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苦荞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筛选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徐笑宇
方正武
杨璞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
机构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试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农学院
-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472)
陕西省科技攻关(2012K01-09)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资助
-
文摘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西藏、陕西、四川、贵州等4省区的210份苦荞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0对SSR引物中,有16对引物多态性良好,共扩增出17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达118个,占总数的66.3%;210份苦荞种质的遗传变幅为0.62~0.98,平均值为0.8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8处可划分为5大类。聚类结果显示,来自同一地区的苦荞品种显示出聚为一类的趋势,表明苦荞的遗传信息受地理分布的影响较大;第V类所聚的41份分别来自西藏(27份)、陕西(8份)和贵州(6份)的品种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他种质相比,这41份材料不仅遗传差异较大,而且遗传来源广泛,可作为苦荞核心种质筛选的基础。
-
关键词
苦荞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SSR
-
Keywords
tartary buckwheat genetic diversity core collections SSR
-
分类号
S517.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高黄酮荞麦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徐笑宇
方正武
杨璞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
机构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试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农学院
-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472)
陕西省科技攻关(2012K01-09)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
-
文摘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筛选出的51份高黄酮荞麦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50对SSR引物中,22对引物多态性丰富,共扩增出253个条带,检测到174个等位变异,总遗传变幅为0.56~1.00,27份苦荞和24份甜荞能够各自被聚为两大类。聚类结果显示,27份苦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不受地理分布的影响,普遍亲缘关系较近;而24份甜荞的遗产差异则较大,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SPSS 19.0软件绘制荞麦的黄酮质量分数聚类图,与遗传聚类结果综合比较分析,发现27份苦荞资源的黄酮含量受其亲缘关系影响较大,与其遗传多样性的联系较强,而甜荞的并不明显。另外,亦从51份荞麦种质中,筛选出4份基因型相对独立且黄酮更高的苦荞品种,可作为高黄酮优质荞麦选育的基础。
-
关键词
荞麦
黄酮
遗传多样性
SSR
-
Keywords
Buckwheat
Flavonoids
Genetic diversity
SSR
-
分类号
S517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薏苡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屈洋
杨阳
冯佰利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宝鸡市岐山县医院
-
出处
《农学学报》
2019年第4期74-78,共5页
-
基金
陕西省农业厅"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2009-2018)
陕西省农业厅"豆类产业技术体系"(2018)
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豆类新品种丰产技术集成与示范"(LM2017003)
-
文摘
薏苡具有独特的营养品质、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其生产技术被逐渐重视起来。文章在综述了近10年国内薏苡主产区生产技术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产区薏苡的种子形态、生物活性、播种技术、施肥技术和主要病害防控技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分类,对比不同产区薏苡的种子形态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归纳不同产区薏苡的播种方式和施肥技术,分析不同产区薏苡主要病害黑穗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并提出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精深产品开发和企业推进是未来薏苡产业发展方向。
-
关键词
薏苡
生产技术
生物活性
-
Keywords
Coix lacryma-jobi
Cultivation Techniques
Bioactivity
-
分类号
S5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无核葡萄抗寒抗病胚挽救育种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 4
-
-
作者
屈田田
张剑侠
骆强伟
王跃进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农业部西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
-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专项基金(CARS-30-yz-7)
-
文摘
【目的】探究亲本基因型对胚挽救的影响,从中选出无核葡萄新单株,为今后无核葡萄新品系的选育提供新材料。【方法】以8个无核葡萄品种为母本,以抗寒抗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等做父本,围绕无核抗性的育种目标设计9个杂交组合,对杂种进行胚珠培养,成苗后进行温室移栽炼苗,并对后代进行杂种鉴定和辅助选择,最后移栽至大田。【结果】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32个胚挽救株系,394株幼苗。利用无核基因探针GLSP1、分子标记SCF27和SCC8对杂种株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杂种株系中检测出无核特异性条带的分别为11、18、21个株系。其中有17个株系在SCF27和SCC8标记扩增下都出现了无核性状的特异性条带。综合3种标记对杂交子代株系的检测结果,有28个株系被初步确认为携带标记的无核株系。【结论】以‘火焰无核’‘爱神玫瑰’和‘无核白鸡心’为母本的组合成苗率相对较高,以‘底莱特’和‘红无籽露’为母本的组合具有较高的胚萌发率,较适宜做母本。在杂交育种时母本的选择起关键作用,父本对胚挽救的效果也会有一定影响。
-
关键词
无核葡萄
抗病性
抗寒性
胚挽救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Keywords
Seedless grapevine
Disease-resistance
Cold-hardness
Embryo rescue breeding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
分类号
S663.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双向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和静
李瑞民
王跃进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农业部西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
-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372039)
-
文摘
【目的】研究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Vitis quinquangularis‘Danfeng-2’)芪合成酶(stilbene synthase)基因双向启动子的启动活性与差异。【方法】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双向启动子,并与Uid A基因(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融合,利用真空渗透法在葡萄叶片中瞬时表达,组织化学染色和GUS蛋白定量法分别检测白粉菌接种、温度处理、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和水杨酸处理对双向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以毛葡萄‘丹凤-2’和欧洲葡萄‘赤霞珠’不同成熟时期果实的c DNA为模板,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析Vq STS12/Vv STS31和Vq STS33/Vv STS32的表达情况。【结果】Pvq DSTS12受到白粉菌、茉莉酸甲酯、高温和低温的诱导后,启动活性增强,对水杨酸和脱落酸处理不敏感;Pvq DSTS33在茉莉酸甲酯处理下启动活性增强,在高温和低温的处理下启动活性降低,对水杨酸、脱落酸和白粉病处理不敏感。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果实发育的6个时期中,‘丹凤-2’Vq STS12和Vq STS33的表达量均高于‘赤霞珠’Vv STS31和Vv STS32。4个基因的基本表达趋势为:浆果转色期之前持续增长,转色后期下降,浆果半熟期达到最高峰,浆果成熟期表达降低。其中毛葡萄‘丹凤-2’Vq STS12的表达量在转色后期并未降低且增加到上一时期的2.3倍;欧洲葡萄Vv STS32基因在成熟期表达量升高为前一时期的1.42倍。【结论】双向启动子活性的研究为利用植物天然双向启动子提供依据。
-
关键词
中国野生毛葡萄
芪合成酶
双向启动子
GUS
-
Keywords
Chinese wild V. quinquangularis
Stilbene synthase
Bidirectional promoter
GUS
-
分类号
S663.1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