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的关联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元 梁军 +4 位作者 谢宪 姜斌 冯琳 孙国文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120,共10页
【目的】明确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的关联性,筛选与赤松枯梢病呈显著关联的植物物种,为通过林分内植物物种组成改造来调控赤松枯梢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120块临时... 【目的】明确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的关联性,筛选与赤松枯梢病呈显著关联的植物物种,为通过林分内植物物种组成改造来调控赤松枯梢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120块临时样地进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以及赤松枯梢病病情调查,计算各植物物种重要值,应用方差比率法检验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判定病情-植物物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灌草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正关联(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木层赤松和黑松,灌木层胡枝子以及草本层白茅、败酱、宽蕊地榆、木防己、茜草、射干、狭叶珍珠菜、野菊、野青茅和紫花地丁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P<0.05);与乔木层麻栎、山槐、栓皮栎和盐肤木,灌木层大花溲疏和葎叶蛇葡萄,以及草本层灯心草、鹅绒藤、毛秆野古草、香茶菜、杏叶沙参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赤松和黑松、灌木层胡枝子和紫穗槐以及草本层白茅、败酱、桔梗、宽蕊地榆、木防己、茜草、射干、狭叶珍珠菜、野菊、野青茅和紫花地丁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P<0.05);与乔木层麻栎、山槐、栓皮栎、水榆花楸和盐肤木,灌木层大果榆、大花溲疏、葎叶蛇葡萄、小花扁担杆和郁李以及草本层灯心草、鹅绒藤、毛秆野古草、香茶菜、杏叶沙参和鸭跖草为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P<0.05)。2种分析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较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更为灵敏。【结论】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中的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形成了稳定的共存状态,其中13种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呈正关联趋于共存,对赤松枯梢病流行具有促进作用;9种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呈负关联难以共存,对赤松枯梢病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减少植物群落中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共存植物物种,或增加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难以共存植物物种,达到赤松枯梢病生态调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枯梢病 植物物种 种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枯梢病叶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宪 梁军 +3 位作者 张铭 胡瑞瑞 程元 张星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在微生物层面研究枯梢病与植物针叶内生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分析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差异,为松枯梢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赤松(Pinus densiflora)不同染病程度的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病害的加重,P. de... 在微生物层面研究枯梢病与植物针叶内生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分析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差异,为松枯梢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赤松(Pinus densiflora)不同染病程度的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病害的加重,P. densiflora针叶内生真菌丰富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无病斑针叶内生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最高,优势属为Lapidomyces和Selenophoma,病害导致优势菌相对丰度的降低。通过对不同染病情况的P. densiflora针叶内生真菌的测定,明确了枯梢病不同发病程度的P. densiflora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枯梢病 内生真菌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铭 梁军 +3 位作者 李箐 谢宪 程元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156,共8页
[目的]研究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代谢系统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其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处理时间段内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代谢系统酶活性,以及对电导率、丙... [目的]研究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代谢系统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其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在不同处理时间段内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对松球壳孢菌代谢系统酶活性,以及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可显著影响松球壳孢菌代谢系统中各关键酶活性。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在处理8~12 h内达到峰值,为75.25 U·(g·min)^(-1)、0.066 U·(g·s)^(-1)、5.8U·(g·s)^(-1)和12.33 U·(g·s)^(-1),分别是初始时的1.96、6.09、16.37和7.86倍;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处理12~24 h内显著下降,由初始时的0.55、0.066、2.35 U·(g·min)^(-1)下降至0.18、0.03、0.66 U·(g·min)^(-1),后下降趋缓;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辅酶Ⅰ含量在处理12h内呈快速下降趋势,由初始时的30.33U·(g·min)^(-1)、15.55U·(g·min)^(-1)、5.70nmol·(g·min)^(-1)分别下降至10.00 U·(g·min)^(-1)、3.65 U·(g·min)^(-1)、1.34 nmol·(g·min)^(-1),处理12 h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不断升高;Na^(+),K^(+)-ATP、Mg^(++)-ATP和Ca^(++)-ATP酶活性在处理8 h或12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09、1.76和3.18μmolPi·(g·h)^(-1);此后迅速下降,处理24 h后下降趋缓并逐渐趋于0;松球壳孢菌细胞膜电导率在处理12 h内显著升高,且处理组在各时间段的电导率值始终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在处理24 h内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1.06 nmol·g^(-1),处理24 h至96 h内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各处理时间段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森吉木霉M75发酵粗提液通过破坏松球壳孢菌的防御系统,阻碍了病原菌正常的生理代谢路径,从而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吉木霉 发酵粗提液 松球壳孢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混交林枯梢病不同病级针叶内部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宪 梁军 +5 位作者 朱彦鹏 时良 高燕 张铭 程元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30,共9页
