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小食心虫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郭丽娜 方程 +2 位作者 李怡萍 许向利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34,共9页
【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以及测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室内继代饲养的和从田间采集的梨小食心虫,在室内同等条件下饲养,... 【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自然种群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以及测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室内继代饲养的和从田间采集的梨小食心虫,在室内同等条件下饲养,较系统地观察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主要生命表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蛹期极显著长于自然种群(t=-10.78,df=4,P=0.0004);卵期、幼虫期以及预蛹期均稍长于自然种群,但无显著差异。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极显著高于自然种群(存活率:t=-7.61,df=4,P=0.0016;化蛹率:t=-24.32,df=4,P=0.0017;羽化率:t=-6.96,df=4,P=0.0022);两个种群的卵孵化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及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自然种群蛀果率高于室内继代饲养种群,但差异不显著。生命表分析表明,梨小食心虫室内继代饲养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平均世代周期T、周限增长率λ均极显著高于自然种群(I:t=-12.20,df=4,P=0.0003;R0:t=-11.72,df=4,P=0.0003;rm:t=-9.77,df=4,P=0.0006;T:t=-12.05,df=4,P=0.0003;λ:t=-9.79,df=4,P=0.0006),种群加倍时间Dt极显著低于自然种群(t=7.17,df=4,P=0.0020)。【结论】室内继代饲养种群在室内连续饲养50多代后,与自然种群比较,不仅各生命表参数和钻蛀危害果实的能力没有下降,反而在与自然种群同等的室内饲养条件下,表现了更好的适应性,在本供试条件下,后代具有更大的种群增长潜力。所以,利用室内继代饲养种群进行的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与防治实践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自然种群 室内饲养种群 生物学特性 生命表参数 种群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生境下耐药性生防放线菌的生物学习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卫 贾琳 +1 位作者 陈金凤 宗兆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目的】明确从特殊生境中获得的生防放线菌的耐药性及其生物学习性,为生防菌的筛选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比较6种供试生防放线菌各种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及发酵产物的干物质量,初步确定其最佳发酵和营养条件;用对峙法测定供试生防菌的... 【目的】明确从特殊生境中获得的生防放线菌的耐药性及其生物学习性,为生防菌的筛选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比较6种供试生防放线菌各种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及发酵产物的干物质量,初步确定其最佳发酵和营养条件;用对峙法测定供试生防菌的耐药性及抑菌谱;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供试生防菌在盆栽试验中的根际定殖能力。【结果】发酵和营养条件试验表明,高氏1号为菌株JSJF7的最佳培养液,菌株JSGF10、GXDM6、JSGF4、JSCK14和JSJF5的最佳培养液均为SNB;供试生防菌对50%多菌灵、40%五氯硝基苯和25%氰烯菌酯的耐药性较强;供试生防菌对选用的多种靶标病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供试的6株生防菌均能在茄子根际定殖,但以菌株GXDM6的定殖能力最强。【结论】从特殊生境中获取耐药生防菌使菌药混用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特种有益菌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生境 拮抗放线菌 耐药性 生物学习性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昆虫饲养设备在昆虫学实验室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宋月 李冬娴 +4 位作者 樊永亮 武丽娟 张战凤 刘小凤 刘同先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0-774,共5页
本文比较了智能人工气候箱、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和简易型养虫室等4种常用昆虫饲养设备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正在应用的昆虫饲养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几种设... 本文比较了智能人工气候箱、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和简易型养虫室等4种常用昆虫饲养设备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正在应用的昆虫饲养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几种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智能型人工气候箱和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可用于饲养对温度、湿度及光照要求较高的寄主植物及昆虫;智能型光照培养箱适用于对温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而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的试验;简易养虫室造价低,较容易建立,适用于饲养普通试验观察的昆虫种群。本文对4种设备的比较为农业科学研究中昆虫饲养设备的选择及管理维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箱 光照培养箱 养虫室 昆虫饲养 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抗甲霜灵菌株筛选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国莉玲 左豫虎 +5 位作者 柯希望 王晓杰 韩德俊 韩青梅 康振生 黄丽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3-629,共7页
