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趾展肌神经与神经源性跟痛症关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6
1
作者 冯成安 孙俊 +3 位作者 刘宗良 范炜 张东葵 陆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小趾展肌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小趾展肌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小趾展肌神经81.25%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5... 目的探讨小趾展肌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及其与神经源性跟痛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防腐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观察小趾展肌神经的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特点。结果小趾展肌神经81.25%起源于足底外侧神经,起点59.38%位于后上象限;起点与参考线的垂直深度,左侧(10.81±0.96)mm,右侧(10.24±1.10)mm;小趾展肌神经发出1~3支骨膜支到达跟骨结节内侧突的骨膜;小趾展肌神经与跟骨结节内侧突该的水平距离左侧(19.95±1.82)mm,右侧(20.89±2.48)mm。结论小趾展肌神经行经展肌和足底方肌内侧头之间,跟骨结节内侧突前可能被卡压,卡压或病变(特别是骨膜支)可能与足底腱膜炎发生有关;跟骨骨刺不一定会造成神经源性跟痛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趾展肌神经 神经源性跟痛症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腹直肌皮瓣的制备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卫红 邹智荣 +3 位作者 刘宗良 牟象鑫 李国民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起始外径为(2.58±0.60)mm,主干长度为(85.87±14.90)mm,穿支血管向脐周方向集中。结论腹壁下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下腹直肌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均较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下腹直肌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宗良 黄素群 +1 位作者 刘爽 李兴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4,I0002,共4页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神经后支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②C3—8颈神经后支自脊神经...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神经后支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②C3—8颈神经后支自脊神经分出,行向后内,分别经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和管,然后穿颈半棘肌与回旋肌间的腱性交叉纤维,分布于项部肌肉、颈椎关节突关节及枕项部皮肤。③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壁:下壁为同序数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缘;上壁为上位颈椎横突下缘及肋间软组织;内侧壁为同序数椎骨上关节突外缘;外侧壁为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的内缘。④颈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壁:内侧壁为同序数关节突腰部外面;外侧壁为颈半棘肌的腱纤维;上壁为同序数椎骨的上关节突;下壁为同序数椎骨下关节突基部。结论: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骨纤维管及项部肌肉的腱性交叉纤维是造成颈神经后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调控SD大鼠海马抗氧化物(酶)抗衰老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婷婷 李兴国 +5 位作者 李守民 李燕玲 傅希玥 孙俊 艾青龙 陆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notoginsenoside,Rg1)抗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并同时给予三七皂苷...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notoginsenoside,Rg1)抗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并同时给予三七皂苷Rg1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WM)进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中caspase-3前体蛋白和Bcl-2的含量。结果:衰老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在第Ⅲ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GR和T-SOD的含量降低(P<0.05),caspase-3前体蛋白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5),caspase-3前体蛋白活化切割增加(P<0.05);而三七皂苷Rg1处理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第III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增加(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海马GR和T-SOD的含量升高(P<0.05),caspase-3前体蛋白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加(P<0.05),caspase-3前体蛋白活化切割减少(P<0.05)。而Bcl-2阳性神经元数及表达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苷Rg1能通过上调衰老模型大鼠海马抗氧化物(酶)GR和T-SOD的含量、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前体蛋白的活化切割,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抗氧化物(酶) caspase-3前体蛋白 衰老 β淀粉样蛋白1-42 D-半乳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治疗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GFAP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段艳萍 黄素群 +4 位作者 冯林森 朱琳超 王红梅 张东葵 王金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0-674,共5页
目的:通过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成年SD大鼠模型,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治疗大鼠SCI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探讨GAP-43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咬除T7-T8棘突及相应椎板,用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 目的:通过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成年SD大鼠模型,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治疗大鼠SCI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探讨GAP-43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咬除T7-T8棘突及相应椎板,用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制成SCI模型。雌性8周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GAP-43抗体组、GAP-43抗原组、对照组,每组25只。使用直接注射法将GAP-43抗原和GAP-43多克隆抗体分别注入抗原组和抗体组的大鼠脊髓的断端,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BBB评分法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学评分最低,抗原组评分最高;抗原组GFAP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而抗体组晚期则显著减少。结论:GAP-43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而GAP-43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GAP-43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GAP-43 GFAP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1抑制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宗一 何颖 +5 位作者 詹东 张铁军 宋蕊 刘世昌 艾青龙 陆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对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激活的机制。方法:用LPS刺激BV-2细胞构建激活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Rg1对BV-2细胞的活力影...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对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激活的机制。方法:用LPS刺激BV-2细胞构建激活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Rg1对BV-2细胞的活力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Rg1(10、20和40μmol/L)对磷酸化的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κB-α,IκB-α)和反应结合蛋白(cAMP-response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家族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等细胞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不同浓度的Rg1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磷酸化IκB-α和CREB蛋白表达以及MAPKs通路(ERK1/2,JNK,p38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并且对p38 MAPK表达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g1可能通过抑制MAPKs的磷酸化来调控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激活,发挥其神经抗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脂多糖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BV-2细胞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范艳 王金德 +1 位作者 李朗 李雪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2,共1页
在解剖一老年男尸,约60岁,身长167cm,外形无畸形,发现双下腔静脉变异1例(图1),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下腔静脉变异 解剖学 关节炎症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叶黄酮对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抗氧化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安 郭家智 +5 位作者 刘承杏 李兴国 傅希玥 艾青龙 孙俊 陆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7-502,共6页
