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熔炼过程元素的分配规律
1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4 位作者
陈朝辉
侯彦青
何恩
张小雪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4-1318,共15页
基于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工艺中双侧吹炉熔炼时元素在渣金中的分配规律,重点研究不同渣型、富氧浓度、熔炼温度对熔炼渣铜含量的热力学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熔渣体系中Cu、Fe和S元素在渣相和冰铜相中的平衡分配规律,从而...
基于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工艺中双侧吹炉熔炼时元素在渣金中的分配规律,重点研究不同渣型、富氧浓度、熔炼温度对熔炼渣铜含量的热力学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熔渣体系中Cu、Fe和S元素在渣相和冰铜相中的平衡分配规律,从而实现优化熔炼工艺,提高炼铜的产率和品质的目的。将模拟计算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双炉连续炼铜工艺实际的熔炼过程中。结果表明:最优的熔炼参数如下,CaO含量为1.2%~1.5%、MgO含量约为1.5%、Al_(2)O_(3)含量约为2%、SiO_(2)含量约为10%、铁硅比约为2.5、富氧浓度约为85%、熔炼温度为1300~1340℃。在此条件下,实际生产出的冰铜品位保持在75%,较优化前提高约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元素分配
热力学
多元相平衡
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渣型优化
2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4 位作者
陈朝辉
何恩
张小雪
侯彦青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76-3489,共14页
利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过程中不同渣系和造渣剂添加量对熔渣熔点、黏度的热力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炼渣熔点是随CaO、SiO_(2)、MgO以及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的。当吹炼渣中CaO含量超过15%时,吹炼渣的熔点迅...
利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过程中不同渣系和造渣剂添加量对熔渣熔点、黏度的热力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炼渣熔点是随CaO、SiO_(2)、MgO以及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的。当吹炼渣中CaO含量超过15%时,吹炼渣的熔点迅速升高。熔炼渣黏度随CaO、SiO_(2)和MgO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结合生产实际得出:随着熔炼温度从1200℃升高至1350℃,熔体黏度由0.3 Pa·s降低至0.128 Pa·s。吹炼渣黏度比熔炼渣黏度小,随CaO和S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说明适当升高温度和造渣剂添加量有助于提高渣的流动性。在1340℃熔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2.5%~3%,SiO_(2)20%~22%,MgO 1.5%,Al_(2)O_(3)4%~4.5%,铁硅比为1.9~2.0。在1280℃吹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8.5%~9.5%,SiO_(2)1.5%~2.5%,铁含量在30%左右,铁钙比为3.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Sage
铜冶炼
铜渣
渣型优化
熔化温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ZnSO_(4)-FeSO_(4)溶液矿化沉铁过程氟、氯离子的反应行为与机理
3
作者
彭晓华
樊振鑫
+5 位作者
李兴彬
刘培
周东风
魏昶
李旻廷
邓志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0期4063-4076,共14页
氟、氯是湿法炼锌过程的有害杂质元素,但在湿法炼锌溶液矿化沉铁过程中,F^(-)、Cl^(-)的反应行为与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ZnSO_(4)-FeSO_(4)溶液Fe2^(+)矿化沉淀过程中F^(-)、Cl^(-)的反应行为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沉铁过程中...
氟、氯是湿法炼锌过程的有害杂质元素,但在湿法炼锌溶液矿化沉铁过程中,F^(-)、Cl^(-)的反应行为与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ZnSO_(4)-FeSO_(4)溶液Fe2^(+)矿化沉淀过程中F^(-)、Cl^(-)的反应行为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沉铁过程中,铁离子主要以α-Fe_(2)O_(3)形式沉淀,沉铁产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5%~61%;当溶液中无K^(+)、Na^(+)存在时,F^(-)的沉淀率为30%~40%,沉铁产物中氟的质量分数为0.8%~3.1%,矿化沉铁过程具有同步除氟的作用;在沉铁产物中,F^(-)以与铁羟基氧化物晶体表面的Fe(Ⅲ)络合的形式赋存,F^(-)的存在会促进针铁矿的生成;当溶液中有K^(+)、Na^(+)存在时,F^(-)、Cl^(-)的存在会促进铁矾相沉淀析出,其中F^(-)促进铁矾相沉淀析出的效果较Cl^(-)显著。铁矾化合物的生成会促进F^(-)沉淀,矿化沉铁的除氟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F^(-)的沉淀率增大至55%左右;在矿化沉铁过程中,Cl^(-)的沉淀率低于0.1%,沉铁产物中氯的质量分数低于0.01%,Cl^(-)几乎不沉淀,矿化沉铁过程没有除氯的效果,但Cl^(-)的存在会促进K^(+)、Na^(+)以铁矾形式沉淀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矿化沉铁
氟
氯
反应行为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熔炼过程元素的分配规律
1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陈朝辉
侯彦青
何恩
张小雪
谢刚
机构
昆明
理工大学
冶金
与能源工程学院
赤峰云铜
有色金属
有限公司
昆明
理工大学省部共建复杂
有色金属
资源清洁利用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云南铜业股份
有限公司
西南铜业分
公司