[目的]揭示赤松枯梢病不同病级针叶的内部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针阔混交林(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针叶混交林(赤松—黑松Pinus thunbergii)两种林型中赤松无... [目的]揭示赤松枯梢病不同病级针叶的内部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针阔混交林(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针叶混交林(赤松—黑松Pinus thunbergii)两种林型中赤松无病斑和不同染病程度针叶内的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针阔混交林的针叶中细菌有效序列388587条,共计679个OTU,分属28个门、69个纲、205个属;在针叶混交林的赤松针叶中的细菌有效序列336600条,共计656个OTU,分属29个门、65个纲、190个属;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中,赤松无病斑针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染病针叶;无病斑针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内生细菌菌属为Massilia、Endobacter、Bryocella、Sphingomonas,染病针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Bryocella、Endobacter、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Singulisphaera相对丰度升高,Massilia和Sphingomonas占比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枯梢病侵染较严重的针叶细菌聚在一起,与无病斑针叶以及染病程度较轻的针叶细菌相区分。[结论]枯梢病菌的侵染影响了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不同混交林中赤松针叶内生细菌受枯梢病菌影响变化趋势一致,细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随枯梢病的加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混交林 枯梢病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铭 朱帆 +4 位作者 张辉 程元 谢宪 张星耀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5,共9页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 [目的]解析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M7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成分解析,并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抑菌活性的检测。[结果]从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包括醛类、萜类、酮类、烷烃类、芳烃类、酯类等。其中6-戊基-2H-吡喃-酮(6PP)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18.56%,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抑制效果最好的化合物是芳樟醇,相对含量为5.86%,并且芳樟醇的抑菌谱较广,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金黄壳囊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tica)和链格孢(Alternria sp)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达到70.00%以上。[结论]木霉属真菌普遍具有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能力,本研究成功解析了森吉木霉M75菌株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木霉的抑菌机制及抑菌物质的代谢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利用木霉属真菌开发生物防治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吉木霉 挥发性气体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成分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森吉木霉M75基因功能注释
6
作者 张铭 谢宪 +4 位作者 程元 王瑞珍 刘东焕 张星耀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8,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解析对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具有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 M75的基因组基本信息。[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PE 150为依托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森吉木霉M75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结... [目的]本研究旨在解析对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具有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 M75的基因组基本信息。[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PE 150为依托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森吉木霉M75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结果]M75菌株全基因组总长34483860 bp,GC含量49.50%,与木霉属真菌特征相吻合。在GO数据库中,森吉木霉M75共注释了28494个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有8192个基因富集在KEGG中的383条不同的在三级代谢通路中,主要集中表现在代谢途径通路(848个)、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路(330个)、抗生素的生物合成(243个)、微生物代谢通路(240个)、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18个)、碳代谢通路(112个)等相关的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中;共有2184个基因在KOG数据库中获得蛋白功能注释;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数据库中,共注释了259个糖苷水解酶GHs基因,105个糖基转移酶GTs基因,7个多糖裂解酶PLs基因,21个糖类脂解酶CEs基因,54个糖类结合组件CBMs基因。森吉木霉M75全基因组中共包含41个基因簇,451个基因,多数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生防真菌森吉木霉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木霉的遗传信息、抑菌机制及抑菌物质的代谢通路等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吉木霉 基因组 基因功能注释 次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纯林不同松枯梢病病级针叶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被引量:7
