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椎动物回声定位发声和听觉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奇 施鹏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57,共21页
回声定位是一个由多个系统协作的、高度特化的复杂生物性状,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6,800万年前,并在随后的生物演化历程中反复出现在多个脊椎动物类群中,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并成为自然界中性状趋同演化的典型案例。然而,直到20世纪初... 回声定位是一个由多个系统协作的、高度特化的复杂生物性状,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6,800万年前,并在随后的生物演化历程中反复出现在多个脊椎动物类群中,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并成为自然界中性状趋同演化的典型案例。然而,直到20世纪初人类才真正揭开动物回声定位研究的序幕,成为动物学、行为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在过去的80多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动物回声定位研究的发展历史,概述了不同回声定位动物类群,重点阐述了回声定位在发声机制、声学特征和高频听力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了解动物回声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 回声定位 发声机制 声学特征 高频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狐蝠科分类学研究现状及其修订
2
作者 李松 牟鑫 +2 位作者 钱怡顺 何锴 Okabe Shinya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37,共23页
本综述系统梳理了中国狐蝠科(Pteropodidae)的分类学现状,通过整合历史文献、标本形态特征、外形及头骨测量数据等信息,对中国境内狐蝠科物种的分类地位等内容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中国境内分布的狐蝠科动物共7属9种,犬蝠属(Cynopterus... 本综述系统梳理了中国狐蝠科(Pteropodidae)的分类学现状,通过整合历史文献、标本形态特征、外形及头骨测量数据等信息,对中国境内狐蝠科物种的分类地位等内容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中国境内分布的狐蝠科动物共7属9种,犬蝠属(Cynopterus)、大长舌果蝠属(Eonycteris)、小长舌果蝠属(Macroglossus)、狐蝠属(Ptero⁃pus)、球果蝠属(Sphaerias)分别各含1个种,果蝠属(Rousettus)、无尾果蝠属(Megaerops)分别各含2个种。对历史记录存在争议的物种:印度大狐蝠(P.giganteus)、泰国狐蝠(P.lylei)及马来大狐蝠(P.vampyrus)等因缺乏有效标本支持或为迷失种,确定为国内无分布物种。以形态特征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证明昆明动物博物馆馆藏鉴定为短耳犬蝠(C.brachyotis)的标本均为犬蝠(C.sphinx),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国内该类群研究现状认为目前国内无短耳犬蝠分布。本文通过整合多源数据,为中国狐蝠科的分类修订提供了系统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狐蝠科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研究
3
作者 祝琳 陈晨 +4 位作者 杨湘君 崔雯瑶 邵聪聪 滕安康 于子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为了进一步对胶州湾小型底栖动物有全面地了解,本研究于2018年春季(5月)对胶州湾15个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调查取样,研究了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同时对这三个参数同沉积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研... 为了进一步对胶州湾小型底栖动物有全面地了解,本研究于2018年春季(5月)对胶州湾15个站位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调查取样,研究了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同时对这三个参数同沉积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研究海域共分选出16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无论从丰度还是生物量,都以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89.689±43.007) ind.·cm^(-2),平均生物量为(104.652±42.706)μg·cm^(-2),其分布都呈现出胶州湾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表层(0~2 cm)、中层(2~5 cm)和底层(5~8 cm)的比例依次减小,丰度占总丰度的比例分别为47.73%、32.24%和20.03%;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的总丰度、线虫以及桡足类的丰度均同Chl 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线虫同桡足类丰度之比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资料,以指示研究海域沉积环境整体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类群组成 丰度 生物量 环境因子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牛驯化与扩散的古DNA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心怡 侯佳雯 +1 位作者 陈宁博 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5-59,共5页
近年来,古DNA技术快速发展,其获得的古老基因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家畜的地理驯化中心、驯化时间和迁徙扩散模式的认识,并为过去选择和管理家畜的方式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深入探讨中国黄牛的起源、驯化、扩散路径及遗传适应机制,文... 近年来,古DNA技术快速发展,其获得的古老基因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家畜的地理驯化中心、驯化时间和迁徙扩散模式的认识,并为过去选择和管理家畜的方式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深入探讨中国黄牛的起源、驯化、扩散路径及遗传适应机制,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黄牛的古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整合现有数据,重建了其驯化时间线及种群扩散模式。研究表明,古DNA技术揭示中国黄牛为外源引入,其驯化过程伴随多次基因交流事件。这些发现为我国黄牛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分子依据。未来研究应着重填补关键演化节点的数据空白并加强跨学科合作,以全面解析中国黄牛的驯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DNA 黄牛 驯化 扩散 基因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标本的收藏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崔桂华 李崇云 王云珍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3期125-126,共2页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丰富,蕴藏着许多珍稀种和特有种,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种数占世界动物种数的10%以上;被IUCN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名列第八)。有哺乳类58...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丰富,蕴藏着许多珍稀种和特有种,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种数占世界动物种数的10%以上;被IUCN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名列第八)。有哺乳类587种,列世界首位;鸟类124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标本 收藏 标本来源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东坡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梅 章新 +1 位作者 饶定齐 张宏雨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557-3559,共3页
