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旺苍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彬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旺苍县是四川省40个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之一。本文通过对旺苍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的实施概况、成效经验、发展特点的研究,分析了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川北地区现代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旺苍县 现代林业 重点县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旺苍县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彬 杜朝云 赵洪斌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林业专业合作社对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旺苍县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初步成效和发展特点的研究,分析了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旺苍县林业专业... 林业专业合作社对山区丘陵地区的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旺苍县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初步成效和发展特点的研究,分析了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旺苍县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林业专业合作社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旺苍县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侯平 莫开林 赵家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本文分析了旺苍县核桃产业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做法,从苗木品种、林业专合组织、核桃综合管护、产品品质和发展投入等方面探讨了旺苍县核桃产业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突破性推进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旺苍县及毗邻... 本文分析了旺苍县核桃产业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做法,从苗木品种、林业专合组织、核桃综合管护、产品品质和发展投入等方面探讨了旺苍县核桃产业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突破性推进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旺苍县及毗邻县(区)核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苍县 核桃 产业发展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旺苍县核桃托管模式发展初探——以黄花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彬 赵家国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在农村劳动力结构改变和新型土地运营模式调整的背景下,托管模式应运而生,发展推广专合社托管模式,是现代农林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本文以旺苍县黄花山核桃专合社为例,对其核桃托管模式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 在农村劳动力结构改变和新型土地运营模式调整的背景下,托管模式应运而生,发展推广专合社托管模式,是现代农林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本文以旺苍县黄花山核桃专合社为例,对其核桃托管模式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部分对策与建议,对旺苍县核桃托管模式的推广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管模式 二次返利 专业合作社 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中龄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勇智 吴俊 +3 位作者 肖兴翠 陈林武 颜明 代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1,共5页
为了给杜仲中龄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了杜仲中龄林间伐试验以及合理经营密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杜仲林分胸径、树高、冠幅、单株皮质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2)间伐后2 a,不同保留密度林分间胸径、树高、冠幅... 为了给杜仲中龄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了杜仲中龄林间伐试验以及合理经营密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杜仲林分胸径、树高、冠幅、单株皮质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2)间伐后2 a,不同保留密度林分间胸径、树高、冠幅、单株皮质量生长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 <0.01),胸径、冠幅、单株皮质量及林分皮质量均以密度2 130株/hm^2生长量最大,与1 620株/hm^2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5400株/hm^2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 <0.01);3)以1 620~2 130株/hm^2种植密度最有利于促进杜仲中龄林的生长和杜仲皮产量的增加,但后续还需要继续进行间伐调整;4)根据调查的平均胸径和冠幅数据建立了杜仲人工林不同径阶林分密度表,利用该表,可以根据林分的胸径和冠幅生长情况确定合理的经营密度,通过多次对林分密度进行调整,促进杜仲林分的生长及皮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中龄林 间伐试验 合理经营密度 树皮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陵江中游黑尾(鱼央)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骏 郭延蜀 +3 位作者 鄢思利 邹成坤 曾小琴 杨睿龄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6-482,共7页
对2012年2-12月用地笼在嘉陵江中游捕获的154尾(♀82,♂72)黑尾,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嘉陵江中游目前渔获的黑尾体长39.99~70.07mm,体质量1.23~7.79 g。可分为4个年龄... 对2012年2-12月用地笼在嘉陵江中游捕获的154尾(♀82,♂72)黑尾,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嘉陵江中游目前渔获的黑尾体长39.99~70.07mm,体质量1.23~7.79 g。可分为4个年龄组,以2龄个体为主。生长以3龄为分界,3龄前生长速度快,3龄后生长速度减慢。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0.00001123 L3.168(r2=0.938)。雌鱼的Fulton肥满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而Clark肥满度雌鱼2龄时达到最大,雄鱼3龄时达到最大,之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雌、雄性比为1.14∶1。雌、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绝对繁殖力为57~106粒/尾,平均83.67粒/尾。分批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场为底质为砂、砾石的流水滩。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虾、鱼卵、小鱼和螺为食,生殖季节不停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 生物学 嘉陵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建 吴俊 +4 位作者 肖兴翠 杨滨豪 李金武 王泽亮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了摸清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对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 为了摸清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对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共有95科223属290种。科属构成丰富多样,科的构成上寡种科最多,有44科136种,分别占总科数的46.3%,占总种数的46.9%;属的构成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有178属,占总属数的79.8%,占总种数的61.4%。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略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3.1%。解毒和清热是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分别占总种数的44.5%和42.1%。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或全株和根与根茎入药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3.6%和22.3%。综上所述,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长类型、功效、药用部位等类型多样,但缺乏规范的保护和利用计划,建议制定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为该区域内中药材资源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南麓 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生长类型 药用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舒联方 盛晓琼 李德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实地调查和环刀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7种典型生态系统(糙野青茅草地、柳树灌丛、白桦林、混交林、冷杉林、云杉林和方枝柏林)的土壤持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系统土壤容... 