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理论反思与规范解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国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6,共10页
出于公益维护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证券诉讼规定》时,为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添加了许多公益色彩。“公益目标”和“私益内核”的双重影响,使得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不明,不仅导致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不清,... 出于公益维护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证券诉讼规定》时,为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添加了许多公益色彩。“公益目标”和“私益内核”的双重影响,使得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不明,不仅导致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不清,还导致特别代表人诉讼和普通代表人诉讼的关系紧张。以民事诉讼学界对“公共利益”“私益诉讼维护公益”的研究为依据,可论证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是私益诉讼。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结合任意诉讼担当理论,可准确界定特别代表人诉讼中法院、投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关系,厘清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并重新解释《证券诉讼规定》第21条和第22条。另一方面,结合普通共同诉讼理论,可重新界定并消除特别代表人诉讼和普通代表人诉讼的紧张关系,并重新解释《证券诉讼规定》第3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纠纷 共同诉讼 代表人诉讼 诉讼担当 诉讼实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版权保护的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的出台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昊 陈佳沁 金莲姬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随着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全球出版行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物盗版现象猖獗、著作者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使得出版行业遭受损失。经过法律界、出版界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 随着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全球出版行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物盗版现象猖獗、著作者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使得出版行业遭受损失。经过法律界、出版界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提案,日本国会通过了"增设数字出版权"为核心内容的《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并于2015年正式实施。文章通过梳理《修正案》的出台过程,分析修订的主要方案和主要分歧点,比较修订前后著作权法相关内容的变化,总结著作权法修订的法律意义和媒介发展层面的意义,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修正案 出版权 日本数字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NPO高知少儿图书馆运营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昊 金莲姬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4-148,F0003,共6页
NPO是日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领域,NPO高知少儿图书馆首次引入NPO模式,并以良好的财务状况运营至今,在日本图书馆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馆在图书馆运营、公共服务、阅读推广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对我国图书馆尤其是少儿图书... NPO是日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领域,NPO高知少儿图书馆首次引入NPO模式,并以良好的财务状况运营至今,在日本图书馆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馆在图书馆运营、公共服务、阅读推广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对我国图书馆尤其是少儿图书馆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O NPO法人 少儿图书馆 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辩论兼和解”的民事审判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白迎春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64,共8页
通过论述诉讼和解制度在日本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诉讼和解率的变迁、辩论兼和解的含义、特征、采用的理由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剖析辩论兼和解制度的后果,得出结论是:如果将此审理方式予以立法化,将会导致牺牲民事诉讼法的公正... 通过论述诉讼和解制度在日本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诉讼和解率的变迁、辩论兼和解的含义、特征、采用的理由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剖析辩论兼和解制度的后果,得出结论是:如果将此审理方式予以立法化,将会导致牺牲民事诉讼法的公正性与透明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方式 诉讼和解制度 辩论兼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事诉讼模式——以中日比较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白迎春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44,共11页
透过比较研究中日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模式的理论含义做出论述,针对当前我国围绕民事诉讼模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职权探知主义和辩论主义在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中的位置、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的区别、中国民事诉讼模... 透过比较研究中日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模式的理论含义做出论述,针对当前我国围绕民事诉讼模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职权探知主义和辩论主义在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中的位置、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的区别、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现状、确定民事诉讼模式的根据等。最后提出结论:中国民事诉讼中有关人身关系的诉讼采用现有的职权探知主义;有关财产的诉讼,采用缓和的辩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模式 职权探知主义 缓和的辩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