采用样线、站点统计、走访调查法、文献法对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东坡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有爬行动物35种,隶属1目,7科。其中,黑眉锦蛇为广布种,其余种均属于东洋界成分;列入国家"... 采用样线、站点统计、走访调查法、文献法对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东坡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有爬行动物35种,隶属1目,7科。其中,黑眉锦蛇为广布种,其余种均属于东洋界成分;列入国家"三有"名录的有33种,占所记录爬行动物种数的94.3%。结合哀牢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爬行动物的生态功能,建议加强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爬行动物 种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四种灵长类动物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瑞清 佴文惠 +1 位作者 陈玉泽 王金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8-49,共2页
本文对中国4种灵长类动物(四川仰鼻猴、云南仰鼻猴、黑叶猴和灰叶猴)的核型,从2n数目、C带和Ag-NORs的数目及其分布特征都进行了详细地比较研究,并且采用晚复制技术准确识别了它们的性染色体。
关键词 仰鼻猴 叶猴 核型和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建设组织与实践——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卿立燕 刘加兰 +1 位作者 王霜 傅韶敏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106,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实践为例,从发展维度、协同维度和可持续维度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面向科研一线的群组集成知识平台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主要涉及内容包括需求调研、平台系统维护和管理、平台外观设... 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群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实践为例,从发展维度、协同维度和可持续维度等三方面,详细阐述了面向科研一线的群组集成知识平台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主要涉及内容包括需求调研、平台系统维护和管理、平台外观设计、主体功能、协同服务机制、可持续建设机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其它的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 集成知识平台 组织 实践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CLA调控研究概况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鹏标 卜登攀 王加启 《中国奶牛》 2011年第24期24-29,共6页
本文对反刍动物CLA调控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力求为从事CLA调控的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信息,为开发CLA反刍动物产品提供指导。
关键词 反刍动物 共轭亚油酸 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立龙 季维智 +1 位作者 效梅 窦忠英 《草食家畜》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早期胚胎的选择、早期的操作和培养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离和克隆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有关技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早期胚胎 ES细胞 分离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化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徐艳 何黎 +2 位作者 郑永唐 万屏 农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composite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CTHH)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标志CD69和CD25及细胞因子IL-4及γ-IFN的影响,为阐明其免疫抑制作用提供分子药理学依据。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加入... 目的:研究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composite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CTHH)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标志CD69和CD25及细胞因子IL-4及γ-IFN的影响,为阐明其免疫抑制作用提供分子药理学依据。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溶液,MTT法检测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标志CD69及CD25;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IL-4及γ-IFN。结果:CTHH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 淋巴细胞增殖 淋巴细胞活化 免疫抑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尾猴(Macaca nemestrina)等灵长类动物反转学习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刘世熠 林德亮 +1 位作者 蔡景霞 李朝达 《心理学报》 1982年第3期358-363,共6页
不同种类猿猴脑高级机能的比较生理心理研究的资料很少,并且意见不完全一致。和(1997)曾报道黑猩猩较阿拉伯狒有较大的推断能力。Shell和Riopelle(1958)报道阔鼻猴蜘蛛猴(Ateles geoffroyi),卷尾猴(Cebus albifrons)
关键词 学习 反转 生理心理 灵长类动物 豚尾猴 卷尾猴 阿拉伯 颜色 比较研究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泡闭锁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爱军 苏雷 《中国畜禽种业》 2007年第6期34-37,共4页
哺乳动物的卵泡闭锁是一种正常的繁殖生理过程,也是一种选择性的生理性细胞死亡过程。研究卵泡发育和闭锁对于提高动物繁殖力和胚胎工程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哺乳动物的卵泡闭锁与细胞凋亡、卵泡闭锁的调控因子、卵泡闭... 哺乳动物的卵泡闭锁是一种正常的繁殖生理过程,也是一种选择性的生理性细胞死亡过程。研究卵泡发育和闭锁对于提高动物繁殖力和胚胎工程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哺乳动物的卵泡闭锁与细胞凋亡、卵泡闭锁的调控因子、卵泡闭锁的相关基因以及卵泡闭锁的相关生殖激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闭锁 哺乳动物 繁殖生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精子获能机理及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爱军 叶绍辉 苏雷 《现代畜牧兽医》 2007年第9期45-48,共4页
