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品位高含泥铜钼矿混合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婉婷 蓝卓越 +3 位作者 简胜 谢峰 李云川 李雄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51,共11页
以普朗铜矿的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钼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原矿品位低、含泥量高、矿物成分复杂和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磨矿细度、p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和起泡剂MIBC用量对铜钼混合浮选... 以普朗铜矿的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钼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原矿品位低、含泥量高、矿物成分复杂和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磨矿细度、p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和起泡剂MIBC用量对铜钼混合浮选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粗选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pH值为10,水玻璃用量150 g/t,捕收剂组合MCO+煤油(20+60) g/t,起泡剂MIBC用量50 g/t。此条件下,获得的铜钼混合粗精矿铜品位为6.77%,回收率为74.61%,钼品位为0.40%,回收率为75.94%。进一步通过对比粗精矿再磨位置、再磨细度及闭路浮选流程,最终确定粗精矿直接再磨至-0.038 mm占90%,采用粗磨-粗精再磨-一粗两精三扫-中矿混合返回粗选的闭路浮选流程,获得的铜钼混合精矿铜品位为23.32%,总回收率为80.50%,钼品位为1.20%,总回收率为74.56%。该研究成果为低品位高含泥铜钼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浮选 低品位 高含泥 药剂制度 流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钼分离工艺及药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张胜东 谢维友 +4 位作者 王晓 张文杰 童雄 谢贤 宋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9-992,共14页
原生矿床中黄铜矿与辉钼矿嵌布关系紧密,且二者均有极好的可浮性,导致黄铜矿和辉钼矿的绿色、高效分离一直是选矿冶金领域的难点,研究者们针对二者的分离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详细综述黄铜矿和辉钼矿分离的工艺,结合工业生产系统对比常... 原生矿床中黄铜矿与辉钼矿嵌布关系紧密,且二者均有极好的可浮性,导致黄铜矿和辉钼矿的绿色、高效分离一直是选矿冶金领域的难点,研究者们针对二者的分离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详细综述黄铜矿和辉钼矿分离的工艺,结合工业生产系统对比常规浮选、海水浮选、氧化浮选、电化学浮选、磁选及浸出焙烧等工艺,并分析各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优缺点。除此之外,根据“抑铜浮钼”和“抑钼浮铜”的工艺路线,阐述了黄铜矿抑制剂、辉钼矿抑制剂以及黄铜矿氧化剂的研究现状,归纳出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和新型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应用情况,指出了未来黄铜矿和辉钼矿分离工艺、药剂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辉钼矿 浮选 药剂 氧化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矿介质形状调控方铅矿晶面反应性研究
3
作者 汪聪 孙伟 +3 位作者 肖庆飞 杨林 徐世红 高志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8-1659,共12页
调节硫化矿浮选电化学行为,改变矿物表面亲疏水结构,是实现硫化矿高效浮选分离的关键。本文以方铅矿为例,系统研究方铅矿常见晶面断裂键和电化学性质差异,通过改变磨矿介质形状调控方铅矿表面电化学反应性,进而提高其浮选回收率。表面... 调节硫化矿浮选电化学行为,改变矿物表面亲疏水结构,是实现硫化矿高效浮选分离的关键。本文以方铅矿为例,系统研究方铅矿常见晶面断裂键和电化学性质差异,通过改变磨矿介质形状调控方铅矿表面电化学反应性,进而提高其浮选回收率。表面断裂键计算结果表明,(200)面和(111)面是方铅矿常见暴露面。晶面电化学反应性结果表明,(200)面电化学反应活性较低,开路电位较高,表面适度氧化形成稳定存在的疏水性S0和黄原酸铅,有利于浮选回收。磨矿、XRD及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段介质通过线接触暴露更多方铅矿端面即(200)面,提升方铅矿浮选回收率。本研究从调控矿物晶面电化学反应性角度切入,为提高方铅矿浮选回收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铅矿 晶面电化学反应性 介质形状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锗铜精矿造锍熔炼过程中锗富集的研究
4
作者 陶薪亦 李伊娜 +2 位作者 杨洋 许娜 刘奎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针对含Ge铜精矿造锍熔炼过程中Ge挥发率低的问题,以云南某高硫低品位含Ge铜精矿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反应气氛、炉渣成分和熔炼温度等对铜锍品位、Ge挥发率以及Ge在烟尘、铜锍和渣相中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碳量15%、顶吹气体... 针对含Ge铜精矿造锍熔炼过程中Ge挥发率低的问题,以云南某高硫低品位含Ge铜精矿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反应气氛、炉渣成分和熔炼温度等对铜锍品位、Ge挥发率以及Ge在烟尘、铜锍和渣相中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碳量15%、顶吹气体中氧浓度21%、Fe/SiO_(2)质量比1.1、熔炼温度1350℃、CaO添加量10%的优化条件下,顶吹熔炼所得铜锍品位为17.21%,Ge挥发率可达94.88%。强还原性气氛有利于Ge的挥发,但不利于脱S,Pb、Zn主要以硫化物形式进入铜锍中,导致铜锍品位偏低。适量的Fe/SiO_(2)质量比和CaO添加量可促进辉石系炉渣的形成,降低炉渣黏度,改善熔体流动性与铜锍沉降效果,有利于提高Ge挥发率和铜锍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矿 造锍熔炼 Ge 还原挥发 顶吹 铜锍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锗基负极材料的构建及改性研究
