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陈孜慧 彭淑昆 +3 位作者 赵旭东 徐玉善 杨红菊 朱崇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35-636,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依从性问卷等对 6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定 ,实际收回有效问卷 5 1份 ,有效率为 85 %。结果 老年组 (≥ 60岁 )对治...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依从性问卷等对 6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定 ,实际收回有效问卷 5 1份 ,有效率为 85 %。结果 老年组 (≥ 60岁 )对治疗的依从性好于非老年组 (P <0 0 5 ) ,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者依从性好于未接受者 (P <0 0 1) ,健康教育、年龄、社会支持与依从性呈正相关。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治疗依从性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卫 丁忠祥 +5 位作者 宋滇平 庞瑞麟 李兴国 邹智荣 后嘉麟 易根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2具(44侧)成人尸体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尸体组),8例(16侧)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34侧)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从介入治疗的角...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2具(44侧)成人尸体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尸体组),8例(16侧)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34侧)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从介入治疗的角度得到了甲状腺上、下动脉起点位置及方位,非腺体支与腺体血管内径、长度、角度等的解剖及影像统计学资料,并对腺体支的吻合和危险吻合进行了观察。结论①Graves病具有介入栓塞治疗的血供基础,其甲状腺动脉改变有利于介入栓塞治疗。自动塑形软头导管可超选择插入甲状腺动脉腺体支。甲状腺下动脉的袢状走行是识别它的重要影像学标志。栓塞应达到腺体小叶动脉,并避开非腺体支和危险吻合。②尸体组所测值可作为正常人甲状腺动脉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动脉 解剖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甲状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易根发 赵卫 +2 位作者 杨慧英 胡继红 靳仓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甲状腺穿刺活检在介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甲状腺动脉行PVA(直径150μm)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GD)患者于术前、术后共行52次甲状腺穿刺活检,穿刺术前按甲状腺肿大程度进行... 目的探讨CT导向甲状腺穿刺活检在介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甲状腺动脉行PVA(直径150μm)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GD)患者于术前、术后共行52次甲状腺穿刺活检,穿刺术前按甲状腺肿大程度进行分组:(1)甲状腺Ⅱ°以上肿大患者19例次,行触摸法穿刺活检术。(2)甲状腺不肿大或Ⅱ°以下肿大患者33例次,按时间先后依次进行触摸下和CT引导下穿刺活检,触摸下穿刺取材9例次后,因触摸穿刺成功率较低而改行CT引导下穿刺取材。结果①甲状腺Ⅱ°以上肿大患者19例次行触摸法穿刺活检术17例次成功,成功率89.5%。②甲状腺不肿大或Ⅱ°以下肿大组中触摸法穿刺活检术成功5/9例次,CT引导穿刺活检术成功22/24例次(9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部病例未出现穿刺并发症。结论CT导引甲状腺穿刺活检术,是介入治疗GD术后为基础研究提供标本的一种准确、安全、成功率高的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活检 介入治疗 GRAVE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介入治疗并发异位脑栓塞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卫 余永忠 +7 位作者 易根发 宋滇平 胡继红 杨慧英 高不郎 姜永能 向述天 李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引起脑栓塞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例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术发生异位脑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有效预防异位脑栓塞的方法。结果异位脑栓塞是Graves病栓塞治疗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有其发生的... 目的探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引起脑栓塞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例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术发生异位脑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有效预防异位脑栓塞的方法。结果异位脑栓塞是Graves病栓塞治疗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有其发生的解剖基础。发生异位脑栓塞的原因主要是操作性的,有注射反流、退管拖带、管腔残留、器械沾染等误栓。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预防异位脑栓塞的措施,包括自塑形导管的使用、熟悉甲状腺介入的血管解剖、严格区分与栓子有关的器械、抗血管痉挛、避免操作性误栓;早期诊治脑栓塞等。结论明确Graves病介入栓塞并发脑治疗的严重性和解剖基础,严格操作规程,异位脑栓塞是可以预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治疗 介入性 预防 脑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卫 田民 +6 位作者 杨慧英 沈进 陆桂君 申丽娟 易根发 宋光义 向述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观察Graves病栓塞后的甲状腺组织动态病理变化。方法15例甲状腺动脉150 mm聚乙烯醇(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3个月、6个月、1年、3年分别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共行44次穿刺活检,其中动脉栓塞术... 目的观察Graves病栓塞后的甲状腺组织动态病理变化。