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kel腔的解剖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1
作者 毛青 王国强 +1 位作者 杨亚英 包颜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5-157,共3页
Meckel腔是一个重要的颅内解剖结构 ,其位置深在 ,解剖形态细小 ,毗邻结构复杂 ,可为多种病变累及。此腔在常规解剖图像上较难准确定位 ,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依靠MR和CT ,尤其MR的应用更为广泛。了解Meckel腔的解剖、正常或病变的影像学... Meckel腔是一个重要的颅内解剖结构 ,其位置深在 ,解剖形态细小 ,毗邻结构复杂 ,可为多种病变累及。此腔在常规解剖图像上较难准确定位 ,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依靠MR和CT ,尤其MR的应用更为广泛。了解Meckel腔的解剖、正常或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腔 解剖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斑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晨雨 何波 韩丹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5期564-567,共4页
长期接触石棉材料或工作、生活在被粉尘污染的环境中,易受到粉尘的侵害。石棉接触最常见的表现是胸膜疾病,包括胸膜斑(pleural plaques)、弥漫性胸膜增厚(diffuse pleural thickening)及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在各... 长期接触石棉材料或工作、生活在被粉尘污染的环境中,易受到粉尘的侵害。石棉接触最常见的表现是胸膜疾病,包括胸膜斑(pleural plaques)、弥漫性胸膜增厚(diffuse pleural thickening)及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在各种胸膜疾病的诊断中,由于胸膜斑的早期X线表现常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斑 影像学表现 临床意义 早期X线表现 粉尘污染 胸膜疾病 胸膜间皮瘤 石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1例
3
作者 任丽香 沈进 +2 位作者 赵卫 杨亚英 彭雪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397,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疾病 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被引量:26
4
作者 宋光义 张龙江 +3 位作者 包颜明 何茜 杨亚英 王克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79-781,共3页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用多层螺旋CT机对 12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 ,层厚 3 .2mm ,重建间隔 1.6mm ,由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 10 0ml造影剂 ,速度 3ml/s ,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进行后处...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用多层螺旋CT机对 12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 ,层厚 3 .2mm ,重建间隔 1.6mm ,由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 10 0ml造影剂 ,速度 3ml/s ,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检出 2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 ,其中 4例Ш乙型主动脉夹层 ,1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 ,4例正常主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诊断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主动脉夹层 血管造影术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3
5
作者 余永忠 赵卫 +4 位作者 向述天 姜永能 罗罡 李莉媛 胡正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9例患者 (其中 4例行介入治疗 )的资料进行分析 ,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  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 ,2例没有内漏 ,1例Ⅰ型内漏 ;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 1例术中导...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9例患者 (其中 4例行介入治疗 )的资料进行分析 ,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  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 ,2例没有内漏 ,1例Ⅰ型内漏 ;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 1例术中导引钢丝无法从真腔进入远端而放弃介入治疗 ,另 1例因动脉弯曲变形而不宜行支架治疗。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 ,近、中期疗效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介入性 胸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术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9
6
作者 石潆 赵卫 +3 位作者 沈进 姜永能 胡继红 易根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及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至2011年收治45例脑AVM患者,其中35例为首发症状,表现为颅内血肿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6例患者反复出血2~4次不等。畸形血管团直径3~15 cm,平均(6.8... 目的探讨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及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至2011年收治45例脑AVM患者,其中35例为首发症状,表现为颅内血肿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6例患者反复出血2~4次不等。畸形血管团直径3~15 cm,平均(6.84±2.52)cm;体积50~200cm^3,平均(133.83±43.32)cm^3。对所有患者均采用Onyx液体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45例中,37例随防时间3个月~3年,平均15个月;优31例(83.7%),良5例(13.5%),差1例(2.7%),无重残及死亡。栓塞术后出现颅内出血7例,均不同程度存在正常灌注压突破,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其余均为小型血肿自行吸收。7例出血者中,2例痊愈,4例神经功能障碍,1例偏瘫。结论脑AVM栓塞治疗术并发颅内出血的机制较为复杂,掌握其发生机制可以更好地控制诱发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颅内出血 血管内栓塞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植入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被引量:9
7
作者 石潆 赵卫 +3 位作者 沈进 胡继红 姜永能 易根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术弹簧圈栓塞术,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刻疗效:24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次全栓塞(栓塞95%以上),2个不...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术弹簧圈栓塞术,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刻疗效:24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次全栓塞(栓塞95%以上),2个不完全栓塞;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载瘤动脉通畅。随访2例动脉瘤复发,未见支架移位、塌陷、狭窄,载瘤动脉通畅、光滑。结论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应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具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释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上尿路先天性异常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存文 吴岩 +3 位作者 梁岭 马凌川 段慧 何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4-235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上尿路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5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患者的MSCTU表现。结果 MSCTU清晰显示全部75例上尿路先天性异常,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34例,重复肾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上尿路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5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患者的MSCTU表现。结果 MSCTU清晰显示全部75例上尿路先天性异常,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34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4例,马蹄肾7例,异位肾6例,多囊肾6例,巨输尿管3例,UPJO合并其他畸形5例。结论 MSCTU是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尿路造影术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颅内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9
