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PV/T太阳能利用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光明 刘祖明 +3 位作者 李景天 廖华 朱勋梦 张卫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83-89,16,共7页
为提高PV/T系统太阳能利用率,同时获得可利用的热水和电力,将铝合金背板型单晶硅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式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制成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光伏组件与集热板之间良好的... 为提高PV/T系统太阳能利用率,同时获得可利用的热水和电力,将铝合金背板型单晶硅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式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制成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光伏组件与集热板之间良好的粘接性、绝缘性和热传导,并在昆明地区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水箱水容量及不同天气工况下运行的光电光热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在75kg水箱水容量(m)晴天工况下运行效率更高,系统的平均电效率、热效率、综合效率及综合性能效率分别在14%、37%、51%、70.72%左右,与系统在50kg水箱水容量晴天或75kg水箱水容量多云工况下运行相比,综合性能效率约提高了11.86%或2.09%。与独立的光热或光伏系统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太阳能利用率高、更经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一体化(PV T) 金属背板光伏组件 不锈钢扁盒式集热板 自然循环 综合性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电光热系统的封装工艺及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文仪 李光明 +2 位作者 刘祖明 朱勋梦 廖华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4,共5页
用一种热阻小、散热快的5052型铝合金代替常规光伏组件背板材料,将这种背板材料的光伏组件与不锈钢扁合流道用导热硅胶粘接成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并对该系统封装工艺及环境效益进行了探讨。此外,比较分析了新型PV/T系统、独... 用一种热阻小、散热快的5052型铝合金代替常规光伏组件背板材料,将这种背板材料的光伏组件与不锈钢扁合流道用导热硅胶粘接成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并对该系统封装工艺及环境效益进行了探讨。此外,比较分析了新型PV/T系统、独立光伏系统及独立平板集热器的经济性,得出新型PV/T系统在投资上较其它两个系统具有费用少、占地面积减半、回收年限介于二者之间等优势,能为今后PV/T系统规模化生产及市场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2型铝合金 光伏光热一体化 封装工艺 经济性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PV/T复合系统电、热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光明 刘祖明 +3 位作者 李景天 廖华 朱勋梦 张卫东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提高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PV/T)能量输出,将新型铝合金背板型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流道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构成新型PV/T复合系统。将新型PV/T复合系统、常规TPT背板光伏组件、常规平板集热器至于同于工况... 为提高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PV/T)能量输出,将新型铝合金背板型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流道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构成新型PV/T复合系统。将新型PV/T复合系统、常规TPT背板光伏组件、常规平板集热器至于同于工况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TPT光伏组件相比,新型PV/T系统的电压约提升了0.5~1.5V,电转换效率、填充因子、输出功率及发电量平均提高了9.76%、1.49%、3.75%、4.02%。而复合系统热效率比常规平板集热器约低22%左右。相对于常规TPT光伏系统或自然循环平板集热器热水系统,新型PV/T系统有发电量高、占地面积小、综合性能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背板光伏组件 不锈钢扁盒流道 新型PV T复合系统 热效率 输出功率及发电量增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导弥散强化铜材料可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彭茂公 亢若谷 +2 位作者 王云坤 张家敏 刘珂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8,共6页
对高强高导弥散强化铜材料的可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预成形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出现裂纹的问题 ,制定了预成形坯材料相对密度对可锻性的影响 ,打击能量对预成形坯材料可锻性的影响 ,应力状态对预成形坯材料可锻性的影响 ,预成形坯材... 对高强高导弥散强化铜材料的可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预成形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出现裂纹的问题 ,制定了预成形坯材料相对密度对可锻性的影响 ,打击能量对预成形坯材料可锻性的影响 ,应力状态对预成形坯材料可锻性的影响 ,预成形坯材料的高径比对可锻性的影响四种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 :使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对低塑性的弥散强化铜材料进行锻造加工 ,可以大大改善材料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预成形坯材料 相对密度 打击能量 应力状态 弥散强化铜 可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铜萃取剂KM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伟 王红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2年第6期18-19,27,共3页