以大豆疫霉野生菌株Pmg1为亲本,采用药剂驯化法获得抗甲霜灵菌株。初步研究抗药菌株的抗性水平、菌丝生长阶段抗性的稳定性、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形态、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产生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 以大豆疫霉野生菌株Pmg1为亲本,采用药剂驯化法获得抗甲霜灵菌株。初步研究抗药菌株的抗性水平、菌丝生长阶段抗性的稳定性、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形态、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产生能力等生物学特性,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结果表明,获得5株抗甲霜灵菌株Pmg1-Mtr1、Pmg1-Mtr2、Pmg1-Mtr3、Pmg1-Mtr4、Pmg1-Mtr5,抗性水平分别可达到野生亲本的3 793.7、5 581.7、5 773.9、4 409.3和5 476.0倍,且抗性可在菌丝阶段稳定遗传。与野生菌株Pmg1相比,抗药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菌丝、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在形态上与野生菌株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抗药菌株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产量显著降低。表明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容易产生抗性,抗药菌株在菌丝阶段抗药性的保持对甲霜灵没有依赖性。菌株除抗药性提高、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产生能力下降外,其它生物学性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甲霜灵 抗性诱导 药剂驯化 抗药稳定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卵次数和寄主幼虫龄期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螟蛉盘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朋阳 李贤 +1 位作者 刘同先 张世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5-1104,共10页
【目的】评价本地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对重大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寄生潜能。【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寄生偏好性... 【目的】评价本地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对重大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寄生潜能。【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寄生偏好性;采用非选择性试验研究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1,2或3龄幼虫后子代蜂的发育历期、出茧数、羽化率、性比(雌性占比)、成蜂寿命及个体大小;通过直接观察法确定羽化后24 h已交配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产卵次数,测定不同产卵次数对螟蛉盘绒茧蜂子代的发育历期、出茧数、羽化率、性比、成蜂寿命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采用小叶碟法测定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时,寄生率为34%~54%,卵-幼虫历期为8.7~9.9 d,蛹历期为3.9~4.1 d,每头寄主出茧数为19.7~41.2粒,羽化率为84.4%~92.0%,雌性占比为31.5%~38.8%;子代雌成蜂的个体均大于雄成蜂的;寄生草地贪夜蛾1或3龄幼虫时子代雌成蜂的寿命明显长于雄成蜂的。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在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上的产卵次数对子代蜂生物学特性影响显著。随产卵次数增加螟蛉盘绒茧蜂子代雄成蜂寿命缩短,个体变小;与羽化后24 h已交配的螟蛉盘绒茧蜂雌成蜂寄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1次的相比,寄生3次后,螟蛉盘绒茧蜂子代蜂卵-幼虫历期显著延长了0.7 d,蛹历期缩短了0.4 d,每头寄主出茧数显著增加了25粒,雌性占比显著降低了58.8%。螟蛉盘绒茧蜂羽化后24 h已交配雌成蜂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日最大寄生量为17.5头,瞬时攻击率为0.043,平均处理时间为1.368。【结论】本研究首次评价了螟蛉盘绒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潜能,表明该寄生蜂是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本地天敌,为进一步利用本地天敌控制入侵害虫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螟蛉盘绒茧蜂 寄主幼虫龄期 产卵次数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14年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的中国绿豆品种产量和性状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智秀 邱军 +3 位作者 高金锋 高小丽 冯佰利 杨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31,共14页
利用GGE双标图、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共14 a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等12个绿豆主产省(市、自治区)的29个育种单位提供的130个参... 利用GGE双标图、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共14 a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等12个绿豆主产省(市、自治区)的29个育种单位提供的130个参试品种的生育天数、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荚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在春播组和夏播组的变异,并比较了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绿豆品种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2003—2016年春播组和夏播组绿豆产量分别增加14.0%和25.4%,年均增幅分别为1.0%和1.8%;主茎分支数分别减少12.0%和15.9%;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春播组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14%~17.01%,均值为11.33%;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2.08,平均为1.99。夏播组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96%~19.99%,均值为12.52%;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8~2.17,平均为2.07。