7
作者 谢宪 梁军 +3 位作者 朱彦鹏 胡瑞瑞 程元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赤松纯林中不同枯梢病病级的赤松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病—非病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差异,为赤松纯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ITS1区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赤... 【目的】研究赤松纯林中不同枯梢病病级的赤松针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病—非病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差异,为赤松纯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ITS1区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赤松纯林中赤松无病斑和不同染病程度的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在赤松纯林中,赤松无病斑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染病针叶的内部真菌多样性;无病斑针叶中内生真菌的优势菌为多臂菌属和暗色球菌属,在枯梢病菌的侵染后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无病斑针叶内生真菌与受侵染的针叶内真菌的群落构成差异显著;染病较轻的针叶与无病斑针叶相比,共生营养型真菌占比下降,病理营养型真菌占比增高,而腐生营养型真菌在全部针叶样本均占有较高的比例(37.15%~65.87%)。【结论】在赤松纯林中,赤松针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受到枯梢病侵染的影响,无病斑针叶与染病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真菌营养型分类证实腐生营养型真菌和共生营养型真菌在无病斑针叶中为主要真菌,而在染病较轻针叶中以病理营养型真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松枯梢病 内生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枯梢病生防真菌M75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铭 谢宪 +4 位作者 梁军 程元 张星耀 冯磊 时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2,共5页
为筛选对松枯梢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赤松枯梢病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为供试病原菌,赤松林地土壤真菌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真菌筛选,获得对松枯梢病原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土壤真菌M75... 为筛选对松枯梢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赤松枯梢病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为供试病原菌,赤松林地土壤真菌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真菌筛选,获得对松枯梢病原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土壤真菌M75。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所获拮抗真菌对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等8种常见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拮抗真菌M75平板对峙抑菌率为72.65%,培养液复筛抑菌率为78.78%,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将该真菌鉴定为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森吉木霉对8种常见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金黄壳囊孢抑制率为94.05%;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抑制率为82.30%;对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抑制率为77.87%。菌株M75抑菌谱广,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枯梢病菌 拮抗真菌 抑菌活性 森吉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元 梁军 +4 位作者 李箐 刘峰 谢宪 甘榕村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21,共8页
[目的]探究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效应,为合理采取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胸径结构,防控赤松枯梢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昆嵛山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块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进行赤松胸径及枯梢病病情调查,应用W... [目的]探究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效应,为合理采取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胸径结构,防控赤松枯梢病的流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昆嵛山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块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进行赤松胸径及枯梢病病情调查,应用Weibull分布拟合位置、尺度和形状参数并进行x 2检验,然后将3参数和赤松平均胸径,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表征为赤松胸径特征指标,分别与枯梢病病情指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各赤松纯林临时样地胸径结构均符合Weibull分布,其中胸径分布中心在9.66~16.25 cm,90.00%的样地胸径结构表现为正偏山状分布。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未感病赤松平均胸径、最大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和最小病级赤松平均胸径呈负相关,但检验结果为不显著;与尺度参数、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形状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位置参数呈间接显著负相关。[结论]Weibull分布能够较好地拟合赤松纯林胸径结构。赤松纯林枯梢病病情指数与胸径结构分布中心、胸径结构分布曲线形状、赤松平均胸径和感病赤松平均胸径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所测赤松最小胸径存在间接显著负相关,可采取抚育间伐等森林经营措施增加林内优势木比重,降低赤松胸径分化程度,减少感病小胸径赤松,达到赤松枯梢病生态调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松 纯林 枯梢病 效应 胸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