5
作者 苟清懿 廖华 +5 位作者 陈凤阳 曾瑞林 刘慧哲 杨妮 侯彦青 谢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共11页
锂离子电池因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在便携式电子器件和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锗基负极材料以高理论比容量(约为碳的4倍)、低嵌锂电位以及良好的导电性(约为硅的104倍)等优点成为当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 锂离子电池因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在便携式电子器件和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锗基负极材料以高理论比容量(约为碳的4倍)、低嵌锂电位以及良好的导电性(约为硅的104倍)等优点成为当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其合成与改性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的成功,然而锗基负极材料在循环稳定性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这主要因为锗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且界面不稳定。本文从低维度纳米化、多孔化、碳材料复合和合金化四种改性策略入手,介绍各类锗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最后,讨论了锗基负极材料改性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基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碳锗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 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海拔复杂铜硫矿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玫华 简胜 +3 位作者 吴海军 张晶 杨东 刘朝兴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5,56,共6页
采用两段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对某高海拔铜矿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两段铜硫混合浮选采用异步浮选方法,使用对铜选择性好的KMY-1铜捕收剂进行铜硫分离,可高效回收微细粒级嵌布难选铜矿物。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 采用两段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对某高海拔铜矿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两段铜硫混合浮选采用异步浮选方法,使用对铜选择性好的KMY-1铜捕收剂进行铜硫分离,可高效回收微细粒级嵌布难选铜矿物。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3.06%、铜回收率78.29%的铜精矿,比现场生产流程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92百分点和9.5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矿 次生铜 异步浮选 混合浮选 铜捕收剂 铜精矿 工艺优化 铜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脉冲电流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祝儒飞 刘宇宁 +4 位作者 张嘉凝 莫永达 王虎 王云鹏 娄花芬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共5页
介绍了脉冲电流在金属加工领域的的应用,包括热处理、压力加工、表面处理与铣削加工等,总结了脉冲电流的作用理论,包括电子风、温度效应以及二者对原子扩散的作用,对最新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脉冲电流在高效时效、高熵合金强韧... 介绍了脉冲电流在金属加工领域的的应用,包括热处理、压力加工、表面处理与铣削加工等,总结了脉冲电流的作用理论,包括电子风、温度效应以及二者对原子扩散的作用,对最新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脉冲电流在高效时效、高熵合金强韧化、增材制造愈合裂纹、锻造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热处理 电子风 原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曝气脱除硫酸锌溶液中有机物新技术研究
8
作者 保佳懿 付光 +4 位作者 邹维 刘维维 杨万鑫 陈华君 朱红旭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4-620,共7页
论述了锌系统中有机物在电解工艺中的影响,采用臭氧强氧化与微气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硫酸锌溶液曝气脱除有机物试验研究,探索了二中和后液通过臭氧曝气处理后有机物的脱除情况,获得优化工艺控制参数:反应时间180 min、臭氧浓度200... 论述了锌系统中有机物在电解工艺中的影响,采用臭氧强氧化与微气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硫酸锌溶液曝气脱除有机物试验研究,探索了二中和后液通过臭氧曝气处理后有机物的脱除情况,获得优化工艺控制参数:反应时间180 min、臭氧浓度200 mg/m^(3)、气体流量16 L/min、反应温度70℃,TOC的脱出率28%~35%,并在工业化生产上进行实践,为行业硫酸锌溶液中有机物的脱出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锌溶液 微米气泡 臭氧曝气 脱除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难选氧硫混合铜矿石的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锦仙 马原琳 +2 位作者 杨林 吕超 阚赛琼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8-263,共6页
