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芸芸
李婷婷
+7 位作者
孙瑜琳
王艳婷
王美玲
汪勇
史雪
权力
李春莲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3-968,共6页
为了解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以具有白霜状表型的小麦品系310为材料,在抽穗期选取小麦倒二叶,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蜡质晶体结构,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蜡质组分,以峰面积为指标,定量计算各蜡质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
为了解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以具有白霜状表型的小麦品系310为材料,在抽穗期选取小麦倒二叶,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蜡质晶体结构,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蜡质组分,以峰面积为指标,定量计算各蜡质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叶片上表皮的蜡质晶体呈现致密的片状结构,下表皮呈现管状结构。抽穗期叶片的蜡质总含量为9.204±0.650μg·cm-2。其中,脂肪醇含量最高,为3.690±0.485μg·cm-2,占蜡质总量的40.37%;烷烃次之,含量为3.040±0.678μg·cm-2,占蜡质总量的32.88%;醛、酸、二酮分别为0.524±0.032μg·cm-2、0.469±0.040μg·cm-2、0.951±0.064μg·cm-2,分别占蜡质总量的5.65%、5.18%和7.12%;未鉴定出的成分为0.815±0.140μg·cm-2,占蜡质总量的8.79%。在叶片表皮蜡质总化合物中,C28醇分布最多,占化合物总量的32.16%;其次为C29烷烃,占化合物总量的1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蜡质组分与含量
气相色谱-气质联用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扬
徐凤
+2 位作者
柴乖强
李春莲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为建立适于野生一粒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以野生型一粒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MS、MSE3和N6三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ES3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1) 2,...
为建立适于野生一粒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以野生型一粒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MS、MSE3和N6三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ES3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1) 2,4-D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0.5%,胚性愈伤率为80.0%。愈伤组织分化过程在添加0.25mg·L^(-1) IAA的MS培养基中加入0.5mg·L^(-1) 6-BA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能达到50.7%,成苗率为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一粒小麦
幼胚
愈伤组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组成分析及蜡质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婷婷
张芸芸
+7 位作者
孙瑜琳
王艳婷
王美玲
胡世玮
汪勇
史雪
权力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9-975,共7页
为了解二穗短柄草各器官表皮蜡质组成及其晶体结构,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二穗短柄草穗下茎、叶、穗和旗叶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皮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成分...
为了解二穗短柄草各器官表皮蜡质组成及其晶体结构,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二穗短柄草穗下茎、叶、穗和旗叶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皮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成分,主要为初级醇、烷烃、醛和脂肪酸。其中,初级脂肪醇、脂肪醛和烷烃是其蜡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蜡质含量的96%。不同器官的蜡质成分比较相似,均以初级脂肪醇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脂肪醛、烷烃和脂肪酸。不同器官间蜡质总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穗和旗叶的蜡质含量比较高,分别为13.6和9.8μg·cm-2,而倒三叶和旗叶叶鞘最低,分别为4.9和4.7μg·cm-2。蜡质成分碳链长度的分布范围主要为C22~C32,其中以C26分布最多。初级醇中C26醇的含量最高,分别占叶片、穗和叶鞘中醇含量的94.6%、95.7%、91.4%,占穗下茎中醇含量的76.5%。烷烃中以C29烷烃含量最高,大约占60%左右;其次是C31烷烃,含量在叶片蜡质中大约为30%,穗下茎中是34.2%。醛中C26醛含量最高,约占叶片、穗和叶鞘中醛含量的91.5%~94.6%,占穗下茎中醛含量的74.4%。脂肪酸中C20和C22脂肪酸的含量较高,C26和C28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低。经扫描电镜观察,各器官表面的蜡质晶体结构均为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表皮蜡质
成分
晶体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
