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接枝改性共聚物的制备及分散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秋波 蒋平平 +2 位作者 张萍波 唐敏艳 俞小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1-1437,共7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木质素磺酸钠(SL)、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单体合成共聚物SL-AA-MA-APEG。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SL-AA-MA-APEG对水性油墨颜料分散性能的影响。SL-AA-MA-APEG最优...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木质素磺酸钠(SL)、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为单体合成共聚物SL-AA-MA-APEG。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SL-AA-MA-APEG对水性油墨颜料分散性能的影响。SL-AA-MA-APEG最优工艺条件为:m(SL)∶m(AA)∶m(AM)∶m(APEG)=1∶4∶4∶1;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5 h。通过FTIR证明木质素成功接枝改性。Zeta电位/纳米粒度、紫外光谱、SEM和流变分析,对SL-AA-MA-APEG的分散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SL-AAMA-APEG用量为颜料质量的2.5%时,对水性油墨颜料的分散效果最好,粒径最小为190.1 nm。且与市售分散剂WP-A10相比,自制分散剂与市售WP-A10分散剂的抗颜料沉降性能相当,颜料分散均匀性优于市售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丙烯酸 丙烯酰胺 烯丙基聚乙二醇 共聚物 分散剂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陆亚东 葛硕硕 +4 位作者 张萍波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123,共6页
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P-PDMS)取代部分多元醇原料蓖麻油,通过预聚体法制得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利用醇羟基和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应,引入不同含量的HP-PDMS到WPU链段中,制备出WPU/HP-PDMS复合材料。同时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 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P-PDMS)取代部分多元醇原料蓖麻油,通过预聚体法制得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利用醇羟基和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应,引入不同含量的HP-PDMS到WPU链段中,制备出WPU/HP-PDMS复合材料。同时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热稳定性测定、静态接触角测试及拉伸测试探讨复合材料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HP-PDMS成功改性蓖麻油基WPU;随着HPPDM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5%)从225℃增加到248.5℃,同时,少量HP-PDMS的引入可以一定范围内提高材料的疏水性及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二元醇 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 预聚体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葛硕硕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5,共8页
以蓖麻油和聚醚硅氧烷二元醇(PEPSO)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在预聚体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聚醚硅氧烷二元醇,通过醇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将PEPSO引入到植物油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制备出PEPSO改性聚氨酯材料,并通... 以蓖麻油和聚醚硅氧烷二元醇(PEPSO)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在预聚体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聚醚硅氧烷二元醇,通过醇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将PEPSO引入到植物油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制备出PEPSO改性聚氨酯材料,并通过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粒径测试、热稳定性测定、表面疏水性测试及力学性能测试探讨PEPSO的含量对聚氨酯乳液与胶膜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PEPSO成功接入到了聚氨酯分子主链中;随着PEPSO含量的增加,热稳定性逐渐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呈减小的趋势;少量PEPSO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疏水性及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 蓖麻油 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敏 蒋平平 +4 位作者 张萍波 胡令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3,86,共4页
以天然多羟基化合物蔗糖为交联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不使用传统的交联剂和有机锡类催化剂,在无催化剂条件下成功合成蔗糖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了蔗糖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糖的引入,胶膜的耐水性增... 以天然多羟基化合物蔗糖为交联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不使用传统的交联剂和有机锡类催化剂,在无催化剂条件下成功合成蔗糖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了蔗糖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糖的引入,胶膜的耐水性增强;改性后的聚氨酯热稳定性提高,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50℃;改性后的产物力学性能有较大提升,蔗糖质量含量为3%时,拉伸强度52MPa,断裂伸长率2200%;蔗糖改性的水性聚氨酯表面粗糙度增加,微相分离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水性聚氨酯 二羟甲基丙酸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羧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陆亚东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1,共7页
以蓖麻油(CO)、2-2-双(羟甲基)丙酸(DMP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氨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通过酸解法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须(CNC)与WPU超声物理共混,利用纳米纤维素晶须与WPU基体之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制得纳米... 以蓖麻油(CO)、2-2-双(羟甲基)丙酸(DMP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氨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WPU),通过酸解法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须(CNC)与WPU超声物理共混,利用纳米纤维素晶须与WPU基体之间强烈的氢键作用制得纳米复合材料(WPU/CNC)涂膜。通过红外光谱、粒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超热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来测试涂膜的性能。研究表明,在CNC的添加量为0.25%(质量分数,下同)时,可获得分散性良好及性能优异的聚氨酯涂膜,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17.56 MPa增强到27.96 MPa;并且涂膜的热稳定性,硬段的分解温度及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 纳米纤维素晶须 复合材料 预聚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O/TiO_2复合改性有机硅苯丙树脂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娄丽丽 张萍波 +2 位作者 蒋平平 范永生 唐敏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1,45,共7页
利用马来酸酐和KH560对可再生资源蓖麻油进行改性,将—Si(OCH3)3引入到蓖麻油分子中得到了KH560和马来酸酐共改性蓖麻油(GMCO),利用核磁(1H-NMR)、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GMC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KH560作为偶联... 利用马来酸酐和KH560对可再生资源蓖麻油进行改性,将—Si(OCH3)3引入到蓖麻油分子中得到了KH560和马来酸酐共改性蓖麻油(GMCO),利用核磁(1H-NMR)、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GMC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KH560作为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将GMCO和钛溶胶与有机硅苯丙树脂进行复配得到GMCO/TiO2复合改性有机硅苯丙树脂涂膜,通过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热重分析(TG)及涂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地对有机硅苯丙树脂进行了改性,改性后的涂膜其稳定性得到了提高,钛原子的引入能提高涂膜的附着力,且GMCO的引入及其用量的增加能分别改善涂膜的柔韧性和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钛溶胶 有机硅苯丙树脂 涂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硅氧烷/聚半硅氧烷双重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硕硕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04-1510,1517,共8页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15、WPU-15-2、WPU-15-4、WPU-15-6、WPU-15-8)。利用FTIR、1HNMR、TGA、SEM、TEM和粒径分析仪对DDSQ-40H及PEPSO/DDSQ-40H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并探讨了DDSQ-40H对聚氨酯材料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TGA结果表明,与不含DDSQ-40H的聚氨酯材料相比,当DDSQ-40H6用量为8%(以扩链剂乙二胺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乃%)提高了22.5℃静态接触角、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随DDSQ-40H用量的增加,粒子问出现团聚现象,但仍能均匀分散于水性聚氨酯基体中,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增大,样品WPU-15-6的静态接触角达到90.4°;拉伸测试结果表明,DDSQ-40H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由WPU-15的9.7MPa增至WPU-15-6的16.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 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 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苯丙树脂的制备及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性能
8
作者 娄丽丽 张萍波 +2 位作者 范永生 唐敏艳 蒋平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为了改善膜的附着力、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环氧苯丙树脂,并将此树脂与无机钛溶胶进行复配得到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膜。考察了工艺条件、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分布的影... 为了改善膜的附着力、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环氧苯丙树脂,并将此树脂与无机钛溶胶进行复配得到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膜。考察了工艺条件、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单体总质量14%的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反应温度9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用量为7.5%(以单体总质量计)时,制得的环氧苯丙树脂其Mn=5985、Mw=13 826及PDI=2.31。通过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热重分析(TG)、涂膜性能测试表明,成功地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环氧苯丙树脂膜相比,其热稳定性提高不明显但具有优良的涂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 苯丙树脂 有机-无机杂化膜 涂膜性能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