云南某氧硫混合铜矿石氧化率高、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钙镁等易泥化脉石含量高,为充分利用该矿石资源,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铜硫分离—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开展了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的条件下... 云南某氧硫混合铜矿石氧化率高、铜矿物嵌布粒度细、钙镁等易泥化脉石含量高,为充分利用该矿石资源,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铜硫分离—混浮尾矿再选氧化铜”流程开展了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的条件下,应用新型捕收剂KM23和起泡剂730A选出混合铜硫精矿,应用组合抑制剂石灰+LY分离浮选出硫化铜矿物,应用组合活化剂硫化钠+氯化铵浮选出氧化铜矿物,最终获得铜品位为22.56%、铜回收率为42.91%的硫化铜精矿和铜品位为20.64%、铜回收率为27.18%的氧化铜精矿,铜综合回收率为70.09%。有价金属银在铜精矿中富集,硫化铜精矿含银145.7 g/t、氧化铜精矿含银91.17 g/t。研究结果可作为该矿石开发利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硫混合铜矿石 先硫后氧 硫化浮选 新型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某含碳高硫锌锡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锦仙 吕超 杨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4,共6页
内蒙古某含碳高硫锌锡矿石锌品位1.02%、锡品位0.86%,硫和碳含量分别为14.02%、1.68%。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主要有用矿物为闪锌矿、锡石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和绢云母等。为确定矿石合理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预先脱碳—... 内蒙古某含碳高硫锌锡矿石锌品位1.02%、锡品位0.86%,硫和碳含量分别为14.02%、1.68%。矿石矿物组成较复杂,主要有用矿物为闪锌矿、锡石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和绢云母等。为确定矿石合理的开发利用工艺,采用预先脱碳—浮重联合工艺流程开展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经预先脱碳、1粗1扫1精锌硫混选、1粗1扫3精锌硫分离浮选流程处理,闭路试验可得到Zn品位为45.16%、Zn回收率为71.19%的锌精矿,S品位为46.92%、S回收率81.91%的硫精矿;浮选尾矿采用摇床重选,经粗选、精选、复选和中矿再选,可获得Sn品位45.52%、Sn回收率81.99%的锡精矿,以及Sn品位3.13%、Sn回收率11.09%的锡中矿。所设计试验流程较好地解决了矿石中有机碳对浮选的不利影响,综合回收了有价矿物,可为同类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 高硫 锌硫混选 锡石 摇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电解质体系及在制备铝合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亚 俞小花 +3 位作者 谢刚 赵群 李永刚 张钊洋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铝合金具有抗腐蚀、易于加工、强度高、密度小等优点,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大量的应用。采用熔盐电解法制备铝合金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其中熔盐体系的选择成为主要的研究热点... 铝合金具有抗腐蚀、易于加工、强度高、密度小等优点,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大量的应用。采用熔盐电解法制备铝合金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其中熔盐体系的选择成为主要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温度划分熔盐体系为高温熔盐和离子液体,综述了这2种熔盐体系的优点、分类以及一些反应机理,并从这2类熔盐体系出发,分别介绍了一些铝合金的制备工艺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最后,分别阐述了高温熔盐和离子液体所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法 铝合金 离子液体 高温熔盐体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庆兰 潘春昊 +2 位作者 俞小花 庄晓东 谢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采用热分解法在350℃下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分析了Ag、Ru、Mn在不同摩尔比下钛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钛阳极涂层进行表面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Mn可以改善涂层的形貌结... 采用热分解法在350℃下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三元涂层Ag-Ru-Mn/Ti阳极,分析了Ag、Ru、Mn在不同摩尔比下钛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钛阳极涂层进行表面形貌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Mn可以改善涂层的形貌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线性扫描(LSV)和强化电解寿命测试(ALT)探究了涂层钛阳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添加合适比例的Ag、Mn可以改善涂层的电催化性、导电性和耐腐蚀能力,当n(Ag)∶n(Ru)∶n(Mn)=49∶21∶9时钛阳极的析氧电位为0.7206 V,当n(Ag)∶n(Ru)∶n(Mn)=49∶21∶9和n(Ag)∶n(Ru)∶n(Mn)=7∶3∶3时所制备的涂层钛阳极综合性能最好,使用寿命可达36.7 h和36.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阳极 银钌锰涂层 电化学性能 强化电解寿命 热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钼低品位硫化铜矿综合回收钼的选矿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曙光 简胜 +4 位作者 唐鑫 王少东 张晶 刘玫华 李腾飞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针对南美某含钼0.027%、含铜0.45%的低品位铜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应用适宜的浮选药剂,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6.93%、铜回收率81.96%的铜精矿和钼品位25.32%、钼回收率76.24%的钼精矿,铜、钼资源得到... 针对南美某含钼0.027%、含铜0.45%的低品位铜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应用适宜的浮选药剂,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6.93%、铜回收率81.96%的铜精矿和钼品位25.32%、钼回收率76.24%的钼精矿,铜、钼资源得到有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钼矿 浮选 滑石 低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i含量对免热处理强化压铸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国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6-169,共4页