精子获能是哺乳动物精卵融合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自发现精子获能现象以来,对精子获能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精子获能为体外受精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直接观察受精过程和研究受精机理奠定... 精子获能是哺乳动物精卵融合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自发现精子获能现象以来,对精子获能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精子获能为体外受精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直接观察受精过程和研究受精机理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对精子获能的变化、机制及体外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获能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保国 张河 +21 位作者 李明 蒋学龙 范朋飞 周江 郭松涛 齐晓光 李进华 路纪琪 夏东坡 崔亮伟 向左甫 周岐海 黄志旁 黄乘明 肖文 胡慧建 周智鑫 陈明勇 黎大勇 范朋来 杨寅 潘汝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 生境修复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贾银海 叶绍辉 +1 位作者 陈永昌 苏雷 《中国牛业科学》 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
哺乳动物(主要是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的一些方法的原理、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家畜的精子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与控制的一些方法,同时对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目前... 哺乳动物(主要是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的一些方法的原理、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家畜的精子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与控制的一些方法,同时对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目前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性别控制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学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桥梁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宏毅 郑永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1-1130,共10页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免疫学特征与人高度相似,能够解决啮齿类动物模型面临的医学转化困境,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常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平顶猴、食蟹猴、普通狨猴等)在感染免疫、免疫应答、免疫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研究...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免疫学特征与人高度相似,能够解决啮齿类动物模型面临的医学转化困境,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常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平顶猴、食蟹猴、普通狨猴等)在感染免疫、免疫应答、免疫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研究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现今非人灵长类动物应用于免疫学研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国内外学者不断的开发过程中被解决,其应用将更加标准化、规模化,更有利于免疫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需求,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加大力度支持非人灵长类的免疫学研究,实现中国免疫学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动物 动物模型 免疫学 传染病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照成 苏雷 《贵州畜牧兽医》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胚胎冷冻保存已广泛用于胚胎移植、动物克隆以及动物资源保护。此技术的应用需保证胚胎在冷冻—解冻后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自从1972年小鼠胚胎冷冻保存获得成功以来,许多学者在简化冷冻程序、缩短冷冻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 胚胎冷冻保存已广泛用于胚胎移植、动物克隆以及动物资源保护。此技术的应用需保证胚胎在冷冻—解冻后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自从1972年小鼠胚胎冷冻保存获得成功以来,许多学者在简化冷冻程序、缩短冷冻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就胚胎冷冻的原理、保护剂、冷冻方法以及解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胚胎冷冻 保护剂 胚胎解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和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丰 苏雷 《贵州畜牧兽医》 2007年第5期24-27,共4页
文章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理、受精前的性别控制技术、受精后的胚胎性别鉴定技术以及今后性别控制技术的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胚胎 性别控制 性别鉴定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冠状病毒通用RT-PCR检测方法建立及昆明地区动物带毒状况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晏琼 李德氾 +4 位作者 李晓红 宋春莲 舒相华 齐晓朋 陈培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调查昆明地区猪、牛及鼠β冠状病毒携带状况及充当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建立基于β冠状病毒属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2020—2021年昆明9... 为调查昆明地区猪、牛及鼠β冠状病毒携带状况及充当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建立基于β冠状病毒属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2020—2021年昆明9个县区具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的猪(186份)、牛(164份)及随机捕获的鼠(140份)的β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RdRp阳性样品进一步进行SARS-CoV-1和SARS-CoV-2刺突蛋白(S)基因特异性扩增。建立的RT-PCR方法能特异扩增β冠状病毒属各病毒种,对SARS-CoV-2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为310个质粒拷贝;应用该法检测的490份样品中,猪、牛、鼠的β冠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5.91%、9.76%和8.57%,但RdRp阳性样品未检出SARS-CoVs的S基因同源片段。成功建立可特异检测β冠状病毒属的通用RT-PCR方法,应用该法联合S基因扩增调查昆明地区猪、牛及鼠,未发现其携带与SARS-CoVs的S基因有联系的β冠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β冠状病毒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