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分析表明,春播组中产量与荚长、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不明显;夏播组中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显著正相关,与株高、主茎分支数和荚长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春播组绿豆生育天数、株高、主茎分支数、荚长和单株荚数共同决定产量60.9%的变异;夏播组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荚粒数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产量87.7%的变异。依托品种选育区域的聚类分析表明,65个春播组品种被分为4类,在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和陕西省综合表现较好;65个夏播组品种被分为6类,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综合表现较好。2003—2016年,国家每轮区试的绿豆品种产量稳步提升,表明我国绿豆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方法多样化程度较低,缺少突破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区域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纹细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简成志 乔宪凤 +3 位作者 苏莎 张晓赫 方森森 陈茂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95-99,共5页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文章总结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方面介绍了金纹细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指导田间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为在果园中综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纹细蛾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点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转录因子PsSte12的克隆及生物学分析
8
作者 黄雪玲 付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79,共7页
【目的】克隆小麦条锈菌PsSte12基因,明确其序列特征、转录活性及其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条锈菌中获得PsSte1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小麦条锈菌不... 【目的】克隆小麦条锈菌PsSte12基因,明确其序列特征、转录活性及其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条锈菌中获得PsSte1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特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小麦条锈菌不同侵染阶段的表达特征;借助酵母单杂交系统解析该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克隆到1个小麦条锈菌基因PsSte12,该基因序列含有1个全长2 553bp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组DNA序列含有4个内含子,分别位于开放阅读框第281,429,1 512,1 584位,长度分别为73,79,66和68bp。该基因编码蛋白含850个氨基酸,75个正电荷残基和90个负电荷残基。PsSte12与小麦秆锈菌、杨树锈菌、小麦赤霉菌及构巢曲霉菌中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87.9%,61.53%,24.3%和25.2%;PsSte12在小麦条锈菌侵染后24和36h大量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61倍和123倍;PsSte12具有转录活性,其N端为转录激活区。【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麦条锈菌STE类型转录因子PsSte12,证实其具有转录活性,在小麦条锈菌侵染早期诱导表达,推测其参与了小麦条锈菌的侵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转录因子PsSte12 基因克隆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旱区抗逆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亚娟 张正茂 +6 位作者 王长有 陈春环 张宏 刘新伦 杨勇 梁燕 吉万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956,共6页
为了收集、保存和了解陕西省旱区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对渭北旱塬和陕北地区的长武、蒲城、安塞、定边、靖边、府谷和神木等7县下辖的21个乡的63个村的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1049份。其中,粮... 为了收集、保存和了解陕西省旱区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对渭北旱塬和陕北地区的长武、蒲城、安塞、定边、靖边、府谷和神木等7县下辖的21个乡的63个村的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种质资源1049份。其中,粮食作物及其野生种质资源617份,果树种质资源25份,蔬菜种质资源250份,经济作物地方种质资源共157份,隶属于19科、44属、56种,其中,禾本科和豆科的属和种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9属9种和4属11种。通过对陕西省旱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这些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干旱区 农作物 地方种质资源 抗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非生物胁迫下小麦幼苗表型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晓宇 张艳娥 张林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17,169,共6页