采用国产化原料合成了新型铜萃取剂KM ,并与进口产品M 5 6 40进行了萃取性能的测试对比。结果显示 :KM具有较高的铜负载能力 ;较好的铜铁选择性 ;萃取与反萃分相时间都小于 6 0s;反萃率在 88%以上。
关键词 铜萃取剂 合成 萃取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锑氧化锡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述忠 《有色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2,共6页
综述掺锑氧化锡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分解法、水热法、化学沉淀法都是良好的制备方法,但工业应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分散性好、纯度高但工艺控制困难。喷雾热分解法简单方便但不能排除Cl-。水... 综述掺锑氧化锡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分解法、水热法、化学沉淀法都是良好的制备方法,但工业应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分散性好、纯度高但工艺控制困难。喷雾热分解法简单方便但不能排除Cl-。水热法团聚低,纯度高但设备昂贵。化学沉淀法成本低但容易产生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掺锑氧化锡 综述 溶胶-凝胶法 喷雾热分解法 水热法 化学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机载荷新型自动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芮桂芳 凌永发 黄云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磨机载荷自动检测的现状。在调研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检测磨机载荷的方法———压电式应变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
关键词 磨机载荷 压电式应变传感器 自动检测技术 磨机介质 充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铜矿浮选的新起泡剂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述忠 李晓阳 +1 位作者 杨新华 任致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采用 730E新起泡剂对汤丹铜矿的一般氧化铜矿、高结合率氧化铜矿和碳质板岩铜矿 3种矿样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730E与汤丹铜矿生产所用起泡剂 2 # 油相比 ,在精矿品位相近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 ,可使汤丹铜矿 3种矿石的回收率分别提... 采用 730E新起泡剂对汤丹铜矿的一般氧化铜矿、高结合率氧化铜矿和碳质板岩铜矿 3种矿样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730E与汤丹铜矿生产所用起泡剂 2 # 油相比 ,在精矿品位相近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 ,可使汤丹铜矿 3种矿石的回收率分别提高 3 2 6、1 4 5和 2 84个百分点。通过试验 ,认为选择优良的起泡剂是提高氧化铜矿回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指出在浮选新药剂的研究方面应对起泡剂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矿 浮选 起泡剂 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起泡剂730A浮选铜矿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晓阳 刘述忠 杨新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7-591,共5页
介绍了新型起泡剂 730A的组成和性质 ,及它在某些铜矿山的应用结果。730A由α ,α ,4 三甲基 3 环已烯 1 甲醇、1,3,3 三甲基双环 [2 .2 .1]庚 2 醇、樟脑、以及C6~ 8醇、醚、酮按合适的比例组成。一个工业应用试验在个旧某重选浮选... 介绍了新型起泡剂 730A的组成和性质 ,及它在某些铜矿山的应用结果。730A由α ,α ,4 三甲基 3 环已烯 1 甲醇、1,3,3 三甲基双环 [2 .2 .1]庚 2 醇、樟脑、以及C6~ 8醇、醚、酮按合适的比例组成。一个工业应用试验在个旧某重选浮选厂进行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用量下 ,730A所得浮选指标优于松醇油。与松醇油相比 ,730A所得精矿的品位提高 0 .5 1% ,而铜的回收率提高 3.98%。另一工业应用试验在易门某浮选厂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 730A不仅提高了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 ,而且起泡剂用量也由 5 3.49g/t降为35 .2 8g/t。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浮选 铜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背板型单晶硅光伏组件的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光明 刘祖明 +3 位作者 廖华 李景天 王文仪 朱勋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1-1148,共8页
为提高太阳电池组件的电输出,选择热阻小、散热快的5052型铝合金作为光伏组件的背板材料。通过试制小面积金属光伏组件,其绝缘性和粘接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分析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温度来源,建立组件一维传热模型,并模拟计算了金属和TPT背... 为提高太阳电池组件的电输出,选择热阻小、散热快的5052型铝合金作为光伏组件的背板材料。通过试制小面积金属光伏组件,其绝缘性和粘接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分析光伏组件中电池的温度来源,建立组件一维传热模型,并模拟计算了金属和TPT背板材料光伏组件在不同工况下,电池的工作温度及输出功率。1200mm×800mm金属背板组件与TPT背板组件对比试验表明,金属背板组件电池温度较TPT背板组件有明显降低,平均降低了6.48℃,而输出功率和发电量增量均提高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铝合金背板 绝缘性 电池温度 功率增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109捕收剂在铜锡多金属硫化矿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伟 李松春 +1 位作者 任致伟 陈福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5,共3页
介绍了新型捕收剂KM -10 9在铜锡多金属硫化矿浮选中的试验研究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 ,仅用KM -10 9药剂代替原用常规药剂 ,可使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 1.12个百分点和 3 .