昆明冶金研究有限公司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4-1318,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168019)。
文摘
基于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工艺中双侧吹炉熔炼时元素在渣金中的分配规律,重点研究不同渣型、富氧浓度、熔炼温度对熔炼渣铜含量的热力学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熔渣体系中Cu、Fe和S元素在渣相和冰铜相中的平衡分配规律,从而实现优化熔炼工艺,提高炼铜的产率和品质的目的。将模拟计算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双炉连续炼铜工艺实际的熔炼过程中。结果表明:最优的熔炼参数如下,CaO含量为1.2%~1.5%、MgO含量约为1.5%、Al_(2)O_(3)含量约为2%、SiO_(2)含量约为10%、铁硅比约为2.5、富氧浓度约为85%、熔炼温度为1300~1340℃。在此条件下,实际生产出的冰铜品位保持在75%,较优化前提高约3%。
关键词
铜冶炼
元素分配
热力学
多元相平衡
渣型
Keywords
copper smelting
elemental distribution
thermodynamics
multicomponent phase equilibrium
slag type
分类号
TF81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渣型优化
2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陈朝辉
何恩
张小雪
侯彦青
谢刚
机构
昆明
理工大学
冶金
与能源工程学院
赤峰云铜
有色金属
有限公司
云南铜业股份
有限公司
西南铜业分
公司
昆明
理工大学省部共建复杂
有色金属
资源清洁利用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昆明
冶金
研究
院
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
强化
冶金
新
技术
全国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76-348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2168019)。
文摘
利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过程中不同渣系和造渣剂添加量对熔渣熔点、黏度的热力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炼渣熔点是随CaO、SiO_(2)、MgO以及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的。当吹炼渣中CaO含量超过15%时,吹炼渣的熔点迅速升高。熔炼渣黏度随CaO、SiO_(2)和MgO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结合生产实际得出:随着熔炼温度从1200℃升高至1350℃,熔体黏度由0.3 Pa·s降低至0.128 Pa·s。吹炼渣黏度比熔炼渣黏度小,随CaO和S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说明适当升高温度和造渣剂添加量有助于提高渣的流动性。在1340℃熔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2.5%~3%,SiO_(2)20%~22%,MgO 1.5%,Al_(2)O_(3)4%~4.5%,铁硅比为1.9~2.0。在1280℃吹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8.5%~9.5%,SiO_(2)1.5%~2.5%,铁含量在30%左右,铁钙比为3.4左右。
关键词
FactSage
铜冶炼
铜渣
渣型优化
熔化温度
黏度
Keywords
FactSage
copper smelting
copper slag
slag pattern optimization
melting temperature
viscosity
分类号
TF803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ZnSO_(4)-FeSO_(4)溶液矿化沉铁过程氟、氯离子的反应行为与机理
3
作者
彭晓华
樊振鑫
李兴彬
刘培
周东风
魏昶
李旻廷
邓志敢
机构
昆明
理工大学
冶金
与能源工程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0期4063-407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64029)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2302AG050008,202302AB080012)
云南省科技人才计划项目(202405AC350015)。
文摘
氟、氯是湿法炼锌过程的有害杂质元素,但在湿法炼锌溶液矿化沉铁过程中,F^(-)、Cl^(-)的反应行为与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ZnSO_(4)-FeSO_(4)溶液Fe2^(+)矿化沉淀过程中F^(-)、Cl^(-)的反应行为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沉铁过程中,铁离子主要以α-Fe_(2)O_(3)形式沉淀,沉铁产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5%~61%;当溶液中无K^(+)、Na^(+)存在时,F^(-)的沉淀率为30%~40%,沉铁产物中氟的质量分数为0.8%~3.1%,矿化沉铁过程具有同步除氟的作用;在沉铁产物中,F^(-)以与铁羟基氧化物晶体表面的Fe(Ⅲ)络合的形式赋存,F^(-)的存在会促进针铁矿的生成;当溶液中有K^(+)、Na^(+)存在时,F^(-)、Cl^(-)的存在会促进铁矾相沉淀析出,其中F^(-)促进铁矾相沉淀析出的效果较Cl^(-)显著。铁矾化合物的生成会促进F^(-)沉淀,矿化沉铁的除氟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F^(-)的沉淀率增大至55%左右;在矿化沉铁过程中,Cl^(-)的沉淀率低于0.1%,沉铁产物中氯的质量分数低于0.01%,Cl^(-)几乎不沉淀,矿化沉铁过程没有除氯的效果,但Cl^(-)的存在会促进K^(+)、Na^(+)以铁矾形式沉淀析出。
关键词
湿法炼锌
矿化沉铁
氟
氯
反应行为
密度泛函理论
Keywords
zinc hydrometallurgy
iron mineralization precipitation
fluorine
chlorine
reaction behavio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分类号
TF813 [冶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熔炼过程元素的分配规律
吴星月
陈凤阳
陈朝辉
侯彦青
何恩
张小雪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渣型优化
吴星月
陈凤阳
陈朝辉
何恩
张小雪
侯彦青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ZnSO_(4)-FeSO_(4)溶液矿化沉铁过程氟、氯离子的反应行为与机理
彭晓华
樊振鑫
李兴彬
刘培
周东风
魏昶
李旻廷
邓志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