作者 边莉 薛凤麟 +4 位作者 何波 王春艳 普苹 杨莹 何永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7-99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颅内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复习1例原发颅内RDD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大体标本、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回顾分析国内已报道的原发颅内RDD 19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RDD好发于... 目的探讨原发颅内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复习1例原发颅内RDD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大体标本、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回顾分析国内已报道的原发颅内RDD 19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RDD好发于中年男性。光镜下病变呈"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伴局部纤维化,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弥漫浸润背景中见散在分布吞噬完整淋巴细胞的组织细胞。免疫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结论原发颅内RDD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因病变部位多样化、组织形态学特征不明显,临床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上应与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性脑膜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慢性炎症性病变及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鉴别。对于单发病例,手术切除病变既是明确诊断的手段又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ROSAI-DORFMAN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龙江 包颜明 祁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810-813,共4页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 ,其在脑卒中的价值已经确立。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病理学基础 ,且与肿瘤的分级有密切关系 ,MR灌注成像能无创性检测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以反映血管生成的情况 ,因此在脑...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 ,其在脑卒中的价值已经确立。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病理学基础 ,且与肿瘤的分级有密切关系 ,MR灌注成像能无创性检测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以反映血管生成的情况 ,因此在脑胶质肿瘤中的应用也得到关注 ,其在胶质瘤分级、指导立体定向活检、检测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中有常规MRI无法取代的优势。本文从其在胶质瘤中的理论研究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促进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继红 吴雪梅 +4 位作者 李兴国 李宏昆 郑宏宇 赵学凌 王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90-894,共5页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DVT)大鼠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DVT)大鼠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DVT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创伤后2.5 h和25 h)解剖股静脉观察血栓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将实验组分为B组(血栓形成前组,创伤后2.5 h)、C组(血栓形成组,创伤后25 h)和D组(血栓不形成组,创伤后25 h)。分离股静脉内皮组织,提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230 2.0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针对上述基因进行Pathway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及实时PCR结果均发现创伤后2.5 h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TGF-β1和Serpine1表达均上调,且B组高于A组和D组(P<0.05);血栓形成时,两者亦显著上调,且C组高于A、B、D组(P<0.05),而A、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hway分析提示TGF-β1是Serpine1的上游调控基因,可诱导Serpine1的过度表达,抑制纤溶,促进血栓形成。结论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TGF-β1和Serpine1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创伤性DVT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纤维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导向经皮脾穿刺脾静脉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赵鹏 曹景勤 +3 位作者 易根发 李辉 胡继红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导向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4例,在B超导向下穿刺脾静脉栓塞胃底静脉曲张,随访4周,4周末行胃镜检查,确定有无再次出血。结果 14例均无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 目的探讨B超导向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4例,在B超导向下穿刺脾静脉栓塞胃底静脉曲张,随访4周,4周末行胃镜检查,确定有无再次出血。结果 14例均无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导向下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创伤小,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 胃冠状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瑞红 赵卫 易根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随着神经放射介入学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以其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成为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治率,本文就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示踪观察面神经损伤大鼠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宗芳 刘流 +3 位作者 田伟 滕皋军 张宇 王福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41-194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胎鼠NSCs的迁移情况及MRI对移植NSCS示踪的可行性。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均行面神经切断,D组为正常大鼠。造模后1周,A、D组移植SPI...