对小麦幼苗分别进行低温(4℃)、高温(42℃)、高盐(800 mM NaCl)及干旱(20%PEG)4种非生物胁迫,从麦苗生长表型及其根、茎、叶片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不同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种胁迫处理后,小... 对小麦幼苗分别进行低温(4℃)、高温(42℃)、高盐(800 mM NaCl)及干旱(20%PEG)4种非生物胁迫,从麦苗生长表型及其根、茎、叶片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不同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种胁迫处理后,小麦幼苗生长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高温、高盐和干旱胁迫下植株干枯明显,低温下植株明显较对照矮小;高温胁迫后幼苗根长仅5 cm左右,比正常植株短8~9 cm,高盐、干旱及低温条件下植株根长比正常植株短4.83 cm;4种胁迫下叶片长度也明显小于正常植株。胁迫直接导致了小麦根、茎和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根中总蛋白含量较茎和叶中低,根对胁迫也最为敏感,高温胁迫12 h后,根中总蛋白含量达到最大3.92μg·mg^(-1),高温胁迫24 h后,茎中总蛋白含量接近15μg·mg-1,而叶片中总蛋白的含量却保持72 h持续增长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苗 非生物胁迫 表型 可溶性蛋白 抗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逆境胁迫基因TaSKIP的克隆、定位及初步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超杰 李明飞 +4 位作者 杨佳秀 许喜棠 王怡 谢彦周 王成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51,共5页
非生物逆境是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揭示小麦抗逆胁迫响应机制,并为培育转基因抗逆种质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国春中克隆出TaSKI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基因定位,同时对TaSKIP... 非生物逆境是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揭示小麦抗逆胁迫响应机制,并为培育转基因抗逆种质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国春中克隆出TaSKI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基因定位,同时对TaSKIP基因在PEG6000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克隆得到3个TaSKIP基因,其中2个基因被定位于6A和6D染色体上。序列分析表明,TaSKIP-6A编码区长为1 827bp,编码608个氨基酸,TaSKIP-B和TaSKIP-6D编码区长均为1 824bp,编码60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小麦TaSKIP蛋白与水稻、玉米和大麦等禾本科植物SKIP蛋白的同源性均大于88%,而且含有相同的SKIP/SNW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结果表明,TaSKIP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表达量上调,暗示该基因在小麦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SKIP 胁迫 克隆 定位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H系创制中培养基、秋水仙浓度的筛选及其HMW-GS组成分析
12
作者 毕珍珍 郑艳 +8 位作者 李辉 李晓建 刘雯 母学荣 朱娜 郑佳乐 宋瑜龙 闵东红 张小红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9,共8页
为了提高小麦DH系创制效率,以11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代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两种培养基(NPB-99和CHB)下小麦花药的诱导效率以及三种浓度秋水仙素处理(4、6和8 g·L^(-1))下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效率,并利用SDS-PAGE对获得的DH株系进行优... 为了提高小麦DH系创制效率,以11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代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两种培养基(NPB-99和CHB)下小麦花药的诱导效率以及三种浓度秋水仙素处理(4、6和8 g·L^(-1))下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效率,并利用SDS-PAGE对获得的DH株系进行优质亚基检测。结果表明,CHB培养基花药诱导效率优于NPB-99培养基。在三种秋水仙素浓度中,6 g·L^(-1)诱导单倍体加倍的效率最高。在所获得的33个DH系中共鉴定出16个株系携带优质亚基组合(1/7+8/5+10或1/7+9/5+10),且具有较好的烘焙品质,可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DH系 HMW-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软腐病菌早期侵染过程的转录组学分析
13
作者 宋金黄 谭红 +3 位作者 赵志博 龙友华 胡小平 樊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0,共9页
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分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在猕猴桃果实初侵染过程中的差异基因,旨在从转录调控水平上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机制,以期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新线索。结果表明,在侵染24 h和48 h分别有上调差异基因... 基于RNA-Seq测序技术分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在猕猴桃果实初侵染过程中的差异基因,旨在从转录调控水平上明确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机制,以期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新线索。结果表明,在侵染24 h和48 h分别有上调差异基因658个和921个,下调差异基因1951个和1979个;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病菌的核糖体、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途径中,参与碳源利用、有性繁殖和毒力等信号通路;将接种24 h和48 h持续上调表达的48个关键基因构建相关性网络,明确了处于网络节点的重要差异基因。本研究可为筛选猕猴桃软腐病菌重要致病基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软腐病 葡萄座腔菌 侵染机制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锋 朱荷琴 +1 位作者 肖蕊 杨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81-2090,共10页
