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峪沟第42窟禅观壁画研究--兼及汉文禅观文献的起源 被引量:5
1
作者 山部能宜 陈瑞莲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共8页
吐鲁番吐峪沟第42窟有并列禅观比丘壁画。这些壁画似乎与禅观经典有关,但其确切关系还不明显。第42窟的壁画内容与禅观经典文本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而且不少成组的场面都能与文本的相关内容对应上,但就总体布局而言,这些画... 吐鲁番吐峪沟第42窟有并列禅观比丘壁画。这些壁画似乎与禅观经典有关,但其确切关系还不明显。第42窟的壁画内容与禅观经典文本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而且不少成组的场面都能与文本的相关内容对应上,但就总体布局而言,这些画面却和当今所见的所有文本都不一致。所以其壁画作品未必是以某一经典为蓝本的,很有可能依据的是当地的禅观传统,壁画所依据的经典很可能是吐鲁番的地方产物。这个意见对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观无量寿佛经》来源地的问题也有可能提供重要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峪沟石窟 禅观 壁画 《观无量寿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科举与辟召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井康典行 程尼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91,共9页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 辽朝前半期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恩荫、流外和辟召,尤其藩镇辟召、奏荐州县官幕职官广泛流行,估计有许多汉人由此途径担任地方官,从而确保了各级机构所需要的官僚数。因此,可知辽朝的藩镇应具有与唐朝后半期和五代时期藩镇相同的人事权,即这一时期朝廷的人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辽朝后半期确立科举制度之后,朝廷通过任命新取进士为地方官,逐渐将藩镇的用人权收归中央。因此,辟召任官的现象明显减少。可以说辽朝通过采用科举制度实现对汉地的深入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科举 辟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决外典钞》所引汉籍考——具平亲王的学问及周边的汉籍 被引量:2
3
作者 河野贵美子 葛继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196,共5页
《弘决外典钞》是具平亲王针对唐僧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施加注释而撰成的,其中大量引用了平安时代流播至日本的中国汉籍。本文着力考证《弘决外典钞》中引用《史记集解》《经典释文》的部分,借此来探讨平安时代中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代... 《弘决外典钞》是具平亲王针对唐僧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施加注释而撰成的,其中大量引用了平安时代流播至日本的中国汉籍。本文着力考证《弘决外典钞》中引用《史记集解》《经典释文》的部分,借此来探讨平安时代中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具平亲王的学问及其周边的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决外典钞 具平亲王 《史记集解》 《经典释文》 汉籍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末年的荆州与诸葛亮、王肃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月超(译) 许乔(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33,共7页
东汉末年的荆州,兴起了具有与此前儒教不同特点的新儒教-荆州学。它的形成不仅缘于宋忠、綦毋闿等刘表集团的内部成员,同时也包括了司马徽、庞德公等在野的名士。在这样广泛的交友关系中成立的荆州学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又是为何诞生... 东汉末年的荆州,兴起了具有与此前儒教不同特点的新儒教-荆州学。它的形成不仅缘于宋忠、綦毋闿等刘表集团的内部成员,同时也包括了司马徽、庞德公等在野的名士。在这样广泛的交友关系中成立的荆州学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又是为何诞生于荆州?修习了荆州学的诸葛亮在刘备处仕官,最终在蜀汉建国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荆州学又在诸葛亮的思想里占据了怎样的地位?此外,在经学上师承宋忠的王肃对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荆州学是经过了怎样的演变才出现了王肃反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州学 王肃 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汉“儒教国教化”的形成 被引量:7
5
作者 渡边义浩 仙石知子 朱耀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35,168,共14页
由于在东汉形成了"儒教国家","儒教的国教化"得以完成。"儒教国家"形成的指标应包括四点:1.作为正统思想的儒教体制的形成;2.儒教一尊体制的确立;3.儒教渗透到中央及地方官僚阶层并为他们所接受;4.儒教... 由于在东汉形成了"儒教国家","儒教的国教化"得以完成。"儒教国家"形成的指标应包括四点:1.作为正统思想的儒教体制的形成;2.儒教一尊体制的确立;3.儒教渗透到中央及地方官僚阶层并为他们所接受;4.儒教统治的形成。在这四个指标中,第一个和第四个指标是在章帝时期举行的白虎观会议上确立的;第二和第三个指标,则是在东汉初期就已经确立的。换言之,东汉时期"儒教国家"的形成可以从章帝时期的白虎观会议上找到答案。"儒教国家"通过重新解释其所依据的经义来适应时代的变化,皇帝由儒教得到其支配正统性,并利用具有儒教教养的文人官僚和与他们同样出身的在地势力来进行统治,这种传统中国固有的国家支配体制,一直延续至道教、佛教隆盛之后。东汉"儒教国家"的支配体制与儒教的关系,是传统中国国家支配的理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儒学 国教化 东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文化与青年感性的变化——在东亚城市文化所能看到的现代文化的转折 被引量:6
6
作者 千野拓政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5期35-40,共6页
一、问题的所在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纷纷说起文学的边缘化。当中经常涉及到青少年离开文学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不只是在日本和中国。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小说 亚文化 现代文化 文学作品 青少年 现代文学 东亚 纯文学 漫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木成林--读田原的日语诗
7
作者 栩木伸明 施旻(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80,共7页
关键词 现代诗 现代中国文学 谷川俊太郎 日语 读者第一 组织安排 河南省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