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胎鼠NSCs的迁移情况及MRI对移植NSCS示踪的可行性。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均行面神经切断,D组为正常大鼠。造模后1周,A、D组移植SPIO标记的GFP转基因胎鼠NSCs,B组移植未标记的GFP转基因胎鼠NSCs;C组移植含SPIO的NSCs培养液。分别于移植后第3天及第2、3、4周行MR,并于第4周处死大鼠,取材后观察GFP和SPIO双标的NSCs的迁移,并将该结果与MRI相比较。结果损伤侧面神经核区域:MRI:移植后第3天及第2周所有大鼠均无低信号改变,移植后第3、4周A组3只(3/6)见低信号,余所有大鼠均无低信号改变;普鲁士蓝染色:仅A组见多少不等的蓝染,且与MRI低信号区相符;GFP荧光检测:A、B组均见多少不等的GFP阳性细胞,其中A组与普鲁士蓝蓝染区对应。结论SPIO和GFP双标记的NSCs移植入面神经损伤大鼠脑内后可向损伤侧面神经核周围迁移;1.5TMR可对其迁移进行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 神经干细胞 面神经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甲状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易根发 赵卫 +2 位作者 杨慧英 胡继红 靳仓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甲状腺穿刺活检在介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甲状腺动脉行PVA(直径150μm)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GD)患者于术前、术后共行52次甲状腺穿刺活检,穿刺术前按甲状腺肿大程度进行... 目的探讨CT导向甲状腺穿刺活检在介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甲状腺动脉行PVA(直径150μm)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GD)患者于术前、术后共行52次甲状腺穿刺活检,穿刺术前按甲状腺肿大程度进行分组:(1)甲状腺Ⅱ°以上肿大患者19例次,行触摸法穿刺活检术。(2)甲状腺不肿大或Ⅱ°以下肿大患者33例次,按时间先后依次进行触摸下和CT引导下穿刺活检,触摸下穿刺取材9例次后,因触摸穿刺成功率较低而改行CT引导下穿刺取材。结果①甲状腺Ⅱ°以上肿大患者19例次行触摸法穿刺活检术17例次成功,成功率89.5%。②甲状腺不肿大或Ⅱ°以下肿大组中触摸法穿刺活检术成功5/9例次,CT引导穿刺活检术成功22/24例次(9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部病例未出现穿刺并发症。结论CT导引甲状腺穿刺活检术,是介入治疗GD术后为基础研究提供标本的一种准确、安全、成功率高的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活检 介入治疗 GRAVE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及纤维跟踪技术分析胼胝体发育不良脑内主要纤维束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学进 戴建平 +4 位作者 孙波 陈红燕 田胜勇 庞瑞麟 张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 (DTI)和纤维跟踪技术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状态下脑内纤维结构的变化。方法 患者 ,男 ,9岁 ,头痛 1周。采用SIEMENSTrio 2 0 0 3T完成全脑MRI和DTI数据收集和后处理。结果 常规MRI显示胼胝体体中部以后缺如 ,半...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 (DTI)和纤维跟踪技术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状态下脑内纤维结构的变化。方法 患者 ,男 ,9岁 ,头痛 1周。采用SIEMENSTrio 2 0 0 3T完成全脑MRI和DTI数据收集和后处理。结果 常规MRI显示胼胝体体中部以后缺如 ,半球间蛛网膜囊肿 ,右侧向上延伸。纤维跟踪技术显示左侧弓状纤维束、下纵行纤维束、扣带束、海马及外囊等主要的连合、联合纤维走行方向与正常发育不同 ,有左右侧相互支援的趋势。结论 DTI纤维跟踪技术能精确、直观显示先天性发育畸形的脑内白质纤维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跟踪 发育畸形 先天性 胼胝体发育不良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R、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对慢性中耳炎锤、砧骨破坏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莉 韩丹 宋光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2-46,共5页
目的优化出颞骨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显示的最佳重建及重建组合方法。方法对63例(66耳)COM患者进行颞骨HRCT扫描,分析锤、砧骨七部位(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轴位、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优化出颞骨高分辨率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锤、砧骨破坏部位显示的最佳重建及重建组合方法。方法对63例(66耳)COM患者进行颞骨HRCT扫描,分析锤、砧骨七部位(锤骨柄、头、颈、外侧突及砧骨长脚、短脚、体)轴位、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与CT仿真内镜显示(VE)混合重建图像,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别将上述观察方法与手术标本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在对锤、砧骨七部位的显示中,轴位图像不能对其准确显示(P<0.001);MPR重组图像及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能清晰、立体、直观地显示锤、砧骨破坏消失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较轴位图像更能反应锤砧骨各部位破坏情况(P均<0.05);MPR重组图像与SSD与VE混合重建图像结合观察锤、砧骨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锤砧骨破坏程度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COM类型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P<0.005);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生部位不同(上鼓室、中鼓室),对锤、砧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破坏P<0.05,消失P<0.05)。结论MPR重组、SSD+VE混合重建均能较准确对锤砧骨评估,两种方法结合可降低对锤砧骨破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中耳炎 化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疾病的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包颜明 张龙江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评价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射频消融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赵鹏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脾脏射频消融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术后可以减小脾脏体积、纠正脾功能亢进,增加肝动脉血流量从而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并可诱导肝脏增大/再生。但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许多潜在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阐明。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脾脏 脾功能亢进 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神经纤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丹 王国强 陆琳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61-362,共2页
目的 :分析鼻腔、上颌窦内神经纤维瘤的CT表现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例 7例。CT采用轴位平扫 ,层厚及间隔 5mm。结果 :本组鼻腔、鼻窦的神经纤维瘤发生于鼻腔前部 (4例 )、上颌窦 (2例 )... 目的 :分析鼻腔、上颌窦内神经纤维瘤的CT表现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例 7例。CT采用轴位平扫 ,层厚及间隔 5mm。结果 :本组鼻腔、鼻窦的神经纤维瘤发生于鼻腔前部 (4例 )、上颌窦 (2例 )、鼻咽 (1例 ) ;肿块常较小 ,6例直径≤ 3cm ;CT表现为圆或类圆形 ,密度均匀 ;边缘常不清 (5例 ) ,与周围软组织粘连或轻微浸润 ,但仅对周围结构和骨质造成推移、压迫或吸收 ,不引起破坏和转移 ,钙化和恶变各 1例。结论 :据CT表现可与该部位大多数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但确诊需依据病理。恶变后CT表现与该部位其它恶性肿瘤无法鉴别。CT检查可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浸润性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神经纤维瘤 鼻窦神经纤维瘤 鼻肿瘤 CT检查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