方法15例甲状腺动脉150 mm聚乙烯醇(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3个月、6个月、1年、3年分别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共行44次穿刺活检,其中动脉栓塞术前15例、栓塞术后7天2例、3个月3例、6个月6例、1年5例次、3年13例次。结果栓塞后7天主要表现为凝固性坏死;栓塞后3-6个月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滤泡灶性坏死为主;栓塞后1-3年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和滤泡萎缩,部分散在增生滤泡被纤维间质分隔包裹,难以形成腺小叶结构,滤泡周围血管网减少。结论经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在栓塞后近期内主要表现为急性缺血坏死,然后表现为持续的慢性炎性破坏、滤泡萎缩、部分滤泡增生被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裹的变化过程。提示微循环栓塞能肯定地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Graves病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治疗 介入性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介入术后甲状腺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
6
作者 赵卫 易根发 +8 位作者 胡继红 向述天 姜永能 李莉媛 胡正琴 申丽娟 张华献 杨慧英 李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Graves病(GD)介入治疗前后凋亡调节蛋白Fas、FasL、Bcl-2、Bax、P53表达改变,了解GD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凋亡因子表达情况及凋亡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5例GD患者的150μm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于术前、术后44例... 目的研究Graves病(GD)介入治疗前后凋亡调节蛋白Fas、FasL、Bcl-2、Bax、P53表达改变,了解GD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凋亡因子表达情况及凋亡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5例GD患者的150μm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于术前、术后44例次成功穿刺甲状腺取标本行切片免疫组化分析,其中术前15例次、栓塞术后1年内16例次、术后1年以上13例次。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法检测GD患者Fas、FasL、Bcl-2、Bax及P53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后15例中9例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长期缓解,6例少量抗甲状腺药物(ATD)维持(用药量<术前用药量的1/4,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好转。②Fas和FasL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高于术前GD甲状腺组织(P<0.05)。③术后1年内组与术前组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较强(两组比较,P>0.05),但术后1年以上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高于术前组(P<0.05);Bcl-2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别。④术后P53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D后促凋亡基因Fas、FasL、Bax及P53表达增强,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无增强。表明GD介入栓塞治疗是从甲状腺腺体细胞凋亡调节的水平发挥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介入治疗 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免疫功能变化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民 赵卫 +7 位作者 沈进 杨慧英 李红 陆桂君 余永忠 易根发 向述天 李莉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27-531,共5页
目的观察Graves病(GD)栓塞前及栓塞后3年组织病理动态变化,了解栓塞后疗效的病理基础。方法38例GD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前、术后7d、6个月、3年分别测血清TT3、TT4、FT3、FT4、rT3、TSH、抗甲状腺球蛋白(TGAb)、抗甲状腺过氧... 目的观察Graves病(GD)栓塞前及栓塞后3年组织病理动态变化,了解栓塞后疗效的病理基础。方法38例GD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前、术后7d、6个月、3年分别测血清TT3、TT4、FT3、FT4、rT3、TSH、抗甲状腺球蛋白(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TSH受体抗体(TRAb)等指标,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23例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结果栓塞后7d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急性缺血坏死。栓塞后6个月表现为缺血后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症破坏为主。栓塞后3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滤泡萎缩。栓塞术后3年组甲状腺刺激抗体(TGAb)、TPOAb较栓塞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TRAb栓塞治疗后6个月和3年均较栓塞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3年甲状腺损伤持续存在可能是造成TGAb、TPOAb栓塞术后3年组较栓塞术前、栓塞术后6个月组轻度升高的原因。栓塞术后3年组甲状腺刺激及抗体(TSAb)较栓塞术前、栓塞术后7d、栓塞术后6个月低,呈持续下降。栓塞后甲状腺腺体组织逐渐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也逐步减轻,这应该是栓塞后3年TRAb和甲状腺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①栓塞后动态病理变化提示病情中长期缓解的病理学基础是甲状腺组织减少,增生缓解。②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其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好转与病理改变相符。③甲状腺动脉栓塞使甲状腺腺体组织减少,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免疫紊乱改善,对GD具有综合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治疗 介入性 病理学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