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大学通专结合的三十年探索及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曈 吉田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28,共19页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入通识教育,历经了矛盾萌发、质量改善和通专结合这三个改革阶段。1991年后,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理念上分庭抗礼、课程上割席分坐、体制上分门别户的问题,发布了一系列咨询报告,积极倡...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入通识教育,历经了矛盾萌发、质量改善和通专结合这三个改革阶段。1991年后,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理念上分庭抗礼、课程上割席分坐、体制上分门别户的问题,发布了一系列咨询报告,积极倡导通专结合。具体包括:其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塑大学理念,搭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通之桥梁;其二,以“学士力”为核心,重新规划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容范畴,使二者在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上有所重合;其三,建立收放自如的通识教育管理体制,明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开课和管理上的责任分配问题。这些建议缓解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却也存在通识教育理念淡薄、内容以衔接和提升专业教育为主、双方教师地位不平等等问题。日本在政策制定与实践探索两个层面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大学在探索通专结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过程中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大学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通专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职业的诗人——宋末元初诗坛发生了什么? 被引量:5
2
作者 内山精也 张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8,共14页
在形势动荡的宋末元初,"诗人"身份发生了巨变,这可看作是"近世"的一个重要标志。士大夫强力引领着宋代诗坛本是共识,然而南宋后期"诗人=士大夫"的牢固认识或者说关系性开始呈现出改变征兆。随着科举考试... 在形势动荡的宋末元初,"诗人"身份发生了巨变,这可看作是"近世"的一个重要标志。士大夫强力引领着宋代诗坛本是共识,然而南宋后期"诗人=士大夫"的牢固认识或者说关系性开始呈现出改变征兆。随着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诗歌创作在举子业中的重要性明显减弱,士大夫阶层文体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诗歌创作也变得不景气。他们的诗学素养的下降从南宋中期已潜在进行,形成一种现象并呈表面化是嘉定年以后。在"诗人"的社会认定上,这段时期也存在着巨大断裂,随着以布衣和下层士大夫为中心的江湖诗人崛起,"诗人"一词已经摆脱了与传统士大夫的关系,开始成为专业诗人的代称,直至元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近世化 士大夫 江湖诗人 专业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