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静滴唑来膦酸急性期发热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浦祥玲 黄辰羊 +3 位作者 张悠扬 崔冉 盛辉 曲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73-1277,1316,共6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发生急性期发热的情况和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根据用药后3 d内是否发生发热(耳温>38℃)...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发生急性期发热的情况和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根据用药后3 d内是否发生发热(耳温>38℃)分为发热(+)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的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有28例(27.45%)发生发热。唑来膦酸治疗前,发热(+)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骨钙素均高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低于发热(-)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膦酸盐的使用可以降低发热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OR值为0.985,95%CI为(0.972,0.999),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发热发生的抑制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64,既往双膦酸盐使用-发热曲线下面积为0.702,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双膦酸盐使用对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静滴唑来膦酸急性期发热反应有一定价值。结论 27.45%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静滴唑来膦酸后发生急性期发热反应(耳温>38℃),高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既往双膦酸盐使用可减少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热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唑来膦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小鼠骨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浦祥玲 崔冉 +1 位作者 盛辉 曲伸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小鼠骨组织微结构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20只4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标准饮食组(control,n=9)喂食标准饮食,高脂饮食组(HFD,n=11)喂食高脂食物诱导小鼠脂肪肝模型。12周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的血液...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小鼠骨组织微结构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20只4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标准饮食组(control,n=9)喂食标准饮食,高脂饮食组(HFD,n=11)喂食高脂食物诱导小鼠脂肪肝模型。12周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的血液、肝脏、股骨、胫骨样本。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肝脏组织经HE和油红O染色,测定肝脏的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micro-CT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对两组骨样本数据进行比较,数据包括:骨总体积(TV)、骨量(BV)、骨体积分数(BV/TV)、连接密度(Conn.D)、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表观密度(Ap.Dens)、实质密度(Mat.Dens)及各向异性程度(DA),部分股骨HE染色测量骨髓脂肪含量。结果:高脂饮食组小鼠均成功建立脂肪肝模型;与标准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小鼠的股骨具有低TV[(2.128±0.591)mm^3vs.(3.570±0.330)mm^3,P<0.001]、Tb.N[(1.769±0.218)/mm vs.(2.284±0.726)/mm,P=0.030]、SMI(2.950±0.242 vs.3.820±0.729,P=0.004)以及较高的Tb.Sp[(0.595±0.083)mm vs.(0.472±0.116)mm,P=0.013];高脂饮食组胫骨TV[(1.127±0.338)mm^3vs.(1.741±0.683)mm^3,P=0.017]和SMI(2.431±0.501 vs.3.188±0.465,P=0.003)也低于标准饮食组。骨髓组织形态分析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骨髓中每mm2脂肪滴的数目(AD)显著高于标准饮食组(5.5±2.2 vs.2.6±0.5,P=0.042),AD的多少与TV显著相关(股骨:r=-0.756,P=0.030;胫骨:r=-0.771,P=0.025)。结论:脂肪肝对小鼠的骨微结构有着不良影响,而骨髓的脂化可能是导致这一病理现象的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骨微结构 MICRO-CT 骨矿密度 骨髓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