转复或放电治疗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发作一次心房纤颤,被误诊为VT,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CRTD兼具心室再同步起搏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立权 杨西云 赵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1期30-31,51,共3页
目的 评价不同起搏方式 (DDD方式和 VVI方式 )对长期心脏起搏患者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 6 3例 ,其中 VVI起搏 38例 ,DDD起搏 2 5例 ,运用超声心动图仪观测起搏器置入前及置入后随访期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目的 评价不同起搏方式 (DDD方式和 VVI方式 )对长期心脏起搏患者左心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 6 3例 ,其中 VVI起搏 38例 ,DDD起搏 2 5例 ,运用超声心动图仪观测起搏器置入前及置入后随访期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结果  VVI起搏平均 (31.6± 5 .8)月时左心房内径扩大 ,从 (32 .6 8± 4 .71) mm至 (38.31±5 .2 1) m m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 ,从 (4 8.2 4± 4 .93) mm至 (5 1.33± 5 .6 4 ) mm ;室间隔厚度增加 ,从 (8.91±1.12 ) mm至 (10 .32± 1.4 3) mm ;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 ,从 (96 .75± 13.32 ) g/m2 至 (12 9.1± 2 1.79) g/m2 ;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 ,从 0 .5 1± 0 .0 79至 0 .4 7± 0 .0 7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DDD起搏平均 (30 .2± 6 .3)月时 ,左心结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DDD起搏对左心结构影响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钰 郭涛 顾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2003年,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在多年制造体外震波碎石设备的基础上,研发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MODULITHSLC(Storz Medical AG,Kreuzlingen,瑞十),2003年9月欧洲心脏病年会上首次展出即引起医学界极大关注,现就其应用情况... 2003年,瑞士STORZ MEDICAL公司在多年制造体外震波碎石设备的基础上,研发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MODULITHSLC(Storz Medical AG,Kreuzlingen,瑞十),2003年9月欧洲心脏病年会上首次展出即引起医学界极大关注,现就其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震波碎石 心脏病 治疗 冠心病 STORZ 医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几何构型与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琳 王兆禹 +1 位作者 程小床 李佐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与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依照左心室质量指数 (L V-MI)和相对室壁厚度 (RWT)将 89例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组 (17例 )、向心性重构组 (2 3例 )、向心性肥厚组 (33...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与舒张功能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依照左心室质量指数 (L V-MI)和相对室壁厚度 (RWT)将 89例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组 (17例 )、向心性重构组 (2 3例 )、向心性肥厚组 (33例 )、离心性肥厚组 (16例 )。对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和功能测值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出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有独立影响因素。在校正这些因素影响后 ,比较不同左心室几何构型组间心脏舒张功能的差异 ,8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心率、L VMI,部分指标还有体重指数 (BMl)和吸烟水平。不同构型组间舒张功能指标未经校正或仅经性别、年龄、心率和 BMI校正后差异虽都具有高度显著性 (P<0 .0 5 ) ,但再校正或排外血压水平的影响后 ,组间差异显著性已不复存在。结论 不同构型组间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差异主要是血压水平不同所致。左心室结构指标虽是舒张功能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 ,但其影响强度尚不足以达到使不同构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左心室重构 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合并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永利 潘家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48-1348,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动脉瘘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误诊右心房肝转移癌为“粘液瘤”一例教训
17
作者 李佐才 顾云 王明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484-524,共2页
患者男性,45岁。反复咳嗽、咯痰十余年,加重三年,伴胸闷、上楼时气促。于1987年2月2日住院。入院时阳性体征有:轻度桶状胸。心尖部Ⅱ级收缩期杂音。P<sub>2</sub>】A<sub>2</sub>。双下肢轻度水肿。X线胸片:“... 患者男性,45岁。反复咳嗽、咯痰十余年,加重三年,伴胸闷、上楼时气促。于1987年2月2日住院。入院时阳性体征有:轻度桶状胸。心尖部Ⅱ级收缩期杂音。P<sub>2</sub>】A<sub>2</sub>。双下肢轻度水肿。X线胸片:“慢性支气管炎”。心电图:“低电压、肺型P波”。血浆白蛋白30~36g/L。球蛋白30~3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瘤 肝转移癌 右心房 超声心动图 阳性体征 心尖部 右房肿瘤 桶状胸 慢性支气管炎 血浆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滇产鼠尾草复方注射液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苏彦宏 段为钢 +1 位作者 张荣平 李惠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418-421,共4页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三七)比较,探讨两种滇产鼠尾草复方注射液。即复方滇丹参(滇丹参+三七)和复方甘西鼠尾(甘西鼠尾+三七)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复灌60min。实验过...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三七)比较,探讨两种滇产鼠尾草复方注射液。即复方滇丹参(滇丹参+三七)和复方甘西鼠尾(甘西鼠尾+三七)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复灌60min。实验过程中用II导联记录心电图ST段和心率变化,实验后测定心室梗塞面积。结果:这两种复方鼠尾草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在体心肌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ST段抬高水平。轻度加快缺血再灌注过程心率,相似于复方丹参;这两种鼠尾草复方注射液均能明显减少心室梗塞面积。这两种滇产鼠尾草复方注射液均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滇丹参 甘西鼠尾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旁道在心房颤动时的标测与消融
19
作者 肖春晖 赵玲 +3 位作者 郭涛 刘中梅 韩明华 肖践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5期340-341,共2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 (Af)时对显性旁道 (AP)的标测与消融方法。方法  7例 AP患者 ,年龄 2 4~ 6 0岁。均有阵发性 Af史。Af发作伴旁道前传时的心室率为 12 0~ 2 0 0 bpm。采用经主动脉逆行法消融左侧旁道 ,经股静脉途径消融右侧旁道 ...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 (Af)时对显性旁道 (AP)的标测与消融方法。方法  7例 AP患者 ,年龄 2 4~ 6 0岁。均有阵发性 Af史。Af发作伴旁道前传时的心室率为 12 0~ 2 0 0 bpm。采用经主动脉逆行法消融左侧旁道 ,经股静脉途径消融右侧旁道 ,以心室前向激动点最早、且有小 A波为靶点。结果  7例患者标测到了较体表心电图预激波起点提前 2 5~ 5 0 ms的 V波 ,首次消融以 15 W能量放电 ,均在 1s~ 8s内旁道前传阻断。3例在旁道前传阻断的同时转为窦性心律 ;1例 30 min内自行转为窦性心律 ;3例经药物转为窦性心律。行心室起搏 ,6例旁道逆传已阻断 ,1例经消融后逆传阻断。随访 5~ 45个月 ,无旁道前传恢复的证据 ,亦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 ,Af时行射频消融阻断显性旁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旁道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AF 标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83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辜云青 陶四明 +3 位作者 郭涛 潘家华 肖践明 汤亚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6期446-447,457,共3页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3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 (无心肌梗死病史 )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并于 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将两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79.5 % ,特...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3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 (无心肌梗死病史 )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并于 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将两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79.5 % ,特异性41.0 % ,阳性预测率 61.45 % ,阴性预测率 3 9.7% ,假阴性率 2 0 .5 %。中高危人群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 82 .1%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62 .7% ;低危人群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 18.8%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12 .5 % ,P<0 .0 0 5 ,可认为两组人群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结合冠心病易患因素综合分析 ,对确诊冠心病拟诊患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为选择适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危患者提供重要依据 ,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效率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诊疗风险和卫生资源耗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