18
1
作者
张芸芸
李婷婷
孙瑜琳
王艳婷
王美玲
汪勇
史雪
权力
李春莲
王中华
机构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3-96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794)
全国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20117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费项目(Z111021102)
文摘
为了解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以具有白霜状表型的小麦品系310为材料,在抽穗期选取小麦倒二叶,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蜡质晶体结构,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蜡质组分,以峰面积为指标,定量计算各蜡质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叶片上表皮的蜡质晶体呈现致密的片状结构,下表皮呈现管状结构。抽穗期叶片的蜡质总含量为9.204±0.650μg·cm-2。其中,脂肪醇含量最高,为3.690±0.485μg·cm-2,占蜡质总量的40.37%;烷烃次之,含量为3.040±0.678μg·cm-2,占蜡质总量的32.88%;醛、酸、二酮分别为0.524±0.032μg·cm-2、0.469±0.040μg·cm-2、0.951±0.064μg·cm-2,分别占蜡质总量的5.65%、5.18%和7.12%;未鉴定出的成分为0.815±0.140μg·cm-2,占蜡质总量的8.79%。在叶片表皮蜡质总化合物中,C28醇分布最多,占化合物总量的32.16%;其次为C29烷烃,占化合物总量的18.72%。
关键词
小麦
蜡质组分与含量
气相色谱-气质联用
电镜扫描
Keywords
Wheat
Wax
GC-M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扬
徐凤
柴乖强
李春莲
王中华
机构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794)
文摘
为建立适于野生一粒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以野生型一粒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MS、MSE3和N6三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ES3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1) 2,4-D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0.5%,胚性愈伤率为80.0%。愈伤组织分化过程在添加0.25mg·L^(-1) IAA的MS培养基中加入0.5mg·L^(-1) 6-BA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能达到50.7%,成苗率为26.5%。
关键词
野生一粒小麦
幼胚
愈伤组织
再生
Keywords
Triticum boeoticum
Immature embryo
Callus
Regeneratio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组成分析及蜡质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婷婷
张芸芸
孙瑜琳
王艳婷
王美玲
胡世玮
汪勇
史雪
权力
王中华
机构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杨凌质量技术检测检验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9-97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794)
全国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7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项目(Z111021102)
文摘
为了解二穗短柄草各器官表皮蜡质组成及其晶体结构,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二穗短柄草穗下茎、叶、穗和旗叶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皮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成分,主要为初级醇、烷烃、醛和脂肪酸。其中,初级脂肪醇、脂肪醛和烷烃是其蜡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蜡质含量的96%。不同器官的蜡质成分比较相似,均以初级脂肪醇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脂肪醛、烷烃和脂肪酸。不同器官间蜡质总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穗和旗叶的蜡质含量比较高,分别为13.6和9.8μg·cm-2,而倒三叶和旗叶叶鞘最低,分别为4.9和4.7μg·cm-2。蜡质成分碳链长度的分布范围主要为C22~C32,其中以C26分布最多。初级醇中C26醇的含量最高,分别占叶片、穗和叶鞘中醇含量的94.6%、95.7%、91.4%,占穗下茎中醇含量的76.5%。烷烃中以C29烷烃含量最高,大约占60%左右;其次是C31烷烃,含量在叶片蜡质中大约为30%,穗下茎中是34.2%。醛中C26醛含量最高,约占叶片、穗和叶鞘中醛含量的91.5%~94.6%,占穗下茎中醛含量的74.4%。脂肪酸中C20和C22脂肪酸的含量较高,C26和C28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低。经扫描电镜观察,各器官表面的蜡质晶体结构均为片状。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表皮蜡质
成分
晶体状态
Keywords
Brachypodium distachyum
Cuticular wax
Wax crys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及含量分析
张芸芸
李婷婷
孙瑜琳
王艳婷
王美玲
汪勇
史雪
权力
李春莲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李扬
徐凤
柴乖强
李春莲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组成分析及蜡质显微结构观察
李婷婷
张芸芸
孙瑜琳
王艳婷
王美玲
胡世玮
汪勇
史雪
权力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