为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 为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而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P<0.05),真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却显著低于常规棉花(P<0.05)。与非转基因棉花相比,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在花期和铃期显著增加,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在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Simpson指数在花期和铃期则显著低于常规棉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期转基因棉花和常规棉花对31种碳源的利用差异较大。转基因棉花在苗期和蕾期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胺类,花期和铃期对糖类、羧酸类和双亲化合物类的利用分别较常规棉高;吐絮期转基因和常规棉花对所有碳源的利用均较低,其中转基因棉花对糖类和羧酸类的利用高于常规棉花。研究结果显示,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花在花期和铃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显著,其与转Bt基因棉花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吉类芽孢杆菌SWL-W8的鉴定及其对白菜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 被引量:17
15
作者 卢美欢 李利军 +2 位作者 马英辉 陈雅寒 安德荣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1-800,共10页
从云南省腾冲市温泉中筛选到1株对白菜软腐病病原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SWL-W8,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抑菌活性测试,并研究了其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通过菌株形态、BIOLOG... 从云南省腾冲市温泉中筛选到1株对白菜软腐病病原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SWL-W8,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抑菌活性测试,并研究了其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通过菌株形态、BIOLOG及16S rDNA鉴定SWL-W8菌株为埃吉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并发现该菌株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利用Nanopore测序技术对SWL-W8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菌株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聚酮化合物(polyketide)、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几丁质酶(chitinase)、杆菌素(bacillibactin)、杀镰孢菌素(fusaricidin)、羊毛硫抗生素(elgicin)等脂肽类、肽聚糖和聚酮类抗性化合物的基因,揭示了其可能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及潜在的生防作用机制。菌株SWLW8在土壤中能较好地定殖,菌悬液浓度为1.0×10^6 cfu/mL时对白菜软腐病的最高预防作用防效为79.7%,治疗作用防效为64.4%,且能促进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吉类芽孢杆菌 菌株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白菜软腐病 生物防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杨凌地区TYLCV病毒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
16
作者 王玲慧 李翠 +5 位作者 潘铜华 刘婧仪 崔霞 李云洲 王巧丽 梁燕 《长江蔬菜》 2014年第4期54-60,共7页
采集杨凌五泉、揉谷和李台3个番茄主产区表现矮化、黄化及曲叶症状的植株嫩叶,克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基因全长并测序,依次得到病毒分离物TYLCV—SXYL2、TYLCV—SXYL3和TYLCV—SXYL4。通过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及蛋白质... 采集杨凌五泉、揉谷和李台3个番茄主产区表现矮化、黄化及曲叶症状的植株嫩叶,克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基因全长并测序,依次得到病毒分离物TYLCV—SXYL2、TYLCV—SXYL3和TYLCV—SXYL4。通过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及蛋白质结构和理化性质预测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基因组和蛋白质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杨凌区3个TYLCV分离物之间全长核苷酸相似度为99.3%-99.4%,是不伴随卫星分子的单组分病毒,属TYLCV—IS株系的不同分离物,全长为2781 nt;与山东寿光病毒分离物TYLCV—SDSG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9.6%,与陕西泾阳的分离物TYLCV—SX8相似度为99.1%,与以色列株系TYLCV—IS相似度达97.7%~97.8%;编码6个蛋白质,其中CP、Rep、REn为跨膜蛋白,V2、TrAP、C4为胞内蛋白,Rep和REn为稳定蛋白,CP、V2、TrAP、C4为不稳定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杨凌 番茄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评价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帅 刘召阳 +3 位作者 高小宁 冯浩 秦虎强 黄丽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治高效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了10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其在苹果离体枝条上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种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他9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和复合微生物菌剂3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分别为0.69、0.89、1.88、0.19、0.039μg·mL^(-1)和0.064μg·mL^(-1)。其次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素WP、5%香芹酚AS、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5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_(50)为26.06~290.7μg·mL^(-1),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为8.29~136.0μg·mL^(-1)。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对菌丝生长的EC_(50)均>2 000μg·mL^(-1),显著>其他几种药剂,室内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表明,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均>85%,而0.3%苦参碱EC和2%农抗120AS保护作用最差,其室内防效与其他药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300亿·g^(-1)解淀粉芽孢杆菌WP、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WP、复合微生物菌剂和0.5%氨基寡糖素AS 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生物源杀菌剂 毒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小麦TaWSI18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磊 陈娟 +3 位作者 张艳娥 张林生 朱维宁 张大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6,共8页