研究了不同Si含量对免热处理强化压铸铝硅合金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Al-6%Si合金中的析出相主要沿晶界析出,分布不均匀。其形貌类似杆状,具有尖锐的棱角。随着Si含量提升,析出相所占比重显著上升,并且粒子尺寸增大,同时存有少量未充... 研究了不同Si含量对免热处理强化压铸铝硅合金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Al-6%Si合金中的析出相主要沿晶界析出,分布不均匀。其形貌类似杆状,具有尖锐的棱角。随着Si含量提升,析出相所占比重显著上升,并且粒子尺寸增大,同时存有少量未充分溶解的粗大块状初晶硅。在铝硅合金中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析出相,一种是长针状AlSiFe相,另一种是明亮粗大块状AlSiMnFe相。长针状AlSiFe相具有较高的表面能,能够有足够的空位吸纳Mn原子,从而随着凝固过程进行自发转变为更稳定的块状AlSiMnFe相。在该过程中Mn元素被大量消耗,析出相粒子中的Mn/Fe值下降。随着Si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抗拉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塑性和抗冲击性能并未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 综合性能 析出相粒子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锗渣酸洗制备高品位锗精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维琴 张候文 +7 位作者 刘俊场 李衍林 牟兴兵 杨大锦 赵红梅 杨睿潇 王坤 乔子棽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8-542,共5页
针对单宁锗渣水洗过程存在的杂质去除率低、锗精矿品位低等问题,研究了采用稀硫酸溶液洗涤高效脱除单宁锗渣中As、Zn、Fe杂质,考察了硫酸质量浓度、洗涤温度、洗涤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As、Zn、Fe杂质脱除率及Ge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 针对单宁锗渣水洗过程存在的杂质去除率低、锗精矿品位低等问题,研究了采用稀硫酸溶液洗涤高效脱除单宁锗渣中As、Zn、Fe杂质,考察了硫酸质量浓度、洗涤温度、洗涤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As、Zn、Fe杂质脱除率及Ge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段逆流硫酸洗涤,在硫酸质量浓度6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5 mL/1 g、洗涤温度60℃、一段洗涤时间120 min、二段和三段洗涤时间均为60 min条件下,As、Zn、Fe累计脱除率分别可达88%、97%、95%以上,Ge累计损失率在1.50%以下;采用三段逆流酸洗—氧化焙烧工艺制备的锗精矿中Ge、As品位分别34.45%、0.54%,符合锗精矿三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锗渣 酸洗 锗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某含砷金矿非氰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京玉 梁溢强 阚赛琼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对老挝某含砷含碳金矿进行了非氰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矿浆浓度(质量分数)、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用量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氧化氢预处理可以提升金浸出率;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5%、搅拌速度20... 对老挝某含砷含碳金矿进行了非氰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矿浆浓度(质量分数)、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用量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过氧化氢预处理可以提升金浸出率;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5%、搅拌速度2000 r/min条件下,采用过氧化氢500 g/t对矿浆预氧化处理3 h,然后再添加石灰3000 g/t、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5000 g/t,搅拌浸出30 h,尾渣金品位0.25 g/t,金浸出率92.27%,过氧化氢预氧化能使金浸出率提高1.9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氰浸出 预氧化 助浸剂 含砷金矿 金蝉环保型黄金选矿剂 过氧化氢 浸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复杂地质区域不同排弃方式下排土场变形机理研究
17
作者 杜海瑞 赵红泽 郭帅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9-274,共6页
露天煤矿复杂地质区域内排土场的稳定性关系到矿山的正常开采,合理的排弃方法可提高排土场稳定性。安家岭露天矿基底倾角突增、端帮偏折,通过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对比分析顺倾排弃、端帮支撑式伪倾斜排弃两种方法建设的排土场变形差异,揭... 露天煤矿复杂地质区域内排土场的稳定性关系到矿山的正常开采,合理的排弃方法可提高排土场稳定性。安家岭露天矿基底倾角突增、端帮偏折,通过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对比分析顺倾排弃、端帮支撑式伪倾斜排弃两种方法建设的排土场变形差异,揭示其变形破坏机理。分析表明:排土场沿基底剪切变形滑动,受倾角控制以沉降为主,具有以台阶为单元的连续弧形特征,在排弃空间增大同时伪倾斜排土场变形小于顺倾排土场。顺倾排土场变形方向平行于坡向,位移与距端帮距离为负相关关系,Y向位移在基底形态作用下分两区成锥形分布,端帮支撑式伪倾斜排土场变形分为3区,基底侧与端帮侧分别在重力、侧向约束作用下发生偏转指向临空面,在基底形态与端帮约束下,变形集中在坡面中部,边界近似纺锤形。端帮支撑式伪倾斜排弃方法抑制了排土场变形,削弱了基底表面应力集中现象,端帮附近受上部排弃物的挤压及端帮形态的双重作用易发生剪切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地质条件排土场、垃圾填埋场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背斜 基底 端帮 排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三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作建芬 林益超 +5 位作者 刘维维 简胜 田森林 宁平 刘洋 黄建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414-6426,共13页