采用实地调查和环刀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7种典型生态系统(糙野青茅草地、柳树灌丛、白桦林、混交林、冷杉林、云杉林和方枝柏林)的土壤持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系统土壤容重随深度极显著上升而持水能力随深度极显著下降,生态系统系统类型对土壤容重和持水能力有极显著影响,以混交林土壤平均容重最小和持水效果最好;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的最大持水能力为90 870 361 t,主要贡献都是草地生态系统和混交林。生态系统对区域土壤持水的贡献取决于其面积的大小及其本身的持水能力。基于土壤持水能力的生态系统定向管理中,应加强混交林的建设,在构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群落的结构及减少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持水能力 生态系统 王朗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中山地段几种林分的乔木特征及碳储存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德文 盛晓琼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为了解川西北中山地段不同森林的林分结构和碳储存与分配特征,本研究以位于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区中山地段的日本落叶松林、黄柏林、华山松林、野核桃林和混交林为对象,对其林分结构、乔木碳储存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森林... 为了解川西北中山地段不同森林的林分结构和碳储存与分配特征,本研究以位于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区中山地段的日本落叶松林、黄柏林、华山松林、野核桃林和混交林为对象,对其林分结构、乔木碳储存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森林的物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存在极大差异。林分的碳储量介于96.88±2.20 MgC hm^(-2)和282.61±7.94 MgC hm^(-2)之间,林木中的碳主要储存在地上部分;林分及各部分的碳储量具有极大的差异。仅就碳储量现状而言,野核桃林最优,混交林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特征 林分结构 碳储存与分配 中山地段 老河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形态对长期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瑞琪 赵家国 +2 位作者 刘银占 陈国鹏 鲜骏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08-4017,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s)模拟增温,研究了长期模拟增温下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片叶长、叶厚等叶形态的响应,采用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叶形态的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限制岷江冷杉幼苗叶片的增长、增宽和叶面积、体积的扩大,使叶长、叶宽、叶面积、叶体积分别较对照减小12.77%、11.86%、17.76%、11.49%;增温促进叶片厚度的增加,较对照增加7.27%;除叶长宽比外,增温对其余叶形态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温度、叶龄的交互效应对叶长和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对叶宽和叶厚影响不显著(P>0.05)。两种表型可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除1 a叶叶长外,增温不同程度增大各叶形态可塑性。长期增温使冷杉幼苗叶片有旱生倾向且形态值更发散。研究提供了岷江冷杉幼苗叶片对长期增温的差异性响应证据,为评估青藏高原东缘优势植物对响应气候变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岷江冷杉 异龄叶 叶形态 叶形态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林采伐迹地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小智 孙泽平 +3 位作者 兰立达 李兴红 蒲永波 李德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9-36,共8页
炼山在华西雨屏区造林时广泛应用,杉木林采伐迹地炼山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林(对照)及其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炼山方式后采样测定土壤pH值、全N、P、K及其有效性以及Ca和Mg含量等,旨在阐... 炼山在华西雨屏区造林时广泛应用,杉木林采伐迹地炼山后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林(对照)及其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炼山方式后采样测定土壤pH值、全N、P、K及其有效性以及Ca和Mg含量等,旨在阐明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采伐迹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短期效应。结果表明:炼山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能显著增加土壤0~40 cm层的全N含量。不同土层的P含量对炼山的响应不同,炼山后表层土(0~20 cm)的全K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层土(20 cm^40 cm)是先下降、后增加,底层土(40 cm^60 cm)持续下降。炼山后土壤中速效N、有效P的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K的含量先下降,后增加。炼山后的土壤表层Ca含量显著增加,但对土壤中层和底层土的Ca含量影响趋势无规律。土壤各层中的Mg含量在炼山后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山 杉木人工林 土壤养分 华西雨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皆伐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人工林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松莉 邹成坤 +1 位作者 兰立达 李德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48-51,共4页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一,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值得深思.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皆伐和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库的影响.结果如下:(1)皆伐所造成的干材C转移量为85.9(&...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一,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值得深思.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皆伐和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库的影响.结果如下:(1)皆伐所造成的干材C转移量为85.9(±7.6)t·hm-2、(2)炼山所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和凋落物C量损失分别为8.8(±0.3)t·hm-2、0.19(±0.02)t·hm-2和2.80(±0.08)t·hm-2、(3)炼山能显著降低0 ~60 cm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其C损失量为39.5(±1.0)t·hm-2.炼山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燃烧所释放CO2量为188.1 t·hm-2.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人工林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库 采伐剩余物 炼山 杉木人工林 华西雨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凋落叶腐解对生菜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13
作者 赵洪斌 王守强 +2 位作者 胡开波 左明华 朱子政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6-21,共6页
本实验以生菜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对杨树凋落叶在土壤腐解过程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4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1(30 g·pot-1)、A2(60 g·pot-1)、A3(90 g·pot-1)和对照CK(不施加凋落叶),分别将各处理凋落叶与8 k... 本实验以生菜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对杨树凋落叶在土壤腐解过程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4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1(30 g·pot-1)、A2(60 g·pot-1)、A3(90 g·pot-1)和对照CK(不施加凋落叶),分别将各处理凋落叶与8 kg土壤混合后装盆,播种生菜。在播种后50 d测定生菜株高、生物量及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A3处理植株株高受到显著抑制,A2、A3处理植株生物量积累受到显著抑制;2)受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凋落叶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A2、A3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大于对照(CK),且随凋落叶处理量增大呈渐增趋势;4)各处理叶片可溶性糖(S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可溶性蛋白(SP)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CK)。由此可见,杨树凋落叶在土壤腐解的过程中生菜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在高量处理时表现为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凋落叶 生菜 化感作用 生长 抗性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