关键词 铜锡多金属硫化矿 浮选 捕收剂 铜精矿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萃取剂KM的萃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红鹰 郑伟 +5 位作者 任致伟 李箐 潘喜 董兴国 李灿益 钱磊 《湿法冶金》 CAS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简述了铜萃取剂KM的研究开发状况。连续试验表明,KM萃取剂性能优良,技术指标和萃取性能与进口的萃取剂Lix984基本一致或略好,并与Lix984有良好的兼容性。应用KM萃取剂可生产出合格的标准阴极铜产品,可以在湿法炼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KM铜萃取剂 合成 萃取性能 炼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太阳能直流水泵的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勋梦 刘祖明 +4 位作者 王文仪 李杰慧 李光明 廖华 侯立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5,28,共3页
自行配置了一套小型太阳能直流水泵,该设备具有装置简单、经济成本低、稳定性好及实用等优点,并在昆明地区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度大于450W/m2时该设备运行良好,并且提水高度在0~30m时较适用。可用于阳光充足无电... 自行配置了一套小型太阳能直流水泵,该设备具有装置简单、经济成本低、稳定性好及实用等优点,并在昆明地区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度大于450W/m2时该设备运行良好,并且提水高度在0~30m时较适用。可用于阳光充足无电力地区的深井取水、农作物灌溉、及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水泵 提水高度 流量 辐照度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窄流螺旋分级机的研制与工业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家栋 黄云平 +2 位作者 富文彬 廖佳 万小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103,109,共4页
为解决斜窄流分级设备高度高,与磨机构成闭路时给料不能形成自流而需耗费动力用泵输送的问题,将斜窄流分级设备与螺旋提砂器相结合,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分级设备——斜窄流螺旋分级机。在云锡公司个旧卡房选厂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场使... 为解决斜窄流分级设备高度高,与磨机构成闭路时给料不能形成自流而需耗费动力用泵输送的问题,将斜窄流分级设备与螺旋提砂器相结合,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分级设备——斜窄流螺旋分级机。在云锡公司个旧卡房选厂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场使用的螺旋分级机相比,斜窄流螺旋分级机的分级质效率提高3~15个百分点,单位能耗降低45%,而且单位造价处理能力是螺旋分级机的2.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窄流螺旋分级机 工业试验 分级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窄流内固粒在斜板面上沉积与滑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晓熠 许锦康 +1 位作者 陈家栋 王文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5-128,共4页
基于对斜窄流澄清—浓密箱斗生产作业的数年观察与实测,经长期试验研究查明了斜窄流内固粒在斜板面上沉积与滑落的主要规律。在斜窄流的沉降区段,粗粒或重粒率先沉积,最细粒或轻粒沉积在板面的顶部区域。沉积物沿倾角为α的板面连续滑落... 基于对斜窄流澄清—浓密箱斗生产作业的数年观察与实测,经长期试验研究查明了斜窄流内固粒在斜板面上沉积与滑落的主要规律。在斜窄流的沉降区段,粗粒或重粒率先沉积,最细粒或轻粒沉积在板面的顶部区域。沉积物沿倾角为α的板面连续滑落,先决条件是其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表面阻力。优选板材、优化设计与制做使表面阻力减至最小,板面顶部区域沉积物积累的厚度、质量与重力达到一定值,自行滑落即发生且持续。板间通道堵塞的主要原因在于箱斗内沉积物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窄上升流 澄清—浓密箱斗 粘泥结垢 斜板间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红山铁矿选矿厂降低尾矿品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晓熠 杨杰伟 陈家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3,152,共3页
