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杜仲胶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岳杰 苏印泉 +2 位作者 李雪红 马场健史 张付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4,共4页
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的杜仲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并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杜仲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杜仲无性系间杜仲胶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存在极显... 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的杜仲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并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杜仲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杜仲无性系间杜仲胶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G 3叶中的杜仲胶含量最高,G 2中的含量最低,无性系G 3,X 18,L 49和L 1(胶含量均在35.00 g/kg以上)可以作为叶胶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相对分子质量较高(Mw在1.550×105以上)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MW D在13.50以上)的无性系G 2,L 23,L 33和G 1叶中的杜仲胶较适合用作高弹性材料,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Mw在1.000×105以下)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窄(MW D在10.00以下)的L 45,L 49和L 9叶中的杜仲胶更适合用作热塑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杜仲胶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乔林与叶林树皮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咏梅 苏印泉 +1 位作者 彭锋 中泽庆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7,共3页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较将杜仲树皮碾成粉状和丝绵状2种处理方式对次生代谢物提取的影响发现,二者效果相差不明显,但考虑到后期要提取杜仲胶,建议将杜仲皮碾成丝绵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乔林树皮 叶林树皮 次生代谢物 提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杜仲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印泉 彭金年 +3 位作者 马希汉 中泽庆久 潘晓 仝小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80-2183,共4页
对杜仲不同品种叶中有效成分及杜仲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品种2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京尼平甙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在1%显著水平上,品种2绿原酸含量与品种3、4、5有显著差异,1、... 对杜仲不同品种叶中有效成分及杜仲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品种2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京尼平甙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在1%显著水平上,品种2绿原酸含量与品种3、4、5有显著差异,1、3、4、5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京尼平甙酸和总黄酮含量与品种1、3、4、5间有显著差异,桃叶珊瑚甙含量在品种1、2、3、4、5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品种1和品种2的含胶量较高,在1%显著水平上,品种1含胶量与品种3、4、5间差异极显著,品种2与品种3、4、5间差异极显著,这两个结论为药用和胶用型优良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品种 有效成分 含胶量 杜仲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快速过滤工艺处理晴天污水效果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红生 李阳 +4 位作者 杨云安 陈俊 千种健理 林野 管运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7-193,共7页
悬浮快速过滤工艺作为合流雨污水溢流污染处理技术已有应用案例,但该工艺对晴天污水的处理效果尚未得到确认.在中国江南某市合流区域进行了晴天污水处理的现场中试,结果表明,悬浮快速过滤工艺对污水的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solid,SS)和... 悬浮快速过滤工艺作为合流雨污水溢流污染处理技术已有应用案例,但该工艺对晴天污水的处理效果尚未得到确认.在中国江南某市合流区域进行了晴天污水处理的现场中试,结果表明,悬浮快速过滤工艺对污水的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solid,SS)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中,SS去除率约为29.5%~58.3%,COD的去除率约为6.7%~42.6%.高滤速和小预处理单元水力负荷有利于提高悬浮快速过滤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进水水质也影响着处理效果.该工艺较适用于高SS和高非溶解态COD比例的污水,进水中极小粒径颗粒物(<25μm)的比例是工艺对SS的去除率的限制因素,而进水中SS、非溶解性COD与极细粒径颗粒物(<25μm)比例可作为工艺适应性的关键性指标.同时,将合流制溢流的悬浮快速过滤装置作为污水的预处理设施,对减少合流管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悬浮快速过滤 晴天污水处理 合流制溢流 污染物去除率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