目的:构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D-半乳糖(D-gal)致痴呆模型,探讨枫叶黄酮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36只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 目的:构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D-半乳糖(D-gal)致痴呆模型,探讨枫叶黄酮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36只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构建SD大鼠痴呆模型后经枫叶黄酮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WM)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丙二醛(MDA)和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相关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在第Ш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大脑皮质MDA含量增加(P<0.05),GR、GSH-PX的含量降低(P<0.05);p38、JNK磷酸化增强,ERK磷酸化水平降低。而枫叶黄酮治疗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第Ⅲ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增加(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大脑皮质MDA含量降低(P<0.05),GR、GSH-PX的含量升高(P<0.05);p38、JNK磷酸化被抑制,ERK的磷酸化增加。结论:枫叶黄酮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衰老。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痴呆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酶)GR和GSH-PX的含量,抑制p38、JNK磷酸化并增强ERK磷酸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叶黄酮 β淀粉样蛋白1-42 D-半乳糖 老年痴呆 巯醇抗氧化物(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体捐献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反思 被引量:15
9
作者 詹东 王金德 +4 位作者 李雪涛 段艳萍 曹珍珍 罗文东 邹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5,共2页
尸体对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现今全国各医学院校都面临尸体来源短缺的棘手问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象征之一的遗体捐献应当成为教学用尸体的主要来源。结合现状,呼吁认真反思遗体捐献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尸体对于人体解剖学教学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现今全国各医学院校都面临尸体来源短缺的棘手问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象征之一的遗体捐献应当成为教学用尸体的主要来源。结合现状,呼吁认真反思遗体捐献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遗体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体捐献 解剖教学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调控SD大鼠大脑皮质巯醇抗氧化物(酶)致衰老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李守民 王婷婷 +5 位作者 艾青龙 李兴国 傅希玥 郭家智 陆地 孙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1-654,共4页
构建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探讨D-gal诱导衰老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提供理论依据。腹腔注射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WM)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 构建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探讨D-gal诱导衰老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提供理论依据。腹腔注射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WM)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铜锌-过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显示: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在第III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皮质MDA、H2O2和NO的含量增加(P<0.05),SOD、GSH、GSH-ST、GSH-Px和T-AOC的含量降低(P<0.05),而NOS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D-gal能通过调控内源性巯基抗氧化物(酶)和NO的表达,减退学习记忆能力,而诱导SD大鼠神经系统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巯醇抗氧化物(酶) 一氧化氮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变异1例
11
作者 王金德 范艳 +2 位作者 李雪涛 白永 沈帮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0,共1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较少见,笔者在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解剖过程中发现右输尿管由右肾盂出肾门移行而成,经睾丸动脉后方(睾丸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再沿下腔静脉外侧经下腔静脉后方到其内侧,然后跨...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较少见,笔者在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解剖过程中发现右输尿管由右肾盂出肾门移行而成,经睾丸动脉后方(睾丸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再沿下腔静脉外侧经下腔静脉后方到其内侧,然后跨过其前面。输尿管在脊柱前方呈钩状环绕下腔静脉(图1)。测得输尿管腹段各部长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输尿管变异 睾丸动脉 尸体标本 右输尿管 腹主动脉 解剖 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在Ⅰ型糖尿病早期大鼠边缘系统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冯林森 朱琳超 +3 位作者 王红梅 张东葵 王金德 段艳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边缘系统的扣带回、背侧丘脑、下丘脑和杏仁体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的变化,探讨GAP-43在糖尿病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边缘系统的扣带回、背侧丘脑、下丘脑和杏仁体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的变化,探讨GAP-43在糖尿病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及糖尿病组,用STZ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饲养7 d后测血糖,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扣带回、背侧丘脑、下丘脑和杏仁体GAP-43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边缘系统的扣带回、背侧丘脑、下丘脑和杏仁体的GAP-43表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边缘系统GAP-43表达增加,反映了神经组织对机体糖代谢紊乱的适应性改变过程,提示在糖尿病的早期已经发生了神经组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边缘系统 GAP-4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的构建与检测
13
作者 孟步亮 李力燕 +2 位作者 徐丹 刘佳 王廷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 FBs)。方法: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DNF由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提供。FBs取自胎鼠。pcDNA3/BDNF重组质粒载体以阳离子脂... 目的:构建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 FBs)。方法: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DNF由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提供。FBs取自胎鼠。pcDNA3/BDNF重组质粒载体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FB,并统计转染率。应用BDNF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以鉴定BDNF在细胞内的表达。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应用经转染FBs和未转染FBs的培养液上清培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验证BDNF的生物活性。结果:胎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FBs转染率为(52.14±3.31)%。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BDNF在FBs中过表达,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相比BDNF阳性细胞更多,染色更深,BDNF表达量明显增多,且具有促进PC12细胞生长的活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大鼠源性BDNF基因修饰的FBs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肠缺如及双阑尾1例
14
作者 邹智荣 杨月如 赵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盲肠缺如 双阑尾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γ1信号通路在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文丽 陆地 +4 位作者 孙俊 陈光学 陈辉 王廷华 罗深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39-1941,1946,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脂酶C-γ1(PLC-γ1)信号通路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PLC-γ1特异性抑制剂U73122(10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阻断50μmol/LH2O2诱导的PLC-γ1信号通路,Hoechst/PI双染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评估细胞活... 目的探讨磷酸脂酶C-γ1(PLC-γ1)信号通路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PLC-γ1特异性抑制剂U73122(10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阻断50μmol/LH2O2诱导的PLC-γ1信号通路,Hoechst/PI双染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DNA电泳验证细胞凋亡状态的改变。结果H2O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呈时效和量效关系。PLC-γ1信号通路阻断后,PC12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达35.7%,DNA电泳呈现明显的梯形条带。结论PLC-γ1信号通路在50μmol/L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脂酶C-γ1 U73122 H2O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