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从干旱胁迫的小麦叶片中分离出4条新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WSI18基因,即TaWSI18-1、TaWSI18-2、TaWSI18-3和TaWSI18-4(Gene Bank登陆号分别为:KP226849、KP226850、KP226851和KP226852);其开放阅读框均为678 bp,... 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从干旱胁迫的小麦叶片中分离出4条新的具有高度同源性的WSI18基因,即TaWSI18-1、TaWSI18-2、TaWSI18-3和TaWSI18-4(Gene Bank登陆号分别为:KP226849、KP226850、KP226851和KP226852);其开放阅读框均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类蛋白具有亲水性,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结构域及剪切位点,定位于细胞质中,无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的比例达到90%以上;同源性比较及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WSI18蛋白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BAN15016)WSI18蛋白和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XP 003569641)LEA3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似性分别为94%和70%。小麦TaWSI18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N端存在与LEA蛋白的N端区域高度保守的序列。表明小麦TaWSI18蛋白的性质与LEA3蛋白的相似,说明了小麦的TaWSI18蛋白可能与LEA3蛋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小麦水分胁迫下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TaWSI18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除臭剂在生猪养殖场的应用及其急性毒性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英涛 张宗源 +3 位作者 冯印印 岳丹丹 安德荣 陈国参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81,共5页
为了探究生物除臭剂在生猪养殖场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该试验使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在生猪养殖场以NH_(3)和H_(2)S释放量为指标,进行大气环境和密闭环境试验,并对该除臭剂进行小鼠和家兔急性毒性检测。结果表明:生物除臭剂... 为了探究生物除臭剂在生猪养殖场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该试验使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在生猪养殖场以NH_(3)和H_(2)S释放量为指标,进行大气环境和密闭环境试验,并对该除臭剂进行小鼠和家兔急性毒性检测。结果表明:生物除臭剂在大气环境下对猪粪中NH_(3)和H_(2)S的去除率可达76.13%和82.61%;在密闭环境试验中去除率可达80.48%和68.42%,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其对昆明种雄、雌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_(50)>40 g/kg体重、对家兔皮肤无刺激。说明该生物除臭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高效的除臭能力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复合微生物除臭剂 NH3 H 2S 急性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中向日葵核盘菌抗性资源的挖掘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新苗 高云飞 +2 位作者 景兵 王中华 肖恩时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162,共6页
为从不同来源土壤中筛选对向日葵菌核病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拮抗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分别用PDA、MDA培养基培养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核盘菌菌丝生长较快,MDA培养基核盘菌菌核形成数量较多。从采集... 为从不同来源土壤中筛选对向日葵菌核病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拮抗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分别用PDA、MDA培养基培养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核盘菌菌丝生长较快,MDA培养基核盘菌菌核形成数量较多。从采集到的5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微生物单株26株,经过筛选,获得3株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分别命名为BMD1、BMD2和BMD3。通过Blast对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并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BMD1与Bacillus subtilis(X60646)亲缘关系较近,序列相似度高于99%;BMD2与BMD3有2个碱基差异,二者同Bacillus pumilus(AB098578)、Bacillus altitudinis(AJ831842)、Bacillus stratosphericus(AJ831841)和Bacillus aerophilus(AJ831844)处于系统发育树同一分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核盘菌 拮抗菌 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