干旱是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非生物胁迫条件之一。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不同浓度PEG-6000(0%,5%,10%,15%,20%)处理对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 干旱是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非生物胁迫条件之一。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不同浓度PEG-6000(0%,5%,10%,15%,20%)处理对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胁迫指数、活力指数、抗旱系数和萌发系数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三种牧草幼苗的苗鲜重、根鲜重、株高,以及幼苗组织内H_(2)O_(2)浓度、O_(2)^(-)浓度、过氧化氢还原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a浓度和叶绿素b浓度。进行了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统计分析了各综合指标的因子负荷量及贡献率,计算了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三种牧草各综合指标的主成分综合评价值,以及各指标对PEG-6000浓度的耐旱临界阈值,综合评价了三种牧草的抗旱性能和耐旱能力。综合耐旱临界值分析和抗旱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三种牧草抗旱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本研究对抗旱草种的鉴定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6000(PEG-6000)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抗旱性能评价 生理生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某含碳金矿工艺矿物学及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杰 朱辉 +1 位作者 陈桃 童雄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以老挝某含碳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等对原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含金2.97 g/t、有机碳0.28%、硫0.8%,是典型含硫高碳难处理金矿。其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毒砂、闪锌... 以老挝某含碳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等对原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含金2.97 g/t、有机碳0.28%、硫0.8%,是典型含硫高碳难处理金矿。其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毒砂、闪锌矿等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斜长石、白(绢)云母、铁白云石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原矿中金绝大部分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且超过93%被其它物质包裹,主要嵌布于硫化矿物中。原矿中自然金粒度不均匀,-19+4.75μm粒级区间的自然金占比达到90.31%,未发现粗粒金。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浮选—焙烧—浸出”处理工艺路线,经过浮选后得到的精金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9.21 g/t、88.97%,浮选后的精金矿经过焙烧,直接浸出金的浸出率达到89.86%。显著提高原矿中金的浸出率,为该类型金矿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工艺矿物学 高碳 浮选 焙烧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微细铜粉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20
作者 张玮 张永平 +2 位作者 和晓才 刁微之 闫森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制备微细铜粉,研究球磨时间对微细铜粉粒度分布和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低于20 h,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铜粉粒径分布指标(D_(30)、D_(50)和D_(90))持续下降,铜粉团聚不明显。球磨时间超过20 h后,随着球磨时... 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制备微细铜粉,研究球磨时间对微细铜粉粒度分布和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低于20 h,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铜粉粒径分布指标(D_(30)、D_(50)和D_(90))持续下降,铜粉团聚不明显。球磨时间超过20 h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铜粉团聚明显,球磨铜粉均匀性降低。当球磨时间设定为20 h,球磨铜粉粒度分布、物相组成和外观形貌最佳,此时,球磨铜粉均匀性提高,粉体表面相对平整,粒径分布跨度达到最小值(D_(δ)=1.723),比表面积为0.796 m^(2)·g^(-1),中位径(D_(50))为9.9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时间 微细铜粉 粒度分布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