大红山铁矿选矿厂尾矿铁品位较高,为27.92%,金属损失严重。进一步降低尾矿铁品位,综合回收利用资源势在必行。为此,进行了4个方案的试验研究。其中高梯度强磁选流程(高梯度强磁粗选、高梯度强磁精选、高梯度强磁扫选)获得了尾矿铁品位降... 大红山铁矿选矿厂尾矿铁品位较高,为27.92%,金属损失严重。进一步降低尾矿铁品位,综合回收利用资源势在必行。为此,进行了4个方案的试验研究。其中高梯度强磁选流程(高梯度强磁粗选、高梯度强磁精选、高梯度强磁扫选)获得了尾矿铁品位降至11.96%、铁精矿品位52.38%、回收率73.97%的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品位 资源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铅锌白铜热挤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云杰 闫洪 +1 位作者 李云飞 杨祖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4-85,89,共3页
对含铅锌白铜的热挤压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挤压温度780~880℃,挤压速度400~600mm/s,挤压力15MPa,能够挤压出含铅锌白铜铜圆杆;热挤压后,含铅锌白铜合金杆的抗拉强度是460.33MPa,伸长率为19.4%。
关键词 含铅锌白铜 热挤压工艺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多晶质量检测分析中的磷检电阻率曲线研究
18
作者 董俊 史冰川 +1 位作者 何永国 栾石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97-2004,共8页
本文对几种典型的实测电阻率曲线进行分析,利用普凡公式和补偿后净载流子导电模型对曲线的异常进行了合理解释并用低温红外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采用硼磷杂质浓度补偿净值方法计算出的数据接近实测情况,电阻率特性曲线符合普凡公式... 本文对几种典型的实测电阻率曲线进行分析,利用普凡公式和补偿后净载流子导电模型对曲线的异常进行了合理解释并用低温红外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采用硼磷杂质浓度补偿净值方法计算出的数据接近实测情况,电阻率特性曲线符合普凡公式描述的规律,可作为理论特性曲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多晶 磷检 电阻率 净载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硅在微波场中动态升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蔺琎 亢若谷 +2 位作者 郭胜惠 苏杰 尚小标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1,共7页
为研究多晶硅在微波熔炼中的动态升温特性,优化微波熔炼工艺参数,以多晶硅为原料进行微波熔炼实验,探讨微波功率、物料量和物料粒度等因素对多晶硅在微波场中升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微波功率、减少物料质量,有利于提高物料... 为研究多晶硅在微波熔炼中的动态升温特性,优化微波熔炼工艺参数,以多晶硅为原料进行微波熔炼实验,探讨微波功率、物料量和物料粒度等因素对多晶硅在微波场中升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微波功率、减少物料质量,有利于提高物料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效率;在实验范围内,粒度越小,物料在微波场中的升温速率越快;按重要隶属度排行,功率条件重要度最高,其次是物料质量,粒度对物料升温速率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多晶硅 功率 物料量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l_4氢化转化为SiHCl_3过程的热力学 被引量:9
20
作者 侯彦青 谢刚 +3 位作者 陶东平 俞小花 李荣兴 宋东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02-3210,共9页
应用有关热力学数据研究了与多晶硅主要生产工艺即西门子法相关的"Si-Cl-H"三元系的复杂化学反应,研究SiCl4氢化转化为SiHCl3过程中可能发生的15个反应,给出15个反应的ΔG mΘ—T图;并确定5个独立的反应,给出这5个独立反应的... 应用有关热力学数据研究了与多晶硅主要生产工艺即西门子法相关的"Si-Cl-H"三元系的复杂化学反应,研究SiCl4氢化转化为SiHCl3过程中可能发生的15个反应,给出15个反应的ΔG mΘ—T图;并确定5个独立的反应,给出这5个独立反应的K pΘ—T图;高温时主反应(1)的K pΘ增长较慢,而反应(2)和(5)的K pΘ快速增大,1 373 K时,主反应(1)的K pΘ较小,为0.157 1。进一步研究温度、压强和进料配比n H 2/nSiCl4对SiCl4氢化率的影响,并绘制出SiCl4氢化率随这些因素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压强和进料配比一定时,SiCl4的氢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增大压强或增加进料配比n H 2/nSiCl4都会提高SiCl4的氢化率;SiCl4氢化转化为SiHCl3过程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为1 000℃,压强为0.3 MPa,进料配比n H 2/nSiCl4为4,在此条件下,SiCl4的氢化率为